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药物半衰期(t1/2)意义:
1
2
3
药物分类 依据
确定给药 间隔时间
预测 药物基本 消除时间
4
预测 达到稳态
时间
28
四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意义
2 生物利用度 定义: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速度和程度。
影响因素:制剂结构、类型、质量;给药途径、机体状况。
生物利用度公式表达: A (入血药量) × D(服药剂量)
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
吸入给药
经皮给药
19
(二)分布 药物被吸收入血,经血液循环到达各 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 药物性质:溶解度、解离度、脂溶性、分子大小等
响 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血眼屏障等
分 布 体液pH值:酸性药物易分布在碱性体液中,碱性酸
的
性药物易分布在酸性体液中。
因 素
血浆蛋白结合:结合能力强,药理活性弱。
♣♣ 药酶诱导剂:促进药酶生成或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
♣♣ 如:苯妥英钠、利福平、灰黄霉素等
♣♣ 药酶抑制剂:减少药酶生成或降低药酶活性的药物
♣♣ 如:西咪替丁、异烟肼、环丙沙星等
22
(四)排泄 1. 定 义 : 药 物 的 原 形 或 代 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 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是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的分泌
危害的药物反应。
毒性反应 “三致反应”
副作用
变态反应
不良反应
依赖性
耐受性 耐药性
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
特异质反应 停药反应
11
三 药物的作用机制
1.非特异性作用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和核酸代谢 3.影响酶的活性 4.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5.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6.影响免疫功能 7.受体学说 ※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 ppt课件

2/16/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药物学
药物
§1-1 绪言
机体
2/16/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1-1 绪言
药物效应动 力学
药物对机体的 作用
药物代谢动 力学
机体对药物的 影响
药物的作用 机制
药物的体内过程
及血药浓度随时 间变化规律
2/16/2020
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
2/16/2020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2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选择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或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指多数药物
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而对其 他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临床选择用药的基础。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相对的,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其 作用范围逐渐扩大,选择性逐渐下降。
药物学基础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十二五”规划教材 供护理、助产专业用
《药物学基础》(第3版)
《药物学基础》(第3版)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
姚 宏 马彬峡 本溪市卫生学校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
目录
❖ 第一节 绪言 ❖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治。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医嘱:注射用青霉 素钠静脉滴注,一日400万U,一次给药。对乙酰氨基酚片 剂口服,1次0.1g,一日3次。 工作任务:
1.告知病人使用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的用药目的。 2.拟定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 3. 归纳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合理安全使用药物。
2/16/2020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概论
第一节 绪言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ppt课件

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被动转运:顺差不耗能。包括滤过、易化扩散和简 单扩散(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 主动转运:逆差耗能。需要载体。
精选课件
18
(一)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 响
药物性质:溶解度、解离度、脂溶性、分子大小等 药物剂型: 口服: 液体 > 散剂 > 片剂
精选课件
14
三 药物的作用机制
2)受体调节
①定义:在各种生理、病理及药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其 数目、亲和力和效应力方面的变化。
②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 激动剂 拮抗剂
向下调节 向上调节
精选课件
15
第一章 药物学基础总论
第三节 药 物 代 谢 动 力 学
精选课件
16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
分布
排泄
生物转化
消除
精选课件
29
四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意义
3 稳态血药浓度 (坪值,CSS) 定义: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连续恒量给药,
约经4-5个t½ ,血药浓度达到基本稳定水平。
影响因素:制剂结构、类型、质量;给药途径、机体状况。
稳态血药浓度意义:
1
调整药物 剂量依据
2
确定负荷剂量 (首剂加倍 静脉给药)
3
制定 理想的给药
响 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血眼屏障等
分 布
体液pH值:酸性药物易分布在碱性体液中,碱性酸
的
性药物易分布在酸性体液中。
因 血浆蛋白结合:结合能力强,药理活性弱。 素
组织的亲和力:亲和力强,分布多。
精选课件
20
药物
血浆蛋白
结合物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①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 ②可逆性 ③饱和性 ④竞争性
药学基础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了解药物作用靶点有助于深入理解药 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 依据。
针对不同的靶点,药物的作用机制可 能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具体靶点进行 深入研究。
药物作用方式
药物作用方式是指药物如何与靶点结合并发挥作用的方 式。
了解药物作用方式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选择合适的给 药途径和剂量,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是确保患者用药效果的重要手段。
03
药品有效性评价的内容
包括临床试验和上市后临床研究两个阶段,临床试验主要在一定样本量
下评估药品的有效性,上市后临床研究则主要通过大规模的长期观察来
评估药品的有效性。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的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是指对已经上市的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 监测和报告的管理制度。
GMP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具备相应的生 产条件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药品生 产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 施,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可靠。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是药品经营企业必须遵循的 质量管理标准,旨在确保药品经营全过程符合质量要求。
GSP要求药品经营企业具备相应的经营条件和质量控制体 系,确保药品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可靠。
01
03
综合运用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 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
据。
04
体外实验是指通过离体组织或细胞培养来研究药物的 作用机制,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体内的 生理环境,但存在局限性。
03
药物剂型与制剂
药物剂型与制剂的概念
药物剂型
为了满足防治疾病的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 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等。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物与药物学(课件)

4 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了解有关配伍禁忌, 熟记混合配置静脉用药的规范和要点;
5 做好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等配合措施
用药中
“三查、七对、一注意、六准确”
1 未经医生许可,不得随意变更给药方案,如剂量、滴速、 间隔、时间和次数等,尤其是新生儿、婴儿、儿童的剂 量换算要确保无误;
2 认真观察和评估疗效、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 告给医生;
护 理
提高护理质量
2.用药护理流程
执行处方或医嘱 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指导合理用药 开展母婴保健和健康教育
用药前
1 仔细阅读医嘱、处方,掌握病人用药史等基本信息;
2 熟悉药物应用知识,如选择药物的依据和类别,相关适 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尤其要熟悉具有“三致”作用的药 物;
3 熟悉选用药物的剂型、规格、剂量、用法疗程及注意事 ,也特别注意婴幼儿适宜剂型的选择;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 物与药物学(课件) 认识药物与用药护理
目录
一 药物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 用药护理在职业岗位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三 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掌握
药物、药物学、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等重要概念
熟悉
在未来岗位工作中,药物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和用药护理程序
了解
药物的其他知识
4 开展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尤其对出院病人和病儿家属 加强用药后指导,提高药物远期疗效或社区用药水平
三、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特点。
主要介绍: 药物作用
利用好: 工作情景与任务
药物用途 不良反应
工作任务解析 知识窗 知识拓展
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护理学而思
2.掌握本门课程基本框架和由共性到个性的学习规律。
5 做好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等配合措施
用药中
“三查、七对、一注意、六准确”
1 未经医生许可,不得随意变更给药方案,如剂量、滴速、 间隔、时间和次数等,尤其是新生儿、婴儿、儿童的剂 量换算要确保无误;
2 认真观察和评估疗效、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 告给医生;
护 理
提高护理质量
2.用药护理流程
执行处方或医嘱 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指导合理用药 开展母婴保健和健康教育
用药前
1 仔细阅读医嘱、处方,掌握病人用药史等基本信息;
2 熟悉药物应用知识,如选择药物的依据和类别,相关适 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尤其要熟悉具有“三致”作用的药 物;
3 熟悉选用药物的剂型、规格、剂量、用法疗程及注意事 ,也特别注意婴幼儿适宜剂型的选择;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 物与药物学(课件) 认识药物与用药护理
目录
一 药物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 用药护理在职业岗位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三 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掌握
药物、药物学、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等重要概念
熟悉
在未来岗位工作中,药物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和用药护理程序
了解
药物的其他知识
4 开展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尤其对出院病人和病儿家属 加强用药后指导,提高药物远期疗效或社区用药水平
三、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特点。
主要介绍: 药物作用
利用好: 工作情景与任务
药物用途 不良反应
工作任务解析 知识窗 知识拓展
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护理学而思
2.掌握本门课程基本框架和由共性到个性的学习规律。
药物学基础专题知识课件

三、抗真菌药
(一)抗生素
1. 制霉菌素:<链霉菌培养液> 2. 克霉唑:<合成>
(二)药用染料
1. 孔雀石绿:广谱抗真菌药 2. 亚甲蓝:抗真菌和原生动物药
1~4ppm全池泼洒
5/15/2021
药物学基础专题知识
27
第三节 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理
四、杀虫剂
1. 硫酸铜:能与蛋白质结合而产生沉淀,杀灭原生动物
5/15/2021
药物学基础专题知识
5
第一节 药物学概述
C. 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
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过敏反应。
D. 继发性反应:药物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E. 后遗反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
存的药物效应。
F. 停药反应: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
A. 主要作用G+的抗生素
1. 青霉素类: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胞壁合成。
1) 天然青霉素:<青霉培养液> 青霉素G(苄青霉素) 优点:杀菌力强,疗效高,价格低; 缺点:抗菌谱窄,易被胃酸和青霉素酶水解破坏
2) 半合成青霉素:广谱抗菌 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等
5/15/2021
药物学基础专题知识
5/15/2021
药物学基础专题知识
14
第二节 渔药的种类、选择和使用
三、药物的选择
1. 有效性 2. 安全性 3. 方便性 4. 廉价性
四、渔药的合理使用
1、对症用药 2、安全用药 3、适宜用药 4、有效用药 5、控制用药
5/15/2021
药物学基础专题知识
15
第二节 渔药的种类、选择和使用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镇咳药、祛痰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二)黏痰溶解药
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吸入效果好,显著优于氨溴索、溴己新,适用于黏痰阻塞气 道、不易咳出及术后咳痰困难者,还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 解救及治疗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 本品有特殊蒜臭味,颗粒剂用温开水(禁用80℃以上热水)溶解 后直接服用,也可加入果汁服用。
(二)黏痰溶解药
羧甲司坦
不良反应
属于麻醉药品,久用可 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痰多者禁用。
(一)中枢性镇咳药
福尔可定 镇咳、镇痛作用与可待因相似,成瘾性比可待因小,儿童 耐受性较好,不会引起便秘或消化功能紊乱。
右美沙芬 作用与可待因相似,无镇痛作用,无成瘾性,用于各种原 因所致的干咳,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
(一)中枢性镇咳药
一、镇咳药
1.麻醉性中枢镇咳药:可待因、福 尔可定 2.非麻醉性中枢镇咳药:右美沙芬、 喷托维林
苯丙哌林、苯佐那酯、那可丁、依普 拉酮
(一)中枢性镇咳药
药理作用 可待因是阿片生物碱类药 物。作用与吗啡相似但较 弱。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 不抑制呼吸,耐受性及成 瘾性等均较吗啡小。
可待因
适应证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 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如 胸膜炎等)的剧烈干咳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镇咳药 、祛痰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目CO录NTENTS
第一节 镇咳药、祛痰药与用药护理 第二节 平喘药与用药护理
第一节 镇咳药、祛痰药 与用药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 镇咳药的作用特点; 熟悉 镇咳药的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 祛痰药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工作情景与任务 导入情景: 患儿,男,3岁,发热,流涕,咳嗽2周,口服药物无好转。查体:T39.2℃,P118次/ 分,R32次/分,神清,咽充血明显,扁桃体II°肿大,肺呼吸音粗,闻及痰音,心音 有力,腹软,肠鸣正常。白细胞18×109/L,CRP 13mg/L。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医生医嘱给予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头孢呋辛钠静脉输液 治疗。 工作任务:针对患者,护士请思考和完成以下任务: 1.说出使用盐酸氨溴索静脉输液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2.患者用药后会有哪些预期表现? 3.针对此患者,护士应如何完成用药护理程序?
[课件]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PPT
![[课件]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61c200482fb4daa58d4b5b.png)
药物治疗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用药注意事项
1、给药前 治疗目的、病情、服药史、
病史、禁忌症
2、给药
四查十对
3、促进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的措施
用药依从性、临床药学服务
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第2节
按国际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类:
麻醉药品:如吗啡、大麻等 可产生生理依赖性。
精神药品:如镇静催眠药、中兴药、
致幻药等 其他:烟草、酒精等可产生心理依赖性。
三、药物作用机制
受体+配体
存在于cell膜或cell内,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 并通过信息传递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戒断症状称为
A.耐药性 B.身体依赖性 C.个体差异
D.精神依赖性
E.耐受性
4.以下可以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是 (
A.有效量
)
B.极量
C.最小致死量 D.半数致死量 E.治疗指数
治疗剂量 1、副作用是指药物在( )下出现 的与( 治疗目的 )无关的作用。副作用和
(
)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可以 治疗作用 相互转化。
2、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A、提高机体的生理功能
( )
B、降低机体的生理功能
C、产生新的功能 D、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E、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3、反复多次给药后,停止给药时可产生
药物学基础 第一章 总论
1)理解药物分类 2) 熟悉代表药物(共同规律)
3) 注意药物的两面性(治疗、不良反应)
4)注意药物与临床知识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药途径:
1.口服给药; • 胃肠道pH值 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吸收 • 胃排空速率 胃排空速率主要受内容物影响 • 首关消除:或称 第一关卡效应 (first pass effect)
首关消除:进入血循环的药量少于 服用量
上腔静脉
药物经肝静 脉入全身药物经肝门 静脉入肝脏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一)防治作用 预防
治疗
(二)不良反应:用药后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且给病 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反应
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 症状较轻,危害不大,可预知,可转化
19:46
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
2、毒性反应
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的反应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毒性(致 癌、致畸胎、致突变)
(一) 量反应量效曲线
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压升降、
心率快慢等,用具体数值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二) 质反应量效曲线 质反应:效应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 抽搐与不抽搐等
19:46
五、药物作用机制
本课重点介绍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一)受体概念 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功能蛋白质, 能识别、结合某些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药 物等,并通过信息放大系统,引起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19:46
(三)生物转化
药物的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又称代谢 (metabolism):是指药物在体內发生的 化学结构的变化。 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后的结果:
1. 灭活
2. 活化 生物转化步骤: 1. 氧化、还原及水解反应;
2. 结合反应。
肝药酶(药酶 P-450)
药酶抑制剂
2. 需要消耗能量,有饱和性。
3. 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选择,存在竞争性
抑制和饱和现象。
药物体内过程
血 管 外 吸 药物 收 作用部位 分布 游离型药物 代谢型 结合型药物 体 外
体循环
排泄
肝脏
肠肝循环 胆囊
小肠
19:46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absorption):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19:46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 1、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 2、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
19:46
(三)药动学参数及其应用 1、血浆半衰期 药物血浆半衰期 (half-life time, t1/2):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意义: A、药物分类的依据(短、中、长效) B、确定给药间隔时间(注意:一天是指24小时) C、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药效最强的时间) D、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 (部分内容是补充,但该意义要求掌握)
4.按照消费者获得和使用药品的权限:分为处方 药和非处方药。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学习目的
学会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学会
判断出不良反应
学会 判断出药物疗效
学会
学会注意观察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19:46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学习目标
• 1、掌握药物作用两重性的概念 • 2、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 • 3、理解受体学说及受体、受体激动剂和受体阻断
药酶诱导剂
19:46
(四)药物的排泄 排泄 (excretion) 是指药物原形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器官或分泌器官排 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
肾、肺、胆囊、乳腺、唾液腺、汗腺
药物排泄
肾排泄
消化道排泄
乳汁排泄
唾液、汗液排泄
肺排泄
19:46
三、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时量关系: • 即 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时量曲线 (time-concentration curve) • 又称 药时曲线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药物学基础
主编 胡鹏飞 覃隶莲
第1章
药物学总论
第 1节 绪 言 一、药物学、药物概念和药物分类
药物学(Materia Meddica)是包括药物的一切知识 的一门学科,也是护理、助产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 程。药物学阐明药物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 注意事项、用法等。 药物(drug) 是人类用来和疾病作斗争的化学物质。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及计划生育,有目 的地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 用量和注意事项的化学物质。
19:46
2、稳态血浓度
• 一次给药经过4~6个半衰期,可以认为药物基本消除。
• 按半衰期间隔恒量恒速滴定给药,经过4~6个半衰期,血
药浓度基本达到稳定水平,称为稳态,稳态时的平均血药
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Css)。
19:46
3、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F) 指药物制剂被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 度。 生物利用度 (F)的表示:
3、后遗效应: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的效应
4、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反跳
a少数人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b与剂量无关 c某些药物用皮肤过敏试验可 预知
5、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作用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A、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
19:46
19:46
(二)分布 (distribution)
是指药物随血液循环转运到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 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2.组织器官血流量及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3药物理化性质和体液pH 4.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5.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
受体学说
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影响酶的活性
部分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受体阻断药
受体调节
亲强活
亲强活强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有亲无活
19:46
第3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学习目标
• 1、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体 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2、掌握常用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 3、理解药物跨膜转运方式
A和B型不良反应的特点
类型 A型药物不良反应 B型药物不良反应
剂量相关性
发现时期 发生频率 死亡率 给药方案调整
有
多在上市前 常见 低 减量或停药
无
多在上市后 少见 高 停药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19:46
四、量效关系
量效曲线:以药理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 度为横坐标作图-长尾S型曲线。
(二)受体的特性: 1.特异性:受体对其配体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并与其结构 相适应的配体特异结合。 2.灵敏性: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合就能产生显著 的效应。 3.饱和性:受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故配体与受体具有饱和性, 作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之间存在竞争现象。
二、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
改变机体的理化环境 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代谢 粪
小肠吸收药 物
代谢
返回
2.舌下给药(sublingual) 吸收面积小,吸收快,无首关消除,适用于用量小及脂溶 性高的药物。 3.直肠给药(per rectum) 吸收面积小,避开部分首关消除,适用于刺激性强或不能口 服的药物。 4.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和 静脉滴注 (intravenous infusion,ivgtt) 无吸收过程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动脉注射(intra-arterial,ia) 5.吸入给药 (Inhalation) 气体和挥发性药物,吸收迅速 6.局部用药---皮肤、眼、鼻、咽喉
19:46
第3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passive transport): 多数药物属于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的特点: 1.高浓度---低浓度(又称下山转运) 2.不消耗能量
3.不需要载体,无竞争抑制和饱和现象。
19:46
(二)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的特点: 1. 低浓度--高浓度 (又称上山转运)
剂的概念
• 4、理解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19:46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兴奋
的作用。
抑制
指凡能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增强 抑制作用:指凡能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功能减弱
的作用。
19:46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指药物对某些细胞组织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或是机体
的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有差异所导致的现象。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药物的分类:
1 2 3
按剂型分类: 按照服用方式: 按照药品的构造与组成 按照消费者获得和使用药品的权限
4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按剂型分类
注射剂:
按剂型分类:
口服制剂
外用制剂 气雾剂
新型制剂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2.按照服用方式: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 3.按照药品的构造与组成:分为中药和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