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影像诊断-肝脏

合集下载

腹部的MRI诊断_肝、胆、胰、脾

腹部的MRI诊断_肝、胆、胰、脾
平扫T1WI
平扫T2WI 静脉期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
瘤体由血窦组成
MRI表现
平扫:类圆形,边界清楚, T1WI为均匀性低信号, T2WI上随回波时间延长,血管瘤的信号强度 递增,直至超过胆囊信号,称为“灯泡征”。
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的强化特点 瘤体边缘先出现结节状强化,与血管信号相近 随时间推移,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信号逐渐减低,
少数肿瘤动脉期显著强化,信号高于正常 肝,延迟扫描呈低信号
肝转移瘤 平扫T1WI 平扫T2WI
动脉期 静脉期 静脉期
(五)肝囊肿
可单发、多发。多发者常与肾、胰、脾等器 官的多囊性病变同时存在 MRI表现
单发或多发边界锐利的囊性病灶,囊内MRI 信号与水接近,即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 显高信号,信号均匀囊壁不能显示。增强扫描无 强化。
肝囊肿 平扫T1WI 平扫T2WI
肝内多发边界锐利的囊性病 灶,囊内呈水样信号,囊壁 不能显示,增强扫描无强化。
静脉期
(六)肝硬化
多由病毒性肝炎引起。早期体积增大,晚期则缩小
MRI表现 早期无异常改变 中晚期表现为 ①肝缩小;②肝表现凹凸不平、结节状;③肝叶 比例失调;④肝内可见多发再生结节,T1WI呈等 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⑤肝门、肝 裂增宽;⑥脾大、腹水;⑦侧支循环改变。
胆道解剖示意图
1.右肝管前支 2.右肝管后支 3.右肝管 4.左肝管 5.肝总管 6.胆囊(A底部 B体 部 C漏斗部 D颈部) 7.胆囊管 8.胆总管 9.Oddi扩约肌 10.主胰管 11.副胰管
三、疾病诊断
(一)胆石症 影像学表现
(1)单个或多个圆形、类圆形异常信号影,T1WI呈低或 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信号较均匀

上腹部实质性脏器影像诊断(肝胆胰脾脏)

上腹部实质性脏器影像诊断(肝胆胰脾脏)

肝脏

肝硬化鉴别诊断
早期肝硬化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中晚期肝 硬化影像诊断不难。诊断中注意,不要遗 漏早期小肝癌,可行MRI肝细胞特异性对比 剂多期增强检查。
肝硬化-外形、肝叶比例、脾大
肝硬化-侧枝血管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再生小结节
肝脏
肝脓肿 1.临床与病理 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分为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以前者多见,单发或多发。感染 途径:经胆道感染、经血行感染及周围组 织感染蔓延。临床主要为发热、肝大和肝 区痛

肝脏
肝硬化 2.超声:首选检查方法,肝脏萎缩且表面凹凸不平,回声弥 漫性增高且呈粗颗粒状,肝内门静脉变细,僵直及迂曲, 末梢不能显示;脾大、腹水及门静脉主干扩张。 3.CT表现: 肝外形的改变:表面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 晚期可普遍萎缩。 肝密度改变:平扫密度不均—脂肪变性时密度不均匀减低, 再生结节为相对高密度;增强后强化可不均匀。 门静脉高压继发改变:脾大,腹水;门-腔侧支开放。平扫时 腹腔间隙内呈现一堆小球形或扭曲的蚯蚓状影,增强可证 实为血管影像。

肝细胞癌-平扫表现
低密度Biblioteka 高密度稍低密 度混杂密 度
肝细胞癌—巨块型
Noncontrast
aphase
pphase
delayphase
肝细胞癌—结节型
肝细胞癌—小肝癌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
肝细胞癌—假包膜
肝脏
肝转移瘤 1.临床病理

肝脏为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转移途径为血行转移或 者邻近器官直接侵犯,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大多来自门 静脉系统引流的脏器(结肠、胃、胰等),乳腺癌、肺癌、 肾癌、卵巢癌等也常转移至肝。病理上为多发病灶,易发 生坏死、囊变和出血,较少合并肝硬化和侵犯门脉系统, 临床表现除了原发肿瘤症状外,还有肝大、肝区疼痛、消 瘦和黄疸腹水征。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
CT值约-14HU~20HU,可见环状、半环状,条 索状或结节状钙化。
【CT表现】
特征性表现:囊内囊,即母囊内有大小不等、数 目不一的子囊,形成多房或蜂窝状。
可靠征象: “双边征”:内外囊分离 “水上百合征”:内囊悬浮于囊液 “飘带征”:内囊分离脱落于囊液
增强扫描:无强化
肝棘球蚴病CT(图)
(一)细菌性肝脓肿
【临床与病理】
临床表现肝大、肝区疼痛、触痛以及发热、白细 胞升高等急性感染表现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脓肿多为单房,少数为多房
临床分期: 急性期:局部肝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白细胞
浸润,细胞液化、坏死,形成脓腔。肉芽组织 增生形成脓肿壁。 病变进展:脓肿不断扩大,穿破,形成膈下 脓肿、脓胸、肺脓肿等。
病因 病理 临床 影像学表现
病因
病毒性肝炎 酗酒 某些毒物中毒 营养缺乏 胆道阻塞 血吸虫病
肝硬化-病因
病理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结节再生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肝变形、变硬 门静脉高压 肝功能损害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晚期肝硬化,USG、CT及MRI均易确诊 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需与临床和其他检查相结合 在早期,测定肝的有关生化指标比观察影像学改变更有价
值。
肝硬化并发肝癌
(二)、脂肪肝
正常肝脂肪含量低于5%,超过5%则可致脂肪肝。 病因:肥胖、糖尿病、肝硬化、酗酒、Cushing
占位性病变:
肿瘤
脓肿
囊肿
肝血管的改变:
肝动脉变细、扭曲 门静脉扩张、扭曲
肝硬化门脉高压
门静脉或肝静脉内的充盈缺损(血栓或癌栓)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右纵沟:宽,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 斜向肝门,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

3. MRI检查 ①原发性肝癌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边界常 不清楚。在T2WI上信号稍高于正常肝组织。 ②增强后肝癌实质部分信号增强,边界更为清 楚,其中坏死区无强化。 ③MR门静脉造影可清楚显示有无静脉癌栓形 成。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改变 造影增强改变 高密度改变 淋巴结肿大 腹水

CT扫描异常征象
低密度病变 肝脏绝大多数病变,多为平扫时是低密度,少 数为等密度,多为单或多发的低密度灶,CT值 介于水和正常肝组织之间 良性:边界清楚整齐 恶性:模糊不清 低密度中可有更低密度病灶, 多为坏死或脓肿的液性成分 低密度灶也可出现 高密度,CT值不同,可以区分出血或钙化

肝脏形态异常 多为先天性发育畸形 后天引起的变化 主要是肝硬化所致肝萎缩和代偿性肥大。

肝脏形态异常



常见的有: ①肝局限性性膨出 ②对称肝(symmetric liver):肝位于两则膈 下呈“V”字型,胃向右居于中线,常伴有右位 心和脾; ③Riedel氏叶:右叶的一种变异,多见女性, 正常右叶下缘逐渐变小,而Riedel氏叶右肝角 处局部呈球样增大; ④良恶性肿瘤:较大占位均可引起形态改变。

胆道扩张为分支状低密度影 肝脏弥漫性密度减低,多为脂类沉积所 致。 脂肪由于每克肝组织中增加1mg甘油三 酯,CT值可下降1.6Hu 正常肝脏CT值比脾高6--12Hu,同脾密 度做比较,是出现肝弥漫性密度减低的 常用方法。




CT扫描异常征象 造影增强改变 多血管型肿瘤(成人HCC,FNH)明显增强效 应 血管性疾病(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大 部分 表现结节状,高密度增强 少血管型肿瘤(胆管ca,儿童型肝ca),始 终为低密度 无血管结构(囊肿、脓肿),无增强效应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急性胆囊炎
❖ CT表现
1、胆囊明显增大 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壁内可见低密度带 3、胆囊床积液 4、胆囊结石 5、少数有胆囊积气 ❖ MRI检查(一般不用) ❖ 超声(首选)
慢性胆囊炎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胆囊及胆道结石 胆道各部位结石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
-胆囊及胆道结石
2、胆囊长径4-5cm、直径<5cm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急性胆囊炎
❖ 临床特征 1、结石嵌顿、梗阻是引起胆囊炎的主要原 因 2、病理: 单纯性—黏膜层充血水肿 化脓性—炎症累及胆囊全部、囊内充满脓液、
浆膜有纤维素渗出 坏疽性--囊内充满脓液囊壁充血坏死穿孔 3、临床多见于45岁以下女性、右上腹痛向 右肩部放射、高热、黄疸
单纯性黏膜层充血水肿化脓性炎症累及胆囊全部囊内充满脓液浆膜有纤维素渗出坏疽性囊内充满脓液囊壁充血坏死穿孔3临床多见于45岁以下女性右上腹痛向右肩部放射高热黄疸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急性胆囊炎ct表现1胆囊明显增大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壁内可见低密度带3胆囊床积液4胆囊结石5少数有胆囊积气mri检查一般不用超声首选慢性胆囊炎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胆囊及胆道结石胆道各部位结石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胆囊及胆道结石分类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ct表现位置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1高密度结石2略高密度结石3等密度结石4低密度结石5环状分层结石混合性结石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胆囊及胆道结石mri
USG: (首选)
肝胆管结石伴胆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靶征”、“新月征”)
胆总管结石(靶形征)
MRCP
胆囊癌
临床与病理 影像学表现—CT
三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占15~22%
腔内型,占15~23% 肿块型,占41~70% ➢ 胆囊壁不均匀增厚 ➢ 胆囊腔内乳头状结节影,基底部胆囊壁增厚 ➢ 胆囊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 增强扫描,肿瘤及其局部胆囊壁常明显强化

FNH、肝囊肿、肝IM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FNH、肝囊肿、肝IM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CT表现
平扫通常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肿块。CT 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表现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 化程度逐渐下降,最终呈等或低密度。中央的星状 纤维瘢痕组织,临床上也称为瘤巢,动脉期不强化, 但随着增强时间的延长,瘤巢的低密度逐渐强化而 呈等或高密度,为FNH的CT特征性表现。
CT表现
平扫可见等或稍低密度 肿块,中间隐约可见星 状瘢痕
本病病因与肺IMT类似,可能与个人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常见与中年 男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出现低热、腹痛、胆管堵塞,以及与闭塞 性静脉炎相关的门静脉高压等。AFP、HBsAg检测阴性,肝功能多正常。
肿块直径一般在3cm以下,呈圆形、类圆形,其中可有凝固性坏死,切面 光滑,多呈黄色。组织学上表现多种多样,可见具有平滑肌细胞核成纤维细 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泡沫样组织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基质增生。
MRI表现
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T1WI呈低信号, T2WI呈均匀高信号的圆形病灶,对比增强扫描病 灶无强化,边界更清楚。
a. CT平扫,肝右叶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 b. 平扫T1WI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影; c. T2WI病变呈明显高信号; d.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
鉴别诊断
a. 平扫可见肝内类圆形低密度 区; b. 增强扫描动脉期见肿块中 部强化,中心斑片不强化 (凝固性坏死区),外围呈 带状低密度影,周边正常肝 组织明显强化; c. 门静脉期肿块延迟强化。
d. 平扫T2WI病灶表现为不均匀 高信号,其内流空血管丰富; e. 对比增强动脉期肿块较明显结 节状强化; f. 静脉期肿块延迟均匀强化,中 心坏死灶不强化,周围血管受 压移位。
解剖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诊断与鉴别诊断] USG首选方法,敏感度可达100%。对未液 化的早期脓肿,USG易与肝癌相混淆。 CT的特征性改变是脓肿壁的环形强化及脓 腔内气液成分可诊断肝脓肿。 短期内动态观察也是与肝癌鉴别的要点。
Company name
【临床与病理】
肝硬化、皮肤青铜样色素沉着和糖尿病 为本症三大临床特征。肝组织含铁浓度大 大超过250μ g/g以上。
晚期发生肝硬化,5.8% ~ 42.9%继发 肝癌。
Company name
【CT表现 】
平扫:全肝密度增高,CT值在86HU~132HU以 上,CT值的高低大致反映肝内铁浓度的含量。 原发性血红蛋白沉着症:肝密度增高的同时,也可 表现为胰腺、肾上腺密度增高。 继发性血红蛋白沉着症:同时表现为肝脾密度增高 ,而无肾上腺密度增高。
Company name
扫描方 法
扫描方法:
1.CT平扫: (1)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泛影葡胺500-800ML (2)层厚及层隔:10MM ,小病灶2-5MM (3)范围:肝顶至肝下缘
Company name
2.增强扫描: (1)目的: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显示等密
度或可疑病灶;帮助鉴别病灶性质;显示肝内血管解剖 (2)造影剂:离子或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3)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叫增强扫描肝动脉
Company name
【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发小脓肿内点状高密度影和散在肉芽组织内点状 钙化影
囊性转刺活检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脓肿
肝脓肿
.
8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脓肿
肝脓肿
.
9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脓肿
平扫
增强
.
10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脓肿
CT平扫
增强
.
11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血管瘤
临床特点:
常见良性肿瘤 多无症状 大小不一
病理特点:
由血窦组成
.
12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血管瘤
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
实质期:瘤体内出现“血湖”呈爆米花状 持续20~30秒,出现早扫:呈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楚 增强:“快进慢出”
MR:
T1低、T2高
.
13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血管瘤
MRI:
肝多发血管瘤
增强后瘤体边缘点状、 条状强化
.
14
肝脏影像诊断—血管瘤
CT:
肝右叶巨大血管瘤
.
1
肝胆脾胰的影像诊断
肝脏影像检查技术
X线检查 CT检查
CT平扫 增强扫描
MRI检查
MRI平扫 MRI增强扫描 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DCE-MRA)
.
2
正常横断解剖----CT
平扫
.
3
正常横断解剖----CT
增强
.
4
正常横断解剖----MR
T2W
T1W
.
5
肝脏CT异常表现
平扫:
密度异常 病变形态 病灶大小 病灶数目
.
33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硬化
MRI:
肝硬化、脾大
.
34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硬化
CT:
腹水
.
35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硬化
MRI:
肝硬化、脾大
.
36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硬化
CT:
肝硬化
肝叶比例失调 箭头示脾静脉扭曲、 增粗
.
37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硬化
CT:
肝表面呈波浪状改变
MRI:
肝广泛纤维化改变
.
17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CT:
多结节型左叶肝癌
.
18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MRI:
肝右后叶巨块型肝癌
T1WI:低信号 T1增强:不均匀强化 SPIR-T2WI:高信号
.
19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CT:
肝右叶小肝癌
圆形低密度 边缘清
.
20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CT:
肝左叶巨块型肝癌 伴腹水
.
31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囊肿
CT:
多发性肝囊肿
.
32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硬化
病理基础:
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 实质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肝脏结构紊乱
影像学表现:
直接征象:肝脏大小、形态
CT:肝表面波浪状、锯齿改变,肝叶比例失调 MR:可区分再生结节和肝癌,显示肝纤维化
间接征象:门脉高压
脾大、脾门静脉扭曲、变形 腹水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25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CT平扫+增强:肝左叶肝癌、脂肪肝
.
26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CT平扫+增强:巨块型肝癌
.
27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MR:
肝右叶小肝癌
T2WI:中等偏高信号 T1WI:低信号
.
28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转移瘤
临床特点:
恶性肿瘤30~50%可转移至肝
影像学表现:
CT:
大小不等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 有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 密度低于正常肝
增强后“快进慢出”
.
15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病理学分类:
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形态学分类:
巨块型 多结节型 弥漫型
.
16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影像学表现
肝血管造影:
供血血管增粗 肿瘤血管.染色 占位征象等
CT:
平扫不规则低密度灶,可坏死囊变 增强“快进快出“。
MR:
T1低,T2稍高,信号混杂。 实质部分有增强。
.
38
.
21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增强CT:
肝右叶巨快型肝癌 脾大
.
22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肝右叶小肝癌
平扫为低密度 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 门脉期:又呈低密度
.
23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肝巨块型肝癌
CT
平扫为低密度 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 门脉期:又呈低密度
.
24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癌
肝血管造影
.
增强:
强化的程度 强化的形态 强化的时相
.
6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脓肿
X线诊断:缺乏特征性 肝血管造影 :肝动脉分支受压移位 ,脓肿区 充盈缺损 CT:
平扫:脓肿腔为圆形低密度区,CT值为20~40HU 增强:脓肿壁环形强化,外周成低密度水肿带
MR:
液体信号T1低T2高 周围一圈低信号围绕代表肉芽组织 增强后脓肿壁呈环形强化
MR:
T1稍低T2稍高 有时病灶中央可见小圆形长T1长T2信号。
.
29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转移瘤
CT:
胰尾癌 伴肝内多发转移
.
30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肝囊肿
临床特点:
单发或多发 多发者常与肾胰脾囊肿并存
影像学表现:
CT:
平扫:类圆形低密度区边界清,CT值与水接近 增强:无强化
MR:长T1长T2信号,增强无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