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脉诊图文详解

合集下载

脉象图解

脉象图解

脉象图解脉象图解【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浮脉图【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虚证。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脉图【临床意义】洪脉主气分热盛,亦主邪盛正衰。

6.微脉【脉象特征】脉形细小,脉势软弱,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微脉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7.细脉(小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细脉图【临床意义】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

又主湿病。

8.散脉【脉象特征】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

【临床意义】散脉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9.虚脉【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虚脉图【临床意义】虚脉主虚证。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实脉图【临床意义】实脉主实证。

11.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滑脉图【临床意义】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

12.涩脉【脉象特征】脉细而缓,脉率和脉力不匀,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

涩脉图【临床意义】涩脉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13.长脉【脉象特征】脉形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临床意义】长脉主肝阳有余,阳盛内热等有余之证。

14.短脉【脉象特征】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临床意义】短脉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15.弦脉【脉象特征】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较硬。

弦脉图【临床意义】弦脉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1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芤脉主失血,伤阴。

17.紧脉【脉象特征】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紧脉主寒、痛、宿食。

18.缓脉【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缓怠。

【临床意义】缓脉主湿病,脾胃虚弱。

19.革脉【脉象特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临床意义】革脉多主精血亏虚。

20.牢脉【脉象特征】脉位沉,轻取中取均不应,其形大体长,势微弦,力强,坚牢不移。

【临床意义】牢脉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21.弱脉【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

【临床意义】弱脉主气血不足。

中医脉诊精品PPT课件

中医脉诊精品PPT课件
食指放在关前寸脉部位,无名指放在 关 后尺脉部位。总按与单按。
.
3
脉诊
• 正常脉象(平脉)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迟不数 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均匀。
.
4
脉图
左心室快速 收缩射血
左心室射血 慢期
反流后主动 脉再次扩张
.
5
按脉率来分:数疾、迟缓。
.
6
数脉
【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每分钟90-120次。> 120称为疾脉。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疾脉尚主心血痹阻。
洪(大)脉
【脉象】浮大有力。脉体宽而无力为大脉 。 【主病】实热证。大而无力主体虚。
.
13
细(小)脉
【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脉沉细无力称为弱脉。 【主病】诸虚劳损,湿证。
.
14
按脉搏动力度:虚、弱、实。
.
15
按脉形纵向的长短:弦长、短。
.
16
弦脉
【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等。
切诊
• 脉诊(Feeling the pulse):按脉搏;
• 按诊:触摸按压病体的肌肤、手足 胸腹等部位
.
1
脉诊
• 脉诊的部位:
• 寸口诊法
左手 脏腑


心、小肠 寸关Fra bibliotek肝、胆 关尺
肾、膀胱 尺
脏腑 肺肠 脾胃 肾
.
2
脉诊
• 脉诊方法
1 时间:清晨; 2 体位:正座或仰卧,手臂与心脏同一水平
掌心向上,腕下放松软的脉枕。 3 指法;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
.
17
短脉
【脉象】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主病】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中医脉象十八种

中医脉象十八种
再经过个人的领悟,形成自己独Βιβλιοθήκη 的脉法。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会。
关注@大贤良医坚持分享中医心得!
这十八张图弥补了实践中摸到脉象也无法判断的问题通过比较类推将很容易掌握各个脉的特点
中医脉象十八种
中医脉象十八种——完整版
望闻问切,最神秘的莫过于把脉,明明书上已经讲的很清楚,还是摸不到头脑。
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这个奥妙,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十八张图,弥补了实践中,摸到脉象也无法判断的问题,通过比较类推,将很容易掌握各个脉的特点。

中医二十八种脉象(附示意图)

中医二十八种脉象(附示意图)

中医二十八种脉象(附示意图)随图附赠,二十八脉分脉脉歌,详解于下: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脉象: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脉象: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脉象: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促因火亢,亦由物停。

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

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

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脉象: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代主脏衰,危恶之候。

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

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

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脉象: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动脉主痛,亦主于惊。

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

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

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脉象: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短主不及,为气虚证。

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

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

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脉象: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伏脉为阴,受病入深。

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

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

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脉象: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脉象: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革主表寒,亦属中虚。

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

中医脉诊ppt课件

中医脉诊ppt课件

3、诊临产脉
临产的脉象特点,历代医家有不同的阐述《诸病源 候论》说:“孕妇诊其尺脉,急转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 ”又如《医存》说,“妇人两中指顶节之两旁,非正产时 则无脉,不可临盆,若此处脉跳,腹连腰痛,一阵紧一阵 ,乃正产时也。”说明临产时脉象有变化。
4、诊死胎脉
妊娠妇女脉沉而涩,多提示精血不足,胎元已受影 响;若涩而无力是阳气虚衰,胞中死胎。
1、举法 是指用较轻的指力,以体察脉搏部位
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2、按法 是指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
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
3、寻法 寻是寻找的意思。用力适中按至肌肉
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 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的指力,寻找三部脉动 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又称中取。
(2)月经已至 气血调和者,脉多滑利。
(3)月经不利 脉为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
(4)妇人闭经 精血亏少之虚闭,脉多尺脉虚细涩;若
气滞血瘀之实闭,脉为尺脉弦涩;痰湿阻于胞宫之经闭,脉
多弦滑。
2、诊妊娠脉
已婚妇女月经正常,若突然停经,脉滑数冲和,尺脉尤显 ,兼有饮食偏嗜,呕恶等是妊娠表现。《素问·平人气象论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指出妊娠脉象特点 是少阴脉(神门及尺部)脉动加强,此为血聚养胎,胎气鼓动 肾气所致。如果受孕后因母体气血亏损或胎元不固,或经 产妇亦可见脉细软,或不滑利,应当引起重视。此外,妊 娠停经之脉须与疾病引起的闭经之脉相鉴别。妊娠脉多滑 ,闭经脉多涩。
1、无胃脉 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
2、无神脉 以脉率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 。
3、无根脉 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经、孕、产育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和相关的疾病,

(医学)教你把脉脉诊图文

(医学)教你把脉脉诊图文

沉脉Deep pulse-示意图-浮中沉-如水沉石-脉图贝春花女18岁-脉象特点: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位深在,如石投水病:里证,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相似脉象:伏脉、牢脉
示意图-伏脉-浮中沉-脉图秦学贤女26岁-左上肢无脉症,左动脉触不到,左寸口脉呈伏脉-脉象特点: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 见-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示意图-涩脉Uneven pulse-浮中沉-如轻刀刮竹-脉图-劳国光男50岁下壁心梗-脉象特点:往来艰难,涩滞不畅-为轻 刮竹,病蚕食叶-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桡动脉radial artery-寸一一寸内九分-三部长度-关一一尺寸之间-可诊之脉为-称寸口-寸九分-又称气口-尺一一尺 一寸-脉口-寸关尺部位图-可寸口诊法(寸口脉又分为寸、关、尺三部)
“独取寸口”的原因:-寸口--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肺朝百脉
2、寸口的脏腑分属-左手-沙心-牙-多-右手:-关醇-尺
二、诊脉的部位-1、诊脉的部位-遍诊法-仲景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诊法
太阳上候头角之气-耳门(中)侯耳目之气(上部)-巨婆(下)候口齿之气-人迎-++-寸口(上)候-神门(中)候心-合谷下候中 气::-五里(上)候肝-门(中)候脾(胃)-米一一g-i-中部-神阳-太冲-遍诊法切脉部位示意图-仲进景三部脉祛示意图-三 诊法
平脉的特点是有胃、有神、有根。-正常脉象受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生理性变化,如性别、年龄、体-格、情绪、劳逸、饮 、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桡动脉解剖异常:斜飞-脉、反关脉。
第二节-病理脉象-一、构成脉象的因素及分类
脉位分类:浮脉散脉芤脉-脉紧张度分类紧脉弦脉革脉牢脉-沉脉伏脉-缓脉濡脉-脉率分类:迟脉-脉均匀度分类:促脉-数脉疾脉-结 代脉-常见病脉分类-脉流利度分类:滑脉-脉力度分类:虚脉-涩脉-实脉-脉宽度分类:洪脉-脉长度分类:长脉-细脉弱脉微脉-短 动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足太阴脾经动脉)——候脾、胃之气 地(足少阴肾经动脉)——候肾气
切诊
2、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趺阳、太蹊
❖ 意义: ❖ 寸口——候脏腑病变。 ❖ 趺阳——候胃气。 ❖ 太溪——候肾气。
3、寸口诊法:
切诊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1)寸口为脉之大会。全身脏腑气血皆通过百脉朝 会于肺,将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反映于寸口脉象。
11、弦脉 12、紧脉 13、促脉 14、结脉 15、代脉 16、长脉 17、短脉 18、弱脉 19、缓脉 20、动脉
❖ 指目按脊,指目对准脉脊,便于体会脉象。
❖ 指目——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处与指甲二角之 间的部位。触觉灵敏,便于推移。
❖ 诊脉时三指不宜平按或垂直。
手指敏感部位--指目
❖ 2、布指 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 布指疏密视患者手臂长短,医生手指粗细而定。 臂长,指细,布指宜疏;臂短,指粗,布指宜密。 ❖ 小儿一指定三关。
3、运指
(1)举法:轻按脉搏,又叫浮取。 (2)按法:重按至筋骨,又叫沉取。
用力适中,按至肌肉,叫中取。
(3)寻法:寻找之意。 手指从轻到重,从重到 轻。 左右推寻。
(4)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 体会形态、脉位、脉力。
(5)单按:一个手指诊一部分脉象。 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形态。
切脉指力--轻、中、重
切脉姿势
切脉姿势2
(三)、脉诊的指法 切 诊
指法: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 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
举:轻取
按:重取
寻:中取
循法、推法、总按、单按。
切诊
总按
18
单按
切诊
❖ 1、选指 ❖ 选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
❖ 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成弓形倾斜,与受诊者 体表约呈45度左右,使手指紧贴脉搏。
胎 ❖ ③临产脉
小儿脉
❖ ①“一指定三关”法 ❖ ②脉象只诊浮沉、迟数、强弱、缓紧等 ❖ 别病之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 ❖ ③注意食、痰诊断(较多见) ❖ 沉滑——食积;浮滑——风痰; ❖ 大小不齐——食滞 ❖ ④注意迟数标准差异
三、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切 诊
1、 浮脉、散脉、芤脉、革脉 2、 沉脉、伏脉、牢脉 3、 迟脉、缓脉 4、 数脉、疾脉 5、 洪脉、大脉、长脉 6、 微脉、细脉 7、 虚脉 8、 实脉 9、 滑脉 10、涩脉
(一) 脉象形成的原理 切 诊
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主血,其充在脉” 、“心藏脉、脉舍神。”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
3、五脏协同是脉象正常的前提
“脉以胃气为本。”
心、脉的作用
心脏—心主身之血脉, 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
(二) 脉诊的部位
一 、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 上部、中部、下部
上(头):天(两颞动脉)——候头额、颞 部
人(耳前动脉)——候目、耳 地(两颊动脉)——候口、齿
中(手):天(手太阴肺经动脉处)——候肺气 人(手少阴心经动脉处)——候心气
地(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处)—候胸中之 气下(足):天(足厥阴肝经动脉)——候肝气
(2)寸口脉气明显。寸口是手太阴经经穴和输穴, 其经气流注最旺盛之处,脉气搏动显著。
(3)可反映宗气盛衰。寸口亦太阴,肺脾关系密切, 脉气相通。脾胃吸收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化生宗气, 布散全身,脉气变见于气口。
(4)寸口位置固定,部位表浅,便于诊察。
故通过切寸口脉可了解全身气血盛衰变化。
寸关尺的定位
切诊
脉率分类:迟脉 数脉 疾脉
脉均匀度分类:促脉 结脉 代脉
常见病脉分类
脉力度分类:虚脉 实脉
脉宽度分类: 洪脉 大脉 细脉 弱脉 微脉
脉流利度分类:滑脉 涩脉
脉长度分类:长脉 短脉 动脉
二、正常脉象
切诊
平脉的特征 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2、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3、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
(四)脉象的要素 切 诊
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位: 脉管的浅深 至数: 脉搏的频率 脉长: 脉动的范围长短 脉力: 脉搏的强弱 脉宽: 脉管的粗细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 均匀度:脉动的节律
脉位分类:浮脉 散脉 芤脉 脉紧张度分类:紧脉 弦脉 革脉 牢脉
沉脉 伏脉
缓脉 濡脉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
关前为寸 关后为尺
3、脏腑划分——寸关尺分候脏腑
左手
右手
寸 心 统括胸以 肺
上及头部
关 肝(胆) 统括膈以
下至脐上
脾 (胃)


肝 肾

尺肾
统括脐以 下至足部
(命门)
脾 肾
(二)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切 诊
❖ 平息和体位 平息:“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 定息,脉五动 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体位:坐位、卧位与心脏等高。 ❖ 诊脉时间:平旦为佳,安静。
脉—血脉、血管 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与血脉紧密相连,共同作用, 形成脉象摄血液于经脉
宗气--聚于胸中—“贯心脉而行血气”---虚里
❖ 血----充盈血脉
脏腑的作用
心气的推动
肺气的敷布
脾气的统摄
保证气血在 脉中运行正常
肾气的鼓动
常脉
肝气的调节
脉象的形成是心脏、气血、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
优选脉诊图文详解
切诊
脉诊
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
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诊简史
切诊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脉象的生理变异
切诊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
瘦人脉浮,肥人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毛、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妇儿脉
❖ (1)妇人脉
❖ ①月经脉 ❖ 月经将至——两尺略旺; ❖ 月经不利——两尺细弱而涩 ❖ ②妊娠脉 ❖ 妊娠以后应六脉滑数冲和,若妊娠之后, ❖ 脉涩尺沉,注意精血不足,易于动胎、流产、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