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八大山人、林风眠、梵高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八大山人、林风眠、梵高作品赏析

1、八大山人瓶花八大山人这幅水墨写意画,运笔用墨,构图留白都十分精妙。

画瓶用了各类分歧的线条,有粗细、深浅多样的方式。

墨光浮动,漫笔点在瓶上的墨点,恰好施展出陶瓶的质感。

让我们看到了陶瓷支离破碎,色泽对比。

透露出作者意难平,悲愤却又无处诉说,只能将一腔热忱投注于绘画中的凄凉心境。

一枝孤零零的花枝看似随意漫不经心却又端端正正的立于瓶中,与端正摆放画面中央的花瓶相映成趣。

画面构图、用墨简单自如,有如神来之笔。

从描写物体的形象中,充分流露出八大山人豁达崛强、磊落不羁的个性,和果敢立异的肉体。

结合八大山人所处时代背景与身世经历,可想而知这幅《瓶花》看似简单却蕴藏玄机,作者脑海中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倾泻到纸面上的却是一副收敛后的理智与看破。

2、林风眠静物林风眠的油画作品具有现代特色,其中,这幅作品色彩偏暗,给人一种悲凉、孤寂、空旷的感觉。

构图简单规矩,蓝色窗帘背景与暗黄色花朵相得益彰,凸显作者并不轻快的心情。

我从前很少了解到中国由这样优秀的油画作家,林风眠先生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创新开拓、中西合璧的精神。

但他又不同于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创作方式,油墨仿佛是兑了水的,渲染渐变,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创作出这样优秀的绘画作品,林先生想必是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

画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笔墨放纵、韵味醇厚。

3、梵高夹竹桃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总是具有一股火辣辣的明快性。

画面奇诡艳丽,浓墨重彩,夹竹桃的叶子整齐中却又带着一股邪气错落,让人心里发毛。

桌面的色彩丰富,几笔蓝色浑然天成,更增加画面的奇诡艳丽。

可以看出梵高着重抒发自我感受,同时表达主观感情和情绪跌宕。

对于夹竹桃的质量感和体积感,蛋糕致力于用色彩进行相关塑造,并不着重于追求光影的游戏。

他的《向日葵》《星空》都是传世杰作,对后来人具有积极有意义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到,梵高对油画创作中,背景并不追求平滑的颜料分布,而是错落有致的深浅叠加,更有趣味。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八大山人(张大千)是中国明清时期的著名画家,他精通中国古代书画和绘画技法,尤其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

他的画作以笔墨浓淡得当,线条简练而有力,作品质朴典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八大山人的《柯石双禽图》是他的一幅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作以柯石为背景,描绘了两只鸟的形象,充分展现了八大山人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柯石双禽图》是一幅横幅长卷,画面中央是一块柯石,石上栖息着一只画眉和一只红隼。

画面的构图简洁,但却非常有意境。

柯石和两只鸟的组合,使整个画面显得非常和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八大山人通过深浅不一的墨色勾勒出石的形态,画出了石头质朴坚实的感觉。

两只鸟的形象也栩栩如生,红隼张着翅膀,展现出矫健的姿态,而画眉则振翅欲飞,充满了生动感和活力。

整幅画作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恰到好处的墨色表现了石头的坚实和鸟儿的灵动,展现了八大山人擅长的写意花鸟画的独特魅力。

八大山人在《柯石双禽图》中运用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如墨彩写意和“石涛写石”,使得画作更具神韵和艺术感染力。

“石涛写石”是八大山人的创作手法之一,他通过简洁明快的线条和淡墨墨色来勾勒石头的形态,表现出石头的质感和坚实感。

这种表现手法使得石头看起来非常逼真,给人以震撼和感动。

八大山人还在画作中运用了墨香写意的技法,通过淡墨深墨相间的写意墨色,使得画面饱满而有韵味。

他用浓淡相宜的墨色将画眉和红隼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鸟儿的灵动和生动。

他运用点、线、面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形成了丰富的层次和变化,使得画面更富有韵味和内涵。

《柯石双禽图》中鸟儿的形象非常生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八大山人善于以虚实贯通的线条和淡浓相宜的墨色表现出鸟儿的形态和动态,使得画作更具有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画眉张开翅膀,神情警觉,而红隼则展翅欲飞,形态矫健。

鸟儿的形象不仅栩栩如生,而且还透露出一种朝气蓬勃的活力和生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

八大山人运用非常简洁的手法,使鸟儿的形象更加生动和传神,展现了他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明代末期朱耷(号八大山人)二十一幅花鸟山水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朱耷(号八大山人)二十一幅花鸟山水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朱耷(号八大山人)二十一幅花鸟山水绘画赏析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

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

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后期(嘉靖、万历以后到崇祯),无论山水、人物、花卉各种画科,都有新的变化。

派系纷繁,各有不同的风格。

这里主要介绍朱耷、曾鲸、陈洪绶、丁云鹏、董其昌、徐渭和张宏。

首先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朱耷绘画作品。

朱耷(号八大山人),(约1626年—约1705年)。

明末清初人,为明江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江西南昌人,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

后来为了传宗接代,改为当道士。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

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耷(号八大山人)的画作在世界画坛有很大的反响,如:《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荷叶翠鸟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浅绛山水》、《秋林亭子图》、《山水通景图》、《山水书画图》等,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耷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耷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

清朝初期著名书法家八大山人朱宜三十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21-12-1007:30•听月工作室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清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__题记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亡。

同年5月清兵进京,10月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政府开始统治中国。

对于满清的统治者来说,一方面必须压制各种反抗,另一方面也必须尽快融会吸收汉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长久的统治。

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两项相反相成的文化政策:一是大兴文字狱,以钳制任何可能的文化反抗,二是主动地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整理。

而陷入异族统治下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通经致用,朴学逐渐兴起。

在朴学学风中成长的金石、考据学,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秦汉、北朝书法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清代书法发展的新格局。

从这个意义上说,清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转型和总结时期。

清代前期,国势初平,百废待兴,尚无力过多关心书法,因此这时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体可以看作三线发展:一是晚明行草书风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风,三是篆隶初兴。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宛,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祭竹、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r雄浑渊懿的书风。

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卜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

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

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田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

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莹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桂i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如乾隆、嘉庆年间的刘埔。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柯石双禽图》是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之一,它是一幅绢本设色的立轴画,长约139.5厘米,宽约45.5厘米。

这幅画作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山水画的形式表现了两只禽鸟在岩石上栖息的情景,展示了八大山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绘画功力。

整幅画作给人以宁静、寒峻的感觉。

画中的背景是一座陡峭的山岳,山石之间布满杂草和低矮的植物,呈现出寒气逼人、荒凉萧瑟的感觉。

山岳之上,两只鸟正栖息在岩石上。

一只禽鸟身姿高昂,翎毛挺立,展开翅膀,准备起飞。

它的头部明亮,羽毛虫鸟嘴呈现与背景相适应的淡灰色调,给人以柔和、平和的感觉。

另一只禽鸟则呈弯曲的姿势,低头向左侧望去,黑白相间的翎毛在植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显眼,它的鸟嘴非常尖细,给人以小巧灵活的感觉。

通过对这两只禽鸟的精细描绘,八大山人展示了他准确的写实功力和对自然的观察力。

他巧妙运用线条、颜色和层次感,创造出了禽鸟栖息在山石上的逼真效果。

画家巧妙地运用墨线勾勒禽鸟的形状和轮廓,动态表现了它们的生动神态。

禽鸟的羽毛被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细腻的颜色过渡和明暗处理赋予了羽毛以立体感,使整幅画作更加逼真。

八大山人还运用了传统的点、挑、渲染等技法,对禽鸟的眼睛、喙和羽毛进行了精细处理,突出了画中事物的重点和细节。

除了对禽鸟的细腻描绘,八大山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构图和空间的布置,营造出一种宇宙浩瀚、无边无际的感觉。

整幅画作使用了近远法,通过山石的层次感和透视法的运用,使画面更具深度和空间感。

画家还通过山间植物的装饰、山石的形状和线条的运用,构建了一个有机而富有韵律感的画面结构,使画面更加协调统一。

八大山人的《柯石双禽图》凭借其精妙的技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之一。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运用虚实变化的手法,画家创造了一个虚实相间、逼真生动的自然世界。

画中的主题和意境凝练而深邃,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整幅画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展示了八大山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艺术风格极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简约而深邃:八大山人的画作往往以简约的笔墨和形象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他的画往往只有几个简单的元素,如山水、飞鸟、孤禽等,但这些元素却能够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2. 变形而奇特:八大山人的画作中的形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变形和奇特之处,如他的荷花形象,与其他画家的表现形式不同,他的荷花通常是以孤傲、清冷、高傲的形象出现,具有强烈的个性。

3. 苍劲而古朴:八大山人的笔墨风格苍劲有力,富有古朴的气息。

他的画线条简练流畅,不经意间流露出天真、自然的情趣。

4. 高雅而孤傲:八大山人的作品蕴含着高雅、孤傲的气节和精神追求,他的画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简约、变形、苍劲、高雅和孤傲的特点,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使他成为明末清初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花鸟画以雄浑自然、赋有生气、用笔遒劲、气势磅礴而著称于世。

其中,他的构图特色更是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韵味。

首先,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突出重点,以生动的形象及配合的背景,传达出画家情
感倾向。

比如说,八大山人的一幅《赛鸟图》中,虽然画了五只鸟,但是通过梧桐、石碾、瓢虫的配合,更突出了画家对胜败的关注,突出了画面的主题。

其次,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采用分层叠置的手法,以形成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在他的《台阁鸟花图》中,将前景的花卉与后面的鸟类巧妙地交错放置,使画面深具立体
感和空间感。

另外,八大山人的画中元素之间,尽管没有导向线的出现,但其构图布局精妙,线条
分明,在画面中也显得流畅自然,有游走之感。

他的《春稻园图》中,几只鸟和几朵花构
成的图案,看起来虽然十分杂乱,但是在形式点线的处理上却非常和谐,并不显得拥挤。

总的来说,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独具匠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通过他深切的感触、精细的描绘和随意的布局带着自然的姿态,诠释了他的绘画思想,传达了其独特的艺术观念。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柯石双禽图》是清代八大山人的一幅著名山水画作,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作以两只石雀和一块石块为主题,通过八大山人独特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手法,展现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

该画作以笔者见“柯石”为题材,柯石即指山间石头。

整幅画以浓墨重彩为主,石雀以深黑色彩勾勒出,形态生动逼真。

八大山人巧妙地运用干笔和湿笔的结合,既表现出石块的坚实纹理,又表现出石雀的轻柔羽毛。

画面中的石块均以颗粒石墨描绘,透过此种独特笔法表达出石块的质地,给人以厚实感。

该作品的构图非常独特,整个画面以石雀为主体,将石块几乎完全隐藏起来。

两只石雀分别处于画面的左上和右下两个角落,并通过斜线相连,形成一种对比和呼应的关系。

石雀的体态各异,一只猛然跃起,似乎欲飞离画面,而另一只则拍打着翅膀,显得更加灵动活泼。

这种对比的关系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通过细看,《柯石双禽图》不仅是一幅展示山水鸟兽的作品,而更是八大山人寓意深远的艺术作品。

八大山人常以鸟禽为题材,他喜欢观察生活中的鸟兽,然后用笔墨将它们描绘出来。

石雀是一种常见的小鸟,寓意着平凡和低调。

而八大山人在画中将石雀塑造为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的形象,正是他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积极态度的表达。

画面中的两只石雀,一只跃起,一只扑打着翅膀,象征着生命的勇敢和活力。

画面中展现的石块也不仅仅是八大山人为作画所需的构图或背景,而更代表着生活的智慧和隐喻的意义。

石头虽然普通而常见,但凭着自己的坚实和坚韧,无论是被扔进水中,还是被踩到地上,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本真和淡定。

八大山人通过石头表达了人们遇到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气,以及平凡事物中蕴含的智慧和隐喻。

《柯石双禽图》是八大山人以石雀和石块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之一,通过对石雀和石块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

他通过对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寓意深远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勇气和智慧的追求。

这幅作品不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幅蕴含着哲理、寓意和艺术创作思想的佳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1、题目:任选中国绘画史上有代表性的一位山水画画家,阐述如何欣赏其作品
(结合时代、背景等因素)
凄寂僧侣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蒲玉洁 14传媒 1481101
开始关注“八大山人”是在去年3月考之前,偶然间看到了八大山人这一名号。

当时还想是不是像“扬州八怪”一样八个人。

后来百度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叫做朱耷的人。

之所以叫“八大山人”有多方面
的原因:
1、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
“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朱耷大于我也。


2、也有人认为“八大山人”这一
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 “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
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
孙耷,现在归宗了。

3、作为他在明灭亡后,国毁家亡,
心情悲愤,落发为僧的隐痛寄意:他
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
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
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
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他有
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
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后人,
有人这样评论他:狂之病之,哭之笑
之,古风古道,枯而不朽。

4、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

”正是这《八大人觉经》开导了朱耷,让他正式弃僧还俗,蓄发娶妻。

作品:
《孤禽图》
这是八大山人最为出名的书画作品之一,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

笔法酣畅淋漓,雄健泼辣。

构图巧妙。

在这幅画中,仅有一只禽鸟画于下方。

这只鸟一足立地,缩着脖子,弓着背。

整幅画最亮点的地方应该就是鸟的眼睛——眼珠顶着眼眶,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

奇特的表情配上夸张的动作。

表现出了此鸟受欺却不屈的情态。

同时也表露出作者孤寂,悲愤,坚强的性格特征。

以及愤世嫉俗之情。

《河上花图》
《河上花图》卷五(局部)
《河上花图》卷六(局部)
《河上花图》是八大山人在72岁时所创作的。

卷高47厘米,长近13米。

八大山人在还俗之后,便从以前的苦闷悲伤中挣脱出来,许多诗和画也不再分明地流露对清廷的强烈恨意,所作出的画越发的显出了清新、朗润、含蓄、空明的美感。

《河上花图》描画的是沿河而生的荷花、兰竹和坡石流水。

满塘的荷花,有的映日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荷叶密布,迎风摇曳,相映成趣。

配这岸边怪石、幽兰。

形成一副优美画卷。

用笔出神入化,笔墨简练,跃然纸上的是八大清高拔俗、超出尘表的人格精神的写照。

《瓶菊图》
八大山人的杰出作品之一。

整幅
画都在平正简括中显出奇突。

其实这幅画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画中的菊花被禁锢在破陋的土瓶中,低垂着头。

却怒视大地,想要挣脱,想要逃离。

而右边的两朵却在退却,
懦弱。

这正是八大内心世界的真实写
照。

在花瓶上也运用了不同的线条方
法。

从开始对八大的简单了解,到现在的进一步感受他,理解他。

总觉得看八大的画其实是一种享受,每一幅都具有着他的品格。

不屈不挠,甚至于是孤芳自赏。

极尽写意之妙,布局之慎密。

可能正是他飘零一世的大起大落,才造就了这样的一个“八大山人”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