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真善美》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可能感到困惑。因此,本节课将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科知识,引导他们深入探讨真善美的内涵和表现,提高道德判断力,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
此外,考虑到学生在性格、兴趣和认知特点上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本节课的知识。通过学情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有力依据,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真善美的体现?
-你曾经遇到过哪些真善美的经历?请与大家分享。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真善美?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优点,指出不足。
2.搜集身边的真善美案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他人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故事内容具有感染力,能激发他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3.设计一份以“弘扬真善美”为主题的海报,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真善美的内涵和表现。
要求:创意新颖,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和谐。
4.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2.终结性评价:通过实践活动、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道德表现,了解他们对真善美的认识及践行情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道德、伦理和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然而,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多样的真善美现象,他们可能仍存在辨别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第2课 弘扬真善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3年10月第1版)教案

第2课 弘扬真善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3年10月第1版)教案

第2课弘扬真善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3年10月第1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真善美的内涵与重要意义;2.探究文学作品中想要表达的真善美意蕴;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4.帮助学生认识道德规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1.真善美的内涵与重要意义(20分钟);2.《草房子》中的真善美意蕴(40分钟);3.道德规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0分钟);4.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三、教学重点1.学习和了解真善美的内涵与重要意义;2.探究文学作品中想要表达的真善美意蕴。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寻找真善美的意蕴;2.理解道德规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集体讲解;2.课堂讨论;3.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1. 真善美的内涵与重要意义(20分钟)1.首先介绍真善美的定义和内涵;2.授课老师展示有关真善美的经典名言,并加以解读;3.引导学生思考真善美的重要意义,如对人的性格塑造、对社会和谐发展、对国家文明进步等的意义。

2. 《草房子》中的真善美意蕴(40分钟)1.介绍《草房子》背景及主要情节;2.老师逐段解读小说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小说表达的真善美意蕴;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动机是否符合真善美的道德标准;4.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真善美对现实生活具有什么启示和意义。

3. 道德规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思考是否符合道德规范;2.让学生自己探究道德规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道德规范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4. 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主总结和复习;2.布置所学知识的主题作业。

七、教学设计意图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真善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学习真善美的重要意义;2.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意蕴,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3.通过探究道德规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道德规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并且在生活中注重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人教版初中美术 《弘扬真善美》教案1

人教版初中美术 《弘扬真善美》教案1

《弘扬真善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运用课件、多媒体的设备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能够体会作品的含义,其中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情感价值观:了解美术作品的真善美,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精神的滋养,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

难点:对艺术作品真诚、善良、美好愿望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自主探究。

四、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马踏飞燕》,并播放万马奔腾的音频。

同学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一只奔马,三足腾空,正身向前,一足踏在了一只疾飞的鸟背上。

尾巴上扬。

塑造出腾空飞奔的骏马的形象,通过独特的造型,衬托出骏马奔驰的神速。

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别具风姿。

此环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中感受《马踏飞燕》的魅力,制作者利用浪漫主义手法烘托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

令人们产生无限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感染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展示作品《纺织女》、《夯歌》对比两幅图片,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能想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吗?相同:都是劳动的场景,都有女工的参与。

《纺织女》展示的西班牙皇后壁毯织造厂一车间内女工生产的场景。

画家着重描绘了前景的五个女工形象,用深沉的笔触,着力表现他们健康、丰满、美丽的背部,塑造了充满了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象。

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朴素自然的气氛,人物关系对称,劳动细节相互照应,明亮的光线把前景上红、绿、白、紫合成为富有暖意的生活色调。

画面后景是宫廷贵妇们正在欣赏制造出来的地毯。

两个场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阶级。

是一种隐含的对比。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弘扬真善美》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弘扬真善美》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docx

最新整理初中美术教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弘扬真善美》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视频等。

学生搜集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大家经常在公交车上让座吗?学生讨论。

《木头人》画的是什么?和《铁肩担道义》比较,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二、听革命歌曲,回忆《艰苦岁月》老红军一曲悠扬笛声,把小红军的思绪引向远方。

他们紧偎在一起的造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情谊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欣赏油画《18 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这幅画反映了18 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

在这幅画中,戈雅并没有把起义者看做是失败者,而是把他们描绘成为英勇顽强、临危不惧的英雄,这与那些内心怯弱的刽子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面上被屠者的前排里站着三个人,右边的一个是僧侣,正在作最后的祈祷,中间是一个神情坚定的农民,他抬头望着夜空,在农民身旁站着的是一个起义的市民,他正暴怒地举起了双手,好像在厉声咒骂敌人。

而画中刑场的背景是马德里的郊外,作品画面上的色彩对比强烈,光源从下面照射上去,更渲染了动荡不安的气氛。

戈雅(1746~1828),西班牙杰出的油画家和版画家。

出生于阿拉冈省萨拉戈沙附近的芬德托尔斯一个镀金匠家庭。

自幼就酷爱绘画,曾进入马蒂尼兹的画室学画圣像画。

1768年到达意大利,广泛学习历史上各派画家的绘画技艺。

他是一位很全面的爱国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代表作有《查理四世一家》、《着衣的玛哈》、《裸体的玛哈》、《18 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巨人》等。

四、课后总结《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

部编2020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一单元 2《弘扬真善美》教案4 新人教版

部编2020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一单元 2《弘扬真善美》教案4 新人教版

《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视频等。

学生搜集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大家经常在公交车上让座吗?学生讨论。

《木头人》画的是什么?和《铁肩担道义》比较,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什么特殊的意蕴?二、听革命歌曲,回忆《艰苦岁月》老红军一曲悠扬笛声,把小红军的思绪引向远方。

他们紧偎在一起的造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情谊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欣赏油画《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这幅画反映了1808年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

在这幅画中,戈雅并没有把起义者看做是失败者,而是把他们描绘成为英勇顽强、临危不惧的英雄,这与那些内心怯弱的刽子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面上被屠者的前排里站着三个人,右边的一个是僧侣,正在作最后的祈祷,中间是一个神情坚定的农民,他抬头望着夜空,在农民身旁站着的是一个起义的市民,他正暴怒地举起了双手,好像在厉声咒骂敌人。

而画中刑场的背景是马德里的郊外,作品画面上的色彩对比强烈,光源从下面照射上去,更渲染了动荡不安的气氛。

戈雅(1746~1828),西班牙杰出的油画家和版画家。

出生于阿拉冈省萨拉戈沙附近的芬德托尔斯一个镀金匠家庭。

自幼就酷爱绘画,曾进入马蒂尼兹的画室学画圣像画。

1768 年到达意大利,广泛学习历史上各派画家的绘画技艺。

他是一位很全面的爱国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代表作有《查理四世一家》、《着衣的玛哈》、《裸体的玛哈》、《1808 年5 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巨人》等。

四、课后总结。

第一单元 第2课《弘扬真善美》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弘扬真善美》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弘扬真善美》教学设计一、目标设置依据1、基于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解读: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新课标指出:“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同时着重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并以此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欣赏.评述”教学也可以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本课依据课标要求,结合过去一年国家发生的令人感人的故事,感受美术作品传达给我们的感动,之后让学生充分参与作品分析,最后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赏析成果的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体验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真善美。

2、基于教材的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每册第一单元均为欣赏.评述内容,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单元,学生已初步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段,还有上一节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这些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3、基于学情的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上个学期关于美术造的主要型手段和上节课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美术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是本节课学习内容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

二、学习目标1、理解美术作品是有一定的社会功能的;2、结合上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通过不同角度赏析美术作品,感受作品的真善美。

3、通过小组讨论来实践分析美术作品,体会并感受美术作品所传递出的真善美,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评价任务四、教学过程小试牛刀尝试分析美术作品目标 2感受两幅作品带来的劳动之美。

明白还有更多题材表现美的作品。

引出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劳动之美。

还有许多展示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作品我是评论家小组讨论赏析作品意蕴目标 3听讲解,思考教师出示图片,每组挑选想要赏析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忆赏析作品需要从哪几点入手。

我是解说员:小组讨论,积极展示自己赏析出对作品的理解。

弘扬真善美的教案

弘扬真善美的教案

弘扬真善美的教案篇一:弘扬真善美第二课弘扬真善美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弘扬真善美》,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三个方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根据新课标理念,本课课型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在此之前,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美术是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和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两课,以及刚刚结束的《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欣赏了大量富有深层意蕴的优秀美术作品。

这些知识的沉淀为本课的学习起到了良好地铺垫作用,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去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情怀,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基础,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中,逐步感受到美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正能量。

学情分析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结合美术教学的视觉感知特征和实践创新特征来确定我的教学,初中生两级分化已经形成,个性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依然占主体地位,因此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本课教学我面向全体学生,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燃烧思维的火花,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结构,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真诚,善良,美好的情感表达,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为什么被世人铭记,成为不朽之作,掌握美术作品的认识,教育和审美的三个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设备或课件营造出相关作品的真实环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体会作品的真善美。

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七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弘扬真善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真善美的概念,认识到真善美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真善美的主题。
3.了解不同美术流派和艺术家如何表现真善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4.掌握创作以真善美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作品展示,多元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活动:组织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作品,学会欣赏真善美;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5.拓展延伸,提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将所学知识拓展到课外,提升美术素养。
教学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真善美,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参加美术社团、参观美术展览等活动。
6.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总结反思,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1.教 Nhomakorabea以一则有关真善美的故事或新闻事件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真善美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最近我国发生了一件让人感动的事情。一位小学生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他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扶起老人,并用自己的红领巾为老人擦拭伤口。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现真善美。”
2.写一篇关于真善美的感悟,字数在300字左右。内容可以包括自己对真善美的理解、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3.观察生活中的真善美,记录下身边的美好事物和感人瞬间,为下次课堂分享做好准备。
4.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真善美相关的书籍、文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真善美的表现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真善美》教案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丑恶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艺术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记录本、钢笔或圆珠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2008年地震图片,展示视频:《铁肩担道义》,展示地震其它油画作品,使学生感受灾难来临时人们互相帮助的真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对比感受人间真爱。


二、新课讲授
(一)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

1.关于美的经典论述。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图。

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必须是真的——黑格尔。

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苟况。

充实之谓美——孟轲。

美术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

2.对比欣赏关于真善美的美术作品。

(1)欣赏分析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和王文彬的《夯歌》,让学生想一想:这两张画表现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色彩有什么不同?视觉角度各有什么特点?作品中姑娘们的工作有什么特点?她们的表情又是什么样的?
《夯歌》整个画面是仰视的角度,五个年轻的姑娘唱响了夯歌,她们是那么的快乐,明亮的阳光映照着她们黝黑的脸庞和健壮的身躯。

她们劳动得那样和谐。

欣赏这一作品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青年人献身祖国建设的坚定决心和美好愿望。

《纺织女》画中远景壁毯上画的是记忆女神巴拉斯因恼羞成怒而把纺织女阿莱辛变成蜘蛛的神话故事;近景则是纺织工厂里正在劳动的纺织女。

画家在现实与神话的意味深长的对照中,突出表现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

小结:一幅作品塑造了充满生命力的真实的女性形象。

暖暖的色调使整个画面洋溢着朴素、自然、活泼、快乐的气氛;另一幅作品在现实和社会的对照中,凸显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

中外画家用不同的方式,都表达了对质朴、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美。

弘扬真善美。

(2)对比欣赏东汉的青铜雕塑《铜奔马》与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石雕刻《胜利女神像》。

师:第一眼看到它们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有着怎样的深层内蕴?
《铜奔马》马作飞驰状,高昂首,尾上扬,口张作喘息状,3足腾空,右后足正巧踏在一只疾飞的燕背上。

那只奋飞的燕子在翱翔中突遭马蹄踏中脊背,霎那间吃惊地回首反顾,似要看清那比它还快的庞然大物。

而奔马也头稍左顾,好象也想要弄清自己踩着了什么东西。

奔马与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代的艺术家设想出如此浪漫、巧妙、引人入胜的意境,烘托、反衬出骏马的神速,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胜利女神像》虽然已经头手残缺,但从保存完好的躯干中,仍能感受到女神英勇、飘逸的气势。

两支张开的翅膀和轻盈飞扬的衣裙,让人感到女神在空中腾飞,有着一种强烈的运动感。

丰满躯体在薄衫下透露出力量和健康,表现了胜利和与之而来的喜悦。

小结:古今中外,有很多形式的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意蕴都离不开“真、善、美”。

师:《铜奔马》自从出土之后就有了好多名字,比如马踏飞燕、马戏乌鸦、鹰(鹞)惊马、马踏飞隼(sǔn)、凌云奔马等,请同学们课后查阅一下资料到底什么名字最合适?马踏的到底是什么鸟?
展示视频:马踏飞燕。

(3)对比欣赏《铁肩担道义》和《木头人》两幅作品,想一想它们表现手法一样吗?它们所体现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讨论,谈一谈,说一说。


总结:《铁肩担道义》用中国画的手法表现了解放军官兵、抢险队员和志愿人员等抗震救灾的情景,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

是讴歌,是赞扬。

《木头人》用招贴的形式尖锐的讽刺了现代生活中某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是批判,是警示。

欣赏戈雅《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感受绘画中的力量。

《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描绘的是法国侵略军枪杀西班牙革命者的场景,揭露了侵略者的杀人罪行,歌颂了起义者英勇无畏的精神。

小结: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启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学会全面观察和了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学会从形象、情节和内容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以及体现的深层意蕴。


(二)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讨论总结。

展示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格尔尼卡》《拾穗者》《收租院》,请学生分析讨论艺术家是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主题的。

请同学们欣赏宣传真善美的公益片(展示视频:拥抱生命),考虑几个问题:如果不遵守社会法则,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是一个城市的领导者你会制定哪些“社会公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人们易于接受?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所学感受分析作品,并阐释自己的见解。

欣赏公益宣传片,引导养成真善美的品格。


三、课堂小结
(一)课堂总结
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它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之中,大都有着一些更为内在和深远的深层意蕴。

只有感受和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的价值。

(二)知识拓展
1.扩大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关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和视觉传达形象,运用所掌握的欣赏方法进行评价和判断。

2.选择自己最有欣赏心得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短文的写作练习。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感受逐步引向理性思考,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艺术素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