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普通公路四级)设计资料:1.地形资料:《课程设计用地形图》2.地质资料:地表以下1m范围内为松土,其余为强风化砂岩3.区域概况:位于华南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下游,地跨东经112°59′-113°15′、北纬21°27′-22°51′之间。
本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相接壤,地貌类型多样。
丘陵台地土壤主要是赤红壤,土层较为深厚,富含有机质;平原则为深厚肥沃的水稻土,潜在肥力高,是本区主要的农业土壤,为稻谷、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等赖以生长的基础。
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多雨,阳光充足。
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732-2003小时。
年平均气温21.8℃-23.2℃,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2.9℃-13.7℃;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1℃-28.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2,极端最低气温为0.5℃。
全年无霜期达354天。
年平均降雨量1600~2700毫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夏秋盛吹偏南风,高温多雨;冬春常吹偏北风,干冷少雨。
全年降雨量70%集中在4月至9月,形成明显的雨季汛期。
夏秋,沿海一带常常受到台风洪涝侵袭,台风风力最大可达12级。
风灾洪涝是主要的自然灾害。
二、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要求㈠、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
公路勘测设计任务书Word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1、完成一条改建三级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
2、在带状地形图上(1∶2000)确定道路中线。
3、确定平曲线半径,并计算园曲线和缓和曲线要素。
4、编制道路里程桩及坐标。
5、确定道路标准横断面。
6、纵断面设计。
7、绘制一个平曲线段内的施工横断面并计算土方量。
(计算超高加宽)二、设计方法1、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设计依据。
2、在1∶2000的地形图上选出起、终点、中间控制点3、确定平曲线半径:以重要的控制点和公路等级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确定路线的总方向,并在转折点处设入合适的平曲线半径R。
4、确定路线总长:根据偏角α的大小和曲线半径R计算图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要素,以20m一桩编制好里程桩,最后计算路线的总长。
5、根据公路等级标准(三级)确定道路标准横断面。
6、纵断面设计:①确定地面线:以平面图的设计成果为依据,在实地测量道路中线上的地面标高,并连成线。
②确定主要控制点高程:根据已设计的平面中线位置,沿线找出道路设计线高度的主要控制点高程。
③确定设计线的高度(俗称:“拉坡”):按照“拉坡”的设计步骤以及有关纵坡的设计要求(如对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平均纵坡、合成纵坡等控制),通过试坡、调整、校对,最后把各路段坡度、坡长确定下来。
并在转坡点设入合适的竖曲线半径。
④绘制纵断面图:A:图上部分:画地面线,设计线。
标明竖曲线的位置及其要素。
水准点、重要附属结构物的位置和高程要标明。
B、图下部分:完成所有数据的计算。
填写内容有:直线与平曲线的位置;桩号及里程;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坡度及坡长;土壤地质说明等。
C、选用比例:垂直 1∶200,水平1∶2000。
7.横断面设计根据施工高度和道路横断面儿何尺寸进行“戴帽子”;计算横断面填挖面积;8、设计成果:①平面设计②纵断面设计③一个平曲线段内的横断面和标准横断面。
④平曲线要素表⑤逐桩坐标表⑥路基设计表七、主要参考资料:[1]《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2] 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3]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我将从教学和班级管理这两大板块对我的实习进行反思。
一、教学1.备课一堂合格的语文课少不了课前充分的备课,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其课前备课花费的心力和时间更不用说了。
因此在上课前要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等要进行充分的备课。
在实习期间,我都会提前进行备课,不一定按规范的格式落实到纸上,但一定在脑海里进行教学过程演练。
听完师傅的课后在对比哪些地方师傅处理得更妙,而这点也正是自己的收获并且印象特别深刻,并且课下和师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不懂的地方,一点一滴,做到每课一获。
备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与二年级教学重点依然是字词,让学生认好字、写好字、理解意思,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落实字词,要巧用工具——字典。
特别是字的结构、笔顺、形近字、组词等。
比如“睡”才发现自己一直写的倒笔画,一定要把字都备全。
同时要根据学情找到重点字、易错字,重点提醒。
如曹冲称象一课中,“称”和“秤”就是学生易混的字,在教学时就要进行辨析。
低段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练,尽量用短句子,不然学生更不不明白老师的意思,指向也一定要明确。
切忌大段大段诗情画意的语言。
科目不同,备课也有所不同。
实习阶段我同时承担了两个班的国际视野课。
金山小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因此国际视野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主。
国际视野备课时,我主要从国家基本知识(名称、国土面积、语言、货比、国徽、国歌、国旗)、国家代表(国石、国画、国鸟……)、饮食、旅游景点等,主要目的就是打开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同时我采用旅游的方式带着孩子们去世界各地旅游,采用图片、视频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喜欢国际视野课,经常问我:陈老师,我们今天去哪旅游呀?下次去哪?备板书也很重要。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包括平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的计算,竖曲线计算及超高和加宽值的确定;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公路用地范围图的绘制以及相关设计表格的填写。
培养学生遵守并运用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标准图和相关技术资料以及对资料灵活、合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精确计算、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运用工程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撰写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为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道路设计和施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根据分组课题完成相应路段路线设计图表、计算和说明。
地形平原区,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
对以下各项作设计计算及论述,编写设计说明书。
1、纸上定线在分组给定地形图的两控制点A、B间选取一条路线,要求有比较线,通过路线方案比较论证,确定最佳路线方案。
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和内容见《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详细设计计算(1)平面设计选定曲线半径,用公式计算路线中各转角点平曲线的几何要素,生成《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并同时确定路线的超高、加宽等值,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2)纵断面设计纵坡、坡长设计,竖曲线设计,计算标高及填挖高度,绘制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3)横断面设计拟定并绘制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和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4)路基土石方计算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用积距法计算横断面面积,计算土石方体积,编制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表。
三、设计成果1、设计总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路线方案,路线平、纵、横的设计与计算,土石方计算调配,排水设计等内容的说明;2、路线平面图一份;3、路线纵断面图一份;4、路基标准横断面图一张;5、路基横断面设计图一份;6、各种设计成果表: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纵坡竖曲线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表各一份。
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2015-4《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一节设计原始资料一、地形平面图二、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质、水文等资料(工程地质资料)三、路线服务范围的交通运输要求和技术经济调查资料四、交通量资料第二节设计内容一、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二、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三、道路技术标准的确定四、道路平面设计五、道路横断面设计(取一公里左右)第三节设计成果一、设计说明书二、路线方案图三、道路路线平面图四、道路横断面图第四节设计要求一、设计任务书下达后,即应着手进行设计质料的收集和现状调查分析工作二、在教师指导下,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钻研精神,要发扬理论结合实际的学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设计阶段,除参考已学教材外,还应查阅有关文献和书籍,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是进行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文字说明要简洁扼要,能说明问题,图纸规格和表达方式应采用规定或惯用的符号,最后应将说明书、设计计算书整理誊清装订成册,有目录、正文和附录,对设计成果要妥善保管,防止散失,设计完成后应将全部成果交指导老师审阅四、学生应结合设计题目及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部分内容(经指导老师同意)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提高编制程序,运用电子计算机的能力五、课程设计开始后,应编排工作计划和进度表,教师审阅后执行。
第六节基础资料6.1 工程概况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是上海至武威国家重点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苏州规划的“一纵三横”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第三横,是苏州市东西向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
它的建设对完善国家和江苏高速公路网体系,加快构筑沪苏浙地区交通主骨架,加强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加速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沪苏浙高速公路江苏段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苏州吴江市的南部,起点位于吴江市芦墟镇北的苏沪两省市交界处,与上海市正在建设的沪青平高速公路相接,路线总体走向由东向西,在莘塔以南跨越莘塔至芦墟公路及芦周公路,在北厍南草里村南跨越三白荡和规划的苏通大桥至杭州湾跨海大桥公路交叉,在北厍金家浜北和狭港里南跨越松北公路,经北厍南在北富浜北跨越苏同黎一级公路,在北石桥村南侧跨越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小港村南跨越京杭运河及省道227,其后路线转向西南,在古池荡南侧与莞坛公路交叉,在渔业村与条下港之间跨越太浦河,在民字浜村北跨越拟建苏震桃一级公路及震庙公路,在八都北侧跨越八都至七都的八七公路,终点位于吴江市震泽镇八都北的苏浙两省交界处,与浙江省正在建设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49.947公里。
0405道勘课设任务书 1

《道路勘测设计》课设任务书第一部分公路设计1.1设计资料拟建项目为贵州南部罗甸县某三级公路,起点为俄村,终点为下妥村。
设计速度为30km/h,长约3km,路基宽7.5m,路面宽6.5m,土路肩宽0.5m。
最大纵坡为8%,路拱横坡为1.5%,土路肩横坡为3%,平曲线加宽采用第1类加宽值,超高过渡方式为绕内边缘旋转。
1.2设计要求及成果内容1.2.1设计要求:1)根据路线起终点位置和高程,遵照规范,采用曲线型方法进行平面线形设计,要求路线尽量匹配山区地形;2)根据挖填平衡、平纵合理组合的原则和规范要求,进行纵断面设计;3)在路基横断面设计时,对于边坡高度大于4m的深挖或高填路基,应合理采用支挡、支撑或锚固等结构加固措施。
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路基对自然山体的扰动和破坏,将路基土石方量、山体创面面积及占地面积降到最低。
1.2.2成果内容(A3图幅):1)设计说明书2)直线及曲线元素表3)路线平面设计图(1:2000)4)纵坡及竖曲线表5)路线纵断面设计图(横向1:2000,纵向1:200)6)路基标准横断面图(1:100)7)路基横断面设计图(1:200)8)路基设计表9)土石方计算表10)路线总体设计图(1:1000)第二部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2.1设计资料某采用信号灯控制交通的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的十字路口,东西方向是主干路,南北方向是次干路。
两条道路的每个方向拟定各设两条车道,主干路的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700辆/小时,次干路的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000辆/小时。
交叉口中心线的纵坡,双方向均为2%,路面横坡度均为1.5%。
交叉口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每条车道宽3.75米,交叉口中心控制标高为41.60米。
2.2设计要求及成果内容2.2.1在设计中注意以下原则:1)占地面积最小而能够安全迅速地通过最大交通量;2)平面形式要结合路口交通管理方式(有无信号灯)、道路的主次、道路横断面形式、交通组成、交通流向、流量、重要建筑物布置条件,合理布置,确定各部必要尺寸,以保证车辆安全、顺畅地行驶;3)合理布设人行横道,减少干扰,使行人在最短距离内安全、迅速穿过道路;4)正确设计交叉口的高程,既能使车辆平稳地行驶,又能保证排水通畅,与附近街坊高程配合协调,同时路口表面平顺,美观;5)要考虑路口处各种交通管理,导流设施及安全防护设施的布设位置。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要求(一)目的公路路线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二)要求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逐桩坐标表及路基设计表。
二、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一)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等级。
(二)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根据已确定的公路技术等级,按《标准》、《规范》规定,确定公路的技术标准,及各项指标。
(三)公路的平面设计根据已确定的公路等级及技术标准,在地形图上确定出路线的转点,从而确定出路线导线的位置。
确定合适的曲线半径R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并推算主点桩号。
填写“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逐桩坐标表”(四)路线纵断面设计1. 点绘地面线(高程1:200,水平1:2000的比例)2. 试坡(坡度限制、坡长限制)3. 定坡(坡度值取0.1%,变坡点桩号应设在10m的整数倍处)4. 竖曲线设计,考虑平纵线形组合(五)横断面设计1.绘制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图(以《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为准)2.计算超高与加宽3.编制路基设计表4. 编制路基土石方调配表(六)绘图(具体线形标准见《工程制图》)1. 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2.绘制路线纵断面设计图3. 绘制路基横断面图(1:200)三.参考资料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 《道路勘测设计》教材4. 《工程制图》教材四.设计要求1.封面2.文件尺寸3号图纸尺寸,297㎜×420㎜。
3.文件顺序(1)封面(2)设计说明书(3)直线、曲线一览表(4)逐桩坐标表(5)平面设计图(6)纵断面设计图(7)标准横断面图(8)横断面设计图(9)路基设计表(10)路基土石方调配表4.文件用计算机打印,图纸用方格纸手绘。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任务(一)目的:了解路线设计的内容及过程,培养同学的内业设计能力,进行道路设计内业的初步训练。
(二)任务:综合运用道路线形设计知识,完成1公里左右的道路设计;二、设计要求1、内容齐全,图纸布局合理,标注正确,线条清晰,字迹工整;2、设计及计算要求正确、说明书文理通顺,层次分明、书写整洁,设计内容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3、将任务书、计算书及设计图纸装订成一册,按时上交指导教师审核。
三、设计资料●项目名称:东洲岛至大源公路AB段公路设计●沿线自然地理概况(一)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本路段位于浙江省北部,沿线属富阳市管辖。
区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交通条件便利,物资供应充足。
2.地形、地貌本区地貌分区属浙西中山丘陵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发育受岩性、构造控制,山脉呈平行带状分布,呈北东~南西走向,基本与构造线一致。
富春江河谷平原也呈北东~南西向分布。
工作区东北部属于富春江河谷平原堆积地貌区,西南部为构造侵蚀丘陵区。
河谷区地面高程6~8m,地势平坦,河谷开阔,通视条件好。
3.气象、水文本项目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为15.5-16.2℃,极端最高温度为39.9℃,极端最低温度为-15℃。
多年平均雨日153.7天,降雨量达1300-1461mm。
本区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以春雨、梅雨和台风雨为主。
梅雨以后的7-8月间晴热少雨,常有旱情发生。
年无霜期200-250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年蒸发量1350-1472mm。
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春秋季节风向多偏东偏南;年平均风速2.9-5.5m/s,最大风速在台风期。
区内最大水体为富春江,江宽400-700m,并在张家埭以西发育1km左右的滩涂。
据富春江水文站资料,富春江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141 m3/s,平均流量1020m3/s,年径流量320亿立方米,水质浑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
(2)道路的线型没计(包括平、纵、横)。
设计中学生应根据所调查的资料经过认真的分析,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构思,在详细计算与设计的基础上,全面地分析线形的质量,在必要的调整及修改设计后,绘出全部设计图纸。同时对各部份要求分别编写说明书,最后誊清定稿。工程图纸作为工程师的语言,可用以表达设计的成果。计算书及文字说明则是完成图纸的必要手段和表达的补充。
(一)、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以后进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历次的认识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地、较系统地全面地完成一条或一段公路的初步设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公路设计的全过程,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已学课程并再探讨学习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查阅参考书(资料)与进一步熟悉、应用和理解《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是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条公路因地形地貌的不同,应分段选用不同的道路线型式,互相接通。
对于越岭线的布局应解决的问题为:垭口的选择;过岭标高的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的展延,山区公路往往因高差大,靠自然展线无法克服高差时,常常需设置回头曲线,适宜布设回头曲线的地形有:山包;平缓的山坡以及山沟侧坡,但要注意同一山坡上应避免迭线过多而且回头线之间距应能满足最小距离的要求。
路拱的型式应按道路等级、性质及道路宽度,采用直线横坡或方程式不同的路拱(横坡)曲线。
高填深挖路段需设挡土墙等防护工程外,应按规定计算或参照标准图设计。
三、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图纸是表现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学生要重视绘图训练。图纸尺寸一般应参照国家建筑制图标准规定办理,线条、字体要符合工程制图要求。并采用惯用的图例符号,以方便读图。
1、道路平面图:路线方案确定后,常用比例为l:2000。
2、道路纵断面:图纸用透明方格纸描绘,常用比例为:横向1:2000,纵向1:200(个别地区地形平坦者,纵向比例可适当放大),纵断面设计范围同平面。
3、横断面图:可采用方格纸用铅笔绘制常用比例为l:200,断面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排列,横断面设计范围,可取一公里左右。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 作者:
———————————————————————————————— 日期: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平原微丘地区道路设计(普通公路四级)
设计资料:1.地形资料:《课程设计用地形图》
二、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要求
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采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研究路线的可能方案,并经过比较论证确定最后路线方案。
山区路线依行经地区的地貌地质和地形特征,可能有越岭线、山坡线、沿溪线和山脊线,此时可根据地形图研究可能的路线布局型式。
山区公路的选线一段应按:
(1)全面布局;
(2)逐段安排路线;
(3)具体定线。
路线的方案应考虑沿线的据点、控制点、路线的走向拟定。同时应将各方案的纵断面缩图绘出,经过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分析加以确定。
4、道路的平面设计
根据小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所确定的路线方案,即可在较大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详细的精确定线,此时可按交角点的偏角,结合地形地物确定平曲线半径及其要素。
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为道路线形的基本组成要素,诸如直线最大长度、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缓和段长度的规定等均应从行车安全视觉舒顺出发满足要求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平面线形的桩距应按照规定并对地物及地形变化给予加桩。
(1)平曲线半径(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半径)及平曲线最小长度;
(2)超高及其构成;
(3)曲线的加宽;
(4)视距(停车、会车、超车);
(5)纵坡(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及坡段限制);
(6)竖曲线(凸形、凹形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
(8)路基路面宽度等。
同时对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值进行定前,应先确定标高控制点(如桥涵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方深度、交叉口标高等)。对于山区公路横断面依据地面线试定合宜的填挖高度,试定拉坡,然后按照“标准”规定确定纵坡度及其长度,并拟定竖曲线。
纵断面设计长度与平面设计的长度相同。
6、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按照平纵断面的设计,可取其中l公里左右做横断面设计,该段范围内所有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除规定的路基路面宽度外应照各桩断面的地形质情况确定边坡度、边沟形状尺寸,绘出横断面的设计线(即“戴帽子”),绘出各桩号的横断面图。
山区公路定线时应以主导坡度拟定。主导坡度应参照“技术标准”的平均纵坡规定。通常即采用平均纵坡来适应地形定出放坡点,求出一条不填不挖的平面线,然后结合实地地形“裁弯取直”“取多舍少”,拟定交角点,在地形上拟定路线方案的位置。放坡点一般用两脚规卡出坡度线,此时依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h(米),路线平均纵坡为i平均时则两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1=h/i(米)。
(二)、设计内容和做法指标
1、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技术经济调查的资料,所获得的道路交通密度及其组成按所在地区的地形、道路的性质、使用任务及交通量,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必要时进行方案比较)最后确定道路的技术等级为四级普通公路。
2、公路技术标准的计算与验算
结合道路的具体情况分别计算下列指标(或其中部分指标)的极限数值。包括:
曲线段的设置影响平面视距,此时应结合纵横断面的设计进行视距的验算,取得视距的保证。
5、道路纵断面的设计
纵断面设计线的标高是指路基边缘标高,高速公路则指分隔带外侧边缘的标高,对于改建公路则指路面中心线的标高。
纵断面设计线的确定包括:纵坡度的选定、坡长的限定以及竖曲线半径的拟定。为了满足行车和排水要求,道路应有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限制。坡长限制应有利于行车平顺,尽量减少纵断面上的转坡点和设置大半径的竖曲线,坡长应注意做到:缓坡宜长、陡坡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