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提纲版

合集下载

思修复习提纲及答案

思修复习提纲及答案

一、问答题: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答: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

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

集体主义不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而且也正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 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

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

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 体利益的扩大。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 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实现, 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 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简述理想的涵义与特征。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 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

思修与法基复习提纲

思修与法基复习提纲

思修与法基复习提纲一、思想道德修养1.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和意义a.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b.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b.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3.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特点与任务a.青年学生的特点b.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任务4.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a.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c.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d.社会实践与实际行动的结合二、宪法与法律意识1.宪法的概念与作用a.宪法的定义与特点b.宪法的作用与地位2.法律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a.法律意识的定义与特点b.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与作用3.宪法与法律意识的培养a.宪法与法律意识的涵养b.学习法律知识与案例分析c.参与法律实践与公益活动4.法律文明建设与法治社会构建a.法律文明建设的意义与目标b.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与特征5.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行为规范a.法律职业道德的内涵与要求b.法律行为规范的含义与作用三、思修与法基的联动1.思修与法基的关系a.思修与法基的共同点与区别b.思修与法基的互动与影响2.思修与法基的相互促进a.思修对法基的促进作用b.法基对思修的参与价值3.思修与法基的实践应用a.思修与法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b.思修与法基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四、实践案例分析1.民生案例分析a.安全生产案例b.环境保护案例2.司法案例分析a.社会公正案例b.法治建设案例以上是思修与法基复习提纲,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思修与法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并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的复习提供帮助。

思修复习提纲(知识材料)

思修复习提纲(知识材料)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重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2)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第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重点:1.什么是理想和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2.我们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4)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重点:1.如何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1)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2)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3)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2.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思修提纲(精细版)

思修提纲(精细版)

绪论一、大学生如何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1、树立自强自立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2、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3、虚心求教,细心体察4、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二、大学生如何更好更新学习理念1、全面的学习观念2、自主的学习观念3、合作的学习观念4、终身的学习观念三、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是什么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1、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清晰的揭示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确定了当代中国基本的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领大学生修德立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第一章一、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二、大学生使命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刻苦专研,努力成才,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精神的业绩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具体包括哪些方面)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五、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六、如何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1、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3、努力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七、如何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2、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他们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相互依赖3、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八、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九、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1、青年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青年是中坚力量第二章一、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哪些方面1、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2、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3、表现在对道德修养的道德教化的重视上4、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二、中国精神是什么1、是兴国强国之魂2、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统一三、中国精神的作用是什么1、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3、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四、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五、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为什么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2、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二者的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1、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3、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六、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爱祖国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七、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要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一切2、要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完整,统一的尊严3、要自觉维护祖国各族人民的安定团结4、要自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发进取5、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6、要尊重,关系和支持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正义斗争八、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3、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九、对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什么样的观念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3、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分别是对什么人的要求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是每一个中华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公民的基本要求,还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十一、如何推进祖国统一1、一个中国原则2、推进两岸交流合作3、促进两岸民族同胞团结奋斗4、反对台独分裂图谋十二、如何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1、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主动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3、增强国防观念,它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做到立志报国,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心十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确定总体国家安全观2、增强国防意识3、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十四、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十五、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2、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十六、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1、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2、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3、树立以创新为目标的志向十七、大学生如何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1、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2、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3、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第三章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不是单人所具有的抽象物,是在现实性上的一种社会关系的总结二、什么是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三、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其核心是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目的)四、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觉得价值标准五、如何端正人生态度1、人生需进取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六、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七、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反对享乐,极端,拜金八、错误人生观包括享乐,极端,拜金九、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是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十、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和普遍标准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进步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十一、人生价值的评价要做到哪几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需尽力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坚持完善自身和承担社会责任十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是什么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十三、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哪些方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里问题的方法和知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十四、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宽容,诚信,平等,互助十五、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合作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十六、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十七、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要把握好哪些方面的关系1、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关系十八、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十九、试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二十、试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人生观,并联系实际说明我们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1、一个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2、一个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第四章一、道德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成,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二、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规范,调节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内容1、重视整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戒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四、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首位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七、结合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4、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思修复习提纲

思修复习提纲

绪论Q1: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①学习要求的变化;②生活环境的变化;③社会活动的变化。

Q2:大学生活给大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同学们应该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升适应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Q3:学习理念有哪些?①自主学习;②全面学习;③创新学习;④合作学习;⑤终身学习。

Q4:如何确立成才目标?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Q5: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思想道德素质的概念: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的概念: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

Q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Q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方面?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基础)Q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Q9: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哪四个全面?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定性阶段);②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③全面依法治国(正在大力推进);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思修》复习提纲

《思修》复习提纲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的含义: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的特征:o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上的产物②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多方面多类型的①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信念含义: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特征:。

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明确的认识和强烈的感情②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③在人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1、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①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②正确对待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P45-56)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一致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2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②1经济全球化下要弘扬爱国主义②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②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②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②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②1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②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精神内涵:②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②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②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②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②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1、错误人生观的共同特征及分析(P68-72)错误人生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共同特征有:①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利益, 不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③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和活动的本质属性,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0他们对人的需要和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的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P73-76)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01人生价值内在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02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思修复习提纲

思修复习提纲

2018思修复习提纲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1.大学生活的变化(三个变化)P22.如何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四个方面)P3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1.学习理念P4-5 :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以求真务实为基础)终身学习(学习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1.成才目标P5-6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1.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P7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P7(关系: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二者共同作用)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P82.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容P83.法律素质的定义和意义P8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92.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 P103.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P11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1.学习本门课的意义(三个方面)P13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1.学习本门课的基本方法(四个方面)P14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P172.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P183.理想的类型(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P184.信念的含义P185.理想和信念的关系:如影随影、相互依存P19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大学生承担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P202.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百年目标P22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1.马克思主义是P23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思修复习提纲

思修复习提纲

思修复习提纲第一章1915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强调过的三点: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3、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4、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如何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解)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

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理想大失所望,甚至对理想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觉得实现理想很困难、很渺茫,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不要做什么“理想主义者”,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陋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有的人因此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和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加入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有包含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思修复习提纲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1.大学生活的变化(三个变化)P22.如何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四个方面)P3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1.学习理念P4-5 :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以求真务实为基础)终身学习(学习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1.成才目标P5-6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1.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P7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P7(关系: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二者共同作用)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P82.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容P83.法律素质的定义和意义P8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92.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 P103.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P11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1.学习本门课的意义(三个方面)P13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1.学习本门课的基本方法(四个方面)P14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P172.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P183.理想的类型(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P184.信念的含义P185.理想和信念的关系:如影随影、相互依存P19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大学生承担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P202.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百年目标P22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1.马克思主义是P23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P242.如何树立共同理想P25-27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P28-29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间距性、曲折性P293.艰苦奋斗的意义P31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1.个人理想的定义和内容P322.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P32-33①实质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②社会理想规定、指引个人理想③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立志的要求(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P34-35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P37-38每段第一句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什么是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392.中国精神的意义P40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1.什么是民族精神P412.什么是时代精神P41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P45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8-49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跨国界、信息共享,人员流动等情况使人产生错觉,误以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②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国家仍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中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③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2.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P49-503.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 P50-514.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P51-52四、做忠诚的爱国者1.如何处理好两岸关系P53-542.怎样促进民族团结 P54-553.如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P56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P57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P59-60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1.怎样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P61-63(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怎样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P61怎样增强改革创新能力的本领?P6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1.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P662.人生观的定义P663.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P66(倒数第一段)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1.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态度、价值)P672.人生目的的重要作用(三个方面)P67-68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P68(最后两段)4.怎样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P69-705.价值观的定义P706.人生价值的定义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1.怎样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幸福观、生死观) P71-732.幸福的重要因素(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P723.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P724.怎样树立正确的幸福观P72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P73-76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1.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P772.什么是人生的社会价值P773.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系P77(一方面、另一方面)4.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P785.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P78-79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P79-80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大学生创造人生价值的要求(两个方面)P81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1.怎样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P83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1.个人与他人关系,在本质上市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P84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P84-85(平等、诚信、宽容、互助)3.什么是竞争?P864.什么是合作?P865.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7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85-87 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2.如何把握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P87-88(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四、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P89-90(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和本质1.道德的起源P92-932.道德的本质P93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1.道德功能的定义和表现P932.道德的主要功能P93-94:(认识、规范、调节)3.道德的社会作用P94三、道德的历史发展1.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P95(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道德的发展规律 P953.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P95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1.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P96-97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P97-100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怎样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P100-101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P102-103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P104-105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1.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现实意义 P106-107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着眼“四个全面”1.四个全面是啥?P10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1.核心:为人民服务P1092.为人民服务的必要性 P109-1103.原则:集体主义 P1114.集体主义的必要性P111-1125.共产主义道德的表现P113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1.怎样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P113-114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三个方面)P94-95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六个方面)P95-98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1.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P99-100第三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P101-1022.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坚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P102-107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1.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P102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P102-104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的定义 P1172.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P1183.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P118-119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定义P119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P120-1213.怎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p121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P121-122第二节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23-124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1.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P125-1262.怎样树立正确的创业观?P126-127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P127-128第三节家庭美德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1.恋爱中的道规范 P129-1302.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P130-132二、大学生的恋爱与婚姻观1.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P133-1342.怎样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P134-135三、弘扬家庭美德P135-136第四节个人美德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1.个人品德的特点 P1372.个人品德的主要作用P137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1.怎样加强个人道德修养P137-138三、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P139-140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1.法律的定义 P143最下面2.法律的本质 P1443.法律的特征 P144-1454.法律的历史发展P145-146(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P147-148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P148-149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P149-150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50-152(法律运行、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P153-1542.我国宪法确立的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P155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P1564.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P157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P158-162(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1.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P162-1633.非诉讼程序法包括仲裁法、人民调解法等 P163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的意义一、建设中国特德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P164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1.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P165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P165-166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P167(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三个方面)P172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1.重要性及意义P174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1.怎样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P175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法治国1.怎么做 P176-177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法治思维的含义(四层)P1782.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四个方面)P178-1793.公民怎样具备法治思维P179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P179-182(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四条)P183-184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法律权威的含义P184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1.判断法律有无权威的四个要素P1852.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P185-186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1.大学生怎样尊重法律P1872.尊重法律的基本要求 P187-188(信仰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1.法律权利的含义P1912.法律权利的特征(四个方面)P191-1923.法律权利的分类(四条)P192-1934.人权与法律权利的关系P194二、法律义务1.法律义务的含义P1942.法律义务履行的两种表现形式P1943.法律义务的四个特点P195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P196-197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1.这些权利与义务具有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表现在P198一、政治权利与义务1.政治权利的含义P1982.选举权利与义务、表达权利与义务、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监督权力与义务的含义P198-204二、人身权利与义务1.人身权利的含义P2042.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人身自由权利与义务、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的含义P205-207三、财产权利与义务1.财产权利的含义P2072.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继承权利与义务的含义P208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1.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的含义P2092.劳动权利与义务、休息权利与义务、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的含义P209-211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1.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P2122.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的含义P212-214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依法行使权利1.依法行使权利的内容P215二、依法救济权利1.依法救济权利的含义P2162.公民的四种权利救济方式P216-217三、尊重他人权利1.尊重他人权利的意义P218-219四、依法履行义务1.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P219-P222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青少年要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223-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