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试题

心尺引州丑巴孔市中潭学校<湖心亭看雪>练习一、.给以下字注音。
更.定〔〕毳.衣〔〕沆.〔〕砀.〔〕长堤.〔〕喃.〔〕芥.〔〕雾凇.〔〕二、解释以下加点词余.住西湖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桡〕一小船拥毳衣.....炉火雾淞沆砀上下一.白焉得更...有此人三大白.客.此三、翻译下面句子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②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④惟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⑤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译: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⑦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四、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字,又字,号,又号,(朝)人。
五、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两例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①,。
②,。
六、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答:七、“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子是什么意思?在这里应如何理解?答:八、本文的语言描写只有两句,体会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一、gēng cuì hàngdàng dī nán jiè sōng二、我消失这完了,结束划,撑穿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白气弥漫的样子全哪能还酒杯客居三、①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单独前往湖心亭看雪。
③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④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⑤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⑥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⑦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四、陶庵梦忆张岱宗子石公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五、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级上6

语文:第29 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2 1.给加粗字注音。
①毳()②强()饮③沆砀()2.解释词语。
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三大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此:。
3.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答:。
(一)语段点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 。
②上下一白:________ 。
③拥毳衣:________ 。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 。
⑤ _______________ 及下船:__________________ 。
⑥客此:。
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上下一白B .余拿一小舟C. 一童子烧酒 D .湖心亭一点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八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定()沆砀..()()拥毳.()衣长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2)湖中人鸟声俱绝.()(3)余拏.一小舟()(4)余强.饮三大白()3.辨析下列多义词。
(1)一:惟长堤一痕()上下王一白()(2)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雕栏相望焉()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A.拥/毳衣炉火B.湖中/人鸟声/俱绝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独往/湖心亭/看雪5. 本文选自,作者是,号,又号,是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等书。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雪后西湖的和游湖人的。
6.翻译。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二、同步解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8. 试分析“绝”字的妙处。
9. 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10.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11. 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12.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3. “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4.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三、美文赏析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内容预览:29 湖心亭看雪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三、写作14.题目:雪后美景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1.ɡēnɡ cuì zhēn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客客于客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第二十九课湖心亭看雪【基础练习】1.填空。
(1)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
是日,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与与,上下一。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3).见余,大喜曰:“!”拉余同饮。
余饮三大而别。
(4).舟子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日更.定()(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有痴似相公者)()上下一白.()(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综合练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阅读课文,然后问答问题。
(1).课文中量词的运用历来为人所称道。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课文写景有什么特点?3.作者于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为什么?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酒逢知己干杯少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④君向潇湘我向秦【拓展练习】一.阅读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29 湖心亭看雪1.走近作者张岱(1597-1679),别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2.白话知识梳理(1)通假字余挐.一小舟[通“桡”,撑(船)。
](2)一词多义【是】是日更定(代词,这);是金陵人(表判断)【一】上下一白(副词,全);长堤一痕(数词)【更】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是日更定(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白】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上下一白(白色)(2)古今异义是日更定.(古义:完了,结束;今义:确定,决定。
)(3)词类活用大雪.三日(名词用做动词,下雪。
)客.此(名词用做动词,客居。
)(4)白话句式客此(省略句,“客”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更有痴似相公者(倒装句,即“更有似相公痴者”。
)3.主题解说文章经过对西湖壮观雪景的描写和湖心亭奇遇的记叙,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庸俗,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4.重点打破如何理解文中最初结尾“莫说相公痴”中的“痴”?提示:舟子说作者“痴”,表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水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庸俗,作者征引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5.难点攻克文中有“舟中人两三粒”的句子,末尾还出现了一个舟子,明显作者不是孤身独往,可是文中却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这能否是矛盾?提示一:不矛盾。
由于这里的“独”是“孤独”之意。
他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更是不理解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
提示二:不矛盾。
由于这里的“独”是指“不同于流俗”,作者去赏雪,是带着闲情庸俗去的。
在作者心里,这里只需他本人,他遗忘一切俗念,“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初二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及解析

初二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及解析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课文导读】《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际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这种情感须自己通过阅读、明白得、体验、感悟就能明白得。
【学习重点】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领会作者迷恋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迷恋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情怀。
【学法指导】古代优美的散文必须充分地读,译读、品读、背读、联读依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本文是一山水小品,学习它要做好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并反复阅读,在诵读中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情形交融的境域,体会作品简练朴素的语言特色。
在这篇游记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
因此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最能打动人的地点表现出来,从而体会白描这一手法的精妙。
【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依照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雾sōnɡ( ) hnɡdnɡ( )( ) 拏( )一小舟草芥( )cu衣( ) 铺zhān( ) 长堤( ) 更( )定强( )饮2. 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拥毳衣炉火(2)雾凇沆砀(3)与余舟一芥(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舟子喃喃曰(6)是日更定(7)余挐一小船(8)是金陵人,客此3. 文学常识填空与名句默写。
(1)本文选自《》,作者,字宗子,号,(朝代)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除本文出处外,他的另一部作品是《》。
(2)大雪三日,。
(3)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4)及下船,舟子喃喃曰:!(5)在祖国的文学宝库中描写西湖的诗句有专门多,如,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 ,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基础练习】1.填空。
(1)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
是日,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与与,上下一。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3).见余,大喜曰:“ !”拉余同饮。
余饮三大而别。
(4).舟子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日更.定()(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上下一白.()(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自我表白.()【综合练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阅读课文,然后问答问题。
(1).课文中量词的运用历来为人所称道。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课文写景有什么特点?3.作者于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为什么?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酒逢知己干杯少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④君向潇湘我向秦【拓展练习】一.阅读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道里区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9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12题;共72分)
1. (10分)给下列词中的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阵崩殂陟罚藏否以遗陛下攘除
quēwěi sùzhēn zhuó
裨补________漏________自枉屈________夜________损益
2. (6分)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是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 (4分) (2019九上·宁波月考) 回忆所学释词意。
①春和景明________
②不以物喜________
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4. (3分)读课文《人琴俱亡》,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
①何以都不闻 ________消息?
② ________便径入坐灵床上。
③ ________月余亦卒。
5. (1分) (2017七下·北京月考) 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
《逢入京使》
6. (12分)给下列字词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崇祯更定更有痴似相公者拏一小舟拥毳衣雾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沆砀长堤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喃喃
7. (1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8. (5分)阅读《卖油翁》,文章为什么详写卖油翁酌油过程?
9. (5分)文中有很多两两对称的句式,请找出来,并说说这种句式的作用。
10. (6分)按照要求填空。
①《醉翁亭记》中“________ ,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②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11. (5分)根据下列情景,以“树”为重点,用描写手法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20个字。
情景:阳光下小河边树
12. (5分)(2019·福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到了高亮桥,他向四围打了一眼,并没有一个兵,他又放了点心。
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他盘算着,没点胆子哪能找到这么俏的事。
(老舍《骆驼祥子》)
祥子原以为“俏的事”,后来却是什么结果?请简要概括。
二、能力提升 (共7题;共14分)
13. (2分)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 . 舜/发于/畎亩之中
D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14. (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 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 .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D . 及花之既谢
15. (2分)下面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贤能为之用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 . ①而其主不能守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C . 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 .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②辍耕之垄上
16. (2分) (2017八上·环县期末) 法布尔《昆虫记》里写的孔雀蛾是一种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孔雀蛾的幼虫靠吃_________为生。
()
A . 银杏叶
B . 柳树叶
C . 杏叶
D . 杨树叶
17. (2分) (2017八下·仁寿期中)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 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 . 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 . 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 . 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18.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 . 《满江红》是题目,作者秋瑾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 .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19. (2分)(2017·山东模拟)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对名著内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比如,格列佛对英国士兵的解释是:“一只受人雇佣、杀人不眨眼的耶胡,它杀自己的同类越多越好。
”
B .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三位伟人坎坷的一生,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有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都创造了不朽的杰作,都拥有幸福的爱情。
C . 梁山英雄“落草”各有原因。
其中,林冲因自己一时莽撞,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后又因杀了放火暗算他的陆谦等人被逼上梁山。
D . 《三国演义》中刘备派诸葛亮过江东连吴抗曹,诸葛亮吟诵《铜雀台赋》智激周瑜,打消了周瑜投降曹操的念头,并舌战群儒完成了连吴抗曹的任务。
三、比较阅读 (共1题;共10分)
20. (10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
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1)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2)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12题;共7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8-1、
9-1、
10-1、
11-1、
12-1、
二、能力提升 (共7题;共14分)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三、比较阅读 (共1题;共10分)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