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学1
酶学(一)

学
(Enzymology)
一、基本概念 (一)酶 (Enzyme)
What is enzyme (s)?
什么是酶?或酶是什么?
(酶这个字的由来?酶的化学本质?)
1 酶字的由来
Enzyme 来自希腊文,
---- 其意思“in yeast” “在酵母中” 那么,中文名如何写? 为何选择了“ 酶 ”字?
ΔG0’ 表示生化标准状态下的系统自由能改变
ΔG0’的测定:
ΔG0’ = - RT ln Keq’ (Keq’ 为反应平衡常数)
= - nFΔE0’ (ΔE0’为生化标准下氧化还原电势 )
多酶复合体
催化系列反应中的几种酶以非共价作用 力相联系结合起来的聚合体
抗体酶 具有催化能力的免疫球蛋白
人工酶 通过化学方法半合成或全合成的具 有催化能力的酶
和C4 ,同时能催化合成C6和更长的聚胞苷 酸;1992年还发现有氨酰酯酶的活性。
核酶发现的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1
生物催化剂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概
念被改写
2 引发了生命起源的新概念
"RNA world" hypothesis early in life's history, RNA occupied center stage and performed most jobs in the cell, storing genetic information, copying itself, and performing basic metabolic functions.
因此,上述 RNA被写成:“ Ribozyme “ 那么,中文名称叫什么 ?
由于 “酶” 字的组成是(酉 +每), 那么,核酸酶可否写成:
第1章 酶学理论知识

R COOCH2CH3
H2O
RCOOH
CH3CH2OH
(4) 裂合酶 Lyase 裂合酶催化从底物分子中移去一个基团或 原子形成双键的反应及其逆反应 形成双键的反应及其逆反应。 原子形成双键的反应及其逆反应。 主要包括醛缩酶、水化酶及脱氨酶等。 主要包括醛缩酶、水化酶及脱氨酶等。 例如, 例如, 延胡索酸水合酶催化的反应。
(一)专一性的分类
绝对特异性(absolute specificity):只能作用于特定结 绝对特异性 构的底物,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 物。 相对特异性(relative specificity):作用于一类化合物 相对特异性 或一种化学键。 (1) 键专一性 有的酶只作用于一定的键,而对键两 端的基团并无严格要求。 (2) 基团专一性 另一些酶,除要求作用于一定的键 以外,对键两端的基团还有一定要求,往往是对其中一个 基团要求严格,对另一个基团则要求不严格 立体结构特异性(stereo specificity):作用于立体异构 立体结构特异性 体中的一种。
(二)专一性产生的假说
(3) (3)诱导契合学说 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 的固定形状, 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 了互补形状
(三)酶作用专一性小结
专一性是酶构象 和底物构象相互 契合、作用相互 吻合的结果
酶的催化特性 ——酶容易失活 ——酶容易失活 多数酶是蛋白质。 多数酶是蛋白质。决定酶的作 用条件一般应在温和的条件下, 用条件一般应在温和的条件下, 如中性pH 常温和常压下进行。 pH、 如中性pH、常温和常压下进行。 强酸、强碱、 强酸、强碱、高温条件下易使 酶失去活性。 酶失去活性。
CH3CHCOOH NAD OH
酶学-1-酶的本质与分类

4.1酶的基本概念●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专一性●酶的分类和命名1.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
根据酶的组成成份,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两类。
酶单纯酶结合酶结合松散,透析可以除去的小分子,非共价结合酶蛋白辅因子辅酶辅基不含非蛋白成分,如转氨酶,羧化酶等结合紧密,透析不可以除去的小分子,共价结合羧肽酶(黄色圆球是Zn2+)2 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主要取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构象和性质。
胰蛋白酶具有很深的底物结合口袋,适合碱性氨基酸侧链(Lys和Arg)的结合胰凝乳蛋白酶的底物结合口袋壁分布的是疏水氨基酸,适合芳香族氨基酸的结合弹性蛋白酶的底物结合口袋非常浅,适合侧链较小的氨基酸残基的结合。
酶的专一性分类立体异构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基团专一性键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几何异构专一性3.酶的分类与命名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将所有的酶按催化反应的性质分为6大类,分别用1、2、3、4、5、6编号表示。
EC1:Oxidoreductases,氧化还原酶类EC2:Transferases,转移酶类EC3:Hydrolases,水解酶类EC4:Lyases,裂合酶类EC5:Isomerases,异构酶类EC6:Ligases,合成(连接)酶类•乳酸脱氢酶(LDH),编号为:EC.1.1.1.27第一大类,氧化还原酶类第一亚类,被氧化基团为CHOH;第一亚亚类,受氢体为NAD+;数字27 代表此亚亚类中的顺序号。
LDH complex with NAD酶的系统命名法全部参与反应的底物(中间用:号分开)+酶催化反应的性质+酶A TP+G6-P-G+A DP(ATP:葡萄糖磷酸转移酶)己糖激酶酶的习惯命名法1 根据酶催化的底物来命名:底物+酶如蔗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酶、核酸酶等。
2 根据酶作用的底物及反应的性质命名:底物+反应类型+酶如琥珀酸脱氢酶。
3 有时注明酶的来源及特性如木瓜蛋白酶,。
酶化学

酶活测定基本原则 测酶活力就是测定酶促反应的速率(初速率)。 反应体系中底物浓度要大大超过酶量 在最适条件下进行测定 产
物 生 成 量
时间
2019/1/7 16
2.酶的活力单位(U,酶单位)
酶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
所需要的酶量。
国际单位IU (1961年):在最适条件下,单位时间(1min) 催化1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1.米氏方程
Km =
K 2 + K3
K1
v=
Vmax [S]
米氏常数,ES的分解速度和形成 速度的比值
Km+[S]
Km = [S] V = 1/2 Vmax
37
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 2019/1/7 底物浓度
2.Km值的意义
Km值是酶的一种特征性的常数。
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2019/1/7
18
4.酶的比活力
定义:每毫克酶蛋白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
比活力=活力单位数/毫克酶蛋白
单位:u/mg
实质:表示酶纯度
2019/1/7
19
(二)酶的分离纯化
1.酶的提纯要进行的工作
①把酶制剂从含有大量杂质蛋白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的原材料中 分离出来。 比活力=活力单位数 / 毫克蛋白 总活力=比活力 × 总体积 (ml) 纯化倍数=每次比活力 / 第一次比活力 回收率(%)=(每次总活力 / 第一次总活力)×100% ②把酶制剂从大体积浓缩到比较小的体积。
能过度搅拌,以免产生大量泡沫,使酶变性或者失活。
2019/1/7
22
六、核酶
第一章 酶学与酶工程 (1节) 酶工程课件

70年代,修饰剂的选用、修饰方法上又有了新 的发展。
此外,对抗体酶,人工酶,模拟酶等方面,以及 酶的应用技术研究 ,在近20年均取得了较大 进展,使酶工程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显示
退出 出广阔而诱人的前景。
三. 酶工程的研究内容 21世纪酶工程的发展主题
退出
(一)新酶的研究与开发
3.人工模拟酶 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酶活性的高聚物。 人工模拟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两个特殊部位,
即一个是底物结合位点,另一个是催化位点 4.杂合酶 是指由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的不同结构
片段构建成的新酶。 可以利用高度同源的酶之间的杂交,这种杂
交是通过相关酶同源区间残基或结构的交换 来实现。
退出
1878 德国的Kuhne 定义Enzyme 原意为在酵母中 1896 德国的Buchner证明了酵母无细胞提取液的酒精发酵
作用(1907年诺贝尔奖) 1926 美国的Sumner从刀豆中得到脲酶结晶(1946年诺贝
尔奖) 1969 日本固定化氨基酰化酶,第一次将固定化酶成功地应
用于工业生产。——酶工程诞生 1970 美国的Smith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1979年诺贝尔奖) 1986 美国cech和Altnan发现核酶(1989年诺贝尔奖)
酶的分子修饰可分为化学修饰和选择性遗传 修饰。
退出
(三)酶的高效应用
3.非水相催化 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非水系统内
酶反应的研究,取得成果,由此产生一个全 新的分支学科--非水酶学 非水相催化的特点: 大多数有机物在非水系统内溶解度高。 一些在水中不可能进行的反应,有可能在非 水系统内进行。 非水系统内酶的稳定性更好。 退出 在非水系统内酶很容易回收和反复使用。
酶学分析技术(1)

1
酶活性的单位是指在特定的条 件下,使酶促反应达己规定在某特定
条件下生成一定量的产物为一个单位。 2.国际单位(IU)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每分钟催 化1µmol底物发生反应的酶量。 3.Katal
酶偶联测定法
EX
Ea
Ei
A
B
C
P
LDH、MDH、G6PD、GLDH作工具酶均是 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
P+NAD(P)H+H+ PH2+NAD(P)+
17
将水溶性的酶,通过物理或化学的 方法,使其吸附、包埋或共价结合在 固相载体上,成为不溶于水但仍保留 催化活性的酶的衍生物称为固相酶。 优点:可反复使用
机械强度大 稳定性好 抗干扰性强
18
几种酶的稳定性(天)
名称
室温 4 ℃ -20℃
乳酸脱氢酶
7 7 30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 14 3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 14 30
肌酸激酶
0.3 0.6 2
碱性磷酸酶
0.5 6 600
淀粉酶
2 60 60
19
同工酶的产生机理
❖ 不同基因位点编码 ❖ 等位基因编码 ❖ 多条肽链化学修饰产生
13
2.连续监测法(又称速率法)
每隔一定时间(10~60秒)连续测定酶 促反应中某一产物或底物变化量称为连续监 测法。 优点 容易找到线性期、结果可靠、省时、 省试剂、省样品 缺点 反应速度易受温度、pH、底物浓度 等因素的影响。
14
工具酶
酶学分析是将酶作为试剂的一种分 析技术,它包括:
酶学及酶工程1章

酶学的回顾:近代
二十世纪酶学进入快速发展。前半期, 过渡态理论解释了酶催化的物理化学机 理(Linus Pauling, 1948)。50-60年 代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模型,此时 有关酶活性调节的理论也被提出。1965 年Monod,Wyman和Changeux提出了别 构理论。与此同时,Clealand发展了多底 物多产物的酶动力学原理和公式。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特点
1. 和国内院校酶学教学相比,对酶动力学内容 有一定侧重。 1)和国际接轨; 2)重点解决难点; 3)发挥教师特长。 2. 理论和方法并重。和一般专业基础课相比更 偏重于研究方法。 3. 有一定的课外练习。记分,占成绩的30%, 考试占70%(课堂开卷)。
选课
要求:有本科生物化学基础。 根据所学专业的需求和本人现有的专业 基础进行选课。 可能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完成课程学习, 对于还不习惯和较多公式打交道的同学 会有难度,但也会学到一些在科研和技 术上实用的东西。 不保证全部通过。不要盲目选课。
酶存在形式
自由酶(游离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 ①稳定性高;②可反复使用; ③ 产物纯度高,副产物少,从而有利提纯;④生 产可连续化、自动化;⑤设备小型化,节约能 源等。 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细胞:在实际应用方面已大大超过固定 化酶。 瑞典Mosbach等提出一种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包 埋各种细胞的通用的固定化方法,能固定细菌、 酵母、动植物细胞及人工组建的细胞,生产各 种代谢产物。
酶工程简介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的主要内 容之一。 研究(以应用为目的) 研究(以应用为目的):是在一定生物反应装置中 利用酶的催化性质,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技术。 应用(工业规模): 应用(工业规模):①酶的产生;②酶的分离纯化; ): ③酶的固定化;④酶生物反应器。
酶学-1--- ppt课件_

第一节 酶的分子解剖学
分子解剖学也可理解成结构生物学 (structure biology),是近年来蛋白质 和酶学的一大发展。这里着重介绍分子各 组元件的结构和功能。
一、 酶分子的结构域
结构域:在蛋白质三级结构内的独 立折叠单元。结构域通常都是几个超二 级结构单元的组合 。
结构域: 作为结构单位进行相对独立运 动,水解后仍能够保持一定结构,甚至保留 某些活性。但它又不等同于蛋白质的功能域, 有时一个功能域由几个结构域组成。
6.Ⅵ型膜蛋白 1996年发现了一种 新型的既有多次跨膜,其以C端连接GPI的 膜蛋白,目前仅发现膜桥蛋白(ponticulin) 一种。
(二)非膜结合酶 这类酶存在于胞液、线粒体基质或核
液等可溶性细胞成分中。没有穿膜结构域, 也不存在N端或C端的定位问题。其主要部分 是催化结构域,也可另有一个调节结构域。
也有一些多功能的酶,其不同酶活力 可来自不同的结构域,如大肠杆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C端切去Mr6000的片段后失去 了tRNA氨酰化的活性,而保留氨基酸活化和 ATP-焦磷酸交换的活性,说明这两类活性由 不同的结构域催化。
近年来由于很多酶(特别是膜结合酶) 已被克隆测序,对它们的结构域作了解析, 因而对酶非催化部位的功能有了较多的了解。 本章将从酶分子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角度, 层次介绍酶分子结构域、模体和活性中心的 功能,叙述酶在细胞中的分拣和投送。 随之 再从同工酶角度阐明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最后介绍酶学领域的几个概念。
催化亚基
调节亚基
PKA 不 存 在 于 一 条 肽 链
PKG
C
N
PKC
C
N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N
C
同源
差异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血清酶的去路
二、血清酶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一)酶合成异常 (二)酶释放增加
1.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 2.酶的相对分子量 3.酶的组织分布 4.酶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存在形式 (三)酶排出异常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活性的概念 酶活性单位
酶活性单位的计算
酶促反应进程
血浆特异酶 血浆酶 非血浆特异酶 细胞内酶 外分泌酶
(二)酶的区域化分布
表7-3 诊断常用血清酶的来源
来源 肝 肝 肝 肝 肝、肾、心 肝、胎盘、心 肝、胆、肾、小肠 肝、胆道 肝、肾、脑 心、肝、骨骼肌 骨骼肌、心、脑 心、肾、骨骼肌、肝、肺 小肠、胎盘、肝、肾 前列腺、红细胞、血小板 胰、唾液腺 胰 血清酶 符号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 OCT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LCAT 谷氨酸脱氢酶 GLDH 山梨醇脱氢酶 SDH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异柠檬酸脱氢酶 ICD -谷氨酰转肽酶 -GT 5ˊ-核苷酸酶 5ˊ-NT 单胺氧化酶 MAO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肌酸激酶 CK 乳酸脱氢酶 LDH 碱性磷酸酶 ALP 酸性磷酸酶 ACP 淀粉酶 AMS 脂肪酶 LPS
丙酮酸 D-葡萄糖 D-果糖 D-乳糖 H2CO3 H2O2 蔗糖 甘氨酰酪氨酰甘氨酸
2.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合力 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合力越小, Km值越小,酶与底物亲合力越大。 3.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Km值取决于酶的种类和底物的性质,在酶一定时,不同底 物有不同的Km值。酶活力测定时,应优先选择酶的最适底物, 使酶促反应容易进行,并节省底物用量。
己糖激酶 肌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甘油激酶 脂蛋白脂肪酶 胆固醇酯酶 脲酶 肌酐酶
三、酶偶联测定法
应用:对于底物或产物不能直接测定或难于准确测 定的酶促反应 。 Ex Ea Ei
A
B
C
P
式中A为底物,B、C为中间产物,P为产物(必须能够直接测 定),Ex为待测酶,Ea、Ei都为工具酶。按照工具酶作用的不同, Ea又称为辅助酶,Ei又称为指示酶,C P称为指示反应。
应用:GOD、COD、GPO、甘油氧化酶、尿酸酶(属于氧化酶
类)等都可以将各自的底物氧化为过氧化氢,因此都可以与 POD偶 联,通过Trinder反应加以测定。
四、底物浓度测定
利用酶催化反应的高效率和专一性,可以测 定底物浓度。与酶活性测定类似。
第五节 同工酶测定
同工酶的定义 同工酶产生的机理 同工酶的测定方法
(二)酶的结构与功能
单纯酶:由约100~10000个氨基酸肽键相连而成 结合酶 蛋白质: 酶蛋白 非蛋白部分:辅因子
二、酶的催化作用机制 诱导契合学说
三、酶的命名、分类与编号 (一)酶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2.系统命名法 (二)酶的分类与编号
第二节
(一)血浆酶的来源
血清酶
一、血浆酶的来源与去路
可对NAD(P)H在紫外吸收或紫外激发荧光进行测定
应用:ALT、AST、CK等酶活性测定。
2.过氧化物酶 POD可催化过氧化氢与某些色原反应,例如与4-氨 基安替比林(4-AAP)和酚反应,将其氧化为有色物 质,反应如下: Trinder反应: POD 2H2O2 + 4-AAP + 酚 醌亚胺(红色) + 4H2O
根据同工酶分子荷电量不同,可用离子交换层析法 加以分离。
(二)按照底物专一性不同进行鉴定
同工酶底物专一性不同,Km值也不同。如果同工 酶之间的Km值差别足够大,可以通过测定其Km值加 以鉴定。
(三)按照最适pH不同进行鉴定
同工酶分子氨基酸组成不同,最适pH也不同。如 果同工酶最适pH之间的差别足够大,可以通过调节缓 冲溶液的pH值加以鉴定。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工具酶
酶偶联测定法 底物浓度测定
一、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固定时间法
按照对酶 促反应时 间的选择 不同
连续监测法
(一)固定时间法
定义:测定酶促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 或产物的增加量。
分类: 终点法:在反应进行到预定时间后要终止反应。
两点法:该方法反应时间的预定是从t1~t2 。
定义 : Vmax指酶完全被底物分子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应用:
Vmax可用来计算酶的转化率(TN),即单位时间内每分子 酶可使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数,单位为分子数/秒。当反 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如果已知酶量,则可计算出酶的 转化率:
TN =底物转化量(mol/s)/酶量(mol)
第四节 酶活性浓度的测定技术
(一)米氏常数的定义 由米-曼氏方程可以导出: (Vmax-v)〔S〕 Km = ———————
v
当v = 1/2Vmax时,Km =〔S〕。因此Km值为反应速度相当于 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
(二)Km值的应用 1.鉴定酶的种类 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在反应条件一定时,只与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公式:
(A测定 – A对照)· V总 · 106 每单位规定的保温时间
酶单位/升 = —————————×————————
· L· V标 实际保温时间
四、酶促反应进程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
酶量的测定: 通过酶活性测定间接测得酶的含量,因此,要准 确测定酶量,应使酶浓度(〔E〕)与酶促反应速度 成正比,即〔E〕∝-d〔S〕/dt或〔E〕∝d〔P〕/dt。 能够真正代表酶活性大小的是线性期的酶促反应速 度,即酶促反应初速度。 酶活性测定时首先要确定线性期,在此期测定反 应速度才能准确代表酶活性。 酶促反应初速度 酶活性 酶的含量
本章内容概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酶活性测定的基本知识
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酶学分析的类型 同工酶测定 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酶活性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酶活性的国际单位定义,酶活性浓度的表示方法及酶活性单位 的计算公式;酶活性测定的连续监测法和定时法的概念、区别和结果 的计算方法;酶偶联反应的在酶活性测定和酶法分析代谢物中的应用; 以NAD(P)H为指示系统和色素原底物在酶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 2、熟悉酶促反应进程;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 的应用。 3、了解Km值、Vmax值的应用及Km和Vmax的测定;同工酶测定和酶活性 测定最适条件的选择。
特点:
优点是简单。
缺点是难以确定反应时间段酶促反应是否处于线性期。
注意:固定时间法时间段的预定不宜太长,一般以30~60分 钟为宜。
(二)连续监测法
定义:测定底物或产物随时间的变化量,又称为速率法。 原理:
该方法每隔一定时间(10s~60s)测定一次底物或产 物的变化量,连续测定多点,然后将测定结果对时间作图 ,绘制反应速度曲线。
二、工具酶
定义:
工具酶:将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待测酶活性或底物浓度的酶。 偶联:工具酶与待测酶、工具酶与工具酶之间的联合。
分类:
工具酶有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和水解酶类
表7-2
名
常用工具酶的名称及其缩写符号
称 缩写符号 名 称 缩写符号 HK CK PK GK LPL CE
乳酸脱氢酶 LDH 苹果酸脱氢酶 MD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6PD 谷氨酸脱氢酶 GLDH 葡萄糖氧化酶 GOD 胆固醇氧化酶 COD 磷酸甘油氧化酶 GPO 过氧化物酶 POD
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使酶促反应达到某一速度 时所需要的酶量。酶活性单位是一个人为规定的标 准。
惯用单位: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者所规定的单位。
国际单位 :1IU指在规定条件(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下, 每分钟转化1mol底物的酶量。单位为IU/L 。 Katal单位:1Katal指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转化1mol底物的 酶量,1Katal=60×106IU。
(四)按照免疫学特性不同进行分离鉴定
(五)按照耐热程度不同进行鉴定
(六)选择性抑制法
第六节 酶学分析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一、酶活性测定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一)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二)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三)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四)在骨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五)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六)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七)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一)酶偶联反应的原理
在应用酶偶联法测定时,关键在于确定恒态期,因为只有 恒态期才能代表酶活性。如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所述,恒态期 可以通过测定指示酶的Km和Vmax等动力学因数加以计算确定。
(二)常用指示酶及其指示反应
1.脱氢酶 用作工具酶的脱氢酶都是以NAD(P)H为辅酶的脱 氢酶,例如LDH、MDH、G6PD、GLDH等,它们催 化下列反应: P + NAD(P)H + H+ PH2 + NAD(P)+
同工酶的定义
是催化功能相同,但是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不同
的一组酶,是在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位点或等位
基因编码的多肽链单体、纯聚体或杂多体。
一、同工酶产生的机理
(一)由不同基因位点编码 (二)由等位基因编码 (三)由多肽链化学修饰产生
二、同工酶的测定方法
(一)按照理化性质不同进行分离鉴定
1.电泳法 同工酶氨基酸组成不同,等电点不同,电泳迁移率 也就不同,据此可用电泳法分离鉴定。 2.层析法
酶促反应底物动力学
一、酶活性的概念
酶活性即酶促反应速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时
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v =-d〔S〕/dt 或 v =d〔P〕/dt。
底物浓度为〔S〕,产物浓度为〔P〕,时间为t,反应速度为v
注:在实际测定酶促反应速度时,以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物的 生成量为好。
二、酶活性单位
酶的种类和底物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不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