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ppt课件

老年人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一般采用口服或注射铁剂的方式。同时,饮食中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肝 脏、豆类等。
预防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均衡,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肝脏、豆类等。同时定期检查 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缺铁性贫血。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铁摄入 不足、铁吸收障碍和铁丢失过多 。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增加铁的摄入量。多吃 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蔬菜等。同时,避免 饮用咖啡、茶等抑制铁吸收的饮料。
去除病因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去除病因。例如,如果是因为消化 系统疾病导致铁吸收障碍,需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果是 因为长期慢性失血导致贫血,需要找到失血的原因并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血清铁蛋白降低;骨髓可染铁减少,铁粒幼细胞减少或消失;转 铁蛋白饱和度<0.15;总铁结合力升高;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降低。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低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小于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 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多正常或减少。
其他检查方法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形态大小不等,中央浅染区扩大, 甚至环形;靶形红细胞多大于1%,小红细胞也增多,球形红细胞增多;网织红 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
骨髓象检查
缺铁性贫血时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 ;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染色偏蓝; 电镜下可见胞浆内无核糖体、线粒体较大、数量少、出现空泡。
缺铁性贫血的科普知识课件

如何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 物摄入,如瘦肉、豆类、绿叶蔬菜等。 补充铁剂:根据医生建议,补充口服铁 剂或静脉注射铁剂。
如何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注意妇女健康:妇女在月经期间和监测缺铁性贫血
诊断:通过血液检查,观察血清铁、红 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 监测: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评估病情 和治疗效果。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原因:通常与饮食不均衡、妇女生理期 、肠道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影响生活质量:疲劳、无力会降低工作 和学习效率。 增加感染风险: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 感染。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对妇女影响大:孕妇缺铁性贫血与婴儿 发育不良、早产等问题相关。
如何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避免过量补充铁剂:过量补充可能导致 负面影响。 合理使用铁剂:根据医嘱正确用药,注 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重视营养均衡:缺铁性贫血通常与不良 的饮食习惯有关,注意保持营养平衡。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缺铁性贫血的科普知识 课件
目录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如何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 诊断和监测缺铁性贫血 常见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简介: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铁储备 不足而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的一种贫 血类型。 症状:疲劳、无力、头晕、心悸、面色 苍白等。
内科学-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贫血 、出血和感染等症状,治疗通常采用免疫抑制疗法和造血干 细胞移植。
溶血性贫血
总结词
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过早破坏,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而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内在缺陷或外在因素导致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过早破坏,红细胞寿命缩短。 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脾肿大、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治疗包括去除病因、控制溶血发作和输血等。
现食欲不振。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 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 指标降低。
铁代谢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铁、铁蛋白 等指标,了解铁的摄入和 利用情况。
其他相关检查
如骨髓穿刺、基因检测等, 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和鉴别 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 血清铁降低等。
01
02
03
发病率
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最常见 的贫血类型,特别是在发 展中国家,女性、儿童和 老人是高发人群。
地域分布
缺铁性贫血在非洲、亚洲 和拉丁美洲的发病率较高。
病因分布
慢性病、胃肠道疾病、营 养不良等是缺铁性贫血的 主要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等 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食欲不振
03
贫血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食欲不振和
消化不良。
神经系统并发症
头晕和头痛
贫血导致大脑缺氧,引发头晕和头痛。
注意力不集中
长期贫血影响大脑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缺铁性贫血简介

缺铁性贫血简介一、概述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人体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
缺铁性贫血是机体铁缺乏症的最终表现。
铁缺乏症是世界各国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和儿童。
临床特点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减低。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需要量增加及摄入不足。
婴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如补充不足,便会发生缺铁,重者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的吸收障碍。
胃肠手术后,特别是胃切除术后,由于食物通过胃、空肠时间缩短,影响了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导致缺铁的首要原因。
见于慢性胃肠道失血、消化道肿瘤、寄生虫感染、月经过多、反复鼻出血、痔疮等。
成年男性缺铁性贫血最多见的是消化道慢性失血,如发生缺铁性贫血应查明失血具体原因;成年女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是月经过多。
三、诊断标准]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
(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 <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红细胞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显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d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 (360μg/dl)。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50μg/dl)(全血),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mol/L(60μg/dl)(全血),或FEP/Hb>4.5μg/gHb。
7)血清铁蛋白(SF)<14μg/L。
8)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要点二
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 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 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 、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 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表现(“核 老浆幼”)。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
感染
缺铁性贫血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感染各种 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如心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 命。
消化系统并发症
如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等,影响食欲和营养吸 收。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预防措施建议
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病原体类型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针对消化系统并发症,可采取药物治疗、 调整饮食等方式改善消化功能。
心血管系统支持治疗
神经系统症状缓解
对于严重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需及时就 医,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吸 氧等。
针对神经系统并发症,可采取药物治疗、 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 作息和心情也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症状。
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探索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如基因 治疗、细胞治疗等,为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跨学科合作与综合诊治
未来医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和综合诊治,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 ,为缺铁性贫血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治疗服务。
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女性尤其是在生育年龄的女性由于月经失血 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孕妇的铁需求量增加,若摄入不足,易导致 贫血。
谁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儿童
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对铁的需求较高,容易 缺乏。
婴儿和幼儿尤其需要关注其饮食中铁的摄入 。
谁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饮食不均衡、吸收能力下降等原 因,容易缺铁。
避免影响吸收的因素
减少摄入咖啡、茶等饮品,因为这些会影响 铁的吸收。
可在两餐之间饮用这些饮品,不影响铁的吸 收。
总结
总结
重视症状
及时识别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
早期发现有助于防止病情加重。
总结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确保足够的铁摄入是预防的关键 。
饮食中要注意搭配,增强铁的吸收。
总结
定期检查
定期体检有助于监测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
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应加强监测。
谢谢观看
及时补充铁剂可有效预防贫血。
如何预防和治疗?
如何预防和治疗?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鸡肉、鱼类、 豆类、绿叶蔬菜等。
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铁的吸 收。
如何预防和治疗? 补充铁剂
在医生指导下可适量补充铁剂,以提高体内 铁水平。
补铁过程中应监测血液指标,避免过量。
如何பைடு நூலகம்防和治疗?
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2. 谁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和治疗? 5. 总结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定义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缺乏铁元素导致的贫血情 况,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
儿科知识点之缺铁性贫血

儿科知识点之缺铁性贫血病因1.先天储铁不足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最多,故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
2.铁摄入量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 ~4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出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1岁时血液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未成熟儿的体重及血红蛋白增加倍数更高;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则易致缺铁。
4.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
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
5.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铁量相比成人多。
每1ml血约含铁0.5mg,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膈疝、钩虫病等可致慢性失血,用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l)。
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
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
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大越明显。
3.非造血系统症状(1)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2)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
(3)心血管系统症状: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严重者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4)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
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辅助检查1.外周血象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有哪些

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有哪些文章目录*一、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有哪些*二、缺铁性贫血吃什么*三、缺铁性贫血食疗方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有哪些1、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有哪些缺铁性贫血之所以会引起“少性”,是因为血液中的铁元素影响着上皮细胞的营养状况,患缺铁性贫血的女性,阴道和外阴黏膜容易呈萎缩状态,性交时会感到不适甚至疼痛。
久而久之,性欲自然减退。
此外,贫血的人运动时容易缺氧,因而在进行性交一类剧烈活动时,贫血严重的病人往往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性生活便成了一种负担。
2、铁吸收障碍导致贫血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3、铁丢失过多导致贫血慢性长期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
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月经量过多(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及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血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心脏人工瓣膜、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及其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献血等)。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1、瘦肉。
瘦肉富含蛋白质和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作用,从而预防贫血。
很多人以为菠菜具有丰富的铁元素,其实瘦肉补铁比蔬菜更好。
2、动物肝脏。
动物的肝脏其实富含多种营养元素,是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物,尤其是竹竿,是造血的主要原料,也富含维生素,可以避免贫血的情况。
对于猪肝,一般采用炖煮的方式,但注意使用前一般要清洗干净,煮熟才能进食。
3、红枣。
我们都知道红枣具有补血的功能,对于众多爱美女士,更是养眼活血的好食材。
研究表明,红枣富含各种营养元素,包括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磷铁等)、有机盐等,可以作为缺铁性贫血的辅助治疗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是由于患者体内缺少铁质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而
引起的贫血。
补充铁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除了使用铁剂外,通过饮食来补充
人体的铁量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饮食原则是:1.供给含铁丰富的食物;2.供给高蛋白饮食,促进
铁的吸收和合成血红蛋白;3.供给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使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4.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克服长期偏食素食等不良习惯。
在配餐时在每日充足热量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富含铁的食物,如:肝、腰、肾、红色
瘦肉、鱼禽动物血、蛋奶、硬果、干果(葡萄十、杏干、干枣)、香菇、木耳、蘑菇、
海带及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有瘦肉、鱼禽、血、内脏,含血
红素铁。
吸收率为10%--20%。
其它含非血红素铁的食物有乳蛋、谷类、硬果、干果的
蔬菜(其中蛋黄为3%,小麦为5%)吸收利用率较低,在10%以下。
缺铁性贫血患者要避免使用干扰降低吸收率的含草酸、植酸、鞣酸高的食物,如菠菜、苋菜、空心菜等。
注意配备含维生素C高的蔬菜如西红柿、柿椒、苦瓜、油菜、小
白菜等。
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高,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用以合成血红蛋白。
烹调用具
宜用铁制的锅。
在食用补铁饮食时不要饮茶,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合理安排餐次和内容,
食欲差、胃纳少的病人可少量多餐进食。
1、贫血食疗方:
1、菜包肝片,功效:补虚养血。
适用于胃癌气血两虚引起的贫血。
猪肝中铁的含量是猪肉的14倍,是补虚养血的好原料。
2、黑木耳红糖饮,黑木耳30克,红糖30克。
功效:养阴补血。
适用于胃癌伴缺铁性贫血患者。
黑木耳、红糖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铁、硒、锰、锌等均具有抗癌活性。
3、阿胶牛奶,阿胶15克,牛奶250毫升。
功效:益气养血,滋补强壮。
适用于胃癌气血不足所致贫血。
4、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
同煮成粥,热温服。
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
5、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红枣15枚。
同煮成粥。
食用时加适量白糖。
功效:滋阴补血。
6、制首乌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
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
热温服。
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7、鸡蛋2个,取蛋黄打散,水煮开先加盐少许,入蛋黄煮熟,每日饮服2次。
功效:补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8、猪肝150克,菠菜适量。
功效:补铁。
9、生晒参9克,当归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红枣20枚,瘦猪肉60克。
瘦肉放入沸水内,去浮沫,加入生晒参、当归、红枣、生地、熟地、料酒、八角茴香,用小火煮1~2小时,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每日1剂,饮汤食肉。
功效:养阴补肾。
10、当归20克,炙黄芪100克,子母鸡1只。
将子母鸡洗净,用开水氽去血水,凉水冲洗干净,将黄芪、当归装入鸡腹中,放入盆中,加葱、姜及各种调料、清汤,盖好盆盖,上笼蒸2小时后取出即可。
功效:益气健脾摄血。
11、鲜桑椹500克,糯米200克,鸡蛋5个。
将鲜桑椹取紫黑者洗净榨汁,同糯米蒸熟,凉后入酒曲适量,发酵成酒酿。
取酒酿100毫升加水30O毫升煮开,鸡蛋打散入内即可。
功效:滋阴养血。
2、贫血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多吃些含铁丰富的食物,主要包括肝脏、肾脏、心脏、胃肠和海带、紫菜、黄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枣、橘子等均含有丰富的铁质,民间也常用桂圆肉、大枣、花生作为补血食品。
为了促进铁质的吸收,也可吃些酸性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酸菜等。
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
3、贫血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贫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只会使贫血症状加重。
因为食物中的铁,是以3价胶状氢氧化铁形式进入消化道的。
经胃液的作用,高价铁转变为低价铁,才能被吸收。
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饮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
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红枣要怎样吃最滋补
红枣要怎样吃才能最滋补?
红枣、桂圆、花生、红豆、红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们常吃的补血、补肾的食品,将它们互相搭配,就成了很好的补血食疗方。
红枣是补血最常用的食物,生吃和泡酒喝的效果最好。
红枣还可以在铁锅里炒黑后泡水喝,可以治疗胃寒,胃痛,再放入桂圆,就是补血、补气的茶了,特别适合教师、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
如果再加上4~6粒的枸杞子,还能治疗便秘,但大便稀的人就不要加枸杞子了。
常喝红枣、桂圆、枸杞茶的女性朋友,皮肤白皙,美容效果不错。
枸杞子不要放多,几粒即可,红枣和桂圆也就6~8粒就行了,每天早上上班后给自己泡一杯,不但补气血,还能明目,特别适合长期待在电脑前的工作狂们。
而没有在铁锅里炒硬、炒黑的红枣泡茶喝是没有用的,因为外皮包裹住了枣子,营养成分出不来,而经过炒制的红枣,经开水一泡,表皮都裂开了,里面的营养成分才会慢慢地渗出来。
红枣、花生、桂圆,再加上红糖,加水在锅里慢慢地炖,炖得烂烂的,经常吃,补血的效果很好。
红枣、红豆、放入糯米里一起熬粥,红豆比较不易烧烂,可以先煮红豆,红豆煮烂了,再放
入糯米,红枣一起烧,也是一道补血的佳肴。
红枣10粒切开,白果10粒去外壳,孩子只能各吃5粒,加水煮15~20分钟,每晚临睡前吃,可以补血固肾、止咳喘、治尿频、治夜尿多,效果很好,从白果上市的秋天,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是给老人、孩子补肾、止咳喘的特效方。
红枣10粒切开,枸杞子10粒,煮水喝,补血补肾,专治腰膝酸软,长年吃,有养颜祛斑的作用。
红枣10粒切开,生姜3片,煮水喝,是开胃的良方。
此外,用猪蹄加黄豆炖烂了吃;用甲鱼加上枸杞子、红枣、生姜炖烂了吃;牛肝、羊肝、猪肝做菜、炖汤,或与大米一同煮成粥;牛骨髓、猪骨髓加红枣炖汤喝;牛蹄筋、猪蹄筋加花生、生姜炖烂了吃,这些都是补血的好食物。
做这些食物时要注意,选料要新鲜,而且要炖烂了吃,这样才能有利于消化、吸收,这就需要家中掌勺的人要有耐心,并能长年坚持。
只有在一日三餐上肯下功夫,才能真正确保一家人身体的健康。
收藏食谱
相关食谱
◀上一页 3/5 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