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基础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学基础知识课件

药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交流PPT
1
1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绪言 第二部分 药效学
第三部分 药动学 第四部分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学习交流PPT
2
2
第一部分 绪言
学习交流3PPT
3
一.药物
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变过程,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控制生育 (如避孕、坠胎等)的化学物质。
▲药物
●自然界的天然产物及提取的有效成分 ●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基因工程药物等
学习交流PPT
25
25
4. 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指药物发生治疗作用后引起的不良反应.
例子: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的 细菌被消灭,不敏感的细菌乘机大量 繁殖,导致假膜性肠炎,也称菌群交 替症或二重感染
学习交2流6PPT
26
5.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 下,但仍残存药理效应。
学习交1流8PPT
18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方2 式药
物
作
用
的
局部作用
别 质
全身作用 区
利多卡因 注射液
?
地高辛
学习交1流9PPT
19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择3 性药
物
含义: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 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 较小或不发生作用
的
选 特点
药物与组织器官亲和力的差异; 组织器官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
学习交流6PPT
6
药物 毒物
抗焦虑 镇静、催眠
地西泮
嗜睡、抗惊厥、麻醉
中毒:呼吸抑制、死亡
学习交流PPT
1
1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绪言 第二部分 药效学
第三部分 药动学 第四部分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学习交流PPT
2
2
第一部分 绪言
学习交流3PPT
3
一.药物
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变过程,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控制生育 (如避孕、坠胎等)的化学物质。
▲药物
●自然界的天然产物及提取的有效成分 ●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基因工程药物等
学习交流PPT
25
25
4. 继发性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指药物发生治疗作用后引起的不良反应.
例子: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的 细菌被消灭,不敏感的细菌乘机大量 繁殖,导致假膜性肠炎,也称菌群交 替症或二重感染
学习交2流6PPT
26
5.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 下,但仍残存药理效应。
学习交1流8PPT
18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方2 式药
物
作
用
的
局部作用
别 质
全身作用 区
利多卡因 注射液
?
地高辛
学习交1流9PPT
19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择3 性药
物
含义: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 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 较小或不发生作用
的
选 特点
药物与组织器官亲和力的差异; 组织器官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
学习交流6PPT
6
药物 毒物
抗焦虑 镇静、催眠
地西泮
嗜睡、抗惊厥、麻醉
中毒:呼吸抑制、死亡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药物半衰期(t1/2)意义:
1
2
3
药物分类 依据
确定给药 间隔时间
预测 药物基本 消除时间
4
预测 达到稳态
时间
28
四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意义
2 生物利用度 定义: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利用的速度和程度。
影响因素:制剂结构、类型、质量;给药途径、机体状况。
生物利用度公式表达: A (入血药量) × D(服药剂量)
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
吸入给药
经皮给药
19
(二)分布 药物被吸收入血,经血液循环到达各 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 药物性质:溶解度、解离度、脂溶性、分子大小等
响 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血眼屏障等
分 布 体液pH值:酸性药物易分布在碱性体液中,碱性酸
的
性药物易分布在酸性体液中。
因 素
血浆蛋白结合:结合能力强,药理活性弱。
♣♣ 药酶诱导剂:促进药酶生成或增强药酶活性的药物
♣♣ 如:苯妥英钠、利福平、灰黄霉素等
♣♣ 药酶抑制剂:减少药酶生成或降低药酶活性的药物
♣♣ 如:西咪替丁、异烟肼、环丙沙星等
22
(四)排泄 1. 定 义 : 药 物 的 原 形 或 代 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 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是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的分泌
危害的药物反应。
毒性反应 “三致反应”
副作用
变态反应
不良反应
依赖性
耐受性 耐药性
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
特异质反应 停药反应
11
三 药物的作用机制
1.非特异性作用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和核酸代谢 3.影响酶的活性 4.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5.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6.影响免疫功能 7.受体学说 ※
《药学基础知识》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的关系: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药效,药效学反过来影响药物代 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的研究方法: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
药物安全性评价与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化学性质(如酸碱性、氧化还原性 等)
药物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
药物化学活性:生物活性、药理活性、毒性等
药物合成与制备
药物合成: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药物的过程 药物制备:将合成得到的药物进行纯化、干燥等处理,得到符合质 量标准的药物 药物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酶催化合成等
药学基础知识PPT 课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药物化学基础 药理学基础 药品管理与法规基础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 药物分析基础 药物治疗学基础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药学基研究药物的性质、作用、制备、应用及管理规律的科学
药物分类:根据药物的来源、性质、作用等不同,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合 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
鉴别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 电泳法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检查项目:包括外观、性状、含 量、杂质等
检查标准:根据国家药典或行业 标准进行检验
药物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标准:如USP、 EP、JP等
质量控制流程:如原料药、 中间体、成品药的质量控制
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如 HPLC、GC、UV等
未来药学:注重个性化医疗和精 准医疗,以及人工智能和生物技 术的应用
中职《药物学基础》PPT课件

常见,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可随用药目的的不同而
相互转化。药物的基本作用有兴奋作用和抑制作
用。
•
药物-受体作用机制:根据其有无内在活性
及内在活性的大小,将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受
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阻滞剂)等。
.
15
19:46
第3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动学
• 学习目标 • 1、说明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2、蓄积 当反复给药时,若药物进入体内的 速度大于消除速度,血药浓度不断升高, 称为药物的蓄积。
• 3、血浆半衰期(t1/2) 指血浆药物浓度下 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
27
19:46
.
28
第4节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9:46
• 学习目标
• 1、说出小儿体重及药量的计算方法
• 2、说明生理、心理和病理因素对药物效应
一般指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又称肝 药酶或药酶,能转化体内数百种药物。药 酶不仅参与许多药物的生物转化,且某些 药物也可明显地影响药酶的活性。
.
22
19:46
• 药酶诱导剂: • 凡能增加药酶活性的药物称药酶诱导剂。 • 药酶抑制剂: • 凡能使肝药酶活性降低的药物,称药酶
抑制剂,
.
23
19:46
.
31
19:46
• 3、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 • 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LD50) • 治疗指数(TI) • 安全范围(MS,又称安全指数): • 4、效价强度与效能 • 效价强度(效价) • 效能
.
32
19:46
.
33
19:46
.
34
三、用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一)给药途径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物与药物学(课件)

4 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了解有关配伍禁忌, 熟记混合配置静脉用药的规范和要点;
5 做好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等配合措施
用药中
“三查、七对、一注意、六准确”
1 未经医生许可,不得随意变更给药方案,如剂量、滴速、 间隔、时间和次数等,尤其是新生儿、婴儿、儿童的剂 量换算要确保无误;
2 认真观察和评估疗效、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 告给医生;
护 理
提高护理质量
2.用药护理流程
执行处方或医嘱 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指导合理用药 开展母婴保健和健康教育
用药前
1 仔细阅读医嘱、处方,掌握病人用药史等基本信息;
2 熟悉药物应用知识,如选择药物的依据和类别,相关适 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尤其要熟悉具有“三致”作用的药 物;
3 熟悉选用药物的剂型、规格、剂量、用法疗程及注意事 ,也特别注意婴幼儿适宜剂型的选择;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 物与药物学(课件) 认识药物与用药护理
目录
一 药物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 用药护理在职业岗位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三 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掌握
药物、药物学、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等重要概念
熟悉
在未来岗位工作中,药物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和用药护理程序
了解
药物的其他知识
4 开展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尤其对出院病人和病儿家属 加强用药后指导,提高药物远期疗效或社区用药水平
三、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特点。
主要介绍: 药物作用
利用好: 工作情景与任务
药物用途 不良反应
工作任务解析 知识窗 知识拓展
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护理学而思
2.掌握本门课程基本框架和由共性到个性的学习规律。
5 做好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等配合措施
用药中
“三查、七对、一注意、六准确”
1 未经医生许可,不得随意变更给药方案,如剂量、滴速、 间隔、时间和次数等,尤其是新生儿、婴儿、儿童的剂 量换算要确保无误;
2 认真观察和评估疗效、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 告给医生;
护 理
提高护理质量
2.用药护理流程
执行处方或医嘱 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指导合理用药 开展母婴保健和健康教育
用药前
1 仔细阅读医嘱、处方,掌握病人用药史等基本信息;
2 熟悉药物应用知识,如选择药物的依据和类别,相关适 应症和不良反应等,尤其要熟悉具有“三致”作用的药 物;
3 熟悉选用药物的剂型、规格、剂量、用法疗程及注意事 ,也特别注意婴幼儿适宜剂型的选择;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认识药 物与药物学(课件) 认识药物与用药护理
目录
一 药物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 用药护理在职业岗位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三 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掌握
药物、药物学、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等重要概念
熟悉
在未来岗位工作中,药物学的目的、性质、任务和用药护理程序
了解
药物的其他知识
4 开展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尤其对出院病人和病儿家属 加强用药后指导,提高药物远期疗效或社区用药水平
三、药物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特点。
主要介绍: 药物作用
利用好: 工作情景与任务
药物用途 不良反应
工作任务解析 知识窗 知识拓展
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护理学而思
2.掌握本门课程基本框架和由共性到个性的学习规律。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抗寄生虫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一、抗疟药 (一)控制症状药
氯喹
体内过程: ①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 ②分布广泛,1~2小时即可达到血药浓度的高峰; ③在受感染红细胞内浓度较正常红细胞高25倍。
一、抗疟药 (一)控制症状药
氯喹
作用
1.抗疟作用 2.抗阿米巴病作用
3.抗免疫作用
应用
控制疟疾症状(首选) 治疗甲硝唑无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肝脓肿。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噻嘧啶
+++
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孕妇及2岁以下儿童禁用
哌嗪
++
大剂量可引起神经症状如嗜睡、眩晕、眼球 震颤、共济失调、肌肉痉挛等。孕妇、肝肾 功能不全和神经系统疾病者禁用
氯硝柳胺
+ 不良反应少,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三、抗肠虫药和其他抗寄生虫药
(二)抗血吸虫病药
吡喹酮
(1)广谱抗吸虫和绦虫,对成虫作用强,对幼虫作用弱; (2)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具有毒性低、疗效高、疗程短。
1)用于治疗急、慢性血吸虫病,是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 (2)对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也有效。
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头痛、眩晕、嗜睡等。
三、抗肠虫药和其他抗寄生虫药
(三)抗丝虫病药
乙胺嗪
➢ 用于丝虫病的治疗,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均有效,对微丝蚴作 用强于成虫。
➢ 其疗效高、毒性低,是治疗丝虫病的首选药。 ➢ 该药本身无明显毒性,主要为一般胃肠道症状。
对肠内阿米巴病无效,仅用于甲硝唑无 效或禁忌的阿米巴肝脓肿
主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与甲硝唑相似毒性略低 毒性大,主要引起心脏毒性、神 经肌肉阻断作用、局部刺激;孕 妇、儿童和患有心、肝、肾疾病 者禁用 不良反应较轻,偶见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等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镇咳药、祛痰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二)黏痰溶解药
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吸入效果好,显著优于氨溴索、溴己新,适用于黏痰阻塞气 道、不易咳出及术后咳痰困难者,还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 解救及治疗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 本品有特殊蒜臭味,颗粒剂用温开水(禁用80℃以上热水)溶解 后直接服用,也可加入果汁服用。
(二)黏痰溶解药
羧甲司坦
不良反应
属于麻醉药品,久用可 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痰多者禁用。
(一)中枢性镇咳药
福尔可定 镇咳、镇痛作用与可待因相似,成瘾性比可待因小,儿童 耐受性较好,不会引起便秘或消化功能紊乱。
右美沙芬 作用与可待因相似,无镇痛作用,无成瘾性,用于各种原 因所致的干咳,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
(一)中枢性镇咳药
一、镇咳药
1.麻醉性中枢镇咳药:可待因、福 尔可定 2.非麻醉性中枢镇咳药:右美沙芬、 喷托维林
苯丙哌林、苯佐那酯、那可丁、依普 拉酮
(一)中枢性镇咳药
药理作用 可待因是阿片生物碱类药 物。作用与吗啡相似但较 弱。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 不抑制呼吸,耐受性及成 瘾性等均较吗啡小。
可待因
适应证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 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如 胸膜炎等)的剧烈干咳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镇咳药 、祛痰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目CO录NTENTS
第一节 镇咳药、祛痰药与用药护理 第二节 平喘药与用药护理
第一节 镇咳药、祛痰药 与用药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 镇咳药的作用特点; 熟悉 镇咳药的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 祛痰药的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工作情景与任务 导入情景: 患儿,男,3岁,发热,流涕,咳嗽2周,口服药物无好转。查体:T39.2℃,P118次/ 分,R32次/分,神清,咽充血明显,扁桃体II°肿大,肺呼吸音粗,闻及痰音,心音 有力,腹软,肠鸣正常。白细胞18×109/L,CRP 13mg/L。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医生医嘱给予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头孢呋辛钠静脉输液 治疗。 工作任务:针对患者,护士请思考和完成以下任务: 1.说出使用盐酸氨溴索静脉输液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2.患者用药后会有哪些预期表现? 3.针对此患者,护士应如何完成用药护理程序?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利尿药、脱水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氢氯噻嗪
临床应用 1.各型水肿 对轻、中度心源性水肿疗效较好。 2.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药物之一,多与其它降压药合用,增 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3.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及用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
氢氯噻嗪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低血镁,低血钠; 2.高尿酸血症:原因同高效利尿药 3.代谢障碍 :可导致高血糖症、高血脂症 4.其它:光敏性皮炎。
螺内酯
---低效利尿药
作用与用途
✓拮抗醛固酮受体,产生保钾、排钠的利尿作用; ✓用于醛固酮增高的顽固性水肿;与中、强效利尿药合用,防止低血钾 (久用可致高钾血症)
螺内酯
不良反应及防治
✓久用可致高钾血症 ✓有性激素样副作用 防治措施:临床上常与噻嗪类或高效利尿剂合用,既能增强利尿效果,
又可防止低钾血症。
《药物学基础》(人卫版+第4版)利尿 药、脱水药与用药护理(课件)
学习目标
掌握
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的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熟悉
甘露醇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了解
其他利尿药及脱水药的作用特点
一、利尿药概述
1.定义 利尿药(diuretics)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出,减少细胞外液, 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2.机制 目前常用的利尿药大多数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
肾小管各段功能
乙酰唑胺
利尿药作用部位
噻嗪类
螺内酯、氨苯蝶啶
H+
皮质 Cl- Na+ 髓质
降 支
Na+
2Cl-
K+
Na+ 2Cl- K+
H2O
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和非处方药。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学会 学会 学会 学会
学习目的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判断出不良反应 判断出药物疗效 学会注意观察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19:46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学习目标
• 1、掌握药物作用两重性的概念 • 2、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 • 3、理解受体学说及受体、受体激动剂和受体阻断
吸收面积小,避开部分首关消除,适用于刺激性强或不能口
服的药物。
4.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和 静脉滴注 (intravenous infusion,ivgtt) 无吸收过程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动脉注射(intra-arterial,ia) 5.吸入给药 (Inhalation) 气体和挥发性药物,吸收迅速
19:46
首关消除:进入血循环的药量少于 服用量
上腔静脉
药物经肝静 脉入全身循 环
肠壁 门静 脉
血循 环
药物经肝门 静脉入肝脏
小肠吸收药 物
代谢 粪
代谢
返回
2.舌下给药(sublingual)
19:46
吸收面积小,吸收快,无首关消除,适用于用量小及脂溶
性高的药物。
3.直肠给药(per rectum)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毒性(致 癌、致畸胎、致突变)
3、后遗效应: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的效应
4、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反跳
5、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
a少数人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b与剂量无关 c某些药物用皮肤过敏试验可 预知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作用
剂的概念 • 4、理解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19:46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兴奋
抑制
指凡能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增强
的作用。
抑制作用:指凡能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功能减弱
的作用。
19:46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指药物对某些细胞组织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或是机体的 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有差异所导致的现象。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药物的分类:
1
按剂型分类:
2
按照服用方式:
3
按照药品的构造与组成
4
按照消费者获得和使用药品的权限科学出版Βιβλιοθήκη 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按剂型分类
按剂型分类:
注射剂: 口服制剂 外用制剂 气雾剂
新型制剂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 2.按照服用方式: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 ❖ 3.按照药品的构造与组成:分为中药和西药。 ❖ 4.按照消费者获得和使用药品的权限:分为处方
二、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
改变机体的理化环境 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受体学说
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影响酶的活性
部分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受体阻断药
受体调节
亲强活
亲强活强
有亲无活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19:46
第3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学习目标
• 1、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体 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1章 药物学总论
❖第1节 绪 言 ❖ 一、药物学、药物概念和药物分类
▪ 药物学(Materia Meddica)是包括药物的一切知识 的一门学科,也是护理、助产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 程。药物学阐明药物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 注意事项、用法等。
▪ 药物(drug) 是人类用来和疾病作斗争的化学物质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及计划生育,有 目的地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 、用量和注意事项的化学物质。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A、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
A和B型不良反应的特点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19:46
四、量效关系
量效曲线:以药理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 度为横坐标作图-长尾S型曲线。 (一) 量反应量效曲线 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压升降、 心率快慢等,用具体数值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二) 质反应量效曲线 质反应:效应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 、抽搐与不抽搐等
五、药物作用机制
本课重点介绍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19:46
(一)受体概念 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功能蛋白质, 能识别、结合某些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药 物等,并通过信息放大系统,引起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二)受体的特性: 1.特异性:受体对其配体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并与其结构 相适应的配体特异结合。 2.灵敏性: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合就能产生显著 的效应。 3.饱和性:受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故配体与受体具有饱和性, 作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之间存在竞争现象。
代谢型
肠肝循环 小肠 胆囊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absorption):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给药途径: 1.口服给药; • 胃肠道pH值 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吸收 • 胃排空速率 胃排空速率主要受内容物影响 • 首关消除:或称 第一关卡效应 (first pass effect)
• 2、掌握常用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 3、理解药物跨膜转运方式
19:46
第3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passive transport):
多数药物属于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的特点: 1.高浓度---低浓度(又称下山转运) 2.不消耗能量 3.不需要载体,无竞争抑制和饱和现象。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一)防治作用 预防 治疗
(二)不良反应:用药后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且给病 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反应
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 症状较轻,危害不大,可预知,可转化
2、毒性反应
19:46
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 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的反应
19:46
(二)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的特点: 1. 低浓度--高浓度 (又称上山转运) 2. 需要消耗能量,有饱和性。 3. 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选择,存在竞争性
抑制和饱和现象。
药物体内过程
血 管 外
吸 药物 收
作用部位
分布 体循环
游离型药物
体 外
排泄
结合型药物 肝脏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学会 学会 学会 学会
学习目的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判断出不良反应 判断出药物疗效 学会注意观察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19:46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学习目标
• 1、掌握药物作用两重性的概念 • 2、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 • 3、理解受体学说及受体、受体激动剂和受体阻断
吸收面积小,避开部分首关消除,适用于刺激性强或不能口
服的药物。
4.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和 静脉滴注 (intravenous infusion,ivgtt) 无吸收过程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动脉注射(intra-arterial,ia) 5.吸入给药 (Inhalation) 气体和挥发性药物,吸收迅速
19:46
首关消除:进入血循环的药量少于 服用量
上腔静脉
药物经肝静 脉入全身循 环
肠壁 门静 脉
血循 环
药物经肝门 静脉入肝脏
小肠吸收药 物
代谢 粪
代谢
返回
2.舌下给药(sublingual)
19:46
吸收面积小,吸收快,无首关消除,适用于用量小及脂溶
性高的药物。
3.直肠给药(per rectum)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毒性(致 癌、致畸胎、致突变)
3、后遗效应: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的效应
4、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反跳
5、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
a少数人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b与剂量无关 c某些药物用皮肤过敏试验可 预知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作用
剂的概念 • 4、理解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19:46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
兴奋
抑制
指凡能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增强
的作用。
抑制作用:指凡能使机体组织器官原有功能减弱
的作用。
19:46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指药物对某些细胞组织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或是机体的 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敏感性有差异所导致的现象。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药物的分类:
1
按剂型分类:
2
按照服用方式:
3
按照药品的构造与组成
4
按照消费者获得和使用药品的权限科学出版Βιβλιοθήκη 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按剂型分类
按剂型分类:
注射剂: 口服制剂 外用制剂 气雾剂
新型制剂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 2.按照服用方式: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 ❖ 3.按照药品的构造与组成:分为中药和西药。 ❖ 4.按照消费者获得和使用药品的权限:分为处方
二、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
改变机体的理化环境 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受体学说
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影响酶的活性
部分受体激动药
受体激动药
受体阻断药
受体调节
亲强活
亲强活强
有亲无活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19:46
第3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学习目标
• 1、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体 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第1章 药物学总论
❖第1节 绪 言 ❖ 一、药物学、药物概念和药物分类
▪ 药物学(Materia Meddica)是包括药物的一切知识 的一门学科,也是护理、助产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 程。药物学阐明药物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 注意事项、用法等。
▪ 药物(drug) 是人类用来和疾病作斗争的化学物质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及计划生育,有 目的地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 、用量和注意事项的化学物质。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A、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
A和B型不良反应的特点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 ,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19:46
四、量效关系
量效曲线:以药理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 度为横坐标作图-长尾S型曲线。 (一) 量反应量效曲线 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如血压升降、 心率快慢等,用具体数值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二) 质反应量效曲线 质反应:效应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如死亡与生存 、抽搐与不抽搐等
五、药物作用机制
本课重点介绍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19:46
(一)受体概念 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功能蛋白质, 能识别、结合某些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药 物等,并通过信息放大系统,引起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二)受体的特性: 1.特异性:受体对其配体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并与其结构 相适应的配体特异结合。 2.灵敏性: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的配体结合就能产生显著 的效应。 3.饱和性:受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故配体与受体具有饱和性, 作用于同一受体的配体之间存在竞争现象。
代谢型
肠肝循环 小肠 胆囊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absorption):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给药途径: 1.口服给药; • 胃肠道pH值 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吸收 • 胃排空速率 胃排空速率主要受内容物影响 • 首关消除:或称 第一关卡效应 (first pass effect)
• 2、掌握常用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 3、理解药物跨膜转运方式
19:46
第3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passive transport):
多数药物属于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的特点: 1.高浓度---低浓度(又称下山转运) 2.不消耗能量 3.不需要载体,无竞争抑制和饱和现象。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一)防治作用 预防 治疗
(二)不良反应:用药后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且给病 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反应
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 症状较轻,危害不大,可预知,可转化
2、毒性反应
19:46
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 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的反应
19:46
(二)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的特点: 1. 低浓度--高浓度 (又称上山转运) 2. 需要消耗能量,有饱和性。 3. 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选择,存在竞争性
抑制和饱和现象。
药物体内过程
血 管 外
吸 药物 收
作用部位
分布 体循环
游离型药物
体 外
排泄
结合型药物 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