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合集下载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教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教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教案一、教学内容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改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交流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点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找到互改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直观教学法,集体反馈等。

五、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要求。

1、回顾句型转换,引出课题。

2、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

3、出示学习要求幻灯片,齐读。

4、定义陈述句和反问句。

5、问句的类型: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出示例子区分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

6、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承诺了别人的事我们要完成。

(陈述句)难道承诺了别人的事我们不完成吗?(反问句)问: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7、学生发言。

8、小结(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出示四组句子,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①难道我有这么笨吗?我没有这么笨。

②我们怎么能被困难吓倒呢?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③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④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2、引导学生归纳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还要把肯定词变成否定词或否定词变成肯定词,问号改为句号。

①出示例句: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②说明:肯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否定的。

③请同学把它换为陈述句: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3、说一说,让生口头作答,教师及时讲评。

①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②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③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④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4、出示幻灯片“做一做”,让四个同学上黑板做,其余在下面用练习本做。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要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理解。

2.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句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3. 讲解与示范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示范。

4. 练习与指导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培养合作意识。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2. 板书内容:-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转换示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知识。

3. 创新练习:编写一段对话,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对于本节课来说,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方法。

教学内容: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定义。

2.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方法,如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等。

3. 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尝试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练习:1.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我今天要去图书馆。

她不喜欢吃辣椒。

第二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

2. 培养学生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的能力。

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

2. 练习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

教学步骤:1. 回顾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 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技巧,如使用疑问词、调整语序等。

3. 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尝试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练习:1. 将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他每天都锻炼身体。

她们已经完成了作业。

2. 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你不是喜欢吃巧克力吗?我们不应该迟到吗?第三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方法。

2. 练习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进行交流。

1. 回顾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 讲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运用方法,如在对话中使用反问句引起对方注意,用陈述句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3. 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让学生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进行交流,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练习:1. 用陈述句和反问句完成下列对话。

A:你喜欢旅行吗?B:2. 编写一段对话,运用陈述句和反问句进行交流。

第四章:陈述句与反问句的难点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决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区分和使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能力。

3. 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及特点。

2.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方法。

3. 反问句和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改方法。

2. 教学难点:反问句和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特点及互改方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语境中的反问句和陈述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讲解:详细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特点及互改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语境中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让学生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互改反问句和陈述句。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正确运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使用反问句和陈述句。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

2. 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反问句和陈述句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如文学、影视作品等。

2. 让学生尝试创作一些含有反问句和陈述句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找到互换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讨论,同学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评价,集体反馈等。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练习题单。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也示幻灯,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问:比较这组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语气有何不同?2、学生发言。

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4、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二)反问句换陈述句。

1、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出示例句:这难道不是母爱的力量吗?②说明: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

③请同学把它换为陈述句:这是母爱的力量。

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还要去掉否定词,再加上句号。

⑤练习,幻灯片出示一道练习题,学生口头练习,教师及时指导。

革命者坚强不屈的精神,不正像那风雪中挺立的红梅吗?2、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教师出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讨论学习。

(小组讨论)例句: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交流汇报。

④总结方法: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再加上否定词和句号。

⑤幻灯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指导。

3、小结。

4、练习活动。

请同学拿出自己收集的反问句,和同桌同学互练互评,若有意见和答案分歧,与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解决。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一、教学课时:两课时二、教学内容: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三、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观察实践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3.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修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熟悉并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方法五、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卷、日常教学具六、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引发兴趣: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看一个小小的视频。

看视频的时候老师有个小要求——视频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能帮他解决吗?好,接下来请大家认真看视频,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多媒体播放小视频)2.视频播放完毕。

师:现在大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生1:安迪不明白他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2:安迪做的土豆太辣了。

生3:我能帮他解决,我觉得他爸爸的话意思是“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3.师:同学们想得可真多,而且也有人帮安迪想出办法了。

那我们现在把爸爸说的话和你们理解的话放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发现吗?生:它们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不能放很多辣椒。

师:说得非常好!它们是不同的句子,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板书课题,并全班齐读)(二)简要阐述,了解大意:1.多媒体出示课题——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2.师:同学们看这个标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1:什么叫反问句啊?生2:什么叫陈述句呢?生3:“互换”又是什么意思呢?…………3.师:那老师现在就给大家简单地讲解一下什么叫反问句,什么叫陈述句。

多媒体展示→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即可→出示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区分陈述句和反问句。

(三)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1.对比观察:①你怎么能放这么多辣椒呢?②你不能放这么多辣椒。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生1:相同点是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

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基本概念和转换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敏感度,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及特点。

2.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3. 反问句和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定义、特点及转换方法。

2. 难点:反问句和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实践,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方法。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实际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反问句和陈述句。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概念及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讲解: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强调关键点。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掌握程度。

4. 情境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运用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实际表达,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反问句和陈述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分享心得体会。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表达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复习。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反问句和陈述句的情况,评估其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意见,了解他们对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对于学生在应用反问句和陈述句时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对于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困惑。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反问句互改教案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邵武市昭阳中心小学陈梅指导老师熊玉平教学目标:1、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方法。

2、会运用总结过的方法改陈述句和反问句。

教学重难点: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学习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出示: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1)首先我们判断这是一个肯定句,第一步肯定改为否定,也就是把肯定的“是”改为“不是”: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接着第二步加反问词: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

(3)最后改标点,把句号改为问号: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就这样,陈述句“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改为反问句就成了“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2、出示: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1)首先我们判断这是一个否定句,“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第一步否定改为肯定,“不能”改为“能”。

(2)第二步加反问词: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3)第三步改标点,把句号改为问号。

三步就将“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这个陈述句变成“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这样的反问句了。

(过渡:以上是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接下来,我们看看反问句如何改为陈述句)二、学习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出示: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吗?(1)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第一步与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第一步相同——肯定与否定互换,所以,第一步我们把“不是”这个否定词改为“是”。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第二步与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第二步相反——将反问词去掉:雷锋叔叔是我学习的榜样?(3)第三步虽都为改标点,但这里是把问号改为句号。

最后“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吗?”这个反问句改成的陈述句则是“雷锋叔叔是我学习的榜样。

”2、出示: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1)第一步肯定和否定互换,把“能”改为“不能”。

(2)第二步去反问词,变成“我们不能浪费时间?”(3)第三步改标点,问号变成句号。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这个陈述句与“我们怎么不能浪费时间呢?”意思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述句、反问句”句型转换
塘蓬镇坭浪小学揭群英
教学目标:
1、了解陈述句、反问句的句子特点。

2、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3、会运用总结过的方法改陈述句和反问句。

教学重难点:
掌握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陈述句、反问句的特点
出示: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2、我们怎么能言而无信呢?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比较异同:这两组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意思表达一致
不同点:句式不一致
反问句带有:难道……吗不知道?怎么……呢能?
陈述句带有:知道。

不能。

3、总结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能够分析出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异同。

反问句中,一般都带有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而陈述句没有。

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不”“没有”,而改为陈述句则没有,反之亦然。

反问句的句尾点号为“?”而陈述句为“。


二、方法总结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1、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总结出了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异同,那么如果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话应该怎样改?谁能把他们的方法总结出来?
生小组讨论交流,师梳理总结
第一步是:去掉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把
第二步是:加(减)否定词。

讲反话.如“是”就改为“不是”,“能”改为“不能”等。

第三步是: “?”改为“。


2、题型训练
•出示:我难道不知道这本图书是小丽的吗?
•这幅画难道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
•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
1、通过以上训练我们掌握了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会做反问句改陈述句的题目,那么反过来,怎样把陈述句改回反问句呢?你会根据以上总结的方法,总结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吗?
生讨论交流,师梳理总结
•第一步是:添加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
•第二步是:加(减)否定词。

讲反话。

如“是”就改为“不是”,“能”改为“不能”。

•第三步是:把“。

”改为“?”
2、句式训练: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三)陈述句反问句互改的方法总结
1、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我们会了,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我们也会了,你们发现两套方法有什么异同?你能总结一套他们之间互改的方法吗?
同桌讨论交流,师梳理板书
•第一步是:加(减)反问词----“难道......吗”或“怎么.....呢”。

•第二步是:加(减)否定词。

讲反话。

如“是”就改为“不是”,““能”改为“不能”。

•第三步是:把“。

”“?”互改。

课后反思:“陈述句、反问句”句型转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

在进行改句时,学生常把意思改反,这除没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通过题型训练的环节,孩子们认识理解了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步骤。

最后,将这两种句式间的转换方法总结起来。

就这样,孩子们在这些简单清晰的步骤的引领下,能够快速地在练习中逐步掌握句子间转换的规律,从而提高转换句子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