为什么要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

合集下载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操作要点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操作要点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操作要点1 哪些建设项目需要开展节地评价?国家和地方已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标准,但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确定的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建设项目;国家和地方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

同时,水库和水电工程项目淹没区用地、矿山企业开采区用地、通信和输电线路塔基用地、河道治理工程用地和引排灌工程用地,不列入项目节地评价范围。

2 谁是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实施主体?根据《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用地单位是项目节地评价的实施主体,由其开展节地评价,编制节地评价报告,并在建设项目用地报件中附具节地评价材料。

对于用地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用地报件申请受理、审查过程中,应当退回材料,由用地单位开展节地评价。

3 如何确定节地评价建设项目?用地单位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首先应确定哪些项目是需要进行节地评价的建设项目。

确定节地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用地单位自我认定。

在申报建设用地之前,用地单位应详细了解自身建设项目所在行业的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用地标准编制和发布情况;对于本行业既无土地使用标准又无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应自我认定为节地评价项目。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定。

国家、省、市、县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无论在哪个层级审核出的无标准和超标准的建设项目,均应退回原报建方,进行节地评价,其节地评价报告通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后,方可重新申报。

在确定建设项目为节地评价项目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通知用地单位,通常以正式书面形式通知。

超标准的建设项目在接到通知后,通过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和方法,按照土地使用标准对超出用地部分进行核减,重新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后符合土地使用标准的,可按照正常的报建程序进行申报。

4 用地单位怎样组织开展节地评价?用地单位组织开展节地评价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即可以自行组织技术力量进行评价,也可以委托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单位进行评价。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探析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探析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探析
节地评价是指对一种建设项目的立项计划、设施布局方案等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合理
布局、科学规划,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节地评价对于保障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
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析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方法。

第一步,明确节地评价目标。

节地评价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用地需求,尽量减少对耕地、生态系统和受保护的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同时,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环保、安全和
社会效益等方面。

第二步,评估用地需求。

建设项目用地量的评估是节地评价的核心。

评估方法包括查
阅和分析已有的规划方案和技术文件,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GIS等工具建立三维模型,并根据实际环境和条件进行详实的测量。

对于复杂的建设项目,还需要进行可持续性
评估和生态溢出效应评估,确定用地准则并估算节约用地数量。

第三步,制定节地方案。

在评估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节地方案,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用地布局和建筑设计等,以实现节约用地目标。

制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客观现实,例
如基础设施和交通情况、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要求、人口结构和消费需求等因素。

第四步,实施和监测。

实施方案后,需要对方案进行监测,评估方案和成果的效果和
效益。

可以利用便捷的软件和技术进行监测和数据处理,确保方案的持续有效,达到保护
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总之,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旨在减少用地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
利用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实效性和实践操作,力求科学准确,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高速公路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研究

高速公路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研究

高速公路项目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研究贺晓晖(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摘 要]根据高速公路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数据的可获取性,构建了建设用地预审阶段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为例,进行实例研究。

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能够量化高速公路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对于指导建设主体优化项目设计,协助政府部门有效审查项目用地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用地预审;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301.3 [文献标识码]A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导条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和文明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要达到15万公里。

但高速公路项目布设一般呈带状分布,建设里程长,途径县(区)、村组较多,占地规模大,尤其占用了很多高质量耕地,导致我国耕地资源急剧减少,甚至危及粮食安全。

面对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状况,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了《关于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32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6号)等政策文件,多次提出要强化节约集约用地。

高速公路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线路选址时,重点考虑的是工程地质条件、施工难易程度、经济效益、投资规模等,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研究较少。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存在用地粗放、耕地保护力度不够、没有充分考虑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等诸多问题。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操作要点16问 (2)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操作要点16问 (2)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操作要点16问1??哪些建设项目需要开展节地评价?国家和地方已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标准,但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确定的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建设项目;国家和地方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

同时,水库和水电工程项目淹没区用地、矿山企业开采区用地、通信和输电线路塔基用地、河道治理工程用地和引排灌工程用地,不列入项目节地评价范围。

2??谁是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实施主体?根据《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用地单位是项目节地评价的实施主体,由其开展节地评价,编制节地评价报告,并在建设项目用地报件中附具节地评价材料。

对于用地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用地报件申请受理、审查过程中,应当退回材料,由用地单位开展节地评价。

3??如何确定节地评价建设项目?用地单位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首先应确定哪些项目是需要进行节地评价的建设项目。

确定节地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般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用地单位自我认定。

在申报建设用地之前,用地单位应详细了解自身建设项目所在行业的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用地标准编制和发布情况;对于本行业既无土地使用标准又无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应自我认定为节地评价项目。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定。

国家、省、市、县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无论在哪个层级审核出的无标准和超标准的建设项目,均应退回原报建方,进行节地评价,其节地评价报告通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后,方可重新申报。

在确定建设项目为节地评价项目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通知用地单位,通常以正式书面形式通知。

超标准的建设项目在接到通知后,通过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和方法,按照土地使用标准对超出用地部分进行核减,重新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后符合土地使用标准的,可按照正常的报建程序进行申报。

4??用地单位怎样组织开展节地评价?用地单位组织开展节地评价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即可以自行组织技术力量进行评价,也可以委托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单位进行评价。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探析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探析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探析建设项目的节地评价是指评估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与利用并提出节约土地的建议。

节地评价是建设项目前必须经过的一项环节,它是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对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进行探析,以期提供有益参考。

一、建设项目地块规划建设项目的地块规划是节地评价的重要基础,它是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和占用的基本指导性文件,包括建设项目的地块位置、规模、功能、特殊要求等。

在确定建设项目地块时,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型式、环保要求、社会效益等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减少土地占用和浪费。

二、土地利用模拟分析土地利用模拟分析是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通过对建设项目在不同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土地利用需求和空间分布变化。

此外,它还可以对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成本进行评估,为制定适当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方案提供支持。

三、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评价是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旨在评估土地使用的质量和效益、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影响等。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实地调查和科学分析,可以得出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土地使用效益变化等信息,为建设项目的制定提供意见和建议。

四、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估,包括建筑物、道路、排水体系、绿化等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全面评估,可以为建设项目的土地利用、建设方案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

五、节约用地方案节约用地方案是为建设项目提出节省用地措施的建议,旨在通过增强节约用地意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通过对土地利用模拟分析、土地利用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手段进行综合,可以提出一系列可行性的土地使用理念和方法,为建设项目提供具体的用地节约措施。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优化思考周家如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优化思考周家如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优化思考周家如发布时间:2023-06-19T06:27:30.46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3年7期作者:周家如[导读]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引发了建设用地紧张、土地管理过于粗放、集约程度偏低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坚持落实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保护耕地,国家发布的多项文件中均提出需加强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

本文就基于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具体要求和内容,分析现如今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能推动我国建设行业持续性发展基础之上,最大限度节约用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综合整治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引发了建设用地紧张、土地管理过于粗放、集约程度偏低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坚持落实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保护耕地,国家发布的多项文件中均提出需加强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

本文就基于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具体要求和内容,分析现如今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能推动我国建设行业持续性发展基础之上,最大限度节约用地。

关键词: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优化引言我国虽然国土面积比较大,但人口基数大,人均占地面积相对比较少,所以我们必须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这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土地使用标准不仅是落实节约用地的有力抓手,同时也是建设项目规范用地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在建设项目土地供应、用地审批及供后监管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的土地使用标准修订不够及时和完善,这就需要对超出和无土地使用标准的建设项目进行节地评价,进一步科学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

1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的要求和内容建设项目开始施工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流程上报审批,有关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土地使用标准,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进行仔细审核,若项目土地使用规模不符合要求则不予以通过[1]。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探析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探析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包括公共资源消耗分析、土地开发潜力评估、节地评价标准建立、方法比较和模型构建。

通过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可以为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提供参考。

在提出了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的应用前景、完善和发展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些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和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促进资源节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公共资源消耗、土地开发潜力评估、节地评价标准、节地评价方法比较、节地评价模型构建、可持续发展、应用前景、完善和发展、促进作用。

1. 引言1.1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探析建设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和利用具有重要影响,而节地评价方法的探索和应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结合当地的土地资源状况、政策法规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在当前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建设项目公共资源消耗分析、土地开发潜力评估、节地评价标准的建立、方法比较和模型构建等方面的探讨,可以为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提供更加科学、系统和全面的分析评估手段。

本文将重点对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进行探析,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估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从而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建设项目公共资源消耗分析建设项目公共资源消耗分析是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评估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周边公共资源的消耗情况,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公共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因此在评估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资源的消耗情况。

四川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实践的几点思考

四川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实践的几点思考

四川省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实践的几点思考目前,本文从四川省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实践出发,提出开展节地评价工作对规范用地工作具有指导意义、阐述增加节地评价措施弥补部分行业用地标准缺失以规范用地行为、促进节地评价和考核体系健全;分析在实践遇见评价方法不统一等问题,从各行业贯彻节地评价工作情况差异、节地评价工作范围不够合理、缺少评价科学和统一的方法,提出相关思考建议,以期为节地评价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标签:节地评价;用地指标;节约用地;规程近年来,国家、地方采取多项措施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1-3]。

根据自然资源部有关节地评价的要求,我省对水库、轨道等无标准或超标准建设项目组织开展了节地评价论证工作,通过积极探索节地评价规范和模式,不断明晰节地评价的目的、范围、原则、组织实施主体、操作程序,促进了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1、开展节地评价工作的现实意义1.1 节地意识在项目设计阶段开始植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仅在政策层面和技术层面上有所体现,而开展节地评价工作,项目业主、设计单位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增强了节地意识,将节地理念贯彻到设计之中,如水利设计单位重视了水库管理区设置、临时用地布局和合理利用,项目建设单位从经济成本充分注重用地经济效益,采取先进工艺、新技术尽量少占地,增加土地的重复利用,从而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最终目的是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公众利益长久稳定和发展,开展节地评价工作增强了项目业主、设计单位的节地意识,从而为完善国内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了有效合理的措施。

1.2 补充完善行业用地标准规范用地行为土地使用标准是土地管理的控制指标,在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土地利用评价考核和供后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但随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多,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现行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不能覆盖全部行业和产业;同时某些建设项目由于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特殊要求,需要突破土地使用标准控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明确提出强化节地标准建设。

为了落实中央要求,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标准对建设项目用地的控制作用,规范超标准、无标准建设项目节约合理用地,国土资源部将《关于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起草列为2015年度重点工作。

在尚无标准或确需突破标准的情形下,有必要展开项目节地评价
《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42号令)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3号令)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在建设用地预审和单独选址项目的审查报批阶段,均需要依据土地使用标准,对建设项目的用地总规模和各功能分区用地规模进行审核把关,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得通过用地审批。

然而,在实践中,一是土地使用标准不能全覆盖。

由于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多,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土地使用标准很难覆盖全部行业和产业,从而出现某类行业或产业的项目在申请用地时没有用地标准作为审查依据;二是项目用地超过土地
使用标准控制性要求,一些项目尽管国家已经发布了土地使用标准,但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需要突破用地标准的控制性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实施项目节地评价,组织专家论证评审,国土部门依据节地评价结果和专家评审意见,集体决策,确定项目用地规模。

国土资源部对展开建设项目节地评价早有明确要求
2012年,国土资源部先后发布《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和《关于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32号),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制度,要求对国家和地方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或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用地标准的建设项目,要开展项目节地评价论证,依据节地评价结果供地。

2014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进一步提出:“加快建立工程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明确节地评价的范围、原则和实施程序,通过制度规范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多层次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考核
评价土地利用是否节约集约,需要从区域到项目,开展多层次的节地评价考核。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主要开展了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目标考核、城市建设用地节约利用评价等3个方面的工作。

在上述评价考核工作开展过程中,研究制定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等行业标准和《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等标准规范,初步形成土地利用评价体系。

但是,从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看,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尚未
建立,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还需要加快建立工程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明确节地评价的范围、原则和实施程序,进而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齐备的评价体系。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专家队伍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中的作用
纳入节地评价的建设项目涉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需要组织相应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对具体建设项目的节地情况进行评审论证,发挥专家在节约集约用地中的专业优势,促进节地评价论证工作更加公正、科学、合理。

通过建立建设项目节地评价论证专家库和相应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专家的准入、评价、审核和退出等实施有效管理,明确组织开展专家论证的工作方式以及专家的权利、义务,并根据开展工作情况实施综合评估,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专家队伍的作用,保证论证水平,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

在国土资源部和地方的共同探索下,项目节地评价已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会同土地整治中心,对报部审核的预审和单独选址项目,积极探索节地评价。

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新疆、湖北、浙江、上海、河北等地对机场、电厂等建设项目组织了节地评价论证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节地效果。

在具体项目评价论证过程中,对开展节地评价的目的、范围、原则、组织实施主体、操作程序等进行深入研究,初步形成了起草《通知》的框架思路。

江苏、辽宁、湖北、上海、江西等地也积极开展了节地评价的研究探索工作。

出台《通知》,建立节地评价制度规范,指导各地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已具备较好的工作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