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湖心亭看雪重点字词答案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四、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10、本文文字简练质朴,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请题为一下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11、本文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6、【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8、【客此】客居此地。
9、【舟子】船夫。
10、【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翻译: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三、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9.湖心亭看雪(答案)

厦门市音乐学校2014—2015学年(上)初二语文导学练班级:姓名:座号:第29课湖心亭看雪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是日更定( gēng ) 拥毳衣炉火( cuì) 雾凇沆砀( hàng )( dàng )长堤一痕( dī) 与余舟一芥( jiâ) 舟子喃喃曰( nán )2.文学常识填空(1(3)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①___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②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阅读并背诵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2)(3(4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 消失,停止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 与人世隔绝 ____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连下了三天,西湖中的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叶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两三个人罢了7.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的妙处: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4)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
《湖心亭看雪》复习及答案

3.语段(一)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 喃之语来收束全文?(4 分)
①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 淡淡的愁绪。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 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 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湖心亭看雪》复习
原文
译文
段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
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 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
总写
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 雪景和雪
消失。 极。
Hale Waihona Puke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5.是是是..日金更陵定人矣
代词,这。 系词,是。
6.大见 余强 余大 饮.三 喜大.白大而大别地。表大示。范与围“广小,”程相度对深。。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一、内容理解类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 结构上有何作用?句中“绝”字妙在何处? 答案: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 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妙处:“绝”字从听觉入手,描 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冰天雪地、 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内容主旨:本文通过记述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历,描绘了西湖大雪之 后悠远脱俗的雪景,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 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寄托了人生 渺茫的慨叹。
29、湖心亭看雪重点字词答案

《湖心亭看雪》重点字词答案
一、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
二、古今异义
(古义:酒杯)
三、一词多义词
1.是(这)(判断动词,是)
2.一数词,一条)(全)
3.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
4.白(白色)(酒杯)
四、其它重点字
1(消失)
2(白气弥漫的样子)
3(哪里)
4(等到)
5(尽力)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日,西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一片全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想不到西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就告辞了。
六、理解内容思想
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痴”具体指什么?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2.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
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这幅画面从什么方面表现文中了人物的什么形象?(3分)
写出的景象: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1分)。
侧面(1分)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致(1分)。
《湖心亭看雪》重要词解及句子翻译讲义与练习

九年级语文(12湖心亭看雪)学号姓名成绩【重要实词】1.大雪三日(下大雪)2.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消失)3.是.日更定矣(这)(晚上八时左右)4.拥毳..衣炉火(裹、围)(鸟兽的羽毛)(围着炉火)5.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6.上下一.白(全)7.惟.长堤一痕(只)8..焉得..更有此人(哪里)(能够)9.余强.饮三大白(尽力)10.客.此(客居)11.及.下船(等到)【重要虚词】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连词,表承接)【一词多义】1.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2.上下一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重点句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I我撑着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内容理解】1.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
2.作者写一次湖心亭看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
表达了他高雅脱俗,隐含着淡淡的故国之思、故国之悲。
3.如何理解文中舟子所说“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
“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任真的一面。
(2)“痴”于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人”——淡淡的故国之思、故国之悲。
4.怎样理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金陵是明朝故都,张岱是明末清初人,含蓄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思、故国之悲。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重点字词复习课程

2、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3、惟长堤一痕: 只有。
4、上下一白: 全
5、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6、而已:
罢了。
7、客此:
客居,作动词用。
8、及下船: 等到
9、喃喃: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这里可看作自言自语
翻译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
月,余住西湖。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 声俱绝。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重点字 词
是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这) (判断动词)
更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古时计时单位) (还)
客此(动词,客居) 余住西湖 (我)
及下船 (等到)
解词释义,积累文言知识。
解词释义,积累文言知识。
1、是日更定: 是,这。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
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时算起。
.水,上下一白。湖 . 上影子,惟长堤一
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 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 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
痕,湖心亭一点, 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只小船,
与余舟一芥,舟中 船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课文
到亭上,有两人 铺毡对坐,一童 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及下船,舟. 子喃
喃曰:“莫说相 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 船,船夫嘟囔道: “不要说相公您痴,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呢!”
《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 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 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 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 伏地鸣叫;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 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 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6、【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8、【客此】客居此地。
9、【舟子】船夫。
10、【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翻译: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三、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重点字词答案
一、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
二、古今异义
(古义:酒杯)
三、一词多义词
1.是(这)(判断动词,是)
2.一数词,一条)(全)
3.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
4.白(白色)(酒杯)
四、其它重点字
1(消失)
2(白气弥漫的样子)
3(哪里)
4(等到)
5(尽力)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日,西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一片全白。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想不到西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力喝了三大杯就告辞了。
六、理解内容思想
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痴”具体指什么?
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2.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
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是“看雪”行动的延伸,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这幅画面从什么方面表现文中了人物的什么形象?(3分)
写出的景象: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1分)。
侧面(1分)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致(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