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黄河颂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5、黄河颂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
㈡写作背景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
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32个)⑴冼星海(xiδn);⑵气魄(pδ);⑶巅(diαn);⑷狂澜(IGn);(5)浊流(ZhU6);⑹宛转;(7)九曲连环(qu);(8)劈(pi););⑩一泻万丈;(11)浩浩荡荡;⑫哺育(bu);(13)榜样。
㈡词语释义⑴九曲连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⑵一泻万丈: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
【诗歌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内容概括】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写作特色】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三、补充资料
关于黄河的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初中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 6课《黄河颂

音乐欣赏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黄河壶口瀑布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音乐欣赏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 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黄河鸟瞰图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1、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 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 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1)这首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 (2)因为本诗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 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 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豪迈之情. (3)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满江 红》、《沁园春·雪》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四、归纳总结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 写一种精神?
(2).你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指什 么?
诗人以丰富的艺术形象, 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 势,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 斗精神和不屈的坚强意志, 赞颂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当你听到这气势磅礴的 音乐,看着催人振作的歌词 时,你想到了什么?请谈谈 你心中所想吧!
创作背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 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 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 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 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 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 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 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 风行全国。
黄河颂
光未然
导入课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 源地,中国的文化在 这里产生、发展、壮 大,是黄河哺育滋养 了世代炎黄子孙。
黄河 养育了中华民族
从地理上看,黄河是保卫
中华民族的军事屏障。
黄河
从精神上看,黄河伟大、 坚强 的精神是民族精神上
保卫了中华民族
的城防,是御敌、兴邦的保
障。
主流是巨人的主干,无
数的支流是无数的臂膀,
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如何理解黄河是“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5 黄河颂
七年级下册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甘 青海
内蒙古
山
宁
西
肃陕
山东
西 河南
四川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壶口瀑布
仰韶遗址
大汶口遗址
黄 帝 陵
西 夏 王 陵
龙门石窟 鹳雀楼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黄河?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勇往直前,坚不可摧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走近作者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人。湖北光化(今属襄阳) 人。现代作家、评论家。1935年创作 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 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3月,创 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 曲后风行全国。著有长诗《屈原》, 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 等。
字词注音
浊流( zhuó )
狂澜( lán )
山巅( diān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文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黄河颂》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今老河口市)人。
中共党员。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诗人。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篇杂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5.《黄河颂》优秀课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有关黄河的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3.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4.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5.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6.九曲黄河十八弯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 现有什么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全 文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 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 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由实 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
望黄河
体
颂黄河
尾声
学习 黄河精神
阅读从“啊!黄河”到“伸出 千万条臂膀”,回答下列问题: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 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 代中华儿女。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 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 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 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 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黄 河 颂
光未然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 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 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 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始终通过奇特的 想象和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 阔的历史画卷,歌颂苦难与抗争,反映中华 儿女的真实场面。
体会情感,朗读比赛
朗读指导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 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 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因此,朗读 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 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 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黄河颂Ⅰ课课达标我能行一、积累·识记⒈给加点字注音。
气魄.()澎.湃()狂澜.()九曲.连环()屏障.()哺.育()滋.长()高山之巅.()⒉根据拼音填汉字。
_____(jiān)强 _____(wǎn)转摇_____(lán) _____(bǎng)样⒊选出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2020年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于6月2020福州圆满结束....。
B.记者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亲眼目睹....了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感人的工作场面。
C.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D.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⒋为画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窗外有两株梧桐,三星期前,树上的叶子是还没有银元大的疏疏朗朗的几许红叶,如今已是密丛丛一树肥大的绿叶了。
玻璃上也映出一层暗绿色来。
假使在盛暑烈日如火的时候,我坐的一个位置真是清凉仙境呢!梧桐两旁各有一行冬青树,_______。
A. 好长时间园丁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
B. 只怪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有些参差不齐了。
C. 感谢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
D. 因为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经长得很高了。
⒌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我记不大清楚了,但是母亲、父亲、姐姐、老师等这些词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
B.说话声,欢笑声,歌唱声,嬉闹声,响彻了整个海滩。
C.皇帝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说坏话,立刻逮来,杀!”D.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二、语言运用⒈下面两幅图是对哈尔滨市民“住宅售价承受能力”和“住宅地理位置的选择”的一项调查。
⑴由图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⑵你认为如要让我是老百姓住得宽敞、住的经济、住的方便,应采取什么措施?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以前,在海军部供职。
某日,一位朋友问及海军在大西洋的一个小岛筹建基地的秘密计划。
罗斯福特意向四周望了望,然后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当然能。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罗斯福的言外之意是什么?⒊请用“星星”、“乌云”、“小路”三个词连成一段话,描绘一幅图景。
(不少于80字)三、课外双基⒈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
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
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⒉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几部文学作品中,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作介绍,不少于150个字。
Ⅱ阅读拓展我参与一、课内阅读。
黄河颂光未然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的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3.诗中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二、课外阅读。
山村传圣火⑴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
质朴的山民,还穿着一冬未经洗涤的老布棉衣,晒着太阳聊着重复了几代人的老掉牙的话题,惟一的变化就是脑后的辫子成了稀有品种。
当晚霞在西山架上一消失,村庄使由沉沉的黑夜主宰了一切,死寂得只听见偶尔的狗吠。
⑵伏龙山脚下的分水塘村,村边有一口大水塘,它能把泛滥的洪水分成两股向山外泄泻,一股向西北流入浦江县,另一股向东南汇入义乌江,哺育义乌儿女。
这一自然地理环境,仿佛早就预示着:时代的潮流,将在这变孕育成一份雄健的动为。
⑶在这个群山也围着的小村庄中,陈家五开间宅子西侧那一间多年未修的操柴屋里,每天晚上都漏出丝丝缕缕的灯光,直到黎明。
伴着灯光的是陈家老大陈参一,也就是陈望道。
晕黄的一圈桕油灯光,照着这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照着他面前这张用铺板搁成的“书桌”以及桌上一叠中外文书籍。
灯光,自然更集中于狼毫小楷笔锋所至的那一页稿纸,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在他手下一行行慢慢地延伸,延伸……随着夜的深沉,气温越来越低,他拎起脚跟边的火笼,拿一枝竹片,拨了拨越来越黯淡的炭火,然后将手搁在上面烘着。
这也是他休息的时刻,趁着这机会,他总是像检查有无疏漏似的,翻阅堆在一边的那一叠厚厚的稿纸;第一页,赫然出现了这样五个方方正正的楷书,映得微弱的灯光倏地一亮:⑷共产党宣言⑸这是一部一问世便震颤了旧世界的巨著。
他知道这项使命....实在太重大太神圣:同样是纸上的文章,传播的却是照亮中华民族心灵的一把圣火,呼唤的是春暖华夏的一声惊雷;使用的同是一支狼毫笔,但一钩一划都是撕破整个旧世界黑幕的一道道闪电,于无声处聆听的却是埋葬旧世界的丧钟!⑹陈望道谨慎地选择了自己的故乡作为完成这项使命的地点。
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呕心沥血翻译着。
192020月,中文全译本终于面世:白报纸,32开,共58页;印数一千册;首版封面的五分之四是马克思肖像;译者署名为陈望道;定价为“大洋一角”。
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
⑻这是常困境内第一次在印刷品上出现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的肖像。
一..⑼这是在华夏土地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种革命的武器,交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手里。
⑽这也是第一次,以最通俗易懂最精练有力的中国语言文字,号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渴望着光明与解放的劳苦大众——⑾“全世界元产者,联合起来!”⑿《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受到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几天内使销售一空。
9月,加印了一千册。
几年来,一印再印,仅平民书社1926年1月到5月就重印了10次。
《共产党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科学阐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华大地。
⒀星火一旦燎原,就势不可挡。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千山万水到达了陕北。
一个仲夏的夜晚,在陕北保安的一孔窑洞里,在昏黄的油灯下,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面对坐在一张方凳上的美国记者斯诺,谈起他革命理想的形成过程和艰难困苦的革命生涯,感慨地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宜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1.第⑴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⑸段中“这项使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划线句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⑹段介绍了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只有薄薄的的58页,而第⑸段却说它是一部“巨著”,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⑺⑻⑼⑽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标题《山村传圣火》中的“圣火”是指《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6.联系全文,简述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出版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和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㈡黄河——民族的摇篮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
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
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
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
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⑵那麽,目前的情况又怎麽样呢?旧的问题....又产生了。
黄河不....没有解决,新的问题仅是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
据专家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二十一点二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三点七五万吨和六百万吨。
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
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
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
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
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
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
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
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⑶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
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
如果我们要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1根据第一段,请你概括说出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