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健脾功(精)
【优秀文档】第三节,健脾和胃

第三节,健脾和胃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也是人气血生化的根源,若人体脾胃运作失常也必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活动,目前医学上也针对脾胃调理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详细的了解健脾健胃的相关治疗原则。
妇女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血海满盈,经候如期,胎孕正常。
若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影响冲任,就容易发生经、带、胎、产、乳各种疾病。
其治疗原则应是健脾和胃,资其化源。
健脾和胃的方法,须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法则辨证施治。
一、健脾和胃
素体脾胃虚弱,或为饮食、劳倦所伤,以致脾胃虚弱,冲任不调,或孕期冲气上逆,导致胎产诸病。
治疗宜健脾和胃,或佐以消导之晶,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
二、健脾益气
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导致胎产崩伤诸病。
治疗宜健脾益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举元煎、补中益气汤之类。
三、健脾养血
若脾胃虚弱,影响了生化之源,则脾虚血少,冲任血虚,导致经、带、胎、产诸病。
治疗宜健脾养血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归脾汤、八珍汤之类。
四、健脾扶阳
脾胃气虚严重者,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导致经行泄泻、浮肿等疾病。
治疗宜健脾扶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健固汤之类。
五、健脾利湿。
和胃健脾功(精)

和胃健脾、补气海积食不下、腰酸肾寒。
第三式田王举鼎
动作:壮中气、暖丹田、防治消化不良、
1.(吸气)提肛调档,重心先移到右脚,右膝半蹲,左脚向左侧7i:一大步;同时两拳变掌,右掌心朝上托至胸前,掌指朝左;左掌心朝上,托至腹前,掌指朝右;眼看右掌(图5—7)。
2.(呼气)松腹松肛,身体重心移到中间,两腿下蹲成马步;右臂内旋,右掌经面前向上托掌,臂微屈,掌心朗反。
1.(吸气)百会上顶,提肛调档,身体微左转。右掌内旋使掌背外劳宫穴贴在腰后命门穴上;左掌同时内旋使虎口蹋于小腹部,随转体上提至胸前;眼乎视左前方(图5—
2.(继吸)身体继续左转,两脚不动;左掌随转体再内旋经面前向上、向左后上方勾摘,仿佛举臂摘取天上的星斗,臂伸直;右掌紧贴腰部命门穴;眼看左勾手(图5—4)。
价期啼镣钾
第四试大鹏压嗉
动作;
1.(吸气)拔顶提肛,两脚不动;左拳唤革由腰侧移到左上腹,掌指朗右下方;眼平视前方(图5一11)。
2.(呼气)松腹松肛,身体缓慢右转,左掌用掌根向右下方做插兜式的按摩;眼平视右前方(图5—12)。
3.(吸气)拔顶提肛,身体继续右转后再略向左转,右拳随之变掌由腰侧移到右上腹,掌指朝左下方:左享用小指侧托腹按压,掌心向上剁向内;眼平视前方或轻闭(图5一l 3)。
‘第五式金刚揉球
动作:
1.(吸气.)拔顶提肛,重心移到右脚,右膝弯屈,左腿向左开一大步,脚尖向前;同时两臂内旋使掌心朝外分别向左右撑掌至与肩齐平时,掌心朝身后;眼视左掌(图5一田5—16身体重心移到两脚之间,下蹲成马步;问时两臂外旋使掌心朗上,向1:、向面前划弧,当两掌至肩前时握拳向前下方冲击,两臂伸直,两拳心相对,臂与上体之间的夹角约45·;眼看双拳(图5—18)。
健脾和胃妙穴---公孙穴

公孙穴足太阴络脉,是十五络脉之一,亦是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名曰公孙。
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
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出处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
定位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主治1、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3、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主治疾病】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古代记述:久疟不嗜食,多寒热汗出,善呕,痰壅胸膈,肠鸣切痛,厥头面肿起,烦心,狂,多饮,不嗜卧鼓胀,霍乱,心痛,脾冷胃痛,胁胀,胁痛,食不化,肠风下血,足心热或痛,痫疾。
近人报道:头晕,胸痛,心悸,下腹部痉挛,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痛经,胎盘滞留,足趾麻痛。
操作直刺0.6~1.2寸。
深刺可透涌泉,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足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分裂症等。
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脘胀痛;配丰隆、膻中主治呕吐、眩晕。
配伍1、配丰隆、中魁、膻中,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呕吐痰涎,眩晕不已。
2、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
3、配束骨、八风,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方例呕吐痰涎、眩晕不已:公孙、丰隆、中魁、膻中。
中脘停食、疼刺不已:公孙、解溪、中脘、三里。
胁肋下痛:公孙、支沟、章门、阳陵泉。
久疟不食:公孙、内庭、厉兑。
中医治疗胃炎十大名方(精)

全国中医十大名方,90 年代全国中医十大名医方:(治胃病十方1. 胃神经管能症: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热胁嗳气纳呆等,肝郁气滞,湿浊阻痹者。
R:佩兰10g延胡10g普洱茶5g厚朴5g炙甘草5g素馨花12g功效:有芳香解郁,行气止痛之功.2.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口干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R:北沙参30g石斛20g怀山药130g焦山查30g桑寄生20g玉竹20g青代10g白勺10g浙贝10g功效:有养阴建中之效.用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过药面浸泡 1 0分钟煮沸后改用文火15 分钟服取药液约400ml 。
3.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为主症。
R乌梅肉6g炒白勺10g北沙参10g大麦冬10g金钗石斛10g丹参10g生麦芽10g炙内金5g 炙甘草3g 玫瑰花3g功效: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为经验方,方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足资吾等效法。
4.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进食欲之效:(为脾胃良方,对胃炎有卓效R麦芽30g谷芽30g内金15g山药15g党参10g甘草5g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浸泡一小时,沸后继沸5 分钟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复元益气之功。
5.适应于各种慢性胃炎之属脾胃阴虚者:R:沙参20g白芍20g麦冬15g山楂15g石斛15g知母12g花粉12g内金10g丹皮10g乌梅10g陈皮10g生甘草3g功效; 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6.适应于浅表性,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R:党参15g丹参15g蒲公英15g白芍15g制半夏10g黄连3g甘姜3g炙甘草6g 功效:有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此方溶古方三首为一炉,适用于寒热错杂证7.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肠溃疡,胃N 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N 功能紊乱等所致之痛属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R:延胡索9g川楝子9g生甘草9g乌贼骨9g制香附9g沉香曲9g白芍12g蒲公英20g台片6g功效: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
和胃健脾功(上)

胃肠道疾病常与糖尿病 “ 形影不离” ,约有7 %以上的糖尿病 5
壹 . 健
g ^
患者 合并 胃 肠病 变 。尤其 在春 节 期 间很 多 患者 忍不 住 多 吃 了点 ,给 肠 胃增 加 了负 担 ,那 么节 后 的 “ 胃 ”工 作就 不可 少 了 。北京 体育 安 大学 导 引养 生 中心 张广德 教 授创 编 的 “ 胃健 脾 功 ”是 提 高脾 胃机 和 能和有助于防治消化不 良、肠胃炎 、溃疡病 、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的 经络 导 引动 功 ,同时对 糖尿 病 也 有 一定 的 防治 作 用 。 “ 胃健脾 和
一 场
a
功”共有八式 ,本期先介绍前四式。 g 和 胃健脾功 ( ) 上
文/图 张广德 教授 北京体育大学导引养生中心
预备势
并 步 站 立 . 身 体 中 正 . 两
手 垂于 体 侧 ;眼平 视 前 方 ( 图 见
一
)。两 手 叠于 丹 田 ,男 、女 均
左 手在 里 .两眼 轻 闭或 平视 前 方
( 图二 ) ,舌 抵 上腭 .上下 排 见
牙齿相 合 。默 念 练 功 1 :夜 阑 : 3诀
人 静 万虑 抛 ,意 守 丹 田封 七 窍 ,
呼吸 徐缓 搭 鹊桥 ,身轻 如 燕飘 云
霄 。当练 功 I诀 默 念 完毕 时 ,将 Z l
两手 垂于 体 侧 .眼 平视 前 方 ( 见 图一 )。准备 开始练功 。 上 跷 ,同时 两掌 沿任 脉 向上摩 运 至 巨阙穴 ( 脐 上6 ,腹 正 中线 在 寸 上) ,舌轻 抵上腭 呈婴儿 嘬食母乳
状 吮吸4 ( 图 1 ) 次 见 —2 。
第 一式 海纳 川
动作 一 :吸气 .提 肛 调裆 , 两腿 伸直 不 动 ,两 掌 叠于 关 元 穴
健脾胃的食物

常吃哪些食物可以健脾胃?下面,将日常生活中有健脾胃作用的常见食物介绍给大家:(1)五谷杂粮:①粳米:又名大米。
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
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②玉米:又名包谷。
味甘,性平。
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
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③粟米:又名小米。
味甘咸,性微寒。
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
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④高粱:味甘,性平。
有健脾益中,渗湿止痢之功。
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
⑤糯米:又名江米。
味甘,性温。
有暖脾胃、补中益气之功。
用于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泻。
⑥小麦:味甘,性凉。
有健脾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之功。
用于口干咽燥,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⑦大麦:味甘咸,性微寒。
有益气健脾,止渴除烦之功。
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等。
⑧甘薯:又名红薯。
味甘,性平。
有健脾胃,润便之功。
用于形体消瘦,便秘等。
⑨黄豆:味甘,性平。
有健脾宽中,润燥之功。
用于疳积瘦弱,腹胀泻痢等症。
10 蚕豆:味甘,性平。
有健脾利湿之功效。
用于脾虚食少,便溏等症。
11 豆浆:味甘,性平。
有润燥补虚之功。
用于体弱不健,肠燥便秘等。
12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
有健脾止泻,利水渗湿之功。
用于泄泻,食欲不振之症。
13 莲子:味甘涩,性平。
有健脾止泻之功。
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
14 荞麦:味甘,性凉。
有消积下气,健脾除湿之功。
用于胃肠积滞,腹胀满,及脾虚而有湿热的腹泻、痢疾。
15 芝麻油:味甘,性凉。
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
用于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溃疡等。
16 菜油:味辛,性温。
有润肠健脾之功。
用于脾不健运,食少乏味,肠燥便秘等症。
(2)肉蛋类①猪肉:味甘咸,性平。
有滋养脏腑,补中益气,滑润肌肤之功。
用于气血不足,病后体弱消瘦,血少津枯之便秘等。
②猪肚:味甘,性温。
有补虚损,健脾胃之效。
用于虚劳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儿疳积等。
③猪脾:味甘,性平。
健脾养胃的食补配方

健脾养胃的食补配方
首先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心理卫生,应戒烟酒。
注意饮食调养,饮食以适量为宜,温淡软素,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其次饮食要多样、适当,粗细搭配,油脂适量,少吃甜食,食盐要限量,三餐要合理。
要多吃健脾和胃食品,如大枣、豆腐、白菜、牛奶、胡萝卜、山药、甘薯、鲜果、豆制品及海藻类等。
以下是健脾养胃的食补配方介绍:
一、冬瓜牛膝煨排骨
原料:怀牛膝2克、枸杞1克、排骨500克、冬瓜300克、胡椒粒5-6粒。
做法:1、将排骨切段,用沸水去骨杂质,再用冷水冲净血水。
2、罐内加入清水(水要盖过所有材料)和所有的食材,煨制2个小时后,加入副料用小火煨6小时即可。
功效:怀牛膝有散淤血、消肿痛之效,排骨有健脾保胃和中益气、补钙之效,同食之对脾胃有很好的效果。
二、怀菊山药红枣汤
原料:怀山药250克、怀菊花2克、大枣2.5克、胡萝卜200克。
做法:1、将胡萝卜、大枣改刀去核。
2、将胡萝卜、大枣、山药一起放入罐加入适宜的水,煨制4小时后放入怀菊花即可食用。
功效:怀山药有健脾补肾之效,红枣可益气补血、悦颜色,润心肺、生津液等,同食之对脾胃虚弱者有很好的效果。
三、怀杞鱼鳔煨甲鱼。
常用健脾和胃方四则

常用健脾和胃方四则(一)、扶脾消渴汤组成:人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20、沙参20克、麦冬15克、百合15克、玉竹15克、焦山楂20克、鸡内金15克、陈皮15克、甘松15克、葛根15克。
功能:健脾益气,和胃润肺,化精止渴。
主治: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的消渴病(糖尿病)。
加减运用:病初口干大渴引饮,尿糖(++)以上者加桑椹15克,女贞子15,渴减则去。
病症减轻后则兼扶气,加黄芪20克,桂圆肉15克;若服药而疗效甚缓,及脾气不得肾阳之肋。
加枸杞20克,菟丝子15克。
(二)、滋脾饮组成:太子参8克、扁豆8克、山药10克、山楂6克、白芍6克、莲子6克、内金5克、薏米8克、麦芽8克、葛根3克、大枣2克。
功能:甘酸升润,滋养脾阴。
主治:小儿脾阴虚证。
用法:水煎两次,混合后分3次服,日一剂。
加减运用:气阴两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当归、黄芪;大便干燥加麻子仁;虚热加胡黄连、地骨皮。
(三)、健脾胜湿汤组成:炒白术9克、制川朴4.5克、白蔻仁3克、广藿香9克、新会皮6克、石菖蒲6克、广木香6克、炒枳壳6克、神曲9克、炒苡仁20克、白茯苓12克、车前草9克。
功能:健脾助运,分化湿浊。
主治:脘痞腹胀,食欲不振,泛恶欲吐、身倦困重或头身重痛、面浮肢肿、小便短少、大便溏泻、脉濡缓或濡数,舌质淡或红、苔白腻或黄腻。
用法:一日一剂,清水煎成二服,上下午各服一次。
加减运用:脾虚气弱,湿伤中阳者加党参、干姜;苔腻而黄,口苦溲赤者加黄芪、黄连;身肿腹胀较为严重者加大腹皮,茯苓皮。
(四)、温阳健胃汤组成:潞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白芍10克、炒枳壳10克、高良姜5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川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服法: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功能:温运脾阳,健胃和中。
主治:胃脘痛属于中虚气滞型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
加减:纳食不香去党参,加炒山楂、鸡内金;大便稀溏木香改煨木香,加炒神曲;睡眠欠佳加熟枣仁、夜交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溃疡病、肠胃炎、消化不良,贫血病,下肢酸痛、瘫痪麻木笑。失眠、高血压第七式迎风摆遥
动作:
1.以腰为纵轴带动两臂左转,右前臂和拳心砸在肚脐附近,同时左拳背砸在胃俞附近(图5—25)。
因5—22图5—23田5—24图5—25
2同1,唯方向相反。如此交替共做两个八拍。第二个八拍的第八拍右脚向左脚并拢成并步站立姿势(图5—26)
第四个八拍,两掌交换位置,仍交叠于脐部,做逆时针的环形按摩,由小圈到大圈,每两拍按摩一圈。第八拍格两掌下落垂于体侧,掌心朝下,掌指朝前;眼平视前方(固5一l 6)。‘
练功次数:
做2—4个/\拍。
要点:做插兜式按摩,两掌要协调配合。做环形按摩时,两掌根用力,腹部略前凸。
功能:
消除肝脏疲血、促进血液循环,助消积食不下、腰酸肾寒。
第三式田王举鼎
动作:壮中气、暖丹田、防治消化不良、
1.(吸气)提肛调档,重心先移到右脚,右膝半蹲,左脚向左侧7i:一大步;同时两拳变掌,右掌心朝上托至胸前,掌指朝左;左掌心朝上,托至腹前,掌指朝右;眼看右掌(图5—7)。
2.(呼气)松腹松肛,身体重心移到中间,两腿下蹲成马步;右臂内旋,右掌经面前向上托掌,臂微屈,掌心朗反。
1.(吸气)百会上顶,提肛调档,身体微左转。右掌内旋使掌背外劳宫穴贴在腰后命门穴上;左掌同时内旋使虎口蹋于小腹部,随转体上提至胸前;眼乎视左前方(图5—
2.(继吸)身体继续左转,两脚不动;左掌随转体再内旋经面前向上、向左后上方勾摘,仿佛举臂摘取天上的星斗,臂伸直;右掌紧贴腰部命门穴;眼看左勾手(图5—4)。
第五章和胃健脾功
第一节和胃健脾功功法第一式叩齿咽津预备式:
两脚并立,身体正直,两掌相叠于脐部,左掌上,拇指肚压在左臂内关穴上;唇轻闭,视前方或轻闭(图5—1)
动作:右手虎口搭在齿微开;眼乎
第一个八拍,右手按点内关穴不动,同时上下排牙齿相互叩撞八次。叩齿时舌抵上脾,同时吸气。齿开时舌抵下聘,同时呼气。分泌的唾液随时咽下。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唯左右手互换。
要点:
口腔要清洁,叩齿和按内关穴力量要由轻到重。意守丹田(脐下1.3寸).
练功次数:
做2—4个/\拍.
功能:
改善牙周膜内的血液循环,坚固牙齿;助消化、灭细茵中和胃酸;调节血压、宁神安心、和胃宽胸。
第二式搞量换斗
预备式:两脚并立,身体正直,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眼平视前方
要点:
全身放松,两拳轻握,以腰转动的惯性带动两臂和两拳左右弧形抢摆叩击,叩击力量依病情和体质的不同而不同,宁般以轻松舒适为宜;两拳弧形摆动时吸气,叩击时呼气;饱食后不能马上练此式,应在早晨或饭后一小时以后进行:孕妇不作此式。糖尿病、便秘、脱肛等患者可砸锨尾部。意守丹田。
8.(呼气)松腹松肛,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腿伸直:同时两臂继续外族使掌心朝上,向上、向面前弧形下落按掌达于体侧,掌心向下,掌指朝前;眼平视前方.(同图5一l 6)。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唯方向相反.
统劝jL数.‘做2—4个八拍,最后一个八拍的第八拍,两脚并立,两掌垂于体侧,掌指朗下.
要点:
揉球时要松腰放臀,腹胺脏器要随腰的转动而转动:成马步时五趾抓地;意守丹田.
3.(吸气)拔顶提肛,马步不动,以腰为纵轴带动上体左转,左拳随着上体左转稍向上、向后弧形回带,臂微屈,眼看左拳(图5—19)。不停,转呼气,松腹松肛,以腰为纵轴带动上体右转,右拳随上体有转稍向上、向后弧形回带,臂微屈;眼看右拳(图5—20).
4、5、6同3。
7.(吸气)拔顶提肛,重心移到·右脚,右膝半蹲,左腿伸直;同时两拳变革、臂内旋分别向两侧向上划弧至与肩约齐平时臂外旋使掌心朝前,掌指斜向上;眼看右掌(图;一21)。图5—19图5—20
价期啼镣钾
第四试大鹏压嗉
动作;
1.(吸气)拔顶提肛,两脚不动;左拳唤革由腰侧移到左上腹,掌指朗右下方;眼平视前方(图5一11)。
2.(呼气)松腹松肛,身体缓慢右转,左掌用掌根向右下方做插兜式的按摩;眼平视右前方(图5—12)。
3.(吸气)拔顶提肛,身体继续右转后再略向左转,右拳随之变掌由腰侧移到右上腹,掌指朝左下方:左享用小指侧托腹按压,掌心向上剁向内;眼平视前方或轻闭(图5一l 3)。
功能:
调理脾胃,防治肠胃炎、慢性肝炎、消化不良和贫血,虚弱、失眠以及便秘、痔疮、脱肛、尿频数、胃下垂等。
第六式捶叩三里
动作:
第一个八拍:
1.右膝自然伸直,左腿屈膝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同时两掌心从两侧拍击小腿上部(左掌拍足三里穴,右掌拍阴陵泉穴),然后左脚缓缓落地(比提起慢一倍)(图5—22)。
2同l,唯方向相反。如此交替做八拍。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唯两掌改为两拳(图5—23)。
练功次数:
做2—4个八拍。最后一个八拍的第八拍,两脚开立,体正直,两掌垂直于体侧;眼平视前方(图5—24)。
要点:
文撑腿微屈,五趾抓地;上提腿充分放松,拍击和捶叩
? l力量应因人而异,一般是由轻到重。意守足三里。呼吸取于自然,一殷是拍击的同时呼气,下落小腿、两掌分别向左右摆动时吸气。
‘第五式金刚揉球
动作:
1.(吸气.)拔顶提肛,重心移到右脚,右膝弯屈,左腿向左开一大步,脚尖向前;同时两臂内旋使掌心朝外分别向左右撑掌至与肩齐平时,掌心朝身后;眼视左掌(图5一田5—16身体重心移到两脚之间,下蹲成马步;问时两臂外旋使掌心朗上,向1:、向面前划弧,当两掌至肩前时握拳向前下方冲击,两臂伸直,两拳心相对,臂与上体之间的夹角约45·;眼看双拳(图5—18)。
4.(吁气)松腹松肛,身体继续左转,右掌用掌根向左下方做插兜式的按摩;左掌用小指侧向左托腹按摩,促使腹部脏腑蠕动;眼平视左前方(图5一14)。
5—8同l一4。如此先做两个八拍,第二个八拍的第八拍两掌相叠于脐部,左掌在里,两掌的劳宫穴相对。
第三个八拍,两掌作顺时针的环形按摩,由小圈到大圈,每两拍按摩一圈,两眼平视前方。
3.(呼气)松腹松肛,身体右转。左勾手变掌使掌心朝上,掌指朝后;右掌不动;眼视左掌(图5—5)。
4.(继呼)身体继续右转,左掌随转体向前、向下弧形落于体侧,有掌也同时下落停于体侧;跟平视前方(同图5—2)。
5—8同1—4,唯方向相—☆做3—4个八拍;最后一个八拍的第八拍两手‘握·拳·于腰侧,掌心向上,眼平视前方(图5—6)。五趾抓地,身体尽量旋转伸展。意守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