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作业(三)

合集下载

地域文化作业三

地域文化作业三

地域文化·中原文化平时作业(三)
(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一、填空(2×10=20分)
1.佛教大致在 初年传入中国。

2.中国的第一座佛寺是 。

3. 时期,是我国佛教的繁荣时期。

4.玄奘于唐太宗 年,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

5.《墨子》所阐述的政治思想可概括为兼爱、 、尚贤、尚同。

6.《尉缭子》是 时期的魏国大梁(今开封市)人尉缭的著作。

7.中国最早的建筑学著作是李诫所著的 。

8.东汉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

9.宋张商英所著的《 》,力主三教调和说。

二、名词解释(4×5=20分)
1.阴阳家
2.僧一行
3.《灵宪》
4.《甘石星经》
三、简答题(4×10=40分)
1. 为什么说宋元明清是佛教的衰落阶段?
2.佛教对中原文学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3.农家思想对中原文化有着哪些影响?
4. 简述朱载堉对科学、艺术的贡献。

四、论述题(20分)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旨》中说:“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遵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请谈谈对这段话的认识。

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作业(平时作业三)

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作业(平时作业三)

平时作业三一、填空题1、流域生育习俗有(“踩生”)、(“洗三”)、(“睡扁头”)、(“抓周”)。

2、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德祈子)。

3、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渔猎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

5、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6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言特色)。

7、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的工人)。

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保卫战)。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

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

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之夜》)。

13、在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1、流域的旧式婚俗。

答:1、婚制与外婚制。

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允许从表婚,即堂姑母、堂舅你的兄弟姐妹间结婚。

4、有女无儿家庭可以招养老女婿,免收彩礼。

5、“转房婚”。

6、严惩通奸行为。

7、一般不准许离婚,若非离不可,所生男孩由男方抚养,女孩经男方同意可随母亲。

8、孀妇再嫁有种种限制。

2、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 1、东北饮食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山珍野菜摄入大。

2、由于北方气候原因,食物储藏成为北方饮食习俗的另一特点。

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作业(平时作业三)

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作业(平时作业三)

平时作业三一、填空题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踩生”)、(“洗三”)、(“睡扁头”)、(“抓周”)。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渔猎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

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言特色)。

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的工人)。

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

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

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之夜》)。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1、黑龙江流域的旧式婚俗。

答:1、内婚制与外婚制。

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允许从表婚,即堂姑母、堂舅你的兄弟姐妹间结婚。

4、有女无儿家庭可以招养老女婿,免收彩礼。

5、“转房婚”。

6、严惩通奸行为。

7、一般不准许离婚,若非离不可,所生男孩由男方抚养,女孩经男方同意可随母亲。

8、孀妇再嫁有种种限制。

2、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 1、东北饮食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山珍野菜摄入大。

地域文化作业3

地域文化作业3

第 1 大题: (单项选择题得 40 分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1 . (《老丈夫》(福州)借一个新婚女子之口,写对新婚丈夫的印象:“都道新郎表堂堂,谁料胡须过胸膛。

头发如像寒冬雪,胡须好比关云长。

”表现了福建歌谣( )的艺术特点。

A . 幽默深刻B . 复沓手法C . 运用典故D .讽刺嘲弄正确答案:A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2 . (( )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 . 泉州B . 漳州C . 福安D . 福鼎正确答案:A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3 . (在表现事理的谚语中,主张要以毒攻毒,以恶制恶的谚语“阎王也怕恶鬼,五帝也怕歹人”出自( )。

A . 泉州B . 厦门C . 三明D . 福州正确答案:D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4 . ((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A . 唐末五代B . 宋代C . 元代D . 明代正确答案:B .5 .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爱唱山歌,因此其婚嫁也离不开唱歌,如“作表姐” “亲家伯”都是男女双方表现唱歌水平的活动。

A . 闽西客家B . 闽南回族C . 福州蒙古族D . 闽东畲族正确答案:D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6 . (在表现志向的谚语中,以敢冒风险为荣,以敢打敢拼为乐的谚语“输赢笑笑”出自( )。

A . 石狮B . 连城C . 闽清D .平潭正确答案:A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7 . (泉州( )长811丈(约2300米),把闽南的安海和水头之间原来以舟渡往来的五里海湾连接起来,被认为“天下无桥长此桥”。

洛阳桥B . 安平桥C . 镇安桥D . 虎渡桥正确答案:B .应得 2 分, 实得 2 分 ) 有一些舞蹈在早期雏形,就由福建传入台湾,在台湾得以发展8 . (成熟,形成一种舞种后,又传回福建,在福建又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

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作业参考答案江苏地域文化》第三次形考(大作业)(占课程总成绩30 %)1苏中文化主要以平原水文化为基础,广陵__B____文化为补充。

A大运河B山C平原D湖泊2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为江淮地区__C____氏族社会繁荣阶段文化的典型代表。

A农业B古黄河C母系D父系3江苏泰兴市取___B_____,五业兴旺之意命名。

A泰州BXXX泰县D泰然兴起4南通博物苑为晚清状元___C___于1905年创办。

A冒辟疆BXXXCXXXDXXX5泗洪县__B____镇发现的“下草湾遗址”,表明距今约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逐水而居。

A太平B双沟C临淮D上塘6宿迁市为全国唯一拥有___D___两大天然淡水湖的省辖设区市。

A骆马湖、邵伯湖B洪泽湖、高邮湖C骆马湖、云龙湖D洪泽湖、骆马湖7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__A____石刻。

A佛像B摩崖C雕像D造像8连云港的___B___被誉为“江苏的张家界”、“连云港的九寨沟”。

A云台山B渔湾C东海D连岛9江苏柳琴戏,是流行于省辖设区市__C____及周边地区的江苏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已有200多年历史。

A宿迁B盐城C徐州D连云港10江苏__C____市沿海滩涂上建有野生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

AXXX淮安11苏北文化,指以XXX建立西楚王国和XXX建立西汉帝国所体现的巍巍楚汉雄风为基础,连云港、盐城海洋文化为补充的地域文化。

精确谜底:盐城12用扬州方言演讲,流行于以扬州为中心的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的的一种曲艺形式被称为扬州评话精确谜底:扬州评话13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地。

正确答案:泰州14淮阴区为淮安市最早的行政建制,因地处淮河精确谜底:南南岸而得名。

南通的雅称。

15宋代,因狼山上岩石多呈紫红色,遂又称之紫琅山,后紫琅成了精确谜底:南通16“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国内兮归田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XXX的诗。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三解析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三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

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籍。

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秋浦歌》十七首。

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等。

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教化”派。

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

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

他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目连救母》,又名《劝善记》。

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

剧中写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

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的奇遇。

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

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有骂名,但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作业(三)一、判断题(根据题意判断正误,并在括号中打√或×,每小题2分,共20分)①先秦时期,浙江地区就已经有了春节这项民间节日。

()②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③南宋时,浙江已经有了庆祝中秋节的习俗。

()④九姓渔民水上婚礼是杭州钱塘江上流行的一种婚俗。

()⑤浙江的火葬习俗始于唐朝。

()⑥“社戏”是浙江绍兴地区民间祭社时的一种文化活动。

()⑦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著名的观音文化中心。

()⑧农历八月十五日是观赏钱江大潮的最佳时机。

()⑨嘉善的西塘镇被誉为“江南水乡民俗文化博物馆”。

()⑩杭州西湖十景形成于北宋时期。

()二、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①浙江民间舞板凳龙的习俗一般在()前后进行。

A.中秋节B.元宵节C.清明节D.端午节②社戏大体分为平戏、大戏和()。

A.中戏B.小戏C.莲花落D.目连戏③浙江建德新安江一带的九姓渔民曾长期流行一种叫()的婚礼习俗。

A.水上婚礼B.抢婚婚礼C.吟唱婚礼D.酒宴婚礼④游览浙江金华的洞窟,要平躺在小舟上方得进入的洞窟叫()。

A.瑞金洞B.双龙洞C.瑶琳洞D.冰壶洞⑤清代有两个爱好江南山水的皇帝,他们是()。

A.康熙和雍正B.乾隆和嘉庆C.康熙和乾隆D.雍正和嘉庆⑥白居易诗句“一半勾留是此湖”中的“湖”指的是()。

A.嘉兴南湖B.绍兴东湖C.杭州西湖D.淳安千岛湖⑦鲁迅小时候在绍兴求学时就读的私塾是()。

A.相韩旧塾B.三味书屋C.横城义塾D.石溪义塾⑧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机构。

A.教育B.藏书C.行政D.宗教⑨诂经精舍是清代阮元创办的一家()。

A.机构B.寺庙C.书院D.茶馆⑩清代绍兴最有特色的私学是()。

A.私塾B.义学C.幕学D.府学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①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有哪些?②什么叫“抓周”?③民间祭祀蚕花娘娘是怎么一回事?④清代最有特色的私学是什么?⑤什么是“绍兴师爷”?为什么要冠以“绍兴”二字四、分析题(根据给出的材料,按照题意进行分析回答。

秋季青海电大地域文化专科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

秋季青海电大地域文化专科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

青海电大7814地域文化(专科)作业三及考试参考答案国开平台。

各省网电大网上作业形成性考核:.一、单选题(共25题)1. 《格萨尔》史诗是着名的()族英雄史诗。

A. 蒙古族B. 土族C. 藏族D. 撒拉族2. 每年(),塔尔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

A. 腊八B. 正月十五C. 二月二D. 六月六3. 在昆仑神话中最有影响的是有关()的神话故事。

A. 青海B. 黄帝和西王C. 夸D. 黄帝4. 青海()的服饰所体现的宗教色彩就比较浓厚。

其强调必须用服饰将其严密地包裹遮蔽起来,并以遮盖全身为美,反对裸露羞体的行为,尤其是女性。

A. 土族B. 藏族C. 回族D. 撒拉族5. 截至2008年,()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18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A. 9B. 10C. 11D. 126. 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着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的祖先。

A. 汉族B. 藏族C. 蒙古族D. 土族7. 青海地区()构成的多样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行为观点。

A. 经济B. 民族C. 地区D. 社会8. 在青海地方性知识的理解中,()是农牧区的天然分水岭。

A. 青海湖B. 祁连山C. 日月山(古代称赤岭)D. 昆仑山9. 撒拉族主要从事()。

A. 商业B. 农业C. 牧业D. 园艺业10. 乐都话共有()个声调。

B. 4C. 5D. 611. 汉代以前,青海基本上为()独居。

A. 土蕃B. 藏人C. 羌人D. 蒙古人12. 明代屯军的江浙()一带的能工巧匠,留居热贡一带,与当地人相互融合,艺术上相互吸收、取舍、创新,成就了“奇美天下”的堆绣艺术。

A. 中原B. 江浙C. 江淮D. 北京13. 马厂类型的各种陶器,以彩陶壶与器形较大的彩陶瓮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
一、填空题
1.汉明帝时期的明德马皇后著有《显宗起居注》,开创了(起居注)史书体例。

2.隋唐时期的孙思邈对医药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所著的《千金方》一书,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

3.唐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繁盛时期,陕西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画家,他们画风各异,其中,(周昉)以画鞍马而著称于世,(阎立本)创作了许多与政治事件有关的作品,(张萱)善绘仕女宫苑鞍马,是仕女画的先导者。

4.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诗,他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分别是(《闺怨》)、(《采莲曲》)和(《西宫春怨》)。

5.最能代表颜真卿书法艺术的作品是(《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和(《颜家庙碑》)。

6.杂剧《中山狼》的创作者是(周昉)。

7.主持建设泾、渭、洛、梅四大惠渠的水利学家是(李仪祉)。

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诗的作者是(王昌龄)。

10.《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有“小杜”之称的(杜牧)。

11.我国现存的最长的七言唐诗是韦庄的(《秦妇吟》)。

12.陕北民歌中最著名的是(“信天游”),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内蒙中则称为“爬山调”。

13.紫阳民歌类型多样,包括(号子)、(山歌)和(小调)。

14.韩城(四合院)民居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二、名词解释
1.长安古乐
:即是唐代宫廷的“唐大曲”,自唐朝至今已流传逾1300年,被音乐界称为“音
乐活化石”。

2.民俗文化
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3.陕西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源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

采用白描形式,构图简洁而饱满,想象大胆丰富;注重色彩对比,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讲究装饰性;风格浪漫稚拙,怪诞抽象,浑厚质朴,气韵生动。

粗犷里蕴涵细腻,浓艳而不失淡雅,古拙中流露天工。

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还有陕北的安塞和洛川。

4.陕西社火
社火(Shehuo)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

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中国的社火之乡为宝鸡市,当地西府社火下的陈仓血社火、陇州社火、凤翔社火、岐山社火均已成为世界级的中国文化名片。

三、列举题
1.列举五首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品。

蓝花花、横山里下来游击队、东方红、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黄河船夫曲。

2.列举八首唐代长安古乐的曲目。

唐代著名乐曲《婆罗门》(又名《婆罗门》、《望月婆罗门》,唐天宝时(公元742年)改名为《霓裳羽衣曲》,曲中有古印度音乐的影子),《秦王破阵乐》,《遐方怨》,《鹊踏枝》,《诉衷情》,《望江南》,琵琶曲《明妃怨》(明妃即王昭君),大型套曲《青天歌》等,这些曲目丰富、内容广泛、风格多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的古乐,充分再现了唐代音乐的辉煌风貌。

3.列举八个传统的秦腔剧目。

《三滴血》、《火焰驹》《铡美案》、《游西湖》《赵氏孤儿》《金沙滩》《窦娥冤》春秋笔》、《八义图》、《紫霞宫》、《和氏璧》、《惠凤扇》、《玉虎坠》、《麟骨床》、《鸳鸯被》、《射九阳》、《哭长城》、《伐董卓》、《白蛇传》、《梵王宫》、《法门寺》、《铁公鸡》
4.列举陕北民俗十大怪。

A:做饭大烩莱; b:面片揪得快; c:毛巾头上盖; d:皮袄板在外; e:窑洞暖又耐;
f:光脊不怕晒, g:盘腿很实在; h:屹蹴老小爱, i:骂人有些怪; j:不会谈恋爱。

5.列举关中十大怪的名目。

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是道菜、碗盆难分开、手帕头上带、房子一边盖、姑娘不对外、椅子不坐蹲起来、睡觉枕石块、秦腔不唱吼起来。

6.列举今西安市辖区内的八处著名的佛教寺庙。

法门寺青龙寺大慈恩寺兴教寺大兴善寺广仁寺净业寺清真大寺
三、问答题
1.简述三秦民间音乐的体裁和特点。

陕西民间音乐的体裁和特点是:乐有古老的长安古乐,有热情奔放的陕北民歌,还有韵味独特、反映日常生活的紫阳民歌等多姿多彩的民间音乐。

2.简述凤翔木板年画成为三秦民间工艺美术代表作的主要原因。

据《西凤世兴画局》记载,凤翔年画源于凤翔南肖里邰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凤翔县的木版年画,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明正德二年(1507),这个县的邰氏家族,就有八户从事木版年画的制作。

起初,他们的名称叫"万盛画局",后来改为"荣兴画局",再后来又变为"世兴画局"。

木版年画的事业,也像他们祖祖辈辈希望的那样,越来越繁荣兴旺。

鼎盛时期,生产者多达一百多家,画局也有十多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设计、雕刻、印刷、彩绘、发售的作坊。

邰氏凤翔年画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已传承至第20代。

改革开放以来,凤翔木版年画又获得了大发展。

村上成立了研究会,几百人从事生产,年产量超过了千万张。

数百年来,凤翔木版年画在陕、甘、宁、青、川地区一直深受老百姓欢迎。

每逢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扫社",把旧的门神、"家宅六神"和屋内墙上的年画撤下来并烧掉,"送上天"以祭灶王,再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到了大年三十,门扇上贴门神,门框上贴对联,院子灶房贴"家宅六神"-"天神"贴上院中,"土地"守至门口,"灶王"进厨房,"仓神"到粮仓,"龙王"看水井,"牛马王"护马房;大户人家则客厅挂"中堂"画,屋内贴风俗画,窗扇上搁"十全十美",戏剧故事"满"炕墙。

因此凤翔木版年画是西北农村千家万户辞旧迎新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3.简述陕西农民画的主要分布地和它的艺术特点。

陕西民间美术有着一个独特的分支——户县农民绘画。

此类地方性质的绘画具有极强的陕西地域性的艺术文化底蕴。

民间绘画是朴实民众创作者与观众交流的一种方式语言,此类作品都有着极具装饰风格图形,体现出整个户县农民作画的艺术特征,并且展现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精神面貌。

4.在秦腔、皮影戏、华州秧歌戏中选取一种民间戏曲形式,简介其艺术价值。

华州秧歌,民间戏曲,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华州秧歌是一种地摊子的表演形式,田间地头,巷道场院,舞台剧院皆可表演,曲调优美,生活气息浓厚。

剧目内容以反映农村生活故事、爱情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为主。

现有《办年货》、《小喜接妹》、《夫妻观灯》、《卖杂货》等。

2007年5月,华州秧歌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价值:华州秧歌曲调优美,据搜集、整理的音乐资料统计,约有四十多种,这些曲调委婉悠扬、欢快流畅。

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迷胡、花鼓戏、碗碗腔等戏曲音乐的成份。

表演形式活泼,具有一整套的唱、念、做、舞。

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

5.三秦民间艺术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陕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影响广泛,种类繁多,秦腔、秧歌、民间锣鼓、皮影、泥塑等闻名国内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