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法不可违》教案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法不可违》教案1一. 教材分析《法不可违》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较为模糊,法治观念不够强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法治观念。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供学生查阅。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法律的标志,引导学生关注法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案例内容可以涉及盗窃、抢劫等违法行为,以及法律如何制裁这些行为。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法律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
例如,设置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模拟消费纠纷解决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法律对社会的影响。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课件_2.5.1法不可违 (共22张PPT)(1)

•
六、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汪洙
•
七、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方志敏
•
八、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佚名
•
九、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佚名
•
十、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
十一、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
十二、世之初应该立即抓住第一次的战斗机会。——司汤达
•
十三、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
十四、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
十五、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无事不可为。——海伍德
•
十六、有梦者事竟成。——沃特
•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情境导入
案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报告中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
例
性”赢得满堂喝彩。“不可任性”成为2015年开春以来最热
分
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很多人评论表示“有钱不可任性”“有
析
青春不可任性”“有命不可任性”“游景区不可任性”“吃美
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共20张`PPT))

6、认识刑事违法行为:
(1)含义: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犯罪)。 (比如:抢劫,致人重伤,故意杀人,醉驾等)
(2)特点: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
(3)后果:刑罚。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7、一般违法与犯罪
行政违法行为
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不同, 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一般分为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练一练
镜头一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属于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后果:拘留并罚款;
镜头二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五条(属于妨害
公共安全的行为)
后果:拘留并罚款;
镜头三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属于侵犯 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后果:拘留并罚款
练一练
镜头一中卖方不履行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 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 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后果: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5、认识民事违法行为:
(1)含义: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特点:它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包括:①违反合同的行为②侵权行为(财产权: 物权、债权、继承权。)(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 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
10、导致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 法犯罪)的原因:
①家庭因 素:情感 缺失、家 庭破裂、 过分溺爱、 家庭教育 观念和方 法不当等
②学校因素: 教师违背师 德规范、法 制教育的不 足、教育方 法的不当、 学校管理不
善
③社会因素: 社会治安环 境不好,拜 金主义,享 乐主义,不 良风气,不 良青年的影
法不可违====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2
➢ 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01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 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殴打他人
05
损毁路面井盖、照
明等公共设施的; 04
投放毒害性、放射性、
02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 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扰乱公共秩序的;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 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 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 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 动的能力; 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 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活动:找一找:同与不同 比较一般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与犯罪
共同点: ①都是违法行为; ②都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不同点:①触犯的法律不同;
②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③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结论:①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备选答案填入适当的空格内
01 购置财产
结婚 05
02 签订合同
经营创业 04
03 劳动就业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
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法不可违》人教部编版1

财产上的损失,影响双方的合作。
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 片展出,以招揽客人。 照相馆侵犯了对方的肖像权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布其作品
出版社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
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上述行为是违法的,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 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讨论以下问题: 2、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并举例说明?P48第二段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如民法、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等 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违违反反刑 治事安法管上律理法行述规为,构行如成刑的法案为件或是事件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危及公共或群众安全迫切需要处置的紧急求助
相关链接:p49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 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 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 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110接警受理范围
刑事案件
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 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 保护的社会关系
治安案(事)件
上述行为是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如民法、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等
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正在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镜 头 一 朱 某 拾 到 苏 某 的 手 表 拒 不 归 还 , 违 反 了 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正在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为什么要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如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生 侵 权 行 为 和 合 同 违 法 行 为 , 既 要 维 护 自 己 的 权 益 , 4③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了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法不可违1 导学提纲

为明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提纲(政治学科)2017年11月编制人:李华蓉课题: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1)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种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重点难点】违法行为的种类,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结合下列内容,完成课本笔记(方法指导:注意批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1、什么是法律?①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 P46引言)②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③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 P46正文)④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P46正文)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 /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 P48正文)3、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 P48正文)②根据其危害度: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 P48正文)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 P48相关链接)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 P48相关链接)二、深入学习1、阅读课本P47 探究与分享,完成下列表格问题记录2、根据上一题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举例日常生活中,你所知道的类似违法行为(各举1例)三、迁移运用(一)构建知识框架 (二)检测题1、在我国,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020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 第一框 法不可违(含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 法不可违1.________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2.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________、________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________违法行为、________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A.遵守规则B.不违法C.自立自强D.能承受各种挫折4.相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①犯罪②民事违法行为③行政违法行为④刑事违法行为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5.下列四幅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A.B.C.D.6.驾驶人谢某因二次酒后驾驶机动车被依法行政拘留,并处罚款2 000元,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对谢某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谢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B.谢某的行为是违背道德的行为C.谢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D.谢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7.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A.都要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B.都对社会构成了危害C.都触犯了刑法D.都要受到刑罚处罚8.小军拾到他人的手机拒不归还。
他这一行为属于_______ ,要承担____。
( )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责任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责任C.刑事违法行为刑罚处罚D.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9.材料一市民王某因酒后驾车被交警查获,经检测王某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65毫克,属于酒后驾驶。
交警大队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王某罚款2 000元、扣12分,并暂扣驾驶证6个月。
材料二刘某在自家阳台上玩手机时不慎将手机掉到楼下,被同楼住户李某拾走。
事后,刘某找到李某,要求李某归还手机,但李某称手机是坏的,已将其丢弃,拒不归还。
刘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刘某手机损失1 000元。
材料三广西平南的胡某醉酒后闯入一商铺,开枪将女店主吴某及其丈夫打伤,怀孕的吴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广西贵港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胡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 (1)

2017/10/9
15
• •
6、怎样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答:(1)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 (2)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 理的法律规定。 • (3)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 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同学们阅读教材49-50页的探究与分享, 了解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
观看下列图片,了解青少年身边发生的 违法行为。
他们做了什么
这位妇女能 卖烟给这个 小孩吗?
传播谣言违法吗?
家庭暴力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想一想
4.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 什么的行为? 答: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5、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答: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 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一、法不可为
(一)违法无小事
同学们阅读教材46—47页运用你的经验和探究 与分享。思考,学习和生活中哪些事不能做?如果 做了坏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观看下列图片,想一想,哪些行为是民 事违法行为?,哪些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知微知著
这是什么违法行为?
这是什么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 仪 表 端 庄 同学们在安静的观看演出 会发展成什么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 民可以告官
容留吸毒 是什么行 为? 仪 表 端 庄
抢夺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财物是什 么行为?
1. 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 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 法行为。 3.哪两种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是什么 违法行为? 答:(1)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一般 违法行为。 (2)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禁止的行为。
规定不能做而做
知识链接
一、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 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第二集
他们都因为违法而受到了警察和老师 的批评教育,小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 是决定补习一下法律知识,于是他报名参 加了小区里的普法班, 小明在哥哥的百般 劝说下也勉为其难去听了几节课.经过一 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参加了结业考试,以下 是考试卷中的试题:
辨析:有的学生认为:“我年龄小与犯 罪无关”、“我年龄还小犯了罪也不 会受到刑罚处罚”,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 对行为人 对家庭的 对社会的
危害
的危害 危害
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授淫秽 读物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 对行为人 对家庭的 对社会的
危害
的危害 危害
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授淫秽 读物
侵害他人 易走上违 影响家庭 扰乱公共
的生命健 法犯罪道 正常生活 秩序
不用受刑罚处罚, 但也要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
应受刑罚处罚
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 反了我国法律
大结局
若干年后,小聪大学毕业,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守法精 神,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小明在监狱中服刑,常常对自己的过去后悔不已,他最美 好的青春岁月还将要在这里继续……
课堂小结:
请同学说一说,通过本 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在李某所受的处罚中,哪些属于主刑,哪些属于附加刑?
有期徒刑5 年是属于刑罚中的主刑,而罚金2000元则属于附加刑的一种.
知识链接
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的行为
知识链接
刑罚的分类: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②道德水平低; ③法纪观念淡薄
2)结合陈某的经历,请你说说违纪、违 法、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人如果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难 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陈某的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警示?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严格要 求自己,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纪观 念,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1.他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行为?
2.小明从一般违法行为走向犯罪说明了什么?
我们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名
称
比较内容 对 社 会 的
不 危害程度
同 触犯的法 点 律法规
应承担的 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 犯罪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对社会危害性很大,
情节轻微
情节严重
违反了刑法以外的 违反了刑法 法律
你也来试一① ② ③
2.其中哪两类违法行为又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一个又
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行为呢?
知识链接
二、违法行为的类别
根据所违犯的法律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① 行政违法行为 ②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③ 刑事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又叫犯罪
康
路
可能侵害 易成为伤 令父母担 易导致犯 他人的合 害抢劫的 心焦虑 罪 法权益 被害人
可能伤害 也可能被 令家长担 易导致违
别人
他人伤害 心
法犯罪发
生
毒害他人身 影响身心健 令父母担心 败坏社会风
心健康诱导 康,走上违
气,影响社
犯罪
法犯罪道路
会安定
结论:
由上我们可以得出,违法犯罪行为 带来的巨大危害,我们不但要从心灵 上憎恶违法犯罪,而且要从行为远离 违法犯罪.
第七课 法不可违
学习目标
1.违法行为的 含义及其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特征 4.我国刑罚的 种类
预期效果
能结合违法犯 罪的有关案例, 正确判断什么 是违法行为, 什么犯罪行为
人生AB剧, 你我同选择.
以下是两位中学生, 哥哥小聪和弟弟小明,一对 双胞胎的一段成长经历.
第一集
A小聪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的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决
都是玩笑惹的祸。看来我们 开玩笑也要分清场合,要把握分 寸,玩笑开的不当会害人害己的。 这个材料也告诉我们不论什么原 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包括无意 中违法),都是违法行为,都会 给社会造成危害,都要受到法律 的制裁。
阅读课本P97中的“陈某滑向犯罪深渊” 的案例,思考下列问题:
1)陈某由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逐 步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法不可违
谁 都
违法行为 的含义
不 违法行为
能 的种类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违
刑事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法
严重危害性
犯 罪
管制、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主刑
刑事违法性 犯罪
必 死刑
受
罚金、剥夺
刑罚当罚性
惩
政治权利、
附加刑
罚
没收财产
开玩笑也犯法吗? 如果人们在无意中犯法,就可以原 谅吗? 如果有人怂恿你,你会这么做吗?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第四集
几年后小聪顺利考上高中,小明却在八年级时自行辍学,放弃 学业,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 公安机关罚款拘留两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来他因与邻居发生矛 盾,便找了几个哥们儿将邻居打了一顿,致使邻居因失血过多而死 亡,最终小明被人民法院以故意伤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 利终身.
定将它占为己有这种做法正确吗?
《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 应当归还失主。
规定做而不做
B小明骑车赶去参加期中考试, 行至考场附近的十字路口时,
看见红灯亮了,此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他想:
考试事关重大,即使现在闯红灯也不会妨碍交通,于是他继续
向前骑。
小明骑车闯红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也就是他做出了法律
3.连连看
抢劫杀人的
行政违法行为
欠债不还、拾到别人的东西 刑事违法行为 不归还的
承担民事责任 要受行政制裁
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 名胜古迹等违法治安管理 处罚条例的
民事违法行为
要受刑罚处罚
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法不可违﹚
第三集
一天小聪和小明听妈妈说年仅17岁的表哥李某因为多次 参与赌博而欠下赌债五百多元,为了偿还赌债,他多次手持三 棱刀,强抢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四百多元, 被公安机关抓 获.最后人民法院认定李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 刑5年,罚金2000元. 1.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2.刑罚分为哪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