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2019年高二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推荐】

合集下载

徐汇区2019年秋高二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推荐】.doc

徐汇区2019年秋高二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推荐】.doc

徐汇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高二(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注意:1. 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 检测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A. 农具和酒器B. 礼器和兵器C. 礼器和用具D. 兵器和农具2. 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韩非子3. 右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君主专制D. 行省制4. 以下能正确反映东汉末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是()5. 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丝绸之路,其开拓者是()A. 秦始皇B. 张骞C. 汉武帝D. 唐太宗6.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隋唐时期人才的选拔制度是()A. 世袭制B. 禅让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7.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8.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 孔子B. 老子C. 董仲舒D. 朱熹9. 西方历史上,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发生在()A.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 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C. 日本武装倒幕运动时期D. 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10.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主要倡导()A. 专制主义B. 人文主义C. 理性主义D. 共产主义11. 某位历史学家曾经指出:“拿破仑日后承认,造成他失败的因素,除了甲国的广大空间外,就是乙国的工业力量。

”文中所指的乙国是()A. 俄国B. 法国C. 英国D. 普鲁士12.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A. 从根本上废除了君主制B. 首次阐述天赋人权思想C. 确立了人权和法治原则D. 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13. 右图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清政府部分商品进口税率的变化,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 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是()A. 林则徐B. 李鸿章C. 梁启超D. 孙中山15.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1851年的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式上,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和骄傲,主要是因为A. “光荣革命”成功B. 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C. 日不落帝国建立D.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16. 在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使清政府成为“木偶”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A. 抵御列强入侵B. 维护清朝统治C. 创建新式海军D. 实现自强求富18. 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 三权分立B. 三民主义C. 脱亚入欧D. 实业救国19. 下列有关历史变迁特征的叙述中,可称为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大变局”是()A. 商周之际,王国变为封建B. 元明之际,行省变为内阁C. 三国时代,统一变为分裂D. 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20. 以下主张不能准确体现民国初年民众愿望的是()A. 发展民族工业B. 收回领土主权C. 实现国家强盛D. 征服世界称霸二、综合分析题(一)思想引领与社会变革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常常会出现依据一定思想理论及目标对社会体系进行变革的社会运动。

区2019年高二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推荐】

区2019年高二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推荐】

浦东新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高二(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注意:1. 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 检测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在孔子之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齐大成。

”从空间看,孔子所集的文化,主要集中于A. 西北B. 中原C. 江南D. 东北2. 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统治制度基本格局的是A. 夏启B. 商汤C. 周武王D. 秦始皇3. 右图是东魏墓葬出土的东罗马帝国发行的金币。

以此作为史料,它可以佐证东魏时A. 东西方有官方交往B. 东西方有商旅往来C. 东正教已传入中国D. 佛教与基督教并立4. 作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机关,见证了宋元明初海上贸易繁荣的是A. 市舶司B. 宣政院C. 巡检司D. 江海关5. 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早了半个多世纪。

据此推测,郑和下西洋应在A. 13世纪下半期B. 14世纪上半期C. 15世纪上半期D. 16世纪下半期6. 因下列事件而导致宋朝迁都和重建的是A. 陈桥兵变B. 澶渊之盟C. 靖康之变D. 绍兴和议7. 刚独立的美国就派遣“中国皇后号”来华,开启了两国的首次通商。

此船应驶靠A. 大都B. 广州C. 上海D. 泉州8. 张学良在台参观某祠堂时曾赋诗“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在版图”。

他赞的是A. 张骞B. 岳飞C. 郑成功D. 林则徐9. 1803年,英国所使用的棉花中,来自本土的不大8%,其他的全部来自新世界。

这里的“新世界”是指A. 亚洲B. 非洲C. 美洲D. 大洋洲10. 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写道:“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

文中的“花旗邦”是指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荷兰11. “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分)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用具D.兵器和农具2.(2分)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3.(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行省制4.(2分)以下能正确反映东汉末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D5.(2分)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丝绸之路,其开拓者是()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唐太宗6.(2分)“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隋唐时期人才的选拔制度是()A.世袭制B.禅让制C.察举制D.科举制7.(2分)“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8.(2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董仲舒D.朱熹9.(2分)西方历史上,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发生在()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C.日本武装倒幕运动时期D.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10.(2分)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主要倡导()A.专制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共产主义11.(2分)某位历史学家曾经指出:“拿破仑日后承认,造成他失败的因素,除了甲国的广大空间外,就是乙国的工业力量。

”文中所指的乙国是()A.俄国B.法国C.英国D.普鲁士12.(2分)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A.从根本上废除了君主制B.首次阐述天赋人权思想C.确立了人权和法治原则D.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13.(2分)如图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清政府部分商品进口税率的变化,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2分)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是()A.林则徐B.李鸿章C.梁启超D.孙中山15.(2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1851年的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式上,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和骄傲,主要是因为()A.“光荣革命”成功B.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16.(2分)在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使清政府成为“木偶”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2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A.抵御列强入侵B.维护清朝统治C.创建新式海军D.实现自强求富18.(2分)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三权分立B.三民主义C.脱亚入欧D.实业救国19.(2分)下列有关历史变迁特征的叙述中,可称为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大变局”是()A.商周之际,王国变为封建B.元明之际,行省变为内阁C.三国时代,统一变成分裂D.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20.(2分)以下主张不能准确体现民国初年民众愿望的是()A.发展民族工业B.收回领土主权C.实现国家强盛D.征服世界称霸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60分)21.(20分)思想引领与社会变革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常常会出现依据一定思想理论及目标对社会体系进行变革的社会运动。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符合题意)1. 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李斯则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这折射出A. 法家吸收了儒家的思想B. “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C. 法家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D.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答案】B【解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指礼仪、征伐等活动应该由天子组织进行,“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主张国家统一,二者都体现出大一统思想,B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系统的法治理论”,排除C;材料体现“百家争鸣”,排除D。

2. 中国古代著名家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都把农业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A. 强调因时因地制宜B. 对自然环境有较高要求C. 强调人定胜天的思想D. 重视对农业结构的调整【答案】A【解析】根据“把农业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表明强调农业生产和时间、土地等的关系,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强调因时因地制宜,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没有“农业结构的调整”的信息,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把农业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分析解答。

3. 颜真卿的《祭姪文稿》是追祭颜季明抗安禄山叛军被害的书法草稿,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该作品的书法特点是A. 笔画详备,体正势圆B. 气象端庄,结构整齐C. 劲挺奔放,显英风烈气D. 线条流畅,实用性不大【答案】C【解析】劲挺奔放,显英风烈气,这是行书的特点,故C正确;AB是楷书的特点,D是特点,不符合行书特点,排除ABD。

点睛:根据关键信息“天下第二行书”,然后结合所学行书的特点分析解答。

4. 从嘉峪关到敦煌沿线的壁画中,魏晋时期的壁画多以被追逐的青羊、奔驰的骏马、《出行图》、《军帐》等内容组成,蕴含着动人心魄的“悲壮之美”;唐朝壁画既有反映贵族现实生活的狩猎、马球、乐舞,也有反映农业生活的捕蝉、插秧等题材,内容丰富、以形传神,典雅风格与雄浑气魄并存。

2019年秋高二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精】

2019年秋高二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精】

宝山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高二(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注意:1. 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 检测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可与《墨子·辞过》记载“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相互印证的是A、考古发现B、实物资料C、神话传说D、文献资料2.2018 年被英国人从圆明园劫掠到海外的西周时期文物青铜器“虎鎣”(右图)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此可大致推测该文物已有历史A、3500 年左右B、3000 年左右C、2500 年左右D、2000 年左右3.“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中“廿六年”的纪年方式是A、干支纪年B、年号纪年C、王公年次纪年D、公元纪年4.“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中“北元魏”的建立者属于A、匈奴族B、党项族C、鲜卑族D、蒙古族5.唐朝为宰相们提供商议军国大事的办公处所称A、外朝B、政事堂C、枢密院D、军机处6.“五陵年少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诗中描绘的景象出现在A、唐朝长安B、宋朝开封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7.清朝前期采取有利于巩固西北地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A、设立宣政院B、实行金瓶掣签制度C、设立台湾府D、设立伊犁将军8.最初产生于15-16 世纪德国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国家形成B、文艺复兴C、手工工场出现D、宗教改革9.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制度”、“分工”、“童工”等词语最初适用于描述A、运输行业B、纺织行业C、冶金行业D、化学工业10.下列从法律上否定法国封建制度的是11.19 世纪后期,推动殖民全球扩展的最大动力是A、贸易兴盛B、科技突破C、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12.有英国人回忆说:“我们抵达巴黎的时候决心达成一个公正和英明的和平,我们离开的时候却发现强加给敌人的条约既不公正又不英明”。

2019-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III)

2019-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III)

2019-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III)绝密★启用前试卷种类:A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III)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共 6 页。

满分100 分。

考试用时9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署名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点。

2.第 I 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答案不可以答在试题卷上。

3.第 II 卷一定用0.5 毫米黑色署名笔作答,答案一定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地区内相应的地点,不可以写在试题卷上;如需变动,先划掉本来的答案,而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可以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余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第 I 卷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

1.《礼记》记录:“君天下日天子。

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这段话表现了怎样的主张A.王权专制 B.中央集权C.君权神授D.地方分权2.沂南汉墓作为东汉后期的墓葬,在画像内容设计时,将众多古圣先贤搬进墓地,和亡灵做伴,并警告后代。

在墓葬四周墙上,设置了18 幅37 个历史和传说人物,此中不行能出现的是A.“周公辅成王”B.“蔺相如物归原主”C.“荆轲刺秦王”D.“岳母刺字”3. 2013 年 9 月,国务院法制办宣布了《教育法律一揽子订正草案(征采建议稿)》,拟规定将每年 9 月 28 日孔子寿辰日代替此刻每年9 月 10 日作为教师节。

这表达了如何的思想A.“吾将以教主尊孔子”B.“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C.“吾将以教育家尊孔予”D.“孔子之道也,远传于四域以外”4.《农政全书》记录:“每闻他方之产能够利济人者,常常欲得而艺之” “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 “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闻则随闻漫笔。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专题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试卷历史2018.1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1-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内。

)1. 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

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的储贰,故曰开国之处,实无封建之事。

”这说明商代A. 具备了初步的宗法秩序B. 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C. 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 非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商人兄弟相及”“ 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的储贰”可知,可知血缘维系的宗法制度已经出现,但不够完善,故A正确,C错误;B与史实和材料“兄弟相及”不符,故排除B;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是在春秋以后才出现的现象,故排除D。

2. 古代政府的“抑商”政策,“名为抑商·实为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

”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秦国禁止弃农经商B. 西汉盐铁官营政策C. 唐朝限制商人科举D. 明清御用官窑瓷器【答案】B【解析】“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是指抑制私人经商,政府垄断商业的发展,西汉盐铁官营政策就是政府垄断了盐业和铁业,不让私人插手,所以本题选B;ACD项无法体现材料“抑民间之商而重政府之商”,排除。

3. 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从技法上廓清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紧密揉为一体,“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审美思想出现了”。

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A. 重视法度B. 尚意C. 追求神韵D. 重情【答案】A【解析】由材料“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紧密揉为一体”,可见唐代书法重视法度,故选A;BCD不符合材料“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排除。

4. 唐史书记载:“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礼治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

该秩序表明西周A.形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B.宗法制已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C.始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D.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2.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把大禹作为取法的对象,主张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徒“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这反映了墨家A.与儒家政治主张完全相反B.具有实践精神和救世情怀C.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D.汇集了诸子百家的精华3.汉高祖刘邦曾下诏,令兵解甲归田,赐以田宅,允许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还乡,恢复其田宅爵位。

汉高祖这一措施有利于A.增加自耕农所占的比重B.提高民众的政治地位C.促进商业的恢复与发展D.削弱豪强地主的势力4.贞观五年,李世民颁旨佛道设教,本为行善事,难道可以使僧尼、道士等妄自尊崇、坐受父母之拜?这样做是损害风俗、悖乱礼经,应立即禁断。

”由此可知李世民主张A.禁断佛道B.崇儒尊孔C.政教合一D.乾纲独断5.北宋政府颁布商税则例,进一步将商税的征收程序化和制度化,改变了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

宋代商税征收的制度化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政府开始着重调整商业税收的政策C.小农经济发展缓慢D.国家从法律上对民营商业的承认和保护6.李木洲认为,古代中国人才选拔经历了“推举-推举并考察-规范化考试”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A.具体表现就是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演变B.彻底完成了贵族政治叫官僚政治的过渡C.实现了道德学问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统一D.体现了制度设计对于公平和效率的追求7.下图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汇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质量监测
高二(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满分100
分时间60分钟
注意:
1. 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 检测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A. 农具和酒器
B. 礼器和兵器
C. 礼器和用具
D. 兵器和农具
2. 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3. 右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称为()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行省制
4. 以下能正确反映东汉末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是()
5. 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丝绸之路,其开拓者是()
A. 秦始皇
B. 张骞
C. 汉武帝
D. 唐太宗
6.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隋唐时期人才的选拔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7.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8.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孔子
B. 老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9. 西方历史上,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发生在()
A.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 美国的南北战争时期
C. 日本武装倒幕运动时期
D. 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
10.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主要倡导()
A. 专制主义
B. 人文主义
C. 理性主义
D. 共产主义
11. 某位历史学家曾经指出:“拿破仑日后承认,造成他失败的因素,除了甲国的广大空间外,就是乙国的工业力量。

”文中所指的乙国是()
A. 俄国
B. 法国
C. 英国
D. 普鲁士
12.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
A. 从根本上废除了君主制
B. 首次阐述天赋人权思想
C. 确立了人权和法治原则
D. 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3. 右图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清政府部分商品进
口税率的变化,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 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是()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梁启超
D. 孙中山
15.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1851年的伦敦万国博览会开幕式上,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和骄傲,主要是因为
A. “光荣革命”成功
B. 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
C. 日不落帝国建立
D.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16. 在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使清政府成为“木偶”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
A. 抵御列强入侵
B. 维护清朝统治
C. 创建新式海军
D. 实现自强求富
18. 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 三权分立
B. 三民主义
C. 脱亚入欧
D. 实业救国
19. 下列有关历史变迁特征的叙述中,可称为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大变局”是()
A. 商周之际,王国变为封建
B. 元明之际,行省变为内阁
C. 三国时代,统一变为分裂
D. 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
20. 以下主张不能准确体现民国初年民众愿望的是()
A. 发展民族工业
B. 收回领土主权
C. 实现国家强盛
D. 征服世界称霸
二、综合分析题
(一)思想引领与社会变革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常常会出现依据一定思想理论及目标对社会体系进行变革的社会运动。

(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史志、管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
材料四:他(伏尔泰)对孔子的民本思想极为推崇。

他宣扬自由平等,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

——《中外政治思想史》
21. 材料一中的画像是哪一历史人物?他是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的开创者?(2分)
22. 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所提出的建议。

(2分)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

(2分)
23. 材料三中“上卷”诸书的传播对促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4分)“中卷”
诸书较之“上卷”哪些新的特点?(2分)
24. 伏尔泰是哪一场运动的领袖人物?(1分)请写出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直接体现伏尔泰上述思想的文献。

(1分)
25. 综合上述内容,谈谈思想引领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2分)
(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

它即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9分)
26. 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11分)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政治
体系
资产阶级政权初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张英国《___①___》的颁布,确立了君
主立宪制
___④___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1787年宪法》确立了___②___制
___⑤___领导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
联邦统一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___③___王朝的
封建专制统治
德国___⑥___,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日本___⑦___,确立了近代天皇制
经济
体系
___⑧___,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
开始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从商品输出到___⑨
___,而___⑩___等新型交通工具使用
和普及加快了国际间的流通
殖民
体系
亚、非、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掠
夺和剥削的直接对象
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
的经济附庸,列强掀起___⑾___的高潮
27. 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8分)
(三)考古与文献中的历史
史料涵信息,历史须验证。

(25分)
材料一:材料二:
深埋于海床面以下5.5米处的“经远”舰名漫画:《punch》英国讥讽杂志
材料三:(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发现两缕烟柱......原来是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

这时,清舰对我将旗(“吉野”号挂有舰队司令官的将旗)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

......敌我距离约三千米,“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迎战。

——(日)《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清末海军史料》材料四:当高升号将沉之际,高善继等意气自若,同士兵一起誓死抵抗。

在浪速炮火的猛烈轰击下,用步枪“勇敢地还击”。

浪速虽不停地“向垂沉的船上开炮”,但清军官兵视死如归,仍然英勇战斗,直至船身全部沉没。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沉之证言》,《中日战争》(注:汉纳根系当时在英国商船高升号上的德国籍工作人员)
材料五:七月中旬,日本海军已经完成了发动战争的组织准备工作。

.....22日.....要求朝鲜政府“亟令清军退出境外”。

当时,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提出质询:若于此最后通牒期间后遇中国舰队,或中国有更增派军队之事实,“日本舰队立即开战,在外交上有无困难?”陆奥宗光果断地回答:“作为外交上的顺序,没有什么问题。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28.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战役?该战役发生于哪一年?(4分)
29. 就研究此次战争而言,上述五段材料属于原始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作为印证清朝官兵英勇奋战的史料。

将此两种史料相互印证和比对还原历史的研究方法称为
_________。

(6分)(填材料序号)
30. 材料三认为清朝首先挑起战争,日方如此记载的原因为何?(2分)
3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此次战争的爆发。

(1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