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K12课件
21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K12课件
14
5.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中,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最有意义的
是(
)
A.发电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电话机
6.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1903年实现人类这一
梦想的发明家是( B ) A.富尔顿 B.莱特兄弟
C.格拉姆 D.卡尔·本茨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K12课件
12
D
3.下列带动机器运转的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电力—水力—蒸汽动力
B.蒸汽动力—水力—电力
C.水力—电力—蒸汽动力
D.水力—蒸汽动力—电力
K12课件
13
4.在国际上,该品牌通常被简称为“梅赛德斯”(Mercedes),而中国内 地称其为“奔驰”,台湾译为“宾士”,香港译为“平治”。该品牌汽车 发明于( A )
K12课件
17
9.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穿行在青,藏线上的火车
图二 停靠在石家庄 国际机场的飞机
课件
18
(1)图一、图二所示的交通工具,分别起源于哪位发明家的什么发明成果? 史蒂芬孙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莱特兄弟的飞机。 (2)图中的交通工具与传统的人力、畜力交通工具相比,具有什么优势? 便捷、承载量大、舒适(或运输效率高、舒适)。
K12课件
19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变化图 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K12课件
20
(1)请分别找B出、与C材料一、二图示所反A映、的D 变化对应的相关因素。 材料一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 A.内燃机 B.蒸汽机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 影响。 煤炭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你认为当前我国应大力开发哪些新能源?(至少 写出两项) 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九年级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九年级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科技教育的普及化
电气化推动了科技教育的 普及化,使得更多人有机 会接触和学习先进的科学 技术知识。
06
电气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能源危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加速,能源需求急剧增 长,传统化石能源的枯 竭和价格波动给世界经 济带来巨大压力。
环境问题
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导致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 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 事件增多,生态环境恶 化。
用电设备的创新与发展
电动机的广泛应用
电动机作为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重要设备,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 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照明设备的变革
从白炽灯到荧光灯、LED等照明设备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照明效率, 也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
家用电器的普及
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如电视、冰箱、 洗衣机等逐渐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输变电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01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高压输电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输
电效率和远距离输电的能力。
变压器的改进
02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经历了多次改进,使得电
压变换更加灵活、高效。
直流输电的兴起
03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直流输电技术逐渐兴起,具有输电损耗
小、线路造价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变革
电气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变革,如电动汽车、电 力机车等逐渐取代传统的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
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电气化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快速和安全,如城市地铁、 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城市交通的运输 效率。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掌握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历史背景。

(3)认识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电气时代与蒸汽时代的区别。

(3)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历史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自豪感。

(2)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

(2)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历史背景。

(3)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电气时代与蒸汽时代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电气时代》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电气时代的氛围。

(2)提问:什么是电气时代?它与蒸汽时代有什么区别?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

(2)引导学生关注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2)全班交流: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 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电气时代的代表性发明——电灯。

(2)分析:电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5. 总结提升:(1)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强调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3)提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整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发明人。

2. 思考:电气时代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3. 调查家庭、学校中的电力使用情况,提出节能减排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年级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九年级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主 2.电力的 要 广泛应用 成
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3)爱迪生发明电灯 (4)贝尔发明电话
3.汽车和 飞机的问世
(1)内燃机的诞生(卡尔·本茨) (2)汽车和飞机的出现
谈一谈
结合现代人类生活,简要谈谈这些 发明给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带来了 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的 启迪。(举例说明)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电气时代
18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 命,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100多年后人类社会生产力 发展又有一次重大飞跃。人们把这次变革 叫做“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所使用的 电灯、电话都是在这次变革中被发明出来 的,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1.“电气时 19世纪70年代,电力成为主要动力, 代”的到来 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变化
19世纪末的纽约街头
启迪: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科学家的创新精神令人钦佩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 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 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 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 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 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 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 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奔驰牌汽车
飞机的发展
莱 特 兄 弟
天才是1%的灵感 加
99%的汗水。
怎样理解爱迪生的 这句话?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大影响)
使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生产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领先国家 标 志 主要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德国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力:发电机、电灯 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交通:汽车、飞机 新能源:电力、石油 电气时代
1908年9月17日莱特兄弟为美国军方进行飞行表演
时间:1903年12月
发明者:美国的莱特兄弟
影响:把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今天它已 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
“冯如一号” 实现了中华飞天梦
新的动力: 电力、内燃机 新的能源: 电力、石油 新的动力机械:电动机、内燃机 新的通讯工具:电话、无线电报(电力的运用)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19世纪末)、 飞机(20世纪初) ——内燃机的运用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 但也带来严重弊端。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气时代奠基人”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发现电磁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象 提出电磁学理论
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1791.9.22~1867.8.25 英国萨里郡纽因顿
1821年9月3日,30岁的法拉第设计了 一个实验,实现了以电转动磁。1822年, 法拉第希望把磁转变成电。1831年,40岁 的法拉第设计一种装置获得了恒定电流, 把磁转变成电的伟大理想终于实现。
进入时代
影 响
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垄断资本主义即帝 国主义阶段的形成。

人类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

人类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

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唐红娟昌乐外国语学校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学段:初中学科:历史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学前准备:预习课文,上网搜集汽车、飞机的发明资料。

二、教学课题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这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870年以后,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范应用、用电器的发明、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创制以及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通过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发明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从而大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此基础上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注意比较学习,因此我在预习学案中安排了学生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知识,预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两次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国家、主要成果、人类进入的时代。

通过预习,会对本课的学习大有好处。

针对初三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我设计了导学案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3、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选择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导学案式教学法、谈话法。

从百度搜索相关汽车、飞机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辅助教学。

以导学案为学习线索,贯穿课堂始终,多媒体课件展示主要成果,配合老师精讲点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莱 特 兄 弟
威尔伯·莱特
Wilbur Wright 1867.4.16~1912.5.12
奥维尔·莱特
Orville Wright 1871.8.19~1948.1.30
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试飞实验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 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莱特兄弟的第一次 有动力的持续飞行,实现了人类渴望已久的梦想,人类的飞行时代从此拉开 了帷幕。
1908年9月17日莱特兄弟为美国军方进行飞行表演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 代”。 2、促使交通运输业更大发展。 3、产生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4、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引起了社会生 活的深刻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 革命具有哪些新特点?
1882
无 轨 电 车
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人类进入蒸 汽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电话之父”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3.3~1922.8.2 英国苏格兰爱丁堡
1876年贝尔在演示使用电话
1904年的法国巴黎电话总局
“无线电之父”
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 马可尼的简陋实验室
伽利尔摩·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 1874.4.25~1937.7.20 意大利博洛尼亚市 19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此工作时,马可尼才 20岁。1896年发明 早期的电报机,一次只能传递一个讯息, 无线电,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无线电装置就是 而且不能同时交换信号。爱迪生着手改良传 在这里诞生的。 统发报机,制造出二重发报机,1874年又研 发出四重发报机,也就是同步发报机。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联线中考:
一、单选题:
1、(2006· 株洲中考)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水力—电力—蒸汽
C.蒸汽—水力—电力
B.水力—蒸汽—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
2、(2007· 辽宁中考)现在很多公交车上都用上了“非 接触式”IC卡,人们上车后用刷卡代替买票,方便了乘 客。这种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感 应现象的发现者是: ( )
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 (1847---1931)(美国) “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一颗好奇的心,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不断
实验的毅力,坚持不懈和果敢精神。
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

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创造
三、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生产力 ; 密切了 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 推动了 社会的进步 。
结论: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
据1922年美国国会统计,爱迪生使美国政府在 50年内的税收增加了15亿美元。而1928年的 一项调查则显示,全世界的资本用在与爱迪生
发明有关的事业上的数目达到157.25亿美元
启示: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新能源的使用-----电 气时代 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
新通讯技术的发明 ----电讯时代 科技加强世界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博览会》 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汽车时代 新工业部门的出现---钢铁时代 科技扩大人类活动范围 科技推动经济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力、内燃机 美国、德国 电气时代 汽车、飞机 电力、石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