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肝癌介入指南

肝癌介入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断及操作指南推荐I1.病理诊断:肝或肝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2.临床诊断:〔1〕AFP>400μg/L,持许4周以上,能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生殖性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有坚硬肿块或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2〕AFP≤400μg/L,能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生殖性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3〕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肝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者,并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①AFP≥200μg/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LP或γ-GT明显增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化。

检查方法:推荐I1.多普勒彩色超声和超声造影;2.CT,初诊患者需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需包括动脉期〕;3.MRI,初诊患者需行平扫加动态增强;4.血管造影用于临床高度疑心肝癌患者,而无创检查方法又不能确定诊断时;5.初诊患者需行病灶穿刺活检,假设患者及其家属拒绝,且临床诊断支持肝癌者可无需穿刺活检。

推荐IIPET-CT一、严格掌握肝癌介入治疗适应证肝动脉化疗〔HAI〕的适应证推荐I1. 失去手术时机的原发或继发性肝癌;2. 肝功能较差或难以超选择性插管者;3. 肝癌手术后复发或术后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4. 骨髓抑制经治疗后纠正者。

肝动脉化疗〔HAI〕的禁忌证推荐I1. 肝功能严重障碍者;2. 大量腹水者;3. 全身情况衰竭者;4. 严重骨髓抑制者。

肝动脉栓塞〔HAE〕的适应证推荐I1. 肝肿瘤切除术前应用,可使肿瘤缩小,利于切除,同时能明确病灶数目,控制转移;2. 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无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肿瘤占据率小于70%;3. 小肝癌;4. 外科手术失败或切除术后复发者;5. 控制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6. 肝癌切除术后的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7. 肝癌移植术后复发者。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肝硬化的诊断标准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肝硬化,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及其应用。

一、肝硬化的定义肝硬化是指肝脏病变的一种晚期形式,病变过程导致肝脏组织受到广泛的破坏和纤维化,肝细胞逐渐死亡,并被纤维组织所代替。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二、肝硬化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水、黄疸、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等。

这些症状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肝硬化。

2. 影像学检查肝硬化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肝脏是否有纤维化、肝静脉压力是否升高等情况。

3. 肝穿刺活检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通过活检可以明确肝脏组织是否存在纤维化和肝细胞坏死等情况。

但是,肝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慎重考虑。

4. 临床评分肝硬化的临床评分包括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

Child-Pugh评分是根据患者的黄疸、腹水、蛋白质含量、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评估,评分越高,代表肝硬化越严重。

MELD评分则是通过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因素进行评估,也可以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5. 血清学指标肝硬化的血清学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肝炎病毒标志物、肝纤维化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硬化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三、肝硬化的临床分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期是根据肝功能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划分的。

常见的分期方法有Child-Pugh分期和BCLC分期。

其中,Child-Pugh分期根据患者的黄疸、腹水、蛋白质含量、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评估,分为A、B、C三个级别。

BCLC分期则是根据肝癌的存在与否、肝功能、肝硬化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分为0、A、B、C、D五个级别。

四、肝硬化的治疗肝硬化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肝硬化的症状和并发症进行治疗,如利尿剂、抗病毒药物、维生素等。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右纵沟:宽,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 斜向肝门,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从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简述肝癌介入治疗基础

从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简述肝癌介入治疗基础
项试验有助于两者 的鉴别 。
2 L 、P 、FB 化不明显 ,且F P D . P T T I变 2 D 和D 增高 不显著时 ,可检查 有关分子标志物 , ̄F+ 、T T P 、P P ,若 明显增高 ,有助于 Il2 A 、FA A 等
D C ,因A - I时 Tm大量消耗而导致血浆A - Tm含量及活性 降低 。 1. .8纤溶酶原 (L 2 P G)测定 D C ,因P G I时 L 大量 消耗 而导致血 浆P G L 活性及含量 降低 。
性 并不能除外DC I。 2 Tm和P G .A- 4 L 在D C I 时常因消耗而减低 ,这2 项试 验在 其他F :C I时 V :C ] I Ⅷ 常<5%。诊 断肝病 患者 0 并发D C I 时,必须测 定此项 ,此时F :C Ⅷ 常更低 。 l - 3特殊 的D C 断试验异常 I诊 对疑难病例 ,应有下列 1 以上异 常。 项
22I文献综述 3
DC , D >2 g 以上 ,其 阳性率 >9% 。 I时 D 常 / m L 5 1. .7抗凝血酶Ⅲ (T/)测定 2 A -/ /
中国医药指南2 1 年 7月第8 第1 期 G i f h a dc eJl2 1,o. N . 00 卷 9 ud o C i Mein,u 00V 1, o1 e n i y 8 9
期D C ,血浆T T I时 A 含量 即可 明显升 高。
目前 ,临 床上D C I 的实验诊 断的常规组合试验为P T T I 、 L 、P 、FB
F P D含量 ( P D 和D 或3 试验 )测定 ,这5 项试验结果 ,尤其是动态变 化
观察 ,对D C I 的诊断有 重要意义 。对部分 患者诊断有 困难时 ,再 加做
的是FⅢ:C 0 o 更低 ,而单纯肝病 时F {C v <5'或 / Ⅷ 多正常 。

肝脏介入的治疗原理

肝脏介入的治疗原理

肝脏介入的治疗原理
肝脏介入治疗的原理主要有:
1. 经皮肝穿刺- 通过影像引导,经皮肤穿刺肝脏,进行细针抽取组织检测。

2. 肝脏活检- 使用特殊切割钳针从肝脏取出少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诊断。

3. 肝脏热消融- 使用射频、微波、冷冻等物理方法,直接破坏肝脏肿瘤组织。

4. 肝动脉化疗栓塞- 通过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或栓塞物,阻断肿瘤血供。

5. 肝脏造影- 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或CT进行肝脏血管成像,指导手术操作。

6. 肝脏支架术- 在肝血管内置入支架,扩张狭窄、疏通阻塞的血管。

7.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经皮肝穿刺置入引流管,疏通胆道,引流胆汁。

8. 肝脏透析- 使用体外滤过装置进行肝脏透析,帮助肝功能不全患者净化血液。

9. 等离子体消融、冷冻消融等新技术。

肝脏介入治疗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适用于许多肝脏疾病。

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

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一、什么是肝癌的介入治疗?肝脏肿瘤就好比是树上的苹果,苹果是通过树根、树干获得营养水分才能长大,而肝脏肿瘤是通过肝动脉获得营养才能长大。

TACE治疗在国内亦称为介入疗法或介入治疗,目前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肝癌介入治疗就是准确找到肿瘤供血血管,经纤细的微导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肿瘤内,把血管“堵”起来,“隔离”病灶,最后达到“饿死”或“毒死”癌细胞的效果。

肝癌的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CT、B超引导下,将特制的穿刺针、导管插入肝脏的肿瘤区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方法。

取得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因此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

二、肝癌的介入治疗有什么优势?至于相对于其他肝癌治疗方式的优势,肝癌介入治疗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1、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肝癌部位,可以实现靶向治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无需手术:介入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时间。

3、疗效显著:介入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具有疗效显著的优点。

4、应用范围广:介入治疗适用于各种肝癌类型,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等。

5、可重复治疗:介入治疗可以重复治疗,对于一些复发性肝癌患者来说,可以有效地延长生存期。

三、肝癌介入微创治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1)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目前,TACE已被国际公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也是最为经典的介入治疗手段。

TACE经皮肤穿刺一个小口,将很细的导管直接插管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用碘油和其他颗粒状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养,起到“饿死”肿瘤的目的,同时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聚集在肿瘤内起到“毒死”肿瘤的作用(局部给药约大于全身给药浓度的200倍以上),且全身毒副作用较静脉化疗明显减少。

仅通过大腿根部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达到精准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较于外科手术——“动刀开胸开腹”,内科放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TACE真正做到绿色微创治疗的目的。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影像技术辅助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作用王嘉奇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影像技术辅助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作用王嘉奇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影像技术辅助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作用王嘉奇发布时间:2023-06-24T02:24:10.509Z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5期作者:王嘉奇[导读] 目的:研究在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影像技术辅助结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的作用。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1300摘要:目的:研究在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影像技术辅助结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的作用。

方法:采取医学研究对比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评定样本,在肿瘤科室资料库内选择2022年4月-9月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70例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则采用影像技术辅助TACE治疗,最后对比两个组别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中位生存平均时间上数值、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别为(10.75±1.65)分和(11.97±1.12)分、(81.45±2.98)月和(84.22±3.76)月,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照组有效率74.00%(26/35),实验组有效率90.00%(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影像技术辅助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有确切效果,相比较于传统单一治疗方式,能起到改善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疗率、延长病患中位生存平均时间的效果,值得探究和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影像技术辅助治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高发恶性肿瘤其中一类,多见于中老年人,是我国目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

原发性肝癌是肝脏细胞或者肝脏内胆管细胞产生癌变演变为恶性肿瘤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占所有恶性肿瘤疾病的第五位,且致死率极高[1]。

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该疾病诱因十分复杂,可能为多方面因素共同诱发致病,但长期接触毒害物质人群或病毒性肝炎患者是此类疾病的易发人群。

医学影像技术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医学影像技术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医学影像技术在肝脏疾病研究与诊断中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肝脏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技术包括传统的X射线摄影、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技术手段,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医生观察肝脏结构的细微变化,还可以提供功能和代谢信息,这对于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医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肝脏结构图像,从而对肝脏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传统的X射线摄影技术可以检测肝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但对于较小或者深部的病灶检测能力较弱。

而超声波技术则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观察肝脏内部的结构,对于肝脏肿瘤、囊肿等病变的检测效果更好。

而CT和MRI则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不仅能够显示肝脏内部的解剖结构,还可以观察血流动力学和代谢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肝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其次,医学影像技术还可以在肝脏疾病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影像技术来观察肝脏血供动力学变化,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

此外,影像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预测疾病的进展速度和临床结局,为研究新药和开展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医学影像技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肝癌治疗中,医生可以利用影像技术进行肿瘤定位和评估,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影像技术还可以引导肝脏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对于介入治疗,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准确定位病变并进行精确的治疗,如经皮穿刺肝癌射频消融、动脉化疗栓塞等。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也可以通过智能化分析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预测。

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对数以万计的病例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帮助医生做出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例如,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影像技术可以自动识别肝脏中的异常病变,提供早期诊断的能力,这对于肝癌等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扫 常规应用,显示肝脏出血,钙化,结石,脂肪肝 ●增强扫描 增加正常肝组织与病灶之间的密度差 显示平扫不能发现或可疑病灶 鉴别病灶性质 显示肝内血管解剖 对比剂总量60-100ml(1-2ml/Kg体重) 离子型:泛影葡胺或安其格拉芬 非离子型:碘比乐;欧乃派克;碘海醇;优维显 注射方式:高压注射器;注入20-30ml空气
布加氏综合症介入治疗
肝脓肿
●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 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较 清楚,脓肿壁呈稍高于 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的环 形带
肝脓肿
●脓肿壁环形强化,外 环低密度水肿带
●局限或弥漫性低密度影,CT值低于脾脏和血管影
脂肪肝
●增强时肝内低密度灶无强化,但病灶内血 管分支显示清楚,其形态走向正常
脂肪肝
脂肪肝
脂肪肝
肝岛MRI
肝脂肪瘤MRI
肝硬化早期
●肝脏大小尚正常,仅轮廓变圆钝
肝硬化晚期
●肝叶比例失调,右叶小,左叶大,肝轮廓呈结节状,不光整,脾大,腹水
肝硬化
●平扫为类圆形低密度区,单发或多发,其中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影
海绵状血管瘤
●增强扫描早期为边缘增强, 呈结节状,与血管密度相 同,其后强化向中央扩展, 数分钟至10分钟肿瘤与肝 组织呈等密度,瘤内血栓 或纤维化始终为低密度
肝血 管瘤 栓塞 治疗
肝血管瘤栓塞治疗后3个月
小血管瘤
小血管瘤、脂肪肝
●顺磁性对比剂增强
♦常用对比剂
GD-DTPA,细胞外间隙非特异性对比剂。
♦ Gd-DTPA缩短组织的T1、T2弛豫时间,序列用快速梯度回波(GRE)
肝脏的分叶、分段
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横沟 肝门肝裂,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淋
巴管和神经出入,前方为方叶,后为尾状叶。
CT检查方法
●体位 仰卧位(常用)、俯卧位、侧卧位
●范围 膈顶至肝下缘,如肝内胆管扩张,应扫描至胆总管下端;如为肝癌, 应检查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
●层厚、层距 7mm) 10mm,对小病灶应薄层扫描(2-5mm),或重叠扫描(层厚10mm,层距
●窗位35-45Hu,窗宽250-350Hu
CT检查技术(一)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CT检查注意事项
●禁食4小时左右
●检查前30分钟口服1-2%泛影葡胺500ml,上检查台前再口服100-200ml或阴性对比 剂如水
●对高危人群,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除去检查部位的金属异物 ●做钡餐检查者,需在钡剂排尽后进行 ●训练病友呼吸,或腹带压迫腹部 ●准备常用的抢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平扫在脂肪肝背景 下血管瘤呈稍高密 度,动脉期及门脉 期持续强化
肝小血管瘤
肝血管瘤MRI
不典型肝脏血管瘤
●中心开始强化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平扫 显示病 灶呈略 低密度 ,中央 更低密 度。 ●增强 扫描明 显强化, 中央低 密度无 强化.
●延迟期病灶强化 下降,略低密度, 中央低密度延迟 强化.包膜强化
● 右纵沟 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 V 窝,前缘斜向肝门,
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 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为左叶与方叶、 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肝脏的分叶、分段
肝脏的分叶、分段
肝脏的分叶、分段
肝脏的分叶、分段
肝脏的分叶、分段
肝脏的分叶、分段
肝脏的分叶、分段
肝脏的分叶、分段
脂肪肝
CT检查技术(二)
●非动态增强主要用于非螺旋CT机 必须加延时扫描(5分钟以上) ●动态增强扫描 静脉内快速注射对比剂 后于1,3,5分钟分别扫描病灶,必要时需延 匀强化,箭头示肝动脉、脾动脉,第一肝门区肝动脉位于其前内,胆管位于前外方(正常情况下, 迟到10-15分钟 ●螺旋CT双(三)期增强扫描 快速注射对比 剂(3ml/s)后16-20秒开始强化,持续23秒左 右,为肝动脉期,从50-60秒开始为门静脉期, 以上为双期扫描,如再做延迟扫描,为肝实 质期,则为三期扫描
螺旋CT—动脉早期
●主动脉强化峰值,肝实质未强化,脾不均匀强化,箭头示肝动脉、脾动脉,第一 肝门区肝动脉位于其前内,胆管位于前外方(正常情况下,平扫与增强均不能显示), 门静脉较大位于后方
螺旋CT—动脉终未期
● 动脉强化明显,肝轻度强化,脾强化变为均匀
螺旋CT—门脉期
●门静脉强化明显,肝实质开始强化,但静脉血管的 密度仍高于肝实质,脾均匀强化
正常肝脏-实质期
●肝实质达到强化的峰值,静脉血管的密度与肝实质相当
核磁共振( MRI )检查
●优点 检查无创;可获得冠、横、矢状三个方向
图像,病变可做立体定位;本身可显示门脉及肝静 脉分支;组织对比度强,可清楚了解病变大小、形 态、轮廓、内部结构,通过信号变化及病变特征, 诊断良恶性病变。
●缺点 空间分辨率力差,受呼吸影响,易产生伪
影,对腹腔内增大淋巴结显示不如CT。
●检查前准备
●常用扫描序列
♦自旋回波序列(SE)(spin E )
T1采用短TR(重复时间),短TE(回波时间) T2采用长TR,较长TE
♦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 、 TE 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十秒, 采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肝腺瘤
●平扫右肝后叶稍低密度灶
●动脉期病灶呈高密度
●门脉期呈等密度
●延迟期呈略低密度
肝腺瘤
●平扫右肝后叶稍低密度灶
●动脉期病灶呈高密度
●门脉期呈稍低密度
●延迟期呈稍低密度
肝腺瘤
肝腺瘤
肝腺瘤
肝Hale Waihona Puke 脉瘤胆道出血栓塞(CT)肝动脉瘤胆道出血栓塞(DSA)
肝动脉瘤胆道出血栓塞
肝静脉多 发狭窄成 形术
肝硬化
●胃底贲门旁簇状或条索状静脉曲张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再生结节
肝囊肿
●平扫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整、低密度区CT值 接近水,0-15Hu,但囊肿合并感染或出血时其密度可增高
肝囊肿
●增强后囊肿不强化,显示更清楚
肝肾多发囊肿
肝囊肿MRI
肝内静脉瘤
海绵状血管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