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夜色美四声部合唱谱
音乐草原夜色美教案

音乐草原夜色美教案教案标题:音乐草原夜色美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草原夜色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通过学习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合作演奏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作品欣赏:《草原夜色美》2. 音乐元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动态等3. 表现手法:速度、音量、音符的长短、音符的连续与断续等教学过程:引入: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一段草原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2. 引导学生观察草原夜色的特点:让学生描述他们对草原夜色的印象和感受。
欣赏与分析:1. 播放音乐作品《草原夜色美》。
2. 学生集体欣赏音乐作品,注意聆听其中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和动态等音乐元素。
3.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草原夜色的特点,如何通过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来描绘。
学习与实践:1. 学习音乐元素:a. 旋律:指导学生唱唱看音乐作品中的主旋律,并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旋律。
b. 节奏:教授音乐作品中的节奏,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打节拍器或身体。
c. 和声:引导学生听辨音乐作品中的和声,并尝试用声音或乐器模仿和声。
d. 音色:介绍不同乐器的音色,让学生尝试模仿乐器的音色。
e. 动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音量变化,并尝试通过声音的大小来表达动态。
2. 学习表现手法:a. 速度: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速度变化,让学生尝试通过演奏或演唱来表达不同的速度。
b. 音量:教授音乐作品中的音量变化,让学生尝试通过演奏或演唱来表达不同的音量。
c. 音符的长短:介绍不同音符的时值,让学生通过演奏或演唱来表达不同音符的长短。
d. 音符的连续与断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连续与断续,让学生尝试通过演奏或演唱来表达连续与断续。
合作演奏与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或声音进行合作演奏,表达草原夜色的美。
2. 每个小组进行排练,指导学生在演奏中注重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七年级音乐草原牧歌课件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天边》 《万马奔腾》
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百鸟歌唱……
蒙古族的音乐特点
蒙古音乐通常乐音悠长,速度缓慢,音域宽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其 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情感,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
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波音
仔细观察,乐谱上有什么特殊的音乐记号呢?
欣赏歌曲《天边》
欣赏歌曲《天边》
《天边》是一首具有浓郁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创作歌 曲,虽然是用情歌的方式在倾诉,其词曲内涵更像 远离草原家乡的游子,对故乡深切思念和怀恋之情 的表达。
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乐曲热烈奔放,对马的嘶鸣、奔跑以及风的呼啸等动态的表现生动而形象。
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运用马头琴独特的演奏技法和特有音 色,描绘了马群在草原上奔跑、经过时的壮观景象 。马头琴拉奏中琴弓的弓毛在两弦外面擦奏,给人 以柔和深沉音色感的同时,又给人以浑厚、豪放的 感觉,富有浓厚的草原味道。
马头琴
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 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 琴柄,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 。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 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 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音乐下册(简谱)大漠之夜

7
分段欣赏——陈述部A
随音乐哼唱主题,感受主题所 描绘的意境。
8
分段欣赏——中部B
● 这段音乐可以分为几段?每段有什么不同? ● 声部的安排是怎样的?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描 绘了什么画面? ● 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9
分段欣赏——再部A′
●这段音乐与陈述部A是完全重复还是变化重复? ●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
10
分段欣赏——尾声
● 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画面? ● 这段音乐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歌词有什么 特点? ● 演唱的力度是怎样的?
11
完整聆听合唱,师生交流讨论: ● 这首混声合唱最大的特色在哪里? ● 乐队伴奏与力度变化在音乐表现中具有怎样 的作用?
12
13
谢 谢!
14
三 个 法 五 幅 文 人 画 有 5 个 特 和 屈 辱 感 他 前 往 瑞 典 发 送 的 发 送 到 法 国 俄 国 个 儿 而 后 七 日 后 教 屠 夫 汉 文 条 件 虽 然 公 司 的 营 业 日 的 分 公 司 问 题 与 入 口 化 工 集 团 具 体 如 何 退 还 退 伙 公 司 股 份 的 七 月 五 日 合 同
艺术歌曲《草原夜色美》的演唱技实践

艺术歌曲《草原夜色美》的演唱技实践随着当代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生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类型,“草原歌曲”逐渐呈现出多样而复杂的形态,也带给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喜爱,而与此同时,对“草原歌曲”的系统研究尚不够全面和深入。
《草原夜色美》是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1983年由白洁作词,王和声作曲,德德玛首唱。
这首作品词、曲、唱俱佳,1984年轰动一时,荣获全国征歌一等奖,有“中国小夜曲”之称。
(一)发音处理分析在演唱歌曲《草原夜色美》的时候,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了解汉语语音结构特点,对我们歌唱这首歌曲有很大帮助。
准确的吐字在歌唱中非常重要,当然除了一些歌手另类的艺术处理方式,在这首《草原夜色美》的处理上还是应该做到基本的吐字清晰。
(1)字头的唱法字头是一句歌词的第一个字或是发声的第一个字,有时我们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模糊这个字的发声,但对于这首《草原夜色美》字头的吐字清晰就直接影响到歌曲语言表达的清晰的程度,在系统唱的情况之下,唱歌的字头必须要吐得比较准确和敏捷,因为第一个字处理带上感情色彩更能把整个句子的感觉带动起来,字头的发音需要清楚轻巧和灵活。
比如草原夜色美的“草”字头咬出。
(2)字腹的唱法没有固定的要求,主要就是衔接的得当,在字头唱腔出现的时候能很好的“起承转”。
(3)字尾的唱法就很讲究的,不论是国语歌曲还是外文歌曲的字尾唱法都很考究,尤其在处理感情变化的时候,或者在表达向往和希望的时候,也有时在表达赞美和感叹的时候,例如“琴声悠扬笛声脆”中尾音“脆”拉长处理,这是为了凸显作者和演唱者对草原的向往和晚风萦绕的那种绕梁之感。
只有注意上面三点的要素,才能够准确的唱好《草原夜色美》这首歌曲。
(二)音量与音色处理分析对于《草原夜色美》这首歌曲因为是女中音,展现的也是草原的广阔和包容,在演唱是更是起伏有序,这里歌唱腔体的打开就尤为重要,例如“草原夜色美”这一句中,以P为基调,歌唱的主要位置在胸腔,特别是“原”字上波音标记,唱的时候感觉要更悠扬,要突显茫茫大草原上辽阔无垠的感觉。
合唱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合唱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合唱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背景介绍(100字)草原,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
它的广袤无际、青翠欲滴,令人心醉神迷。
草原的美丽令人动容,它是大地上最柔软的绿色地毯。
对于我来说,草原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我的家。
二、描绘草原的美丽(200字)当太阳升起的时候,草原被阳光照耀得闪闪发光,金色的阳光洒在翠绿的草地上。
远处的山峦如同叠起的波浪,一片片青色层叠在一起,宛如壮丽的画卷。
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在风中奔跑,欢快的叫声回荡在空中,仿佛在讲述着草原的故事。
草原的四季各有风姿,春天,万物复苏,鲜花怒放,牧人们驱赶着牛羊,一片欢声笑语。
夏天,草原呈现出一片碧绿,成为人们避暑的胜地。
秋天,草原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落日的余晖将草原映照得如火红的烟火;冬天,雪花洁白地覆盖在草原上,形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陶醉在冰雪的宁静中。
三、草原给我带来的启示(200字)每次来到草原,我总感叹着它的纯净和自由。
在草原上,我可以尽情奔跑,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草原教会了我感恩与分享,草原让我明白,生活并不像草原一样广阔,但每个人都有留白的处所,用来散发自己的光芒。
草原也让我明白,它的美丽来自于众多生灵的共同努力。
无论是牛羊的滋养,还是人们的爱护,都让草原变得更加繁荣和美丽。
草原教会了我珍惜和保护,保护家园,我们就是在保护自己的一份美丽。
四、草原上的家人(200字)在草原上,我结识了许多善良而热情的牧民。
他们以真挚的友谊和善意的心对待每一位来到这片辽阔土地的人。
他们教会了我简单和包容,教会了我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勇敢。
在草原的夜晚,我们围坐在篝火旁,品味着美食,听着牧民们唱着动听的草原歌曲。
他们的歌声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使我深感他们对草原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
五、结语(100字)草原,是我永远的家。
在这里,我学会了感恩和分享,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结交了许多真挚的朋友。
幼儿教师音乐教学“灰堆辙”歌曲——草原夜色美

宁 静
悠 远 地
王白
和 声
洁
曲词
草原的地域、民情
一望无际的草原:蓝天、白云、牛羊、骏马奔驰、蒙古包……
马背上的民族 :热情豪爽、豪放坚韧……
歌曲音乐特点
旋律:节奏 舒缓 旋律起伏大 常有三度、大跳的音程 ; 旋律中加入了“波音、倚音”……
“灰堆辙”歌曲
1 学习并掌握“灰堆辙”韵母发声技巧 2 掌握典型歌曲《草原夜色美》 3 德德玛等中音歌唱家简介 4 乐句逻辑重音设计常识
爸爸 b
弟弟 d
妈妈 m
姐姐
叔叔 sh
……
哥哥 g
要求:1.声母吐字清晰、韵母咬字准确 2.真声——混声。真声关注“高位置”,混声关注“低支
点”。
发声特点:不归韵、一音到底、截气收声
发声特点:归韵;以“e”为基本口形的混合韵母→韵尾韵母口形
任务一 “灰堆辙”歌曲
1.唱这两个韵时,要想着在咽腔中有发e(鹅)音的状
态,舌头前部稍抬起,张大口发出“混合韵母”ei音,归
韵时,舌尖向前略挺即收住,这样才能字正腔圆。
2. 韵尾i:“混合韵母”ei延长,收音在“i”韵,但 但这个“i”极微弱。
2.注重咬字吐字:咬字要遵循声母特点;吐字注重“灰堆辙” 韵母行腔特点——句中用混合韵母延长不收声,句尾用混合韵母 演唱,然后归韵收声。
3.注重情绪对比训练。通过音量变化、遵循汉语“四声” 发声特点等手法表达歌曲情绪。练唱时,要把女中音特有的宽 畅、柔和,并富有表现力的音质充分地展示再来。
曲作者简介
王和声 1955年12月出生,河南洛阳人,现为中国人民 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员,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 员。他十分注重音乐作品的民族性群众性及时代性的紧密 结合,既细腻委婉,又不乏雄壮豪迈。且作品题材广泛, 风格各异,大到交响合唱管乐交响曲,小到重奏独奏独唱 曲,都能够驾轻就熟得到较完美的演绎。近20年来,共创 作各类声器乐作品600余首。是我国外交礼仪音乐创作方面 的重量级人物。
浅谈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 .

浅谈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民歌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受到了音乐界的极大重视。
其中,内蒙古民歌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其也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音乐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以《草原夜色美》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创作背景进行简要分析;其次从语言风格、体裁特色两方面研究《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再次,从演唱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阐述其演唱风格;最后,概括的分析《草原夜色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以加深对内蒙古民歌的了解,把握好演唱风格。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rt history, folk music has long been likened to the root of the Chinese nation, " mother of all music," the nation's most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Moment, Chinese folk music focus o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showing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As China's Inner Mongolia outstanding national folk art,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of excellence in the country music industr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e paper mainly to "Prairie Night Americ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its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style.目录引言 (4)一、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概况 (4)(一)《草原夜色美》简介 (4)(二)《草原夜色美》创作 (4)二、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艺术特色 (5)(一)《草原夜色美》的语言风格特色 (5)1. 《草原夜色美》的作词特色 (5)2. 《草原夜色美》的语言特色 (6)(二)《草原夜色美》的体裁特色 (7)1.《草原夜色美》修辞力量 (7)2.《草原夜色美》的张力 (7)3.《草原夜色美》排章布字 (7)三、内蒙古民歌《草原夜色美》的演唱特色 (7)(一)演唱技巧 (7)1.滑音唱法 (7)2. 衬词衬腔唱法 (8)(二)《草原夜色美》的情感表达 (8)1.表现出歌曲的声情并茂 (8)2.赋予观众神奇的想象 (8)四、《草原夜色美》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8)一、娴熟的技巧是形成艺术风格的基础 (8)二、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9)结论 (9)引言民歌是我国音乐史上的重要艺术瑰宝,我国民歌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草原夜色美》及作者概述

《草原夜色美》及作者概述(一)作曲家简介及创作风格王和声1955年12月出生,出生于是河南洛阳,1971年1月,他15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军乐团学员队,毕业之后就做了巴松演奏员。
但是年轻他心里总是怀揣着美好的向往,所以迷恋上了创作。
1983年,王和声创作了歌曲《草原夜色美》。
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非常赏识这首歌,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并被大家誉为“中国的小夜曲”。
1984年初,这首歌在全国征歌“祖国在前进”中荣获一等奖,王和声当时还不满29岁。
1985年,王和声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录取,在主课老师牟洪先生等一批老教授的亲切指导下辛勤地学习与笔耕,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王和声的创作风格十分注重民族性、群众性及时代性的结合,创作类型涵盖交响合唱、管乐交响曲、重奏、独奏、独唱曲,各类声器乐作品达600余首,其中20余首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
例如他创作管乐合奏中《五声神韵》就在中国民歌之中找到灵感,作品风格偏向于西部地区,采用了民歌精品中极具代表性的几首歌曲进行了整理和精进加工处理,并以宫、商、角、征、羽的五声调式排列,表现于这首歌曲的内容当中,可以使大家在听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中国民歌那源源不尽的魅力。
(二)《草原夜色美》的创作背景1983年,一名业余作者的王和声在他29岁就创作出了歌曲《草原夜色美》。
《草原夜色美》词作者是白洁,白洁是内蒙人,但是生在沈阳,自幼在沈阳长大,至今未曾去过内蒙古。
自小时起,爷爷就给白洁讲述大草原的故事,酷爱文学的白洁自幼受到爷爷的熏陶,心中埋下了去大草原的梦想。
后来,在解放军军乐团中,白洁创作了向往内蒙草原生活的歌词,被王和声无意间发现,于是仅仅用了半个小时,《草原夜色美》的曲子就出炉了。
王和声与词作者白洁都未曾去过大草原,却都对神秘而又广阔的大草原有着深深的情怀,他们对于草原的畅想之意汇集在一起就成就了这首歌曲。
歌曲中没有多少激荡的语言,不参杂任何的杂念,仅凭对于草原的热爱于是创作了这首《草原夜色美》歌曲,并且在德德玛老师的演唱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