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生字词的掌握:强调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颁发”、“瑞典”等,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科学精神的理解: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的勤奋、创新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敬仰。
举例:如讲解诺贝尔奖宗旨时,可以举例说明其对于推动世界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宗旨及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颁发”、“瑞典”等,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特点,理解作者通过事实报道所传递的信息和观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很活跃。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诺贝尔奖的意义认识不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在分享成果时,有些观点很有见地,但也有一些观点较为片面。这说明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还需要加强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设计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这方面能力的问题和活动。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诺贝尔奖及其在世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拓展国际视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知识点+同步练习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 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同步练习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 2.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洁语言。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三)预习导学 ★作者简介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 355 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 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 20 个国家开设了约 100 家公司和工厂,积累 了巨额财富。 ★背景透视 ★诺贝尔பைடு நூலகம்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 万瑞典克 朗) 作为基金在 1900 年创立的,于 1901 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 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 出重大贡献的人。 2.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2.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 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 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 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3. 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 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 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 离, 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利率是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
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 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2012年我国银行的利率情况表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400×3.75%×2 =400× 130.075×2 =400×0.0375×2 =4×3.75×2
=400×0.075
=30(元)
=30(元)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12年12月10日,丹丹把500元存入银行, 定期一年,年利率是3.25%。到期后应从 银行取回多少元?
利息:
500×3.25%×1
=5×3.25 从银行取回:500+16.25
=16.25(元)
=516.25(元)
答:到期后应从银行取回516.25(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利息问题
完成下列各题,说说怎样进行计算
3 4
75
3
5
60
据统计,到2013年8月,我国居民 存款总额达到430000亿。所以把暂 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 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 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收入。
存款方式
小强2013年7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 整存整取一年。到2014年7月1日,小强不 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 还可以得到银 行多付给的3.5元,共103.5元。
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 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 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 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 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 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预习思考
学习字词
颁发( b1n) ·
遗嘱(
·
z
h&)
仲裁(
·
zhòng)
巨额( 0 ) ·
渗透(shèn) · 帕西( pà) ·
授奖(shòu) · 卓有成效(z hu6) ·
预习思考
易错字型
nuò( 诺 )贝尔 ruò ( 偌 )大
仲cái( 裁 ) 遗zh&(嘱 )
预习思考
理解词义
建树:建立(功绩);建立的功绩。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 形式所做的嘱咐。 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 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新知导入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 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 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 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 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 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 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新闻的什么? 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赏析下面的句子。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 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 人”。
介绍颁奖机构及奖金来源。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3.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字词拼音及解释

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重点字词注音
颁发【bān fā】遗嘱【yí zhǔ】建树【jiàn shù】仲裁【zhòng cái】巨额【jùé】
二、重点词语解释
颁发:公布;发布。
遗嘱:一个人说明他死后如何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的书面文件。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仲裁: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巨额:巨大的数额。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颁发bānfā: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遗嘱yízhǔ: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建树jiànshù:建立的功绩、成就。
仲裁zhòngcái: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之间进行裁定公断。
巨额jùé:金额数量巨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
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认识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学生回答。
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17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性。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闻报道的报社名称和准确时间, 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的特点。
悟读感悟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展示:
(1)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 (2)消息的结尾部分补充说明了资金的管理权和 评议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3)认真阅读获奖者资料,填写下表,从中感悟 到科学家们的什么精神? (4)你知道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和贡献吗?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 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 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 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同学们
听说过诺 贝尔这个
名字吗? 他是什么 人?谁来 介绍一下?
人物简介:
诺贝尔
(1833-1896),瑞典化学家 ,工程师。 诺贝尔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 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 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取得了在许多 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被誉为“炸药大 王”。 他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 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 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经过了4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共23张PPT)

1867年秋,诺贝尔把雷汞(雷酸水银)装进一根管子里
做引爆物,用它来引爆硝化甘油。试验开始了,他独自一人
点燃了雷汞,为了把试验的整个过程都看在眼里,他凝神注
视着,忘记了一切,也忘记了自己的安全。只听得“轰”的 一声巨响,转眼间,实验室被送上了天,地上炸了一个大坑, 试验仪器在浓烟里翻飞。远处的人们不禁哀叹:“可怜的诺 贝尔完了!” 正在人们悲痛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团烟火向人群跑来, 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从硝烟中跑出来了。他一边奔跑,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中为什么要补充说明资金 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 这是作为消息的背景资料介绍的。诺贝尔奖的资金管
理机构是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
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文中特别交代资金管理者与诺贝尔 奖的评定无关,是为了强调诺贝尔奖的公平、公正性。
结构明显,一目了然。 这则消息仅用4段文字,就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 发的情况。消息虽短,但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
第一单元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
1.掌握消息的特征。 2.理解信息主体的含义,提高对作品内容的概括能力。(重点) 3.对比阅读,比较同类主题不同作品观点的异同。(难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首届”,即第一届。题目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瑞典著名的化学
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清晰明显,使人一目了然。
“我成功了!” 诺贝尔,瑞典杰出的化学家、发明家、慈善家。他把
一生献给了炸药的研制和发明。他发明的安全炸药,是瓦
特发明蒸汽机后的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发明,极大地提高
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他临终前设立的“诺
贝尔奖”,是对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最高奖赏 的表征,为人类的美好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左图) 2015年屠坳坳获得诺贝尔医药学奖(右图)
那首届诺贝尔颁奖典礼是什么情形呢?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链接人物链接文学常识
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
新闻的五部分是: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预习检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品味语言
拓展延伸
谢谢使用!
1.快速读文,归纳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新闻六要素:读新闻,找出相应的语
句。 3.读完新闻后,说说这则新闻有哪五部
分,内容是什么?
1.快速读文,归纳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新闻六要素:读新闻,找出相应的语句。
3.读完新闻后,说说这则新闻有哪五部分, 内容是什么?
课文研读,自主探究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 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