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的健康教学教育方案计划

合集下载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授课计划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授课计划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授课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婴幼儿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常见疾病和意外伤害。

二、教学内容
1.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
2. 婴幼儿营养与饮食
3. 婴幼儿睡眠与休息
4. 婴幼儿日常护理
5. 常见疾病预防与应对
6. 意外伤害预防与应对
7. 婴幼儿心理健康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解:通过PPT、图片等形式展示婴幼儿卫生与保健的知识点。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应对婴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伤害。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加深对婴幼儿卫生与保健的认识。

4. 互动问答: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安排
1. 时间安排:共计4学时/次,共8次课。

2. 地点安排: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3. 参与人员:授课教师、学生。

4.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

五、考核方式
1. 出勤率:学生出勤率不低于80%。

2. 作业:完成一次案例分析作业。

3. 课堂表现: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4. 期末考试:以书面形式对婴幼儿卫生与保健的知识点进行测试。

六、课后反馈
授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填写课后反馈表,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授课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根据新生儿科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以下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1. 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母婴共同住院,促进早期母婴接触和母乳喂养。

2. 开展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如窒息、黄疸、感染等,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3. 进行新生儿生活护理和体温调节的培训,使家长学会正确的洗澡、换尿布、包裹、保持室内适温等常规护理方法。

4. 强调新生儿及家长的心理健康,引导新生儿家长主动接受产后心理辅导、了解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5. 定期组织新生儿健康体检活动,普及新生儿常见疾病和预防保健知识,帮助家长正确了解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营养需求。

6. 加强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有效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针对新生儿健康教育需求,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新生儿疾病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疾病的健康教育

新生儿疾病的健康教育1.注意保暖,热水袋温度低于50摄氏度,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尽量不去公共场合,减少探视,家中有感冒患者避免接触新生儿。

3.提倡母乳喂养,喂养的应用温水清洗乳头。

4.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原则是从一种到多种添加,由少到多,由细到粗。

5.注意奶具的清洁卫生。

6.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特别是皮肤皱折处,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动作轻柔。

7.心脏病患儿要防感冒,喂养不可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8.疗程未到者自动出院后继续治疗或门诊随访。

9.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和儿保体检。

新生儿重症监护要点【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皮肤等。

(3)拥抱、吸吮、吞咽反射及哭声等。

(4)了解血糖、血胆红素、血气分析等测定结果。

2、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进食、吸吮能力.【护理要点】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根据病情预热台辐射远红外或闭式暖箱,呼吸困难者,准备氧气,连接好呼吸机管道,检查负压吸引设备,准备好心电监护仪等。

3、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好心电监护、测定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心率、呼吸频率及节奏,设定报警值(包括呼吸暂停的报警)当监护仪报警时,观察新生儿情况,并及时给予处理。

对非病情因素引起的报警,检查新生儿活动情况,若电极片松脱或链接不好时,及时给予处理。

4、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设置呼吸机报警值,注意机器工作状态的观察,当呼吸机报警时,及时检查呼吸机管道环路、机器、气源等情况有无异常,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每1-2小时记录呼吸机各种参数一次,每2-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及时给予拍背及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定时监测体温的变化,注意保暖。

应用远红外辐射台暖箱或闭式暖箱时,观察暖箱的工作情况,根据患儿体温及病情,及时调节暖箱的温度。

6、定时观察精神反应、肌张力、瞳孔、前囟张力等状况,并及时记录。

7、观察皮肤有无黄染、皮疹及脐部有无感染。

新生儿的健康宣传教育

新生儿的健康宣传教育

穿着指导
根据气温变化和宝宝的体 质选合适的衣服和尿布 ,避免过热或过冷,保持 干爽清洁。
新生儿疾病预防指导
预防接种
按照医生的建议为宝宝接 种疫苗,以预防传染病的 发生。
日常观察
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 、食欲、体温等,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
卫生习惯
保持家庭卫生,勤洗手、 消毒玩具等,以减少病菌 的传播。
评估标准
知识掌握程度
01
评估家长对新生儿健康宣传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喂养、
护理、预防接种、疾病识别等知识。
行为改变
02
评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新生儿护理和健康管理的行为改变,
如合理喂养、定期接种疫苗、及时就医等。
满意度调查
03
了解家长对新生儿健康宣传教育的满意度,包括教育内容、方
式、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由儿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等组成的专业队伍,负责开展新生儿健康宣传教 育。
加强专业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宣传教育能力,确保他们能够为新生儿 提供科学、准确、实用的健康宣传教育。
鼓励医疗机构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新生儿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技能 。
制定新生儿健康宣传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为新生儿健康宣传教育提供政策保障。
加大对新生儿健康宣传教育的投入,提高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参 与新生儿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新生儿健康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考核 评估,确保新生儿健康宣传教育的有效实施。
预防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新生儿发育迟缓和健康问题,而健康宣传教育可 以帮助家长了解如何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新生儿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新生儿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新生儿健康管理实施方案1. 背景新生儿健康管理是为了保障婴儿在出生后的健康成长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当的护理和干预措施,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

2. 实施目标本实施方案旨在:- 提供准确、全面、个性化的新生儿健康管理服务;- 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预防和减少新生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提供家庭关怀和支持,帮助家长积累育儿经验。

3. 实施内容3.1 新生儿健康评估针对每位新生儿,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生长指标测量,例如体重、身长、头围等;- 身体系统检查,包括皮肤、颈部、心肺、腹部等;- 发育评估,观察新生儿的运动、反应、听力等方面;- 完善的家庭病史和遗传史采集。

3.2 高危新生儿筛查针对可能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筛查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群体;- 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的风险评估;- 潜在的生长发育问题的早期发现。

3.3 免疫规划和接种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及时为新生儿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并提供相关疫苗知识和预防接种的指导。

3.4 婴儿喂养指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新生儿,提供科学合理的喂养指导,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帮助家长正确喂养婴儿。

3.5 健康教育和指导向家长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包括婴儿护理、常见疾病预防、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4. 实施机构和人员新生儿健康管理由相关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负责实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角色:- 医生和护士:进行新生儿健康评估、筛查和接种等工作;- 营养师:提供喂养指导和营养咨询;- 健康教育师: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5. 实施评估针对新生儿健康管理实施的效果和质量,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 新生儿健康指标的监测和对比分析;- 家长满意度调查;- 新生儿疾病和意外伤害发生率的统计。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保障措施,旨在早期发现婴儿可能存在的遗传性、代谢性等疾病,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筛查的意义、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筛查的意义婴儿时期是人体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各类疾病可能发生的高风险期。

通过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并预防这些潜在的疾病问题,为婴儿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及早发现与预防不仅可以避免或减轻患儿和家庭的痛苦,还能够节省医疗资源、减少社会经济负担。

二、常见的新生儿疾病1.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指由父母遗传给子代的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耳聋等。

这些疾病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并在早期进行治疗,以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2.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婴儿体内某一种代谢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等过程异常,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例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疾病如果没有及时干预治疗,会给婴儿带来严重的身体和智力损害。

3. 免疫性疾病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

一些重要的免疫早期干预如卡介苗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等,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感染发生。

三、预防措施1. 宣传教育对于准父母来说,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是十分关键的。

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家庭医生、医院和社区等多样化宣传途径,向准父母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筛查的认知度,以便婴儿能够尽早接受筛查。

2. 健康指导针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医生可以给准父母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这包括了解孕期的重要营养需求、危险因素的避免、生活习惯的调整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病风险。

3. 家庭监测定期进行儿童身体健康检查,并密切关注孩子是否出现疾病的症状。

如果家庭有遗传性疾病史,特别是近亲结婚,更应该密切监测婴儿的身体状况,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结语: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保障婴儿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及早发现潜在疾病并进行干预治疗。

新生儿科工作计划及目标

新生儿科工作计划及目标

新生儿科工作计划及目标
一、工作计划
1. 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和治疗:定期对新生儿进行血糖、血氧、肝功能、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并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疾病。

2. 新生儿喂养指导:帮助新生儿家长正确选择适合宝宝的奶粉和配方,并指导正确喂养方法。

3. 新生儿常见病的教育宣传:针对新生儿常见病,如湿疹、脐部感染、黄疸等,进行详细
的教育宣传,帮助家长了解及预防。

4.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定期进行新生儿的预防接种、黄疸筛查、乳头炎预防等工作。

5. 与孕产妇科、儿科等科室的合作:与其他科室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合作,形成良好的医疗
服务体系。

二、目标
1. 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通过定期检查和治疗,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并降低因各种疾病
导致的死亡率。

2. 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了解:通过喂养指导、疾病宣传等工作,提高家长对新生
儿护理知识的了解,减少由于不正确护理导致的疾病发生。

3. 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通过预防工作,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健
康水平。

4. 深化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与孕产妇科、儿科等科室建立起更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为新
生儿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以上就是新生儿科的工作计划及目标,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高的责任感,努力为
每一位新生儿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
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儿护理:家长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喂养、换尿布、保暖等基本护理技能,以及如何观察新生儿的排便、睡眠、体温等生理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就医。

2.新生儿疾病预防:家长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以及如何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3.新生儿成长发育:家长需要了解新生儿各个阶段的生长和发育特点,以便更好地照顾宝宝,同时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4.新生儿心理发展:家长需要了解新生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如情感表达、社交能力等,以便更好地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促进宝宝心理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进行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康教育平台:医院可以建立健康教育平台,提供新生儿科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方便家长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

2.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医院可以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新生儿科健康知识,提高家长的健康素养。

3.制作宣传资料:医院可以制作宣传资料,如宣传册、海报等,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科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科健康的认识。

4.利用媒体资源:医院可以利用媒体资源,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向公众宣传新生儿科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新生儿科健康的关注度。

总之,新生儿科健康教育宣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提高家长和公众对新生儿科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疾病的健康教育1.注意保暖,热水袋温度低于50摄氏度,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尽量不去公共场合,减少探视,家中有感冒患者避免接触新生儿。

3.提倡母乳喂养,喂养的应用温水清洗乳头。

4.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原则是从一种到多种添加,由少到多,由细到粗。

5.注意奶具的清洁卫生。

6.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特别是皮肤皱折处,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动作轻柔。

7.心脏病患儿要防感冒,喂养不可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8.疗程未到者自动出院后继续治疗或门诊随访。

9.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和儿保体检。

新生儿重症监护要点【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皮肤等。

(3)拥抱、吸吮、吞咽反射及哭声等。

(4)了解血糖、血胆红素、血气分析等测定结果。

2、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进食、吸吮能力.【护理要点】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根据病情预热台辐射远红外或闭式暖箱,呼吸困难者,准备氧气,连接好呼吸机管道,检查负压吸引设备,准备好心电监护仪等。

3、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好心电监护、测定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心率、呼吸频率及节奏,设定报警值(包括呼吸暂停的报警)当监护仪报警时,观察新生儿情况,并及时给予处理。

对非病情因素引起的报警,检查新生儿活动情况,若电极片松脱或链接不好时,及时给予处理。

4、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设置呼吸机报警值,注意机器工作状态的观察,当呼吸机报警时,及时检查呼吸机管道环路、机器、气源等情况有无异常,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每1-2小时记录呼吸机各种参数一次,每2-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及时给予拍背及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定时监测体温的变化,注意保暖。

应用远红外辐射台暖箱或闭式暖箱时,观察暖箱的工作情况,根据患儿体温及病情,及时调节暖箱的温度。

6、定时观察精神反应、肌张力、瞳孔、前囟张力等状况,并及时记录。

7、观察皮肤有无黄染、皮疹及脐部有无感染。

8、遵医嘱监测血糖、尿量的变化,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使用输液泵。

9、观察排便情况,如出现血便、异味等,及时通知医生。

10、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11、提倡母乳喂养,不能进食时遵医嘱给予鼻饲喂养(按鼻饲护理要点);无法从胃肠给予营养者,遵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

保护血管,防止高渗液体渗漏,并根据高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12、进入新生儿病房时,工作人员更换衣裤、鞋帽;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每天对空气、物品及地面进行消毒。

【健康指导】1、介绍科学喂养知识(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添加辅食的重要性)。

2、讲解保暖、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及应采取的措施。

3、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其如何进行护理。

4、保持室内清洁,室温保持在24-26摄氏度,湿度为50%-7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要点【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肌张力、头围大小,有无血肿,前囟是否饱满或凹陷。

(3)精神反应、Apgar评分结果。

(4)新生儿拥抱、吸吮、吞咽等反射状况。

2.家长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吸吮、自主呼吸能力。

【护理要点】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置患儿于侧卧位,加强巡视。

3.定时观察呼吸困难程度,有无青紫、鼻翼扇动、三凹症、气促、喘息、咳嗽、呛奶等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

4.定时监测神志、瞳孔、血压、呼吸、体温、神经反射及肌肉张力的变化,若发现脑疝的征象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并记录。

5.遵医嘱使用镇静、止血或脱水药物,并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6.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

7.遵医嘱给予足够的液体及营养,喂奶时选择小奶头少量喂养;呛咳者给予体位喂养,无青紫发生可逐渐增加奶量。

【健康指导】1.讲解本病的严重性、预后及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

2.建议家长尽早到医院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以便早期发现脑损伤引起的异常,并预测其后期的性格和中枢神经系统情况。

3.讲明尽早对新生儿进行功能训练及智能开发可减轻后遗症的意义,为家长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改变家庭的应对能力。

4.尽早对有后遗症的新生儿进行智能开发、对瘫痪患儿进行皮肤护理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训练的方法。

5.继续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6.宣传育儿保健常识,介绍喂养的知识(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添加辅食的重要性)。

新生儿窒息护理要点【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呼吸状况或窒息程度。

(3)拥抱、吸吮、吞咽反射及哭声等。

2、家长对新生儿窒息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进食、吸吮能力.【护理要点】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复苏处理(1)立即将新生儿置于远红外抢救台上,给予仰卧位,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

(2)清除鼻咽及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拍打足底给予刺激,建立自主呼吸并给予氧气吸入。

(4)无呼吸或心率低于100次/分,给予人工面罩气囊复苏器进行复苏,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5)保持呼吸道通畅。

(6)当心率低于60次/分,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次数比为1:3.(7)立即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抢救药物。

3、复苏后的护理(1)持续低流量给氧,直至呼吸平稳,观察给氧流量及缺氧状态改善情况。

(2)定时监测呼吸、心率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每1-2小时记录一次。

(3)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如有脑水肿、颅压升高的表现,立即通知医生。

(4)给予保暖,预防体温过低,观察皮肤的变化。

(5)观察及记录新生儿排尿时间及尿量。

(6)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观察呕吐、排泄量,有无脱水、水肿及有无酸碱失衡的临床症状。

(7)遵医嘱给予纠正酸中毒,扩容等药物,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8)中重度窒息恢复不佳者,适当推迟喂奶时间。

无法进食者给予鼻饲,喂养时观察状况,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9)无法经胃肠给予营养者,遵医嘱经静脉给予高营养。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保护好血管防止液体外渗,根据营养液的成分必要时给予避光输注。

【健康指导】1、宣传育儿保健常识,介绍喂养的知识(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添加辅食的重要性)。

2、讲解保暖、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及预防接种的知识。

3、讲解新生儿窒息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皮肤、尿液、大便情况。

(3)了解胆红素检验结果。

2.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进食、吸吮能力。

【护理要点】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每4小时记录一次。

3.观察神志变化,有无嗜睡、尖叫、肌张力低下、惊厥等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观察皮肤、巩膜黄染程度,根据黄染的变化及时了解血清胆红素数值。

5.观察大小便的排出次数、量及性状,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及时给予灌肠,促进大便及胆红素的排出。

6.提倡母乳喂养、供给充足的水分,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7.蓝光照射治疗与护理(1)清洁光疗箱,湿化器内加水,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光管亮度,暖箱预热到适宜的温度。

(2)将患儿裸露(带上眼罩及遮挡生殖器),放入暖箱内并记录时间。

(3)光疗时应使新生儿受热均匀,单面光疗时,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双面或多面光疗时,勤巡视以防受伤。

(4)定时监测体温及暖箱的变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热,若体温超过38.5°C时,遵医嘱暂停光疗,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治疗。

(5)光疗期间勤喂水,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及黄疸消退情况。

(6)观察有无发热、烦躁、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遵医嘱及时给予处理。

(7)光疗结束后,清洁暖箱。

8.需换血的新生儿见新生儿溶血症中的换血治疗与护理,并备好急救药物、氧气及吸痰器。

【健康指导】1.讲解新生儿黄疸的有关知识,宣传早开奶、早吸吮的好处。

若母乳性黄疸可考虑暂时停止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并教会人工吸奶的方法。

2.胆红素脑病有后遗症者,病情稳定后耐心训练吸吮及吞咽能力,教会家长给新生儿进行肢体被动锻炼及智力训练的方法。

3.注意新生儿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肺炎护理要点【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呼吸困难程度,有无青紫、鼻翼煽动、三凹征、气促、喘息、咳嗽、呛奶等症状。

(3)营养状况。

(4)了解精神反应和Apgar评分结果2.家长对新生儿肺炎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新生儿吸吮、吞咽的能力。

【护理要点】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观察精神、面色,呼吸快慢、深浅度及节律、缺氧程度,观察心率的变化,有无呼吸、心力衰竭、休克等征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室内温湿度适宜。

4.定时给予翻身、拍背,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吸痰。

5.定时观察体温,过高者及时给予物理降温;过低者采取保暖措施。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注意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的观察。

7.遵医嘱给予足够的营养,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

8.喂奶呛咳者,可侧卧位喂养,并观察新生儿呼吸状况,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9.无法经口喂养者给予鼻饲(按鼻饲护理要点);无法经胃肠给予营养者,遵医嘱静脉给予高营养,注意保护血管防止液体外渗,根据营养液的成分必要时给予避光输注。

【健康指导】1.讲解预防新生儿肺炎的相关知识。

2.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避免接触新生儿;不带新生儿出入公共场所,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3.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奶姿势,防止呛奶。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新生儿溶血症的护理要点【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有无嗜睡、食欲减退、尖叫、足弓反张、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3)有无水肿、贫血、肝脾肿大及皮肤黄染等。

(4)营养状况。

2.家长对溶血的认识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进食、吸吮能力。

【护理要点】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及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观察患儿有无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哭声有无异常,拥抱、吞咽、吸吮等反射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黄疸有无加重,若出现反应低下、肌张力降低、尖叫、抽搐、双眼凝视等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抢救。

5.遵医嘱进行退黄治疗,可采取蓝光治疗(按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护理要点)。

6.换血治疗和护理(1)判断换血的指征:1)母婴ABO血型不和,RH血型不和,产前确诊为溶血病。

2)出生时胎儿水肿,明显贫血。

3)血清胆红素足月儿>342μmol/L(12mg/dl)。

4)有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