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17单元全套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一)实验部分一、常用的仪器1、试管2、烧杯3、锥形瓶4、集气瓶5、漏斗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6、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教学设计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要求]:1、熟悉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推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经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肯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肯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分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分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分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肯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肯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转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分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争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肯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肯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肯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解答此类题要熟识下列要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状态、外形等发生变化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实例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根本区分(推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肯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肯定有化学变化[巩固练习] 详见配套资料课题2 化学是一门试验为基础的科学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初三化学上学期17单元全套复习学案.docx

初三化学上学期1-7单元全套复习学案课题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讲。
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可不能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差不多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觉了和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步变短,受热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显现,讲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讲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要紧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纳无毒、无害的原料。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显现,更讲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升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讲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爱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观看到的现象原因讲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显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1)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2)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最新初中教案-九年级化学17单元复习资料 精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全收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些重要知识来自于实验,同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而第一单元的学习就是帮助同学们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常见仪器和使用方法、实验的基本操作、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等等,为同学们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例1:(2008·潍坊)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甜菜的生长 B.汽油中加入乙醇 C.乙醇的燃烧 D.蔗糖的发酵点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命题,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选项中各项的题意内容,A选项甜菜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所以是化学变化;B选项中汽油中加入乙醇,是将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没有出现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C选项中乙醇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D选项中蔗糖的发酵生成酒精是化学变化。
答案:B例2:(2008·哈尔滨)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点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金属做电线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是物理性质;富氧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是化学性质。
答案:D考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方法例3:(2008·龙岩)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
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A.猜想或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定计划 D.结论点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人体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含较多的水蒸气。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答案:A例4:(2008·通州)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1-7单元1

初三化学上期复习学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1)(2)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及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中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就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得以及其得科学。
学习化学得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就是科学探究得重要手段。
1.原子论与分子学说。
与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就是由与构成得;分子得与得重新组合就是化学变化得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就是参加化学变化得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得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与 ,使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得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与能源,采用无毒、无害得原料。
(2)在无毒、无害得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得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得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ﻩ(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与人体健康得环境良好产品。
ﻩ4.了解几种高科技得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得; 隔水透气得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得平板上,也就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就是具有绝热得性质;超强拉力得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得杯子中,观察到得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1)(2)课题2 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得科学(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一、对蜡烛及其燃烧得探究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得固体,密度比水, 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得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得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 ,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得化学反应式就是: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就是蜡烛气化后得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得空气与呼出得气体有什么不同得探究结论:1.呼出得气体使石灰水出现得浑浊多,证明呼出得气体比空气中得含量高。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7单元精品导学案及复习学案(139页推荐)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问题1】:化学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问题2】: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物质世界里,每天都在与哪些物质打交道?【问题3】:你想到过这些熟悉的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吗?【问题4】: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问题5】:你能用哪些方法鉴别铜片和铝片,酒精和水。
【问题6】:铁会生锈,铁锈与铁是同一种物质吗?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怎样防止铁生锈?【问题7】: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精讲点拨:【例题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解析】A项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B、D项与物理学科有关,而C项利用石油可以加工制成各种新产品,此过程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答案】C【例题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与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它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
“绿色销毁”是根据绿色化学思想所采用的无污染销毁。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绿色销毁”。
【解析】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我们可以用秸秆处理、垃圾处理等阐明这些观点。
【答案】秸秆可放入沼气池中,这样不污染环境,同时能得到燃料,不应该焚烧。
垃圾应该分类处理,有的可以回收再利用。
盗版光盘可以用压路机轧碎后回收利用,盗版书籍可以送造纸厂打成纸浆再利用,假冒伪劣商品可分门别类,回收利用,不应该用焚烧的方法销毁。
【例题3】课本P4页中,鸟与鱼生活在一起,是因为鸟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薄膜,请你推测制作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或性能是()A.绝热B.透气C.导电D.隔水【解析】我们知道,鸟生活在天空中,鱼生活在水中。
鸟与鱼一起生存,要求制作鸟笼的材料应有良好的透气、隔水性能。
【答案】B、D达标体验:1. 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17单元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九年级化学上期复习学案机厂学校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期末1-7单元学生自主预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分类意义实例宏观①表示一种物质水①表不该物质组成元素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微观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②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每个水分于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如: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3Fe ,5Al2O3,2H2.写出下列化学语的符号:4个钠离子:,2个氯气分子:,氮气,4个硫酸分子:,氧元素:,3个碳酸钠分子:2.化学式的书写根据。
(1)因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结果。
(2)还可以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
3.化合价。
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氧元素通常显价;b.氢元素通常显价;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价,非金属元素显价;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③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2)5.化学式的书写(1)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在右,例如,二氧化碳:,氧化镁:,(2)一般化合物书写:金属元素的符号在,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例如,氯化钠:,氧化铁:,硫酸铝:,氯化锌(3)用化合价原则书写:一般正价在,负价在。
例如:氯化氢:,氧化汞:,碳酸镁:,过氧化氢:6.化学式的读法: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
如CuO: , H2S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
如:CuSO4,KMnO4(NH4)2CO3, AgNO3若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
如:NaOHCa(OH)2,Cu(OH)27.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例: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例: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NH4NO3中N、H、O各元素的质量比=(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NH4HCO3中氮的质量分数=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CuSO4﹒5H2O中氧的质量分数=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1)(2)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三”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固体药品:①块状:用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加热;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④加热前应先试管;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4.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物码,称量时:M物=M码M游码若不小心做成了:物码,称量时:M物=M码M游码5.本课的两个化学实验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物质的颜色):(1)氢氧化钠+硫酸铜:( ) (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123.二.空气保护: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三.纯净物混合物5.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等。
6.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7.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如盐水(由食盐()和水()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
如碳酸钙()、硫酸钠()、高锰酸钾()、氯气()、氮气()等。
四.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课时2 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写出你所知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45(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表示为:A+B+……→E(简称“多合一”)请写出五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
(3)缓慢氧化:是进行很慢、不易察觉的不发光的氧化反应。
如呼吸、钢铁生锈等。
有热量放出。
(4)氧化物:像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由氧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课题3 制取氧气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a.2H2O2MnO2 2H2O+ O2↑请指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反应条件是:,生成物是MnO2在该反应中作。
它的特点是,虽然参加了化学反应,但其和不变,其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
b.2KMnO4加热K2MnO4+ MnO2+ O2↑画出该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并标明仪器名称:2.氧气的工业制法:(1)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2)富氧膜分离技术——富氧空气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C+……(简称“一变多”)。
请写出五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溶于水、密度非常的气体。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1.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化学反应方程式:利用该性质的氢气用途:2.氢气具有还原性: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标明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氢气还原氧化铁:利用该性质的氢气用途:3.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
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
检验氢气纯度的力法是: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三.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原理:2.实验装置(画图):3.据你所知,能从酸中置换出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四.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等。
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二氧化碳(CO2)、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等。
3质,如铁、铝、碳、硫等;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或可从名称上看出来,如二氧化碳、高锰酸钾等。
另外,单质一般不能分解,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课题2 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因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4.分子是;分子是由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没有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单晶硅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6.用分子——原子论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变化。
课题3 水的净化1.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
⑴过滤操作中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不要留有气泡二低:a.漏斗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b.漏斗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a.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b.玻璃棒末端与漏斗三层滤纸处接触c.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壁接触⑵通过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③仪器不干净等。
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日常生活中可采用下列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过滤器来过滤液体。
如砂石过滤层、活性炭层、蓬松棉、纱布等。
2.活性炭既能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
3.净化水的方法有:等方法。
若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4.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