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重点字词复习课程
《湖心亭看雪》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6、【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8、【客此】客居此地。
9、【舟子】船夫。
10、【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余.住西湖。
:古今异义;古义:代词,我。
今义:剩下。
②是.日更定矣。
:古今异义;古义:这。
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今异义;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
今义:白色。
④大雪..三日。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⑤是金陵人,客.此。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⑥拥毳衣炉火..: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⑦与余舟一芥.: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这里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2、一词多义:是:①是日更定:这,指第三天。
②是金陵人:表判断。
一:①一白:全。
②长堤一痕:数量词。
更:①是日更定矣:古代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2小时。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比,更加。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①一白:白色。
②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杯。
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②以为妙绝:极点。
③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与:①天与云与山与水:和、跟。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
②雕栏相望焉:语气词,表陈述。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6、【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8、【客此】客居此地。
9、【舟子】船夫。
10、【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翻译: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三、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湖心亭看雪》必背知识点一、作者简介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作品背景:《湖心亭看雪》选自 《陶庵梦忆》,是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时所著的回忆录中的一篇。
文章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二、生字注音湖hú 心xīn亭tínɡ看kàn雪xuě崇chónɡ祯zhēn 拏ná 一yì小xiǎo舟zhōu拥yōnɡ毳cuì衣yī 炉lú火huǒ雾wù凇sōnɡ 沆hànɡ砀dànɡ铺pū毡zhān 对duì坐zuò 长chánɡ堤dī一yì痕hén 独dú 往wǎnɡ 惟wéi三、重点字词解释更定: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雾凇沆砀:形容雪后水气凝成的冰花弥漫于空中的景象。
一白:全白,白茫茫一片。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
四、全文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几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微小如草的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毛毯,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五、重点句子及赏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复习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总结一. 重点字词解释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撑船。
4、用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细毛。
5、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6、上下一白一:全。
7、惟长堤一痕惟:只。
8、芥jiè:小草。
引申为细微的事物。
这里指船。
9、铺毡对坐对:相对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
更:还。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
白:指酒杯。
12、客此客:客居。
13、及下船及:等到。
14、喃喃nán:小声地不断念叨。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大雪接连下了几天,湖中行人,飞鸟(和各种声音)都消失了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三、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文章内容探究1、“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答: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2、“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答: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一、明确复习目标:1、背默课文,会解释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二、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课文的背诵、默写和翻译1结合全品,学生自主复习课文的背诵、默写和翻译(二)识记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余拏一小舟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一词多义上下一白是日更定矣余强饮三大白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重点语句翻译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为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达标检测1.默写用白描的手法营造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世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运用集合式描写的方法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句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为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解释重点字词余拏一小舟()雾凇沆砀()上下一白()焉得更有此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风烟俱净B.惟长堤一痕/惟吾德馨C.及下船/及郡下D.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日更定矣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赏赐百千强C. 有两人铺毡对坐/对答如流D. 余住西湖/邹忌修八尺有余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腰白玉之环C. 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 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6.解释重点句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二课时复习目标:1.结合第一自然段,分析描写雪景的方法2.结合具体语句,理解“痴”的内涵。
3.结合相关试题,灵活运用知识。
(一)梳理文章内容:老师带领学生明确以下问题的答案1.结合第一自然段,分析描写雪景的方法。
(1)多角度写雪景:侧面描写,“湖中人鸟声俱绝”没有”直接写雪,写出了雪后的万籁俱寂,天寒地冻;整体概写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营造了天地苍茫,浑然一体的世界;全景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为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集中写雪覆盖下的景物。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第17篇湖心亭看雪(共27张PPT)

俱: 皆,都 绝: 无,消失 是: 指示代词,此 一: 全 惟: 只,只有 而已: 罢了 强: 尽力,竭力 及: 等到……时候
知识帮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课标新增篇目]〔明末清初〕张岱
拓展帮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课标新增篇目]〔明末清初〕张岱
(一)《湖心亭看雪》全文。 (二)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 呼看潮,余遄①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 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②翼惊飞。渐近,喷沫,冰 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③,无敢后先。再近,则 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④,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 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 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知识帮 第17篇 湖心亭看雪[课标新增篇目]〔明末清初〕张岱
原文呈现 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问题探究 参考译文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 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到我非常高兴地说:“西湖中想不到还会有 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起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 别。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回来时)下了船, 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连续)下了三天,西湖中行人、飞鸟 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 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 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西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 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注释

原文
解词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绝:消失
是:代词,这。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对坐:相对而坐
焉得:哪能。
更:还。拉:邀请。
强:尽力,勉力,竭力。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更定:晚上八点左右。
挐:撑(船)
毳衣:细毛皮衣
雾凇:冰花一片弥漫。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惟:只有。
而已:罢了。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客此: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的时候)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
相公: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痴:痴迷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

九上语文课内文言文之《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重点词汇梳理11.湖心亭看雪(张岱(明)崇祯五年(2)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3)矣,余(4)挐(5)一小舟,拥(6)毳衣炉火(7),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9)。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0)、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11),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2)拉余同饮。
余强饮(13)三大白(14)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5)。
及下船,舟子(16)喃喃(17)曰:“莫说相公(18)痴,更有痴似(19)相公者!”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