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优生运动探析(1904-1939)

合集下载

优生学的波折史话

优生学的波折史话
万吉普赛人 在集 中营 被杀害 。最 后 , 对这 一惨 无人 道 的优生运动持异议的人也遭到了杀害。 历经法西斯统治的苦难后 , 少人一提起 优生 学 , 不
究所 , 了大批优秀的遗传 学家 , 培养 包括 我 国优生 学研
究 先驱潘光旦( 8 9一l6 ) 19 9 7 教授 , 潘先生 2 0世纪 2 0年
定, 被列为研究 中的禁区。
然而 , 优生学在发展早期 由于 掺入 了非科 学 、 伪科 学 的成分 , 成为酿成人类历史最悲惨一页的根源之一。
高尔顿在研究所 谓 昌盛 家族 的课 题时 , 自觉 的 不 陷入了种族 、 阶级的旋涡 , 出“ 秀种族” 得 优 的结论。譬 如他过分强调智能 的遗传性 , 断言 “ 作为法 官所需要 的
绝育和永远监禁身心有缺陷的人来 中止遗传 “ 退化者 ”
生育 , 而遗传 “ 退化 者 ” 括 癫痫 患 者 、 包 罪犯 、 酒鬼 、 妓 女 、 丐、 子、 乞 疯 低能者 。第 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 , 国 美 还开始了长达 l 0年之 久 的优生立 法运 动。l2 9 4年 美 国通过 了移 民限制 法 , 限制南 欧、 欧人 移 民美 国 , 东 理 由是他们 “ 在生物学上 是低等 人” 9 1年左 右 , 国 。l3 美
而在德 国, 优生学则成为 纳粹 法西斯 的杀人工 具。 2 世纪 3 ~ o o O 4 年代 , 希特勒颁 布了强制精神分 裂症病 人 、 力低 下者 、 能者绝 育的优生 法律 。l3 l3 智 低 94一 99 年间 , 30o0人 因该法 律而被迫 绝育 。l3 约 5 ,0 95年通
优生学 高尔顿
优生的思想 和措施 源远 流长 。在古希 腊 , 柏拉 图
料不及的是 , 这些 伪科 学部分 被推行 种族 主 义的反 动

(整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01-

(整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01-

年份获奖者国籍获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意志帝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意志帝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王国“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5年未颁奖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 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roleplayed by the chromosome in heredity"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 乔治·迈美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道夫·克雷布斯(Krebs)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citric acid cycle"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Lipmann)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for his discovery of co-enzyme A and itsimportance for intermediary metabolism"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 爱德美国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genetic principle for generation of antibody diversity"1988年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英国“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important principlesfor drug treatment"格特鲁德·B·埃利恩美国乔治·希青斯美国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cellular origin ofretroviral oncogenes"哈罗德·瓦慕斯美国1990年约瑟夫·默里美国“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唐纳尔·托马斯美国1991年厄温·内尔德国“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of single ion channels in cells"伯特·萨克曼德国1992年埃德蒙·费希尔瑞士美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埃德温·克雷布斯美国1993年理察·罗伯茨英国“发现断裂基因”"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split genes" 菲利普·夏普美国1994年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美国“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for their discovery of G-proteins and the roleof these proteins in signal transduction in。

现代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现代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894—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首次进行无线电传播。

1895年——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英国拉姆赛发现化学元素氦。

1896年——法国柏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

1897年——德国狄塞尔制成压燃式柴油内燃机。

英国汤姆生发现电子。

1895年——英国拉姆赛等发现化学元素氪、氖、氙。

法国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1899年——德国希尔伯特提出欧几里德几何公理体系。

英国卢瑟福发现α射线和β射线。

俄国列别捷夫作光压实验。

荷兰贝哲林克发现病毒。

1900年——德国希尔伯特提出数学上23个难题。

德国普朗克提出原子论。

法国维尔纳制成人造宝石,并投产。

荷兰德佛里斯等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原理。

美国兰德斯坦纳发现人类的A、B、O、AB血型。

俄国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德国齐柏林发明硬式飞艇。

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金颁发。

1902年——德国科塞尔确立核酸的组分。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螺旋桨飞机试飞成功。

英国卢瑟福证实α射线是带正电的氦核,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提出了放射线元素的蜕变理论。

丹麦约翰逊提出遗传学中的纯系学说。

俄国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火箭原理。

1904年——英国哥尔登创立优生学。

1905年——瑞士爱因斯坦发表光量子假说,发表布朗运动的理论解释,发表狭义相对论。

1906年——德国能斯脱提出绝对零度不能达到的原理。

俄国儒可夫斯基提出了飞机机翼升力公式。

1907年——德国费歇尔首次人工合成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美国贝克兰制成酚醛塑料。

1908年——荷兰昂尼斯人工液化氦成功。

美国福特制成T型汽车。

1909年——丹麦索伦森等引进PH值。

德国奥斯托瓦尔德发明工业制硝酸的氨氧化法。

丹麦约翰逊首次提出基因是遗传单位的概念。

南斯拉夫莫霍洛维奇发现地壳与地幔之间的莫霍面。

1909—1917年——美国米立根精确测定电子电荷的量值。

1910年——英国索迪提出同位素假说。

美国摩尔根研究果蝇的伴性遗传。

1911年——英国卢瑟福提出原子的行星模型。

一本探索福利国家由来的好书_评陈晓律的_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_

一本探索福利国家由来的好书_评陈晓律的_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_

一本探索福利国家由来的好书_评陈晓律的_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_新书评介一本探索福利国家由来的好书——评陈晓律的王章, , 初步建立起社, 英国遂成为福利国家。

实行社会保障是, 当今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程度不同的福利制度。

社, 更把保障全体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放在头等重要地位。

因此, 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具有不言自明的现实意义。

南京大学历史系陈晓律博士经过多年潜心研究, 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 批判地吸收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西方学者研究的成果, 写成专题著作《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出版) , 为我国系统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对福利国家的本质、产生条件、思想渊源、与古老的济贫制度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社会各阶层、各政党对该问题的态度、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评价, 对其发展前景的估计等, 都做了系统深入的阐述。

全书资料翔实, 对福利思想发展的论述尤其精辟, 对福利国家的评价和对其前景的估计也颇有见地。

此书实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英国福利制度的佳作。

作者在分析和批判西方各派学者对福利国家的论述以后, 对福利国家的实质做了简要概括:“福利国家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随着生产的社会化, 原・・・・・・・・・・・・・・・・・・・・・・・・・・・・・・・・・・・・・来主要由家庭、子女乃至领主承担的对个人的生老病死一类的社会保障义务, 终将逐步地由社・・・・・・・・・・・・・・・・・・・・・・・・・・・・・・・・・・・・・・・(第7页) 这段话会承担。

生产的社会化需要个人保障体系的社会化, 这就是福利国家的本质。

”・・・・・・・・・・・・・・・・・・・・・・・・・・・・・・・归纳了福利国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质和必然性。

在福利国家出现以前, 一些国家出台过一系列零零星星的社会政策, 例如, 英国早在1601年就颁布济贫法, 把征收济贫税救济穷人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

优生学的发展与评述

优生学的发展与评述

优生学的发展与评述摘要:优生学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前科学阶段、优生学建立时期、科学时期。

提倡优生就是防止有遗传疾病和先天畸形婴儿的出生。

采取相应的优生措施是做到优生的基本条件。

随着人们对优生的愈来愈重视, 优生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

关键词:优生措施现代优生学成就发展优生学史发展的三个阶段:(1)前科学阶段,从远古到1880年。

在这一历史时期,优生学作为学科尚未提出,然而无论就整个人类社会,还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优生实践,并不断地涌现出优生思想。

例如,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时,就出现有严重残疾的婴儿被遗弃和处死的现象,这就是一种不自觉的优生措施。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中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已经认识到近亲结婚对后代的不良影响。

这些都是古代的优生实践和优生思想,对近代优生学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个时期代表作有《皇帝内经》,意识到环境对胎儿的作用;(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妇产”;(唐)咎殷《经效产宝》中提到了优生中的不利因素。

(2)优生学建立时期。

从1880年代到1940年代。

1883年英国科学家F.高尔顿首次使用他所合成的一个新词“优生学”。

这是优生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的公认标志。

优生学的科学基础为进化论和遗传学。

但在当时又受到种族主义谬论的影响,这使优生学中参入了伪科学的成分,因而处于半科学阶段。

(3)科学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时期的标志事件有:1.种族主义伪科学的清除;2.现代遗传学与新优生学。

新优生学把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结合,目标是减少劣生。

这段时期主要清除了种族主义伪科学的成分,又结合了遗传学出现的一系列重大进展,这使优生目标不仅可以通过社会措施在社会群体水平上实现,而且可以通过医疗措施,在每对夫妇个体生育水平上实现[1 ]。

优生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的优生传统、近代的旧优生学、现当代的新优生学三个阶段[2 ]。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世界优生学发展情况做客观的评价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世界优生学发展情况做客观的评价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世界优生学发展情况做客观的评价眼下的绝育政策绝非是优生学历史的回光返照,它们证明世界上存在持续不断且日益更新的优生实践手段。

Robert A Wilson 是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的哲学教授,也是“以哲学方式参与公共生活”这一组织(Philosophical Engagement in Public Life,简称PEiPL)的创始人。

2018 年,他出版了新作《优生学思维计划》(The Eugenic Mind Project)。

本文由AEON 授权《好奇心日报》发布,你可以在Twitter 上关注他们。

优生学是科学和社会运动的混合产物,旨在提升子孙后代的人种质量。

根据它的理论,血统优良的人应该多繁衍子嗣,血统差劲的人应该少生养(甚至不生)后代。

1883 年,英国博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在《人类的才能及其发展研究》(Inquiries into Human Faculty and its Development)中首次提出“优生学”(eugenics)一词。

到了二十世纪早期,优生学运动已经在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

无论是如今的流行文化圈还是学术界,人们都将优生学视为陈年旧事,认为它早在1945 年之后就因为法西斯德国实行的极端优生学举措,伴随纳粹政权一起迅速走向灭亡。

纳粹对优生学的热衷导致他们犯下累累暴行:犹太人集中营,非自愿安乐死,种族灭绝大屠杀…全世界人民了解到纳粹的残暴后,优生学便不再有市场。

它不再是背后有着国家力量撑腰的社会运动,也不再是受到大众认可且能够指导社会政策的科学理念。

但是,我在过去20 年中看到的情况并非如此。

过去20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居住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Alberta)。

根据法律规定,这一地区仍旧实行优生绝育政策。

当地政府一直大力贯彻1928 年通过的《绝育法案》(Sexual Sterilization Act),直到1972 年该法案被废除后才偃旗息鼓。

第一章 优生优育概述

第一章  优生优育概述

四、我国优生学的发展
• 1981年11月,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华医学 会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优生科学讨论会” • 1992年11月,江泽民为“第三次全国优生科学 大会”题词“发展优生科学事业,提高中华民族 素质” • 1994年,颁布了《母婴保健法》 • 1999年,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做好提高 人口素质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全民要“重视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现代优生学的发展
• 60年代已经能培养羊水内胎儿脱落细胞,进一 步对胎儿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此后,陆续有人通过对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性别鉴定等方面进行产前诊断。
三、现代优生学的发展
• 随着各种新医疗仪器设备的出现,超声波、胎 儿镜等应用于宫内诊断,大大提高了各种先天 畸型的检出。

三、现代优生学的发展
第二节
影响优生的因素
3大影响要素: • 遗传因素(基础)
• 优良的环境因素
• 良好的教育条件
非遗传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类的传染病已逐渐得到控制。而人类的 遗传性疾病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遗传病 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遗传因素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发生
1、概念: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 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类:
摩尔根夫妇以后再也没有生育。他提出:“没有血缘亲属关 系的民族之间的婚姻,才能制造出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为强健的 人种。”他大声疾呼:“为创造更聪明、更强健的人种, 无论如 何也不要近亲结婚。”
祖父母
叔、伯、姑
外祖父母
父、母 舅、姨
叔伯姑的子女
自己
兄弟姐妹
舅姨的子女
叔伯姑的孙子女
子女
兄弟姐妹的子女
舅姨的孙子女

“优生”的前世今生

“优生”的前世今生

“优生”的前世今生作者:雨非来源:《检察风云》2011年第15期独生子女政策给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生儿育女那些事儿自然首当其冲。

孩子少了自然更加金贵,人们愈发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成了必然。

于是我们看到:准爸妈们小心翼翼,孩子的生辰八字都得精密算计,胎教悄然兴起,“美孕妈妈”走俏……优生事业迎来了春天。

那么,“优生”究竟从哪里来,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优生”人体的生物本能和生理功能是人类活动的基础,然而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都超越了本能的范畴,优生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可以告诉我们:本能是基础,但文化驾驭着本能。

优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显然要比它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悠久得多。

根据人类学鼻祖泰勒(EdwardB.Tylor)对文化所下的著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complexwhole),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复合整体”的说法其实暗示了一种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的现实。

优生文化的历史表明:文化整体中的任一部分,必然与其他部分相关联;任何文化现象都不能从更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孤立出来,也不能简化为一门学科或一种技术。

何谓优生?通俗地说,优生的“生”是指出生,“优”是优秀、优良,“优生”便是“生优”,就是使诞生的后代健康又聪明。

我国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把“和异性结合成夫妇,生孩子,把孩子领大——这一整套社会活动的体系”称之为“生育制度”。

优生实际上是关于“如何生(才好)”的问题,因此,将其归入生育制度的范畴之内应该是无需置喙的。

马林诺斯基认为,生殖作用在人类社会中已形成为一种文化体系。

他进一步指出:“种族的需要绵续并不是靠单纯的生理行为及生理作用而满足的,而是一套传统的规则和一套相关的物质文化的设备活动的结果。

这种生殖作用的文化体系是由各种制度组织成的,如标准化的求偶活动、婚姻、亲子关系及氏族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优生运动探析(1904-1939)
自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社会各领域开始出现一些深层次的变化:人口出生率不断下滑、下层阶级人口出生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城市贫困问题愈演愈烈以及婴儿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

20世纪初,英国一部分有识之士打着优生学旗号,强调遗传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求借助于社会干预手段,通过优生学提高国民素质和效率,由此推动优生运动在20世纪初逐渐兴起。

优生运动在英国的发展形式主要有理论和实践两种,并借助于两个重要的优生学组织得以开展。

在理论层面,卡尔·皮尔逊等少数优生学者以高尔顿民族优生学实验室为依托开展理论工作,致力于运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优生学的科学性;在实践层面,伦纳德·达尔文等多数优生学者借助于优生学教育协会组织实践活动,在两个基本原则规范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一是增加社会优质特性和减少劣质特性,即"种族构建";二是抑制社会"不适者"数量,即"种族净化"。

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优生运动向前发展。

在经历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后,优生运动在二战开始后遽然消沉。

虽然优生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优生学的传播、社会政策的制定以及福利国家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分为三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英国优生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动因。

首先,介绍了优生运动兴起的理论基础——优生学的诞生。

1883年,高尔顿创立优生学。

他认为,遗传决定个人的智力与才能。

提高种族素质必须在大力增加优良素质的同时,尽量减少低劣素质,而只有借助于优生学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分析了优生运动发展的现实动因。

自19世纪后期开始,英国人口出生
率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在总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和中上层阶级出生率不断下滑的同时,下层阶级人口出生率却依旧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英国人认为这种状况的持续发展对英吉利民族未来的发展有害,必须抑制下层人民的生育率且提高中上层阶及生育率才能扭转这种趋势。

最后,贫困问题的愈演愈烈,婴儿死亡率的居高不下以及布尔战争的艰难取胜引发英国人对国民体质衰退的严重担忧。

多种因素的综合最终推动优生运动在英国逐渐兴起。

第二章详细阐述了优生运动在英国开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首先分析了优生运动在理论层面的内容。

少数优生学者依托高尔顿民族优生学实验室开展理论工作,致力于运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优生学的科学性,促使优生学为更多的科学界人士所接受,奠定了优生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

其次分析了优生运动在实践层面的形式。

多数优生学者组织优生学教育协会,在两个基本原则规范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一是增加社会优质特性,通过演讲、宣传、培训以及各种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广优生学,增强民众对优生学的认识。

二是抑制社会"不适者"数量,推动议会立法对智力缺陷者进行永久隔离以及自愿绝育合法化在社会底层群体的实现,同时参与生育控制运动,对工人阶级提供避孕知识和措施以控制其生育率。

第三章是对英国优生运动影响和评价的分析。

影响方面,首先是推动优生学在英国的传播,促使优生学受到中上层阶级的追捧,在女性群体中广泛传播,赢得许多女权主义者青睐。

其次,优生运动所涉及的有关智力和遗传理论还对英国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
过消极影响。

此外,作为20世纪初国民效率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生运动还对英国福利国家的建设产生过积极影响。

最后,对优生运动进行了总体评价。

指出英国优生运动是中上层阶级以优生学为名义解决人口、经济与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是其利益诉求的解决形式。

但因优生学所包含的遗传决定论等理论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运动中的各种主张与行为又带有强烈的阶级偏见和阶级歧视,导致失去民众的支持,最终走向失败。

优生运动生动地诠释了隐藏在20世纪英国政治进程背后的激烈的阶级斗争,成为英国社会进步的关键阶段中重要的脚注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