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样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计算示例

化工原理壳程设计计算示例一浮阀塔工艺设计计算示例拟设计一生产酒精的板式精馏塔。
来自原料工段的乙醇-水溶液的处理量为48000吨/年,乙醇含量为35%(质量分率)原料温度为45℃。
设计要求:塔顶产品的乙醇含量不小于90%(质量分率),塔底料液的乙醇含量不大于0.5%。
一、塔形选择及操作条件的确定1.塔形:选用浮阀塔2.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常压;其中塔顶:1.013×105Pa塔底:[1.013×105+N(265~530)Pa]进料状态:饱和液体进料加热方式:用直接水蒸气加热热能利用:拟采用釜残液加热原料液二、工艺流程三、有关工艺计算首先,根据题目要求,将各组成要求由质量分率转换为摩尔分率,其后由23971.1/H O kg m ρ=,3735/kg m ρ=乙醇参考资料(一),查出相应泡点温度及计算平均分子量。
同理求得0.779D x = 0.0002W x = (1)0.17646(10.176)1822.3/f f f M x M x M kg kmol =+-=⨯+-⨯=乙醇水同理求得:39.81/D M kg kmol =,18.1/D M kg kmol =1. 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的确定由于是泡点进料,x q =x f =0.174过点e(0.174,0.174)作x=0.174直线与平衡线交与点d ,由点d 可以读得y q =0.516,因此,min(1)0.7790.5160.7690.5160.174D q q qx y R y x --===--又过点a (0.779,0.779)作平衡线的切线,可得切点g 由切点g 可读得'0.55q x =,'0.678q y =,因此,'min(1)''0.7790.6780.7890.6780.55q q qD x y R y x --===--可见min min(2)0.789R R ==,操作回流比R=1(min / 1.27R R =在1.1~2.0的范围内)2. 塔顶产品量、釜残液量及加热蒸汽量的计算 取每年工作日300天,每天24小时计,进料量为:3480010299/3002422.3F kmol h ⨯==⨯⨯由全塔物料衡算方程写出:0V F D W +=+ 00(y =蒸汽)D=65.85kmol/h 00f D W V y Fx Dx Wx +=+ W=364.85kmol/h'W L L qF RD qF ==+=+ q=1(泡点) V 0 =131.7kmol/h3. 全凝器冷凝介质的消耗量塔顶全凝器的热负荷:(1)()c VD LD Q R D I I =+-由资料(一)可查出:1266/VD I kJ kg =,253.9/LD I kJ kg =故6(11)65.8539.81(1266253.9) 5.30610/c Q kJ h =+⨯⨯-=⨯取冷凝介质为水,其进出冷凝器的温度分别为25℃和35℃,那么在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为4.17/pc C kJ kg =℃,因此,冷却水的用量: 621 5.30610127120/() 4.174(3525)c c cp Q W kg h C t t ⨯===--4. 热能利用拟利用釜残液预热原料液,将原料液预热至泡点所需的热量为21()f f pf f f Q W C t t =-83.834564.42fm t +==℃ 进出预热器原料的平均温度64.4fm t =℃下,可查出其比热 4.275/.pf C kJ kg =℃,所以364800010 4.275(83.8345) 1.10710/30024f Q kJ h ⨯=⨯-=⨯⨯釜残液放出的热量:12()W W PW W W Q W C t t =-若将釜残液温度降至55℃,那么平均温度为99.835577.22fm t +==℃下其比热为 4.191/.pf C kJ kg =℃,因此 6364.8518.1 4.191(99.3855) 1.22810/W Q kJ h =⨯⨯-=⨯可见W f Q Q >,理论上可以将原料液加热到泡点。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范本

重庆三峡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7600t/a苯—甲苯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 2009 级2班学生姓名廖海涛学生学号 200908014238指导教师赖庆轲目录1前言 (1)1.1 设计目的和意义 (1)1.1.1 □□□□ (1)1.1.2 □□□□ (1)1.2 □□设备简介 (1)1.2.1 □□□□ (1)1.2.2 □□□□ (2)1.3 □□□□□□□□□□ (2)1.3.1 □□□□ (2)1.3.2 □□□□ (2)2 设计任务 (3)3 设计方案 (4)3.1 □□流程简介 (4)3.2 工艺参数选择 (4)3.2.1 □□□□□□□□□ (5)3.2.2 □□□□□□□□ (5)4 工艺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物料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设备,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设备;(3)掌握化工计算方法和技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化工过程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化工设备和仪器进行实验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识和兴趣;(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溶液、蒸馏、吸收、萃取、离子交换等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
2.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包括反应器、换热器、蒸发器、膜分离设备等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化工计算方法:包括物料平衡、热量平衡、质量平衡等计算方法。
具体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周: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第5-6周:化工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化工原理》;2.参考书:相关化工原理的教材和学术著作;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动画等;4.实验设备:反应器、换热器、蒸发器、膜分离设备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评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流体流动与传输的基本概念,包括流体性质、流动状态及流体力学方程。
2. 学习并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即导热、对流和辐射,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3. 掌握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包括扩散、对流传质和膜分离等,并能应用于化工单元操作中。
4. 分析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结构,理解其工程实践意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原理,解决实际流体流动问题,如流量测量、泵和风机的选型等。
2. 能够运用热量传递原理,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的热量控制问题,如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
3. 能够运用质量传递原理,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如吸收、蒸馏等操作。
4. 能够结合单元操作原理,设计简单的化工流程,进行初步的工程计算和设备选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工原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结合化工原理的学科特点,以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其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从事化工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流体流动与传输:包括流体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泵与风机等章节内容。
- 流体性质: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
- 流体静力学:压力、压强、流体静力平衡。
- 流体动力学: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
- 流体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摩擦阻力、局部阻力、雷诺数。
- 泵与风机:类型、工作原理、性能参数。
2. 热量传递:涵盖导热、对流、辐射及换热器设计等内容。
化工原理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教室名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 了解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熟悉化工设备的操作原理和性能。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1. 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流体静力学方程- 流体运动的衡算方程-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与流体流动的阻力- 管路计算- 流速和流量的测定2. 化工过程基本概念:- 化工分离过程- 换热过程- 反应过程三、实验与操作1. 流体力学实验:- 流体静力学实验- 流体运动实验- 管路计算实验2. 化工设备操作:- 离心泵的操作原理、构造、类型、主要性能参数- 换热器的类型、用途、结构- 精馏塔的操作原理、结构、性能四、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化工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视频:播放化工设备的操作视频,直观展示操作过程。
3. 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样板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样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化工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3)熟悉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如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4)了解化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分析化工问题;(2)具备化工过程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化工原理相关的软件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认同感;(2)树立学生对化工技术的自信心;(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3.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如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4.化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化工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工原理的应用;3.实验法:学生进行化工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原理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化工原理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化工原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课的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化工原理学习资料。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案例范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案例范本一、课程设计题目以甲醇为原料,设计甲醇制乙醇的工艺流程。
二、设计要求1.设计产乙醇的工艺流程,包括反应器、分离器、加热器、冷却器等装置的选型和设计。
2.考虑工艺流程的能耗、安全性、环保性等因素。
3.设计出产乙醇的最佳工艺流程,并给出工艺流程图和各设备的工作参数。
三、设计思路1.甲醇制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H3OH + CH3OH → C2H5OH + H2O2.设计工艺流程时,首先需要选择反应器。
甲醇制乙醇反应一般采用连续式反应器或循环式反应器,常见的有管式反应器、搅拌式反应器等。
3.反应器后需要设置分离器,将反应产物中的乙醇和水分离出来。
常见的分离器有蒸馏塔、回流蒸馏塔等。
4.在工艺流程中还需要设置加热器和冷却器,以控制反应温度和分离出的产物温度。
5.最后,需要考虑工艺流程的能耗、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条件。
四、设计步骤1.确定反应器:选择管式反应器,其反应温度为240℃,反应压力为30MPa。
2.设计分离器:选择蒸馏塔作为分离器,分离塔采用三段式结构,塔顶温度为95℃,塔底温度为80℃。
3.设计加热器和冷却器:反应器前后分别设置加热器和冷却器,加热器采用热交换器,冷却器采用空气冷却器。
4.确定工艺流程:甲醇制乙醇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甲醇加热→反应器→分离塔→乙醇冷却五、设计结果1.工艺流程图2.设备参数表设备名称设计参数反应器反应温度240℃,反应压力30MPa分离塔三段式结构,塔顶温度95℃,塔底温度80℃加热器热交换器冷却器空气冷却器六、结论本设计以甲醇为原料,设计了甲醇制乙醇的工艺流程。
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分离器、加热器和冷却器等设备,设计出了产乙醇的最佳工艺流程,并给出了各设备的工作参数。
该工艺流程具有能耗低、安全性高、环保性好等优点,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示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示例1. 引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对化工原理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并运用化工原理知识。
2. 设计目标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工业冷却器,以实现对某一化工过程的热量控制。
具体设计要求如下:•设计一个能满足一定冷却要求的工业冷却器;•确定冷却器的工作参数,如冷却液体流量、冷却剂的温度等;•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以达到良好的传热效果;•对设计进行计算和模拟,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3. 设计步骤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确定冷却要求在设计工业冷却器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所要冷却的物质和冷却要求。
例如,如果要冷却一个化工反应器,需要明确反应器的体积和所需降温的温度。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设计计算非常重要。
3.2 选择合适冷却剂根据冷却要求,选择适合的冷却剂。
在选择冷却剂时,需要考虑其传热性能、成本和环境因素等因素。
3.3 确定冷却剂流量根据冷却要求和冷却剂特性,计算冷却剂的流量。
流量的选择应该能够满足热量平衡方程,确保冷却剂能够充分吸热,降低被冷却物质的温度。
3.4 设计冷却器结构根据冷却剂流量和传热需求,设计合适的冷却器结构。
选择适当的冷却器类型,如管壳式冷却器、板式换热器等,并确定其材料和尺寸。
3.5 进行传热计算和模拟使用传热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和模拟。
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对热传导、传热系数等参数进行分析。
3.6 制造和测试根据设计方案,制造冷却器并进行实验测试。
测试的结果将用于判断设计方案的优劣,并对设计进行优化。
4. 结果和讨论根据上述设计步骤,完成一个满足冷却要求的中型化工冷却器设计。
通过计算和模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在实际制造和测试中,冷却器能够实现预定的冷却效果。
5.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一个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示例,通过对工业冷却器的设计,演示了化工原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万吨/年苯—甲苯连续精馏装置工艺设计。
姓名陈端班级化工07-2班学号 006】完成日期 2009-10-30指导教师梁伯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化工07-1,2,3,4适用)一、设计说明书题目:—(万吨/年) 苯 - 甲苯连续精馏装置工艺设计说明书二、设计任务及条件(1).处理量: (3000+本班学号×300) Kg/h (每年生产时间按7200小时计);(2). 进料热状况参数:( 2班)为,(3). 进料组成: ( 2班) 含苯为25%(质量百分数),(4).塔底产品含苯不大于2%(质量百分数);(5). 塔顶产品中含苯为99%(质量百分数)。
装置加热介质为过热水蒸汽(温度及压力由常识自行指定), 装置冷却介质为25℃的清水或35℃的循环清水。
三、【四、设计说明书目录(主要内容) 要求1)前言(说明设计题目设计进程及自认达到的目的),2)装置工艺流程(附图) 及工艺流程说明3)装置物料衡算4)精馏塔工艺操作参数确定5)适宜回流比下理论塔板数及实际塔板数计算6)精馏塔主要结构尺寸的确定7)精馏塔最大负荷截面处T-1型浮阀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8)、9)装置热衡算初算确定全凝器、再沸器型号及其他换热器型号10)装置配管及机泵选型11)适宜回流比经济评价验算(不少于3个回流比比较)12)精馏塔主要工艺和主要结构尺寸参数设计结果汇总及评价13)附图 : 装置工艺流程图、装置布置图、精馏塔结构简图(手绘图)。
五、经济指标及参考书目1)6000元/(平方米塔壁)(塔径~乘, 塔径~乘, 塔径以上乘,2)4500元/(平方米塔板),3)#4)4000元/(平方米传热面积),5)16元/(吨新鲜水), 8元/(吨循环水),6)250元/(吨加热水蒸汽), 设备使用年限10年,7)装置主要固定资产年折旧率为10% , 银行借贷平均年利息%。
8)夏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上. 下) 册修订本【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9)贾绍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目录一、前言 ............................................................................ . (5)处理量确定........................................................................... . (5)设计题目与进程........................................................................... .. (5)概述........................................................................... . (5)设计方案............................................................................ .. (5)塔设备的工业要求............................................................................. . (5)|工艺流程如下............................................................................. (6)流程的说明............................................................................ (6)三、精馏塔设计............................................................................. .. (6)工艺条件的确定............................................................................. . (6)苯与甲苯的基础数据............................................................................. . (6)温度的条件............................................................................. .. (7)操作压力选定........................................................................... (7)精馏塔物料恒算........................................................................... (7):摩尔分数........................................................................... .. (7)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量 (7)质量物料恒算与负荷计算及其结果塔板数计算........................................................................... .. (8)理论塔板数........................................................................... . (8)做X-Y曲线........................................................................... (8)求R MIN......................................................................... (8)求理论塔板数........................................................................... (8)…求平均塔效率ET........................................................................... . (8)求实际塔板数........................................................................... (8)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以精馏段R1为例) (9)平均压力计算........................................................................... . (9)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 (9)平均密度计算........................................................................... . (9)液体平均表面张力计算........................................................................... (9)液体的平均粘度........................................................................... . (10),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10)负荷计算........................................................................... . (10)摩尔计算:......................................................................... . (10)同理得质量计算:......................................................................... . (10)不同回流比的负荷结果............................................................................. (10)Vs和Ls计 (10)塔径的计算............................................................................. . (10)精馏塔有效高度的计算............................................................................. .. (11)<塔顶、塔底空间............................................................................. .. (11)塔顶空间H D............................................................................ . (11)塔底空间H B............................................................................ .. (11)塔壁厚计算............................................................................. . (12)型浮阀塔板设计............................................................................ (12)溢流装置............................................................................. .. (12).堰长lw............................................................................. . (12).出口堰高hw............................................................................. .. (12)—弓形降液管宽度Wd和面积Af: (12)降液管底隙高度ho............................................................................. (12)塔板布置及浮阀数目与排列............................................................................. (12)塔板流体力学验算............................................................................. . (13)气相通过浮阀塔板的压强降............................................................................. .. (13)淹塔............................................................................. (14)雾沫夹带............................................................................. . (14)塔板的负荷性能............................................................................. .. (14)^雾沫夹带线............................................................................. (15)液泛线............................................................................. (15)液体负荷上限线............................................................................. .. (15)漏夜线............................................................................. (16)液相负荷下限线............................................................................. . (16).操作弹性计算............................................................................. (16)四.热平衡确定热换器............................................................................. .. (16).塔顶全凝器............................................................................. (16))热负荷Qc ........................................................................... (16)传热面积A.............................................................................. .. (17)求平均温度............................................................................. .. (17)K值选定............................................................................. (17)传热面积A.............................................................................. . (17)循环水的用量计算............................................................................. .. (17)热换器选用............................................................................. (17).塔底再沸器............................................................................. (18)>热负荷QB............................................................................. .. (18)传热面积A.............................................................................. (18)求平均温度............................................................................. (18)传热面积A计算............................................................................. (18)过热蒸汽的用量............................................................................. . (18)再沸器的选用............................................................................. (18).原料预热器 ............................................................................ .. (19)求平均温度............................................................................. . (19),求比热和传热的热量............................................................................. .. (19)塔底产品预热给的热量............................................................................. (19)传热面积和过热蒸汽的用量计算............................................................................. (19)预热器选用............................................................................. (19)塔釜产品冷却器........................................................................... (19)五、经济估算............................................................................. .. (20)塔主要设备经费计算(R1为例)........................................................................... .. (20)塔壁面积计算............................................................................. (20)%塔板面积计算............................................................................. (20)主要塔设备费用计算............................................................................. . (20)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 (20)主要操作费计算(10年)(R1为例)........................................................................... . (20)清水用量费用............................................................................. .. (20)过热蒸汽的用量费用............................................................................. .. (20)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的总费用p.............................................................................. (21)银行利息后的总成本P 总 ............................................................................. .. (21)$回流比的选择............................................................................. . (21)六、精馏塔附件及其重量计算............................................................................. . (21).储罐............................................................................. .. (21).精馏塔接管尺寸............................................................................. (21)进料管线管径............................................................................. (21).泵的选用............................................................................. (22)精馏塔重量计算............................................................................. .. (22)七.设计结果一览表............................................................................. .. (23)?八.个人总结及对本设计的评述............................................................................. (24)九.参考文献............................................................................. .. (24)十、附图............................................................................. ........................................................25-32一、前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理论系实际的桥梁,是让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