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弘扬真善美
第一单元_第2课_弘扬真善美

纺织女
夯歌
• 仰视的角度,人物发散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在灿烂阳 光的照射下,暖色反光映照的纯净、透明,明亮富有装饰 意味的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 机,这是对劳动的虔诚赞美和热情讴歌。
纺织女
《夯歌 》王文彬
唱着夯歌的几位打夯姑娘,被画家处理在视屏线以上的位置,并呈放射状的动感布 局.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姑娘们的衣服色彩被地面的暖色反光映照的纯净、透明,明亮 的轮廓光将逆光条件下的任务形体勾勒出优美的曲线,在大面积的天空和深色的远山衬 托下更加光彩夺目。 技巧:油画夯歌将人物处理在视平线以上的位置,并呈放射状的动 感布局,给人以 高大升腾的感觉。富有装饰意味的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机, 这是对劳动的虔诚赞美和热情讴歌。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 女人物、渔村风情和各 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 景画。他的画特点鲜明, 观者一望即知。他善于 汲取中西艺术形式和技 法的特长。造就一种共 通的艺术语言。他无愧 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 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 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 影响。林风眠是整个20 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 领袖
《静物》
这幅画表现的 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词意。墨笔 山水大面积的以朱 砂点染为朱红色调, 红与墨色形成强烈 的对比,从而表现 出祖国锦绣河山深 秋季节的特点。
李可染 《万山红遍 》
作品具有形体结 实、结构精制、色调 和谐清新的特点,出 色地表现了光和室内 的空间感。
维米尔 《倒牛奶的女人》
齐白石, 号白石山人、寄萍 堂主、木居士、三百印石富翁、 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等 。
《粉色的音调 》
康定斯基 俄国
美术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感
• 格尔尼卡 毕加索 • 美术作品同样的从侧面讽刺和揭露黑暗也是为了 能够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 • 美术作品的也开始为社会服务,弘扬正确的社 ?
人教版 初中美术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2.弘扬真善美 教案设计

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多媒体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教学难点:对艺术作品真诚、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音乐、视频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并把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进行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2.视频导入:播放《海蒂和爷爷》剪辑版,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继而引出真、善美主题。
教师小结:那美术作品会不会也体现这样的情感呢?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是不幸的,但每个人都是幸运的。
海蒂无父无母被姨妈抛下;爷爷半生孤独,没有亲人朋友,外人都惧怕他;皮特没有爸爸,奶奶眼瞎,生活贫苦;克拉拉虽然出生富贵,但有腿疾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缺少家人的陪伴和朋友……但是海蒂带来了爱和陪伴,一个人身上的勇敢、信念可以感染他人,改变命运,海蒂骨子里镌刻的阳光与纯粹,与生俱来的善良,让爷爷干枯的心重新丰满,让克拉拉收获友情,在大自然的吸引和海蒂的鼓励下,奇迹般的治愈了双腿。
海蒂从皮特家离开,想到皮特家短缺的食物,失明年迈的奶奶甚至吃不了硬面包,海蒂趴在爷爷的背上说到:“我们是很幸运的人,是不是”,善良懂事得让人心疼。
在爷爷发现海蒂不见后,慌忙跑下山但还是错过,未追上被骗走的海蒂,在众人嘲笑中落魄离开,最为心酸催泪。
但是克拉拉追逐蝴蝶奇迹般的站起来,又温柔得让人心醉。
《弘扬真善美》说课稿-初中美术

《弘扬真善美》说课稿-初中美术XXX《第二课弘扬真善美》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号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弘扬真善美》,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是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
在美术发展史上,许多闻名于世的艺术作品,恰恰是因为深刻地表达了这一主题而为世人所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直观审美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探讨作品材质特点、形式、意义来认识理解与体验感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备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3、情绪、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研究中促进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教学难点:对艺术作品朴拙、善良、美好愿望和情绪的表达。
二、教法与学法运用的教学方法有: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体现美术教学的直观性与美观性。
2、启发引导法: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学法上,我的指点思想是把“研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立,探究”的研究体式格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立探究常识,理解常识。
具体的学法有:观察分析法、直观描述法、归纳法、对比观赏法,匡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理解并尝试创作。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图片,《马踏飞燕》,并播放万马奔腾的音频。
同学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一只奔马,三足腾空,正身向前,一足踏在了一只疾飞的鸟背上。
第一单元 第2课《弘扬真善美》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一、目标设置依据1、基于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解读: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新课标指出:“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着重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本课依据课标要求,结合过去一年国家发生的令人感人的故事,感受美术作品传达给我们的感动,之后让学生充分参与作品分析,最后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赏析成果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体验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真善美。
2、基于教材的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每册第一单元均为欣赏.评述内容,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单元,学生已初步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段,还有上一节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3、基于学情的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上个学期关于美术造的主要型手段和上节课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美术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本节课学习内容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
二、学习目标1、理解美术作品是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的;2、结合上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通过不同角度赏析美术作品,感受作品的真善美。
3、通过小组讨论来实践分析美术作品,体会并感受美术作品所传递出的真善美,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评价任务四、教学过程小试牛刀尝试分析美术作品目标 2感受两幅作品带来的劳动之美。
明白还有更多题材表现美的作品。
引出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劳动之美。
还有许多展示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作品我是评论家小组讨论赏析作品意蕴目标 3听讲解,思考教师出示图片,每组挑选想要赏析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忆赏析作品需要从哪几点入手。
我是解说员:小组讨论,积极展示自己赏析出对作品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之1第2课 弘扬真善美PPT课件

《纺织女》油画 委拉斯贵支 西班牙
在欧洲绘画史上,这是 第一幅直接描绘劳动生 活的油画。画上是西班 牙皇后壁毯织造厂一个 车间内女工生产时的场 景。画家着重描绘了前 景的五个女工形象,他 用沉稳的笔触,着力表 现她们健康、丰满、美 丽的背部,塑造了充满 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 象。整个画面洋溢着一 种朴素自然的气氛,人 物关系对称,劳动细节 相互照应,明亮的光线 把前景上红、绿、白、 紫合成为富有暖意的生 活色调。
课堂作业
任选一幅作品,写一篇 美术作品评论短文(100— 150字)
罗丹 《思》
舞蹈
• 这幅画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烦恼和沮丧的内容, 而描绘了一种轻松、欢快,又充满力量的场面。
• 热烈奔放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本课小结
• 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 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中, 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意蕴。只 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 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 化价值。
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 沿用至今。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 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1805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 油画 戈雅 西班牙
潘鹤 《艰苦岁月》
作品具有形体 结实、结构精制、 色调和谐清新的特 点,出色地表现了 光和室内的空间感。
维米尔 《倒牛奶的女人》
库 尔 贝 《 筛 谷 的 妇 女 》
第一单元第2课 扬真善美

主备人
魏福霞
副备人
备课组长
年级
八
学科
美术
课题
弘扬真善美
课时
1
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讨论,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五要
教学过程
质疑
质疑
合作
精讲
练习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马踏飞燕》,并播放万马奔腾的音频。同学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总结:一只奔马,三足腾空,正身向前,一足踏在了一只疾飞的鸟背上。尾巴上扬。塑造出腾空飞奔的骏马的形象,通过独特的造型,衬托出骏马奔驰的神速。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别具风姿。
(二)交流探讨,讲授新知
活动一:
展示作品《纺织女》、《夯歌》对比两幅图片,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教师总结:都是劳动的场景,都有女工的参与。
活动二:
请同学们用美术语言,说说画面中的人物造型,结构和特点。同学们通过这两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
作品分析:《夯歌》的画面造型饱满,人物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达升腾的感觉,明亮的阳光映照这她们黝黑的脸庞和健壮的身躯。《纺织女》中,画家在现实与神话的意味深长的对照中,突出表现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
展示《铁肩担道义》与《木头人》作对比,说说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从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进行分析)
(四)回顾总结,升华知识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去评价一幅作品的真善美主题?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总结。
弘扬真善美的教案

弘扬真善美的教案篇一:弘扬真善美第二课弘扬真善美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弘扬真善美》,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三个方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根据新课标理念,本课课型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在此之前,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美术是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和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两课,以及刚刚结束的《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欣赏了大量富有深层意蕴的优秀美术作品。
这些知识的沉淀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良好地铺垫作用,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去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情怀,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基础,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中,逐步感受到美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正能量。
学情分析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结合美术教学的视觉感知特征和实践创新特征来确定我的教学,初中生两级分化已经形成,个性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依然占主体地位,因此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本课教学我面向全体学生,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燃烧思维的火花,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结构,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设备或课件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体会作品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第二课:弘扬真善美(15张PPT)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
1.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 殊的意蕴?
2.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 美术语言与作 品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组内发表看法。
铁肩担道义(中国画) 现代
潘荣本 木头人(招贴) 现代 陈冰青
谢
《艰苦岁月》潘鹤
《拾穗者》,画面描 绘了农村秋季收获后, 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 麦穗的情景,没有表 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 是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的典型代表作。
他常常用默写的方式 来记录他的感受和印 象,画风苍茫沉寂, 质朴凝重,色调浑厚, 感情真挚动人,人物 形象庄重而富有纪念 碑性,该画现珍藏于 巴黎奥赛博物馆内。
《铁肩扛道义》集中的显示了中国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 《木头人》尖锐的讽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某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铜奔马(青铜雕塑) 东汉
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油画) 1814 戈雅(西班牙)
《铜奔马》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给人以传神的美感,是享誉 中外的著名青铜雕塑杰作。
《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揭露了侵略者的杀人罪行,歌颂 了起义者英勇无畏的精神。
《夯歌》中画家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这一生机勃勃、热火朝天的 劳动场面,是对劳动的赞美和讴歌。
《纺织女》 中,画家在现 实与神话的意 味深长的对照 中,突出表现 了劳动者健康、 淳朴的优美形 象。
纺织女劳动
时的优美体态, 让人看到了劳 动者特有的质 朴美。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 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
《拾穗者》油画 1857年 米勒 法国
小结: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形式的优秀美术作 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 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着 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意蕴。只有感受 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 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 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真善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欣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三、教学策略
1.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它的创造性价值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每件美术作品,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重要。
在教学中传达的不是概念,而是欣赏作品的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各种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比如2004 陈冰青的作品《木头人》(招贴)尖锐地讽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某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2.强调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要抛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探讨和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的层次与重难点,以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
欣赏作品时还可以展示一些会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的作品,通过讨论,说明感性知觉要和理性认知结合起来,在美术欣赏中要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
让学生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谈起,通过老师或学生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理性分析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再提升到对作品意蕴的探究和领悟上。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会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作品,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进行分析,从作品内容、作品特点、作品主题、深层意蕴、个人理解等方面引导学生,在教学检测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了解,同时感悟其它的美术作品,强化学习要求。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