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洪喜体质学说

合集下载

中医体质学

中医体质学

中医体质学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

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但长期以来,有关中医体质内容,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

上个世纪70年代,王琦教授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如体质四项基本原理: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医体质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背景;“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三辨理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等。

中医体质学应用范围广泛,通过研究不同体质类型与疾病的关系,强调体质的可调性,从改善体质入手,为改善患病个体的病理状态提供条件;实现个体化诊疗,在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活动中,对疾病的防治措施和治疗手段建立在对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该人的体质特征,并针对其体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贯彻中医学“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结合体质进行预防,通过改善体质、调整功能状态,为从人群体质的角度预防疾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中医体质学》图书信息[编辑本段]版权信息作者:王琦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8-1字数: 243000页数: 151开本: 16纸张:胶版纸I S B N : 9787117070195包装:平装所属分类:图书 >> 医学 >> 临床医学 >> 外科学定价:¥19.00[编辑本段]内容简介中医体质理论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点与突破口,它突出地反映在“体质为本,彤神构成,体病相关,可分可调”等基本论点,即①体质可分论:人类体质可以客观分类,中医体质分类具有文献依据、临床依据和相应的生物学基础;②形神构成论:体质是特定躯体素质与一定心理素质的综合体,体现中医“形神合一”思想;③体病相关论:体质和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体质类型影响发病的倾向性;④体质可调论: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司变性,通过干预调整其偏颇,体现体质可调性。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阴和阳在医学领域: 阴和阳在医学领域: 医学领域 将人体中具有中空、外向、凝散、 将人体中具有中空、外向、凝散、推 温熙、兴奋、 动、温熙、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 及现象属于阳 及现象属于阳。 相对的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 相对的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 凉润、抑制、沉降等属于阴 凉润、抑制、沉降等属于阴。
2011-9-4 26
根据相生关系确定的治疗方法, 根据相生关系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 相生关系确定的治疗方法 的有以下几种: 的有以下几种: 滋水涵木法: 滋水涵木法:是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 又称滋养肝肾法、滋补肝肾法。 法,又称滋养肝肾法、滋补肝肾法。适 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 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者肝阳偏 亢之证。 亢之证。
2011-9-4 13
分析病因的基本规律
阴阳偏衰:即阴虚则热、 (2)阴阳偏衰:即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阴阳互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3)阴阳互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胜则阳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阳盛则阴病“ 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是寒热性疾病的病理总纲 病理总纲。 是寒热性疾病的病理总纲。
2011-9-4 6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属 性 空间 方位) (方位) 时 季 温 湿 重 性 亮 事物运动状态 间节度度状度
阳上外左南天昼春温干轻清明化上动兴亢 夏热燥 亮气升 奋进 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寒湿重浊晦成下静抑衰 冬凉润 暗形降 制退
2011-9-4 7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 (3)阐解人体的病理变化 ) (4)用于疾病的诊断 ) (5)用于疾病的防治 )

中医体质辨识在常见病中的研究现状

 中医体质辨识在常见病中的研究现状

中医体质辨识在常见病中的研究现状体质分类的概念在我国形成已久,井慧如教授在《英文版中医体质量表开发与美加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整理及描述到,体质概念最早在《周礼·地官·司徒》中就有根据地理环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对人体进行分类的记载;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也曾将人体分为五种类型,即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及水形之人等[1]。

经过数个朝代的发展,在中医体质研究者们的努力下,1978年王琦、盛增秀提出“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并于1982年主编出版了第一部中医体质学专著——《中医体质学说》;这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标志着这一学说的正式确立。

中华中医药学会编制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和《中医体质量表》[2]。

近来中医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这有助于提高中医体质的研究深度,并能扩大其研究领域[3]。

1.中医体质辨识与生理性常见疾病的相关研究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 成为个人和国家越来越沉重的负担[9]。

杜莹莹[4]研究表明,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对亚健康状态、慢性病进行调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1.1中医体质辨识与血压水平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遍布全球范围的慢性疾病[5]。

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而在2.9亿的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中高血压患者就有2.45亿[6]。

王思静等调查1500例成人中医体质及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统计分析中提示偏颇体质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均高于平和质人群,其中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人群患高血压风险是平和质人群的4倍以上,以特禀质最高(OR=18.39,95%,CI=6.83~49.56,P<0.05)[7]。

朱艳波等学者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原发性高血压对体质影响的因素,其统计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型以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为主[8]。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④ 适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精 神心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因、疾病损害的抵抗、调 控能力、修复能力。
2、健康体质的标志 (WHO)
①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 ②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 ③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 ⑤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⑥ 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⑦ 眼睛明亮,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 ⑧ 牙齿清洁,无疼痛、缺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⑨ 头发光泽,无头屑。 ⑩ 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决定 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变化,男女体质的形成和演变,大致可 划分为五个阶段:
① 从出生到青春期,是体质渐趋成熟、定型的阶 段,体质基本定型于青春期末。
② 青春期到35岁左右,处于壮年阶段,体质变化 大多数较为平缓。
③ 35岁至更年期以前的男女,女性的体质常会发 生较明显的变化,且多半是转向病理性体质,出现一些 病态。相对而言,男性这一时期的变化不很显著。
中医基础理论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体质学说
体质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 体质学说概述 二、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三、 体质的分类 四、 影响体质的因素 五、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 体质学说概述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 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 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 演变过程的影响,并用以指导诊断和防治 疾病的理论知识。
(七)地理因素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这些特征影响着不 同地域人群的饮食结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社会民 俗等,从而导致其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的差异。同 时,人类具有能动的适应性,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 人类各自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条件相协调的自我调节机 制和适应方式,从而产生并形成了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体

黄煌教授的体质学说

黄煌教授的体质学说

黄煌教授的‎体质学说“桂枝体质”:患者肤色白‎而缺乏光泽‎,皮肤湿润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鲜红,体型偏瘦者‎多,肌肉比较坚‎紧,一般无浮肿‎,腹部平,腹部肌肉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严重者腹部‎扁平而两腹‎直肌拘急。

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患‎者。

桂枝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桂枝以及‎桂枝汤类方‎的一种患者‎体质类型。

代表方为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这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心‎肾阳气的不‎足,或肝胃阴液‎的不足,易于表虚,易于阳越,易于气脱,易于气阴两‎虚。

“柴胡体质”: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

肌肉比较坚‎紧,舌苔正常或‎偏干。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四肢冷。

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

多见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患‎者。

柴胡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柴胡以及‎柴胡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

代表方为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

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气‎机的郁滞或‎逆乱,或外邪郁于‎半表半里不‎易透发,或肝胆胃的‎气机易于逆‎乱,或气滞,或血瘀。

“麻黄体质”,患者体格粗‎壮,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

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浮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

身体沉重,反应不敏感‎。

咽喉多不红‎,舌体较胖,苔白较厚,脉浮有力。

多见于体格‎壮实的中青‎年和体力劳‎动者。

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痛、寒冷、疲劳等常是‎这种体质患‎者患病的主‎要诱因。

麻黄体质是‎适合较大剂‎量服用麻黄‎以及安全使‎用麻黄以及‎麻黄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

代表方为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等。

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寒‎气郁表,或肺气郁闭‎,或寒湿滞留‎经络之间,或表里俱实‎。

黄煌八大体质详解(经方学习之干货,建议收藏学习)

黄煌八大体质详解(经方学习之干货,建议收藏学习)

黄煌八大体质详解(经方学习之干货,建议收藏学习)八大体质学说是黄煌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用于病的人的诊治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该学说而较为便捷的运用于实际临床,并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人不揣浅陋,将黄煌教授整理的八大体质结合具体药物作一个较为粗浅的梳理,非为自炫,乃备诸同好采择而已,倘能有小助于同道则余甚慰!一寒体指身体机能处于收敛、低下、阴冷、减退、沉迷的状态。

体质特征:黄肿发胖而身体困倦的人;面部浮肿或有黄褐斑的人;皮肤干燥粗糙作痒的人;平时不易出汗的人;经常腰痛腿痛的人;有剧烈头痛的人;月经延后、经量少或闭经的人;经常大便不成形或腹胀腹泻的人;疲倦懒言而思睡的人;口不干渴、小便清长的人;脉象沉细微弱迟缓的人。

调体药物(1)麻黄发汗、平喘、利尿、通经、兴奋。

主治黄肿,兼治咳喘恶寒无汗而身痛者。

所谓黄肿是指面色黄暗而浮肿或有浮肿貌者,患者多见小便量少。

咳喘则是麻黄的兼治证之一,这种咳喘多伴有喉中痰声,或有哮鸣音。

黄肿者的咳喘,用麻黄最为适宜。

恶寒无汗而身疼痛者,乃是一组综合症状。

这种恶寒是指虽不当风而感觉有寒冷感;无汗的互词是皮肤干燥;身疼痛,是指全身性的疼痛感、困重感、拘急感。

临床有恶寒而体痛气喘者;有恶寒而体倦、息微而脉沉迟无力者;有始虽恶寒,后必肌肤发热者;有恶寒而面目黄肿、精神困顿者;由于恶寒与身体疼痛均是属于患者的自觉症状,所以无汗一症的鉴别特别重要,患者多无汗或少汗并且平素不易出汗,故其皮肤多见干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鱼鳞,其肤色多黄暗而缺乏光泽。

张仲景在判定使用麻黄后的疗效时,常以患者服药后有无出汗作为标准。

麻黄体质:是寒体中相对来说较为充实的体质,具体特征是体型壮实,肌肉发达或较肥满,胖或浮肿、同时皮肤干燥而粗糙,不容易出汗,无光泽、发暗,困倦;感觉和反应比较迟钝;腹肌较有弹性,腹壁脂肪较厚,脉搏有力,心脏功能较好,无心脏病。

常用麻黄类方: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麻杏甘石汤等。

体质食养廿四字诀匡调元

体质食养廿四字诀匡调元

体质食养廿四字诀匡调元传统中医理论流传了数千年,文献浩如烟海,理论深奥,经验丰富,学起来相当困难,一时难记那么多。

古人聪明,依照诗词韵律编了不少歌诀,便于背诵。

大家熟知的《汤头歌诀》,便是把复杂的中药成方编成口诀,朗朗上口,临床应用,随口而出,易记难忘,受惠一辈子。

体质食养是一门新兴学科,一面要辨明每个人的体质类型;一面又要认清成百上千的食物性味和功能;不仅如此,还要把两边正确地结合起来。

合错了就会吃错,非但得不到营养,还会吃出问题来。

为此,我们为体质食养的理论和方法编了只有廿四个字的口诀:「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燥则润之,湿则祛之。

」现在逐字逐句扼要地解释如下:自1977年开始,我以「两纲八要」为准则,将人体体质分成六个主要类型:正常质、倦白光质、燥红质、迟冷质、腻滞质和晦涩质。

1984-85年间,我在美国和当地研究人员一起临床观察的结果证明:这个分类法适用于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什么叫「两纲」?阴阳两纲。

这是中医学理论的根本大纲,也是其哲理上首重辩证的一大特色。

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在人体体质分型与调治原理上也准。

什么叫「八要」?即:寒热、虚实、气血、燥湿八个要目。

这是人体在生命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反应。

当阴平阳秘,平衡时,除虚实外都是正常的生理性的反应;如果有了过与不及,当由量变而质变,超过一定限度时,即变成病理反应。

调理好了,又回复到正常。

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理解。

根据两纲八要调理身体寒则热之寒是人体能量代谢不足的反应,怕冷是其特点:手冷、脚冷、腹冷、背冷、头寒、胃寒、子宫寒等等。

古医籍上常说「阳虚则外寒」,固然不错,其实真正阳虚时是内外都会寒的。

怎么办?「寒则热之」。

《内经》说:「疗寒以热药」。

药食同源。

我们则用热性食物调养。

举例来说,喝「鲜金橘姜蜜」,可以有助温肝散寒,行气润燥;喝「紫苏姜红糖茶」,则有助于温肝散寒,理气和胃。

同时,忌寒性食物,不要雪上加霜!迟冷质和倦白光质当用此法。

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

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

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人体体质分为九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

这种分类方法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一种体质是平和体质,这种体质的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不易生病。

第二种体质是气虚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疲乏无力,容易出汗,容易感冒。

第三种体质是阳虚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寒冷,手脚冰凉,容易腰膝酸软。

第四种体质是阴虚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口干咽燥,手脚心热,容易失眠。

第五种体质是痰湿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胸闷、嗓子哑,容易肥胖。

第六种体质是湿热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口苦口臭,皮肤油腻,容易长痘。

第七种体质是血瘀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疼痛不适,容易出现瘀斑。

第八种体质是气郁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常感情绪低落,容易焦虑抑郁。

第九种体质是特禀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对某些物质过敏,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对于不同的体质类型,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人,中医会建议他们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如黄豆、花生、山药等。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中医会建议他们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

对于阴虚体质的人,中医会建议他们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糯米、银耳、龟肉等。

除了饮食调理外,中医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草药等。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来进行的,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王琦的九种体质学说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洪喜体质学说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兰洪喜————体质学说一、桂枝体质——白、瘦(长脸)(面部白瘦,两腮无肉)
桂枝体质:患者肤色白而缺乏光泽,皮肤湿润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鲜红,体型偏瘦者多,肌肉比较坚紧,一般无浮肿,腹部平,腹部肌肉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严重者腹部扁平而两腹直肌拘急。

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患者。

桂枝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桂枝以及桂枝汤类方的一种患者体质类型。

代表方为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这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心肾阳气的不足,或肝胃阴液的不足,易于表虚,易于阳越,易于气脱,易于气阴两虚。

1、比如,一个腹部痛病人,结合辩证,实证可以用桂枝加大黄汤。

2、比如,一个腹部痛病人,结合辩证,虚弱的就很有可能是小建中汤了。

比如节目主持人撒贝宁,明星,陈冠希,何润东,都是桂枝体质.
白瘦桂枝体质,瘦小者体质多阴液亏虚桂枝体质的感冒一般分3个层次递进,身体一般就用桂枝汤,比较虚弱的小建中,很虚弱的炙甘草,这3个层次都需要服汤以后微汗一时许方有效,太阳病,汗解为正治,,但都必须加连翘50克,这个连翘的问题,以后要很详细的给你解说,还没有写完的的,中医治疗感冒成败与否,全在此处,这个是很重要的问题。

二、小柴胡体质——黄、黑、瘦、干(方脸、尖下颏)(面部黄黑瘦,脸上没有肉)(淤暗无光)
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

肌肉比较坚紧,舌苔正常或偏干。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
绪的影响,四肢冷。

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

多见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胆道疾病患者。

柴胡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柴胡以及柴胡类方的一种体质类型。

代表方为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

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气机的郁滞或逆乱,或外邪郁于半表半里不易透发,或肝胆胃的气机易于逆乱,或气滞,或血瘀。

桂枝证腹主动脉搏动亢进压痛而柴胡证胸胁苦满无腹主动脉搏动亢进压痛
三、人参体质——黄,瘦,干(瘦老头)
人参体质的病人也是如此,很瘦弱,面部及身上皱纹很多,比较干瘦。

慢性病,消耗性疾病的病人非常多见。

(参、草同用)
黄师治疗肿瘤病人,消瘦多用炙甘草,麦门冬,都属于人参体质。

同理,心律失常的病人,消瘦,有人参外貌的用炙甘草是合适的。

干瘦黑黄的,满是皱纹的失血家,八珍汤,人参第一味药,人参为主。

皮肤黄而光滑,肌肉松软的尊荣人,治疗血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第一味药,黄芪为主。

四、黄芪体质——黄,胖,软
病人进门之后,一看皮肤色黄,肌肉丰满,简单的说就是个皮肤黄色的胖子。

也就是尊荣人,那么用黄芪是安全的是有效地,退一万步讲,最多是无效,而不至于有副作用,相对是安全的。

黄芪体质”:其人多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

浮肿貌,目无精彩。

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

五、半夏体质——肥胖油腻(圆脸)
半夏体质:营养状况较好,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并不羸瘦,肥胖者居多。

主诉较多而怪异,多疑多虑,易于精神紧张,情感丰富而变化起伏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粘痰等。

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

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粘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

半夏体质是适合与较长时间或大量服用半夏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

代表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半夏厚朴汤等。

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痰热内壅、痰气交阻、风痰上扰、痰湿内阻等
1、如消化道慢性腹泻,泄下有粘液,如八位解郁汤等;
2、再比如很多心理及精神方面的病人,亚健康状态,没有器质性病变,但精神症状明显,也是祖国医学痰证的范围,用温胆汤类有效的;
3、如腹部痛的病人,比较壮实,结合舌脉,确定是实证,可能是半夏泻心汤;
4、又如腹部痛的病人,看起来虚弱抑郁,舌脉都支持虚证,就有可能是解郁汤。

三、复合体质之桂枝半夏复合体——若是圆脸,身体又很白瘦
1、确定是实证——就有可能半夏泻心汤合桂枝加大黄汤;
2、看舌脉,身体虚弱之虚证,既有虚弱还有精神恍惚——就可能使用小建中汤合解郁汤来处方了。

六、五苓散体质——白胖/虚胖(多善于饮酒,喜欢吃肉)
患者一般有口渴,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不成形
体质要求:面部不油腻,能食,容易累,易疲劳,肚子大,比较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大部伴有脂肪肝,痛风,高血糖。

舌象:胖大,舌质淡,暗或紫,舌苔厚腻,喜欢吃肉,喜欢喝酒。

胖有几种情况,黄胖黄芪体质,黑胖油腻防风通圣体质等
比如沈殿霞,赵忠祥,老版红楼梦,贾府的老祖宗,都是比较典型的五苓散体质
瘦人方用五苓散,桂的用量相对要稍大,降水气,平冲逆,桂枝用瘦人多;
胖人用五苓散以泽泻用量稍大。

以阳虚运化无力,水血淤滞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