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第五章第二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人教版必修第五章第二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入了解山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对于推动地理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02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形成
01
02
03
海拔高度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 渐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 ,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
山地,风向单一,风力较大。
地形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影响
海拔高度对山地Biblioteka 直地域分异的影响海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降水越多(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导致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 和数量发生变化。
坡向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影响
阳坡和阴坡由于光照和热量条件的差异,导致植被类型和分布高度发生变化。阳坡光照充 足,热量条件好,植被类型丰富且分布高度较高;阴坡光照不足,热量条件差,植被类型 单一且分布高度较低。
带类型越简单,垂直带谱越单一。
纬度位置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数量
02
纬度越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纬度越高的山地,自然带
数量越少。
纬度位置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高度
03
纬度越低的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高;纬度越高的山
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低。
海陆位置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影响
01 02
海陆位置影响山地降水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土壤和生物资源条件,选择适 宜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发展特色农业。
立体农业布局
充分利用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进行立体农业布局,提 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保护山地生态系统,采取合理的 耕作制度和农业技术措施,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可 持续发展。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ppt教学课件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ppt教学课件

以天山为例,天山北坡由山麓到山顶依 次出现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 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物 和积雪冰川;而天山南坡由山麓到山顶 则依次出现荒漠、荒漠草原、干旱山地 草原、山地森林、亚高山草甸草原、高 山草甸和积雪冰川。
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从山麓到山顶依 次出现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 带冰原带。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01
02
03
04
深度挖掘资源
对山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 详细调查和评估,确定具有开
发潜力的资源。
突出特色
在产品设计上突出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特色,打造独特的旅
游体验。
多元化产品组合
针对不同游客需求,设计多元 化的旅游产品组合,包括观光
游、探险游、文化游等。
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指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 变化,导致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 素在垂直方向上的有规律的变化。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类型和 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植被垂直带谱
土壤垂直变化
山地植被随海拔升高呈现明显的垂直带谱, 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类型逐渐变化。
土壤类型和性质随海拔升高和植被变化而发 生变化。
旅游业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为旅游 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旅游资源。
基础设施建设
如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等, 对山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 影响。
03 山地垂直地域分 异的类型与特征
类型划分
基带
01
山麓自然带(即起点的自然带)。
垂直带
02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更替的自然带。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地域的海拔高度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候类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山地从山脚到山顶,气候类型可以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热带山地位于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植被丰富多样;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气温适中,植被类型多样;温带山地气温较低,植被逐渐稀疏;寒带山地则气温极低,植被较为稀疏。

这种垂直分异的气候规律影响着山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山地地域的土壤特性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逐渐降低,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也发生变化。

在低海拔地区,土壤通常较为肥沃,含有丰富的养分,适宜农作物生长;而在高海拔地区,土壤质地变得疏松,养分含量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更适宜发展牧业和林业。

山地地域的植被类型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低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高,植被类型多样,常见的有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而在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植被逐渐稀疏,常见的有针叶林和高山草甸。

这种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不仅影响着山地的生态系统,还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护和防止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山地地域的动物分布也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

低海拔地区常见的动物有热带雨林中的猴子、豹子等;而高海拔地区则常见一些适应寒带气候的动物,如雪豹、藏羚羊等。

动物的垂直分布不仅与气候条件相关,还与植被类型和食物资源的分布有关。

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对于动物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山地地域的垂直分异规律是由气候、土壤、植被和动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类型、土壤特性、植被类型和动物分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种垂直分异规律对于地理学、生态学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和机遇。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山地地域的垂直分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呀!你想想,那一座座高山,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盒子,每一层都藏着不一样的惊喜呢!当你开始攀爬一座山,就好像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冒险。

山脚可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树木高大茂密,就像一群绿色的巨人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各种小动物在里面欢快地穿梭,那热闹劲儿,就跟咱过年似的!往上走走呢,也许会发现气候渐渐变了。

树木没那么多了,出现了一些矮小的灌木丛,它们顽强地生长着,就像不服输的小斗士。

这时候你可能会奇怪,咋和山脚不一样啦?嘿嘿,这就是山地的奇妙之处呀!再往上,说不定就到了一片草地呢。

那些小草在风中摇曳,像是在给你跳舞欢迎你呢!你看,这从森林到草地的变化,不就跟变魔术似的?等你到了更高的地方,可能就会看到终年不化的积雪啦!哇,那一片洁白,简直太美啦。

那雪就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盖在山上,让山也能在冬天好好睡个觉呢。

这就好像人生的路呀,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风景和挑战。

我们在山脚下就像刚开始成长的孩子,充满了好奇和活力;到了半山腰可能就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不能退缩呀;等爬到山顶,看到那壮丽的景色,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得啦!你说,这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不是特别神奇?它让一座山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就像一个微缩的世界。

我们可以在一座山上体验到四季的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而且呀,这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呢。

就像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生态环境,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

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

所以呀,朋友们,下次有机会去爬山的时候,可别光顾着埋头往上爬,要多留意身边的变化,感受一下这神奇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你会发现,大自然真的是最棒的艺术家,它在山上画出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难道不是吗?这真的太让人惊叹啦!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神奇的世界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模块1章节:选自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三框题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程标准解读:本节主要讲述了陆地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在学习时要掌握陆地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二、教材分析:承上启下,地位重要:本节课节选自《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也是整本书的最后一节。

对于本章来说,它是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因为它们同为自然环境的两大特征。

对于整个高中地理必修教材而言,它是对必修1前面知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大圈的一个提升和整合,它又为后面学习必修二和必修三农业地域类型、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荒漠化的防治、区域经济发展等人文地理内容做了知识铺垫和理论指导,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陆地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对于自然知识已经有了总体掌握。

2.能力基础: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但由于这部分内容综合性、空间性强,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对于地理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不强,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3.心理特征:高一学生探究欲旺盛,对自然地理景观非常感兴趣。

因此,需要搜集与生活相关联的景观图片和地图,以建立丰富的地理表象,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同化与整合。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与技能:①能够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

②能够总结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③说出雪线的地理意义以及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探究、图片展示,材料分析,总结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因素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②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带谱的一些概念:1、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

特征:①山麓的自然带根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例如: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自然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北坡的自然带谱为高山草甸草原带;②基带宽的一侧为热量丰富的一侧〔在中纬度表现的最为明显〕。

例: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S N N S基带基带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中纬度地区:温带地区〕:自然带中基带海拔分布高的背风坡,低的为迎风坡。

〔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高度,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故背风坡的基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高。

〕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低纬度地区:热带地区〕:自然带中基带海拔分布高的迎风坡,低的背风坡。

〔如赤道地区的安第斯山脉:东坡降水条件优于西坡,东坡基带的海拔高度高于西坡〕。

2、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

影响因素:①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雪线比背风坡低。

〔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于消融量,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于消融量,雪线高;〕例如:阿尔卑斯山脉北坡是迎风坡,北坡雪线低。

②阳坡和阴坡:阳坡,热量丰富,消融量大于冰雪量,雪线高;反之阴坡雪线高;3、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如果山脉足够高,顶带为积雪冰川带。

4、林线:森林分布的上界,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C的等温线吻合。

5、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森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草〔草原、草甸〕、高寒荒漠、积雪冰川。

〔不同的山,分布不一样,这只是一般规律,实际生活中具体分析〕。

典型例题:例1:读图解释天山地区的地理现象。

1.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据图判别天山南坡积雪冰川高度比北坡〔高、低〕。

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融水发展农业。

2.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牲畜赶往A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C荒漠草原D山地草甸草原以下牲畜中,新疆天山地区放牧的是A 三河牛B伊犁马C滩羊D阿拉善骆驼例2.读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答复1~4题。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更替方向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热状况(水分、热量)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更替高大的山地【注】①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专题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专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或者说,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相似性。

)【专题3】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影响因素:1.山体的海拔高度;2.山体所处的纬度;3.山体的相对高度(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

【专题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

2.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因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阴坡。

【注】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作为主要依据,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

【专题5】雪线的分布高度1.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①—雪线高度②—气温③—降水量(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3)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低;而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注】①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

②雪线高度同样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但常以降水为主要依据,因此,雪线低的坡往往确立为迎风坡。

【专题6】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的更替
森林 草原 森林
分异规律: 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变化 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 似
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 的水平地带带谱是否完全一样?
不是完全一样,是相似
典型 下面为我国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例题
(1)~(2)题。 (1)图中三地按纬度由高到
A. 沿岸寒流流经 B. 山地地形阻挡 B
C. 盛行西风影响 D. 海陆分布状况
(3) 丙气候分布区可能出现的植被类型是( )D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荒漠
自然地理环境 的差异性
地带性差异 非地带性差异
水平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由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影响因素
低的排序是( ) B A. 丙—甲—乙
B. 甲—乙—丙
C. 甲—丙—乙
D. 乙—丙—甲
(2)引起甲、乙、丙三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探究一:
结合“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探究下列问 题。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为什么多?
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山麓海 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 异大,自然带复杂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带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 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
典型 例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
问题。
(1) 甲气候带的降水主要来自( )D
A. 赤道低压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 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山顶与山麓之间 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相对高度 想一想: 想一想:如果喜马拉雅山坐落在北纬 如果喜马拉雅山海拔只有3500 65度,那么其基带 米,那么其从山 海拔愈高,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 是什么?垂直带谱变简单了还是变复杂了? 麓到山顶还剩下什么垂直自然带? 然要素的垂直分异越明显,自然带数量愈多。
实例分析3:(2011· 江苏卷 第13题)下图是珠穆朗玛峰 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与北坡相比,南坡 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 ) A.相对高度大,纬度 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读图可知珠穆朗玛峰南坡形成了七个自然带,北坡只形成了三个自 然带,与北坡相比珠穆朗玛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基带纬度低、海 拔又低,水热条件从山麓到山顶的差异大,故自然带丰富。考虑 坡向,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相同海拔比北坡热量条件好,主要 影响相同一个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与自然带带谱的复杂程度无关, 故B项错误。坡度大与自然带带谱的复杂程度也无关,故C项错误。 南北坡海拔高度相同,故D项错误 。
5、影响雪线的因素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 地带。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降水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差异 主要差异 具体差别 纬度差异 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
气温 阳(阴)坡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差异 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季节差异 迎 (背) 风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降水 坡差异 坡度差异 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其他 人类活动 随着全球变暖,雪线升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 高度( C )
A. 逐渐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变化无序
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 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也会逐渐降低。
3、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 山体所在纬度 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山体海拔
实例分析5、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图,回答 1~ 2题。 实例分析 5、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 布图,回答1~2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C )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图中显示同一自然带在山 脉的北坡分布位置较高,说明北坡热量条件好于南坡, 则可能位于南半球;山脉自然带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则该地位于温带地区。 1.该山地可能位于( C)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实例分析4:(2003年· 上海综合卷)在以下山地 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D ) A.秦岭南坡 C.阿巴拉契亚山脉 B.喜马拉雅山北坡 D.乞力马扎罗山
对于一个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 大,则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越多。乞力马扎罗山 海拔5895米,位于赤道附近,其自然带数量多并 且成为世界上山地自然带谱最完整最复杂的山地, 故选D项。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阔叶林Biblioteka 草甸你发现了什 么规律?
D 4
1 形成这样地
域差异的主 C 活动: 将某山景观照片按从山麓到山顶的顺序排列 要因素是什 么?
针叶林
B
荒漠
A 2 3
一、垂直地域分异及形成原因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 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 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其垂直分异的形成基础为不同 海拔水热组合状况不同。 自然要素 垂直变化 气温 降水 随海拔逐渐升高从山麓到山顶热量逐渐减少,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从山麓到山顶呈“少—多—少”变化。因此, 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 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形成了垂直自然带,在命名时除基带外不再冠 有“温度带”,而直接用植被命名或前缀一 “山地”。
实例分析2:(2004年· 天津文综卷第5、6题)在理论上, 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对应关系.读 图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B
A. 62°N~ 68°N B. 52°N~ 58°N C. 50°N~ 54°N 从图中可以看出, D. 52°N~ 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针叶林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的范围 62°N 距42°N约1 100~1 800 km;在地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 差1°实际距离大约相差111 km,计算可得水平方向的 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52°N~58°N。
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 拔不超过( B ) A.1 000米 B.2 000米 C.3 000米D.4 000米
该山地顶部为高山草甸 草原带,没有出现冰雪 带,说明顶部气温高于 0℃;依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 以及山麓年平均气温为 12℃,可推知该山地海 拔不超过2 000米。
植被
二、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总结 1、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 的最低层而得名。 —通过基带判断山体所在的温度带 2、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的 变化规律类似于 赤道到两极的变 化规律
山麓自然带和当地 水平自然带一致
实例分析1: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的暖 温带地区?( 1 )
4. 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
(1)在不同纬度的山体上: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 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 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 200米。
(2)同一自然带在同一山体的不同坡向上: 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 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 注:一 般而言,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南半球北坡为阳坡 ——可判定山体为东西走向和所在半球位置 赤道地区由于阳坡和阴坡不明显,因此自然带为水平 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