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试题61:下列属于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的有()。

A: 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规程B: 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C: 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D: 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国家政权答案: ABC试题62:法是()。

A: 从来就有的B: 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C: 在阶级社会才存在D: 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答案: CD试题63:下列法律中,属程序法的有()。

A: 民法B: 民事诉讼法C: 经济法D: 行政诉讼法答案: BD试题64:在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上,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A: 多数情况下一条法律条文并不罗列法律失落的三个组成部分B: 法律规范是法律条文的内容C: 某一法律规范通常由一个法律条文表现出来D: 表现某一法律规范的法律条文可以分别规定在几个法律文件中答案: ABD试题65:法律实施中,社会的监督主体包括()。

A: 政府权力机关B: 政党C: 人民团体D: 司法机关答案: BC试题66: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有()。

A: 物B: 行为C: 自然人D: 智力成果答案: ABD试题67: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A: 自然人B: 集体组织C: 国家D: 行为答案: ABC试题68:当代中国,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

A: 准确B: 合法C: 合情D: 及时答案: ABD试题69: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具有执行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有()。

A: 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B: 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C: 组织社会化大生产D: 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答案: ABCD试题70: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 奴隶社会的奴隶B: 封建社会的农民C: 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工人D: 社会主义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答案: BCD试题71:法律关系属于()。

A: 思想关系B: 社会关系C: 经由该关系的参加者的意思表示而建立的关系D: 权利义务关系答案: BCD试题72: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确认和调整()。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部分

第一章法理学1、宗教可以推动立法,并影响司法程序。

许多宗教教义实际上表述了人类的一般价值追求,部分教义被法律吸收,成为立法的基本精神。

在宗教作为国教和政教合一的地方,宗教法庭直接掌握了部分司法权。

法律对于人权的保护,主要还是表现为国内法的保护。

这是人权的法律保护实践的表现,虽然现在人权问题已经大规模进入国际法领域,但改变不了国内法的主要地位。

法律最低限度的道德。

道德对人的要求较高,法律倾向于将较低的道德义务转为法律义务,“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法律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不是只能被动地发挥作用。

2、甲说:“法律体系和法系在意义上大致相同,都是指由一国全部有效法律构成体系。

”乙说:“我也认为两个概念是同义语,然而需要明确国际法是不算在一国法律之内的。

”丙说:“据我所知,法律体系和法系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后者包含国际法而前者不包含国际法”【析】甲的说法“法律体系和法系在意义上大致相同,都是指一国全部有效法律构成的体系”明显有错误,法系是根据法律传统对法律进行的分类;乙的说法“我也认为两个概念是同义语,然而需要明确国际法是不算在一国法律体系之内。

”其错误之处在于误以为法律体系和法系是同义语;丙的说法“据我所知,法律体系和法系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后者包含国际法而前者不包含国际法。

”指出了两者的差别,但是对差别之所在的认识却不正确,并不是包不包含国际法问题,而在于构成标准不同。

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

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有选择的指引作用。

【析】指引作用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从立法技术来看,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确定的指引,一种是不确定的指引。

不确定的指引,又称选择的指引,是指通过宣告法律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

从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角度来看,该条规定宣告了它们的法律权利,即允许它们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合法权利,因此属于法的有选择的指引。

辅警考试-公基法理学精讲

辅警考试-公基法理学精讲

法理学一、法的概念和特征(一)法的概念法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的特征1.规范性,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国家意志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3.国家强制性,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4.普遍性,法在国家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5.程序性,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二、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2)评价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其违法程度进行判断和衡量。

(3)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

(4)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5)强制作用法律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律的其他作用的保证。

三、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1.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由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法理)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法理)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法理)1, 属于政策性原则的是:《婚姻法》规定,我国激励晚婚晚育和实行安排生育。

2, 张某是神经病患者,在村上不务正业,常常打骂周边群众,使四周不得安静,。

某日,张某的母亲及两个哥哥张二, 张三用扁担, 木棒将张某打死。

此后,三人被关押。

检察院认为,三个被告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应当以有意杀人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村民认为,张某的母亲和两个哥哥杀死他是为民除害,也是替大家雪恨。

法院最终对此三个被告予以减轻惩罚,法院在审理此案的时候适用的解决法的价值冲突的是个案平衡原则。

3, 公法及私法的划分主要出现在:民法法系。

4, 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依惯例应是:法律公布之日。

5,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的正式的官方确定的行为规范。

这表明法具有:国家性。

6, 关于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自治条例所作的变通规定,其在自治区内优先于法律法规适用。

7, 有关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 法律制裁和法律条文等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法律后果不肯定是法律制裁。

8, 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在法的溯及力上,各国普遍实行“从旧兼从轻原则”。

9, 关于法的效力的依据说法错误的是:自然法理论认为法的效力来自于法律自身。

会;②法律体现了公允, 正义,因而人们遵遵守法律律,体现了法的效力来源于道德;③法的效力的依据包括法律本身, 道德, 利益等诸多方面。

10,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二者之间具有紧密度联系。

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 次之分;②权利和义务的存在, 发展都必需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③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11, 肖像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精神财宝。

12, 法的科学性是指:法反映客观规律的程度。

13,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 公共利益,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实行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值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法理学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法理学作为法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法律的本质、价值、功能以及法律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门探讨法律现象背后的一般性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从法律的起源和发展到法律的现代实践,从法律的理论基础到法律的未来趋势,都在法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本文将对法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理解框架。

二、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调整着社会关系,维护着社会秩序。

法律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强制性等特点。

(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价值、法律的渊源、法律的体系、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发展规律等方面。

它旨在揭示法律现象背后的一般性原理和规律,为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三)法理学与其他法学学科的关系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它为其他法学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与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具体法学学科相比,法理学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同时,法理学也从其他法学学科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法理学的核心理论(一)自然法学派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是一种自然的、永恒的正义准则,它独立于国家和人类的意志而存在。

自然法学派强调法律的道德性和公正性,认为法律应当符合人类的自然权利和理性。

(二)分析法学派分析法学派主张将法律作为一种纯粹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不考虑法律的道德内容和价值判断。

分析法学派强调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认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规则体系。

(三)社会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强调法律是社会控制的工具,它应当反映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利益。

社会法学派关注法律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功能,认为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应当考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公共基础知识 法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 法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法理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最一般的理论。

它的目的是对法律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一、法理学的定义和性质法理学是对法律现象进行理论研究和解释的学科,它的任务是揭示法律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为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包括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等。

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法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

其中,实证主义和规范主义是两种最常用的方法。

实证主义方法侧重于对法律现象的客观描述和分析,而规范主义方法则更注重对法律规范的解释和评价。

三、法理学的理论体系法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法律本体论、法律价值论、法律方法论三个部分。

法律本体论主要研究法律的起源、发展和变化,揭示法律的本质和规律。

法律价值论主要研究法律与道德、权力、自由等价值的关系,揭示法律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法律方法论主要研究法律实践的方法和技巧,为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四、法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于:1、为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法理学通过对法律现象的理论研究和解释,为法律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

2、促进法治建设。

法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法治建设,提高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通过对法理学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法律,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4、推动法学的发展。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了法学的发展和完善,为法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支持。

总之,法理学是法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理解法律现象的基础,为法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有助于推动法治建设、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以及推动法学的发展和完善。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题法理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是法学体系中最为基础和理论性最强的一门学科。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最全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最全资料
一般法指对一般人、一般事项、一般时间、一般空间范围有效的法,如刑法、民法、婚姻法。
特别法指对特定的人、特定事项有效,或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有效的法,如《教师法》。
(5)国内法与国际法
这主要是以法的创制和适用范围为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
国内法一般不超出本国主权范围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国际法是由参与国际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国际组织间制定、认可或缔结的确定其相互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并适用于它们之间的法。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国际条约。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A.经济法B.刑法C.民法D.行政法规
2.按照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B)
A.一般法和特殊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国际法和国内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
3.在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律分类中,一般有(D)的划分。
A.公法与私法B.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C.宪法与普通法D.普通法与衡平法
4.在民法法系的国家的法律分类中,一般有(C)的划分。
第一节法理学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也可以称为“母法”,它主要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法理-可是说是一门法学入门学科,它主要讲述的都是一些关于法的基本理论。比如法的概念、特征、渊源等,还有各类法的位阶的问题。

公共(综合)基础知识 第一讲 法理学

公共(综合)基础知识 第一讲 法理学

重点1.法律宪法、行政法2.政治时政3.管理行政管理、公文4.经济市场经济第一讲法理学法的含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进而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

(2)国家性。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并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规范性。

法是规定权利与义务的社会规范。

(4)强制性。

法的效力1.法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②由该法本身规定生效时间;③由专门决定规定某法的生效时间;④规定法律公布后满足一定条件时生效。

2.法律终止效力的时间明示废止;默示废止3.法律的溯及力:一般情况下,各国通行的原则是“法不溯及既往”。

这也为我国通常情况下所采用。

但这一原则有例外,如我国刑法规定了“从旧兼从轻”原则——新法原则上不适用于颁布以前发生的行为,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认为罪轻的,应适用新法。

法律体系一、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

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所有的部门法在一起就称为法律体系。

二、法系:由若干国家或特定地区的、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的总称。

(大陆法系主指欧美大陆、英美法系、中华法系)三、法的历史类型按照历史上法的阶级本质和其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对法所进行的基本分类。

【北京06-多选】区分法律历史类型的根据有(BD)A.法系B.法律的阶级意志性C.社会生产的发达程度D.经济基础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产生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人们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客体和内容,而法律关系根据其调整内容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ABCD)【北京09-多选】构成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主体、A.刑事法律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C.经济法律关系D.行政法律关系二、法律关系的结构1.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法的概述一、法的概念☆法是指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义务为基础,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是由社会生产力决定的。

(√)法是上层建筑,物质生活条件是生产力。

权利(公权力)制约权力(国家权力)。

二、法的特征1、规范性:言行?2、国家意志性?3、普遍性:适用于所有人并可以反复适用。

4、强制性?5、程序性:诉讼法也称为程序法?6、可诉性?7、稳定性?三、法的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主要在对象的不同)1、指引作用是指法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

?2、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3、预测作用?是指法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4、强制作用?是指法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5、教育作用?是指法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干扰项:惩罚作用(二)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

是指维护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大体上分为两大方面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四、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1、法与经济(谁决定谁)经济基础决定法,法服务于经济基础。

2、法与政治(谁起主导作用)法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法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政治,政治便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法。

?3、法与道德☆法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法与道德具有互补性。

区别:△(1)法与道德的生成方式和形态不同?(2)法和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 (3)法和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 (4)法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尽相同?(5)保证法和道德实施的手段不同?违法不一定违反道德,违反道德不一定违法4、法与宗教△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社会规范,都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宗教同时也能控制人的精神。

比如:梵蒂冈——政教合一?5、法与执政党政策谁指导谁?政策指导法区别:△(1)意志属性不同? (2)表现形式不同?(3)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方式不同? (4)稳定程度、程序化程度不同?第二节法律关系一、概念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主体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在中国,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1、自然人:还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2、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3、其他组织:合伙三、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法律上的义务,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的对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与权利相对应。

四、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几类:1、物:动产,不动产(比如:土地)2、人身:能成为权利和义务指代的对象?3、智力成果:主要是指知识产权4、行为结果:“债”请求一定的行为?五、形成、变更与消灭1、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就不会有相应的法律关系。

?2、法律事实△所谓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它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客观的法律行为是主观的,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第三节法的效力一、法的效力的层次法的效力的层次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

我国法的效力的层次可以概括为:1、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比如宪法与民法)2、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特别法的效力优于一般法(比如民法与合同法)?3、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二、法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范围指法对什么对象、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有效,明确法的效力范围,是法的遵守和适用的一个前提。

?1、对人的效力△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

包括:(1)属人主义(本国)?(2)属地主义(领域)?(3)保护主义?(4)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我国)√?2、法的空间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

?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

根据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一国的法律也可以适用于本国驻外使馆(拟制领土)、在外船舶及飞机(旗国主义)。

?国际列车上的犯罪: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3、法的时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是指法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法的时间效力包括:(1)法的生效时间:不颁布不生效,颁布后不一定可立即生效。

(2)法终止生效的时间①明确宣布终止时间②新法优于旧法?(3)法的溯及力☆?原则上不溯及既往,除非有利于当事人。

法律向前看不往后看第四节立法一、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1、立法权(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4)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国务院的“儿子”)?(5)地方政府规章:省级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6)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只有人大,无人常。

民族乡不能制定)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因制定的主体不同,叫法也不同较大的市:设区的市规章都是由行政机关制定(√)?2、立法的效力☆(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2)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3)本级地方性法规>本级地方政府规章?(4)省级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5)省级地方政府规章>较大的市的地方政府规章?上级>下级本级人大、人常>本级政府3、立法裁决(1)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先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2)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国务院?(3)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人民政府的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省级人大常委会?二、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系:指几个国家之间有法律渊源的总称。

大陆法系:法国、德国,法条、法典英美法系:英国、美国,宪令,判例中华法系(我国古代社会):唐律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构成。

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五节法的实施一、法的实施概述1、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

?2、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执行(执法),法的适用(司法),法的遵守(守法)?二、执法(一)含义执法,又称法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二)特征1、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2、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3、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4、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三、司法(一)含义司法,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二)特点1、司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2、司法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3、司法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4、司法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三)司法与执法的区别△1、主体不同:司法是司法机关,执法是行政机关2、内容不同:司法是处理案件,执法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3、程序性要求不同:司法比较严格?4、主动性不同:执法更加主动四、守法(一)含义守法,又称法的遵守,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

?(二)守法的主体在当今的中国,所有人都是守法主体,所有组织都有义务守法;各政党,包括共产党,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五、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