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矿采空区与物探异常区情况

我矿采空区与物探异常区情况
我矿采空区与物探异常区情况

安县郁山煤业公司采空区与物探异常区情况

一、矿井简介:

义煤集团新安县郁山煤业有限公司是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位于新安县县城西南6公里的郁山村。2008年11月以来,公司基本处于停产状态。2012年核定生产能力36万吨/年,矿区面积6.2087平方公里,开采标高+350~-400米。截止2012年12月底,保有地质储量1581.4万吨,可采储量897万吨,尚可服务21年。矿井“六证”齐全有效。

1、矿井采用斜井分水平开拓方式。主、副斜井位于工业广场内,主井井口标高+372m,落底标高+172m,斜长580m;副井井口标高+372m,落底标高+172m,斜长560m;南风井位于井田南部,井口标高+373m,落底标高+180m,井筒斜长470m;二水平标高-20m。

2、矿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150°~190°左右,倾向240°~280°左右,倾角16°~28°左右。主要开采二1煤层,煤层厚度0~8m,平均厚度3m。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根据我矿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14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0m3/min,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燃发火等级为:三级,无自燃倾向性煤层。

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根据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10年6月编制的水文地质报告,影响煤层开采的含水层主要为顶板砂岩水和底板灰岩水,-400m预计正常涌水量约233m3/h,最大涌水量约350m3/h。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约80m3/h,最大涌水量约120m3/h,矿井深部开采时,受寒武纪灰岩含水层影响,水压增大,主要搞好疏

水降压、加固底板。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

4、矿井为三级排水,一水平泵房主排水泵4台,型号为MD280-43*6;二水平泵房主排水泵三台,型号MD280-43*6;三3采区泵房(-150水平)三台,型号MD85-45*5。各水平泵房三阀二表齐全,满足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的要求。

5、矿井第一水平标高为+172m,此水平目前无采矿活动。第二水平标高为-20m,目前本矿主要生产地点在二3采区和三3采区上部回采。本矿井老空区预计积水量17.2万方。其中主要分布在三2采区7.2万方,二水平南翼下山采区10万方。

二、矿井采空区与物探异常区

我矿是1958年建矿,所以采空区相对比较多,按时间和区域划分14处(后附明细表),总面积110.76万平方米,其中位于二水平南翼下山采区的9#采空区积水量10万立方,位于32采区的14#采空区积水量7.2万立方。除赵峪井与仙桃井采空区有少量积水外,其它采空区无积水。

根据地面瞬变电磁成果显示,我矿下部(23采区、21采区、南采区下山以下)异常区共计11处(后附明细表),总面积473729平方米。

附表1

采空区编号位置面积(万m2)1# 主副井以南17.6

2# 南翼风井以北 2.28

3# 南翼风井以南 4.05

4# 南翼风井以南,3#采空区下部。 1.0

5# 赵峪井井田16.17

6# 仙桃井井田 4.41

7# 二水平南下山以南15.21

8# 21采区以南 5.04

9# 南采区下山11.0

10# 主副井以北12.46

11# 23采区下山14.18

12# 21采区下山以北 1.56

13# 32采区以北 1.86

14# 32采区 3.94

合计110.76

附表2

富水区编号位置面积(m2)Ⅲ1郁山断层以北17826

Ⅲ2郁山断层以南21549

Ⅲ333采区下山底部以北26023

Ⅲ433采区下山底部10391

Ⅲ533采区下部15375

Ⅲ6技改井以北21692.5 Ⅲ732采区下部及中央采区197730.5 Ⅲ8中央采区上山下段36406.5 Ⅲ9技改井水仓、泵房37649.5

Ⅲ10二水平南下山采区以南61403 Ⅲ11二水平南下山采区下部27683 合计473729

新安县郁山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6月7日

我矿采空区与物探异常区情况

安县郁山煤业公司采空区与物探异常区情况 一、矿井简介: 义煤集团新安县郁山煤业有限公司是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位于新安县县城西南6公里的郁山村。2008年11月以来,公司基本处于停产状态。2012年核定生产能力36万吨/年,矿区面积6.2087平方公里,开采标高+350~-400米。截止2012年12月底,保有地质储量1581.4万吨,可采储量897万吨,尚可服务21年。矿井“六证”齐全有效。 1、矿井采用斜井分水平开拓方式。主、副斜井位于工业广场内,主井井口标高+372m,落底标高+172m,斜长580m;副井井口标高+372m,落底标高+172m,斜长560m;南风井位于井田南部,井口标高+373m,落底标高+180m,井筒斜长470m;二水平标高-20m。 2、矿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150°~190°左右,倾向240°~280°左右,倾角16°~28°左右。主要开采二1煤层,煤层厚度0~8m,平均厚度3m。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根据我矿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14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0m3/min,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燃发火等级为:三级,无自燃倾向性煤层。 3、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根据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10年6月编制的水文地质报告,影响煤层开采的含水层主要为顶板砂岩水和底板灰岩水,-400m预计正常涌水量约233m3/h,最大涌水量约350m3/h。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约80m3/h,最大涌水量约120m3/h,矿井深部开采时,受寒武纪灰岩含水层影响,水压增大,主要搞好疏

水降压、加固底板。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 4、矿井为三级排水,一水平泵房主排水泵4台,型号为MD280-43*6;二水平泵房主排水泵三台,型号MD280-43*6;三3采区泵房(-150水平)三台,型号MD85-45*5。各水平泵房三阀二表齐全,满足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的要求。 5、矿井第一水平标高为+172m,此水平目前无采矿活动。第二水平标高为-20m,目前本矿主要生产地点在二3采区和三3采区上部回采。本矿井老空区预计积水量17.2万方。其中主要分布在三2采区7.2万方,二水平南翼下山采区10万方。 二、矿井采空区与物探异常区 我矿是1958年建矿,所以采空区相对比较多,按时间和区域划分14处(后附明细表),总面积110.76万平方米,其中位于二水平南翼下山采区的9#采空区积水量10万立方,位于32采区的14#采空区积水量7.2万立方。除赵峪井与仙桃井采空区有少量积水外,其它采空区无积水。 根据地面瞬变电磁成果显示,我矿下部(23采区、21采区、南采区下山以下)异常区共计11处(后附明细表),总面积473729平方米。 附表1 采空区编号位置面积(万m2)1# 主副井以南17.6 2# 南翼风井以北 2.28 3# 南翼风井以南 4.05 4# 南翼风井以南,3#采空区下部。 1.0

采空区勘查方案

采空区勘查项目勘查方案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二)区域地质概况 (4) (三)矿产地质 (6) (四)目的任务 (6) 二、勘查工作设计依据 (6) 三、整体工作思路 (7) 四、工作方法 (7) (一)瞬变电磁 (8) (二)地震勘探 (10) (三)高密度电法 (16) (四)钻探 (18) 五、勘查工作设计 (18) (一)工作量设计 (18) (二)勘查工作进度计划 (19) 六、近三年勘查工程一览表 (21) 七、单位资质证书 (21) 八、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2)

一、工程概况 2017年棚改旧改工程共有3个地块。 项目场区为村民安置工程拟建场区,此类建设项目通常为20层以下的住宅楼。 (一)自然地理 项目场区地处山前冲积平原,地形较平坦。 区域内水系主要为巴漏河,区域内众多冲沟汇于巴漏河,巴漏河发源于市南部山区,向北流入小清河。流经矿区段基本常年有水,雨季流量较大。 该区气候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多西南风,雨季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610.4mm,年平均气温为12.9℃,全年无霜期197天。 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烈度6度。 (二)区域地质概况 1)地层、地质 (1)奥陶纪马家沟组: 为煤系地层的基底,分中、下统,缺失上统,为浅海相及泻湖相碳酸盐沉积。下部为白云质厚层结晶石灰岩,其中部含条带状燧石结核,中、上部为灰色或灰黑色致密厚层石灰岩,含珠角石、头足类化石。该层厚度在800m左右。 (2)石炭纪本溪组:厚50m左右 本区揭露此段地层钻孔少,参照邻区地层资料,本组地层分上、下两段。 上段:由深灰色泥岩和厚层状石灰岩组成,有时夹薄煤层,所夹徐家庄灰岩,厚度较大,岩溶发育,和奥陶系石灰岩共同构成本区煤层的充水、含水层。

井下采空区积水量分析7.26

井下采空区积水量分析 7月21日,地表强降雨部分灌入井下,致使井下涌水量急剧增大。从井下各密闭墙出水情况来看,主要积水区域在1203、1202、1201、1401采空区,截止7月26日8点,井下向地面共排出水76487m3。其中中央水泵房排水62717m3,二采区水泵房排水13770m3。 一、基本情况 (一)降雨情况 7月21日02:30分至7:45分,天降中到大雨,经测定,该时段降雨量38.5mm;7:45-10:05分,降雨量28.4mm;10:05 -11:55分,降雨量32mm;11:55-13:12分,降雨量16.5mm;13:12-14:40分,降雨量18mm;14:40-15:55分,降雨量1mm。7月21日总降雨量134.4mm,是历年最大日降雨,山洪泛滥,河水暴涨。 (二)井下排水情况(21-25日) 7月21日: 1、二采区水泵房开泵3.17h共排水776.09m3 2、一采区各密闭墙排水量统计: ①1203回顺闭墙排水量约140m3/h×15h=2100m3 ②1401运顺密闭排水量约60m3/h×15h=900m3 ③1402运顺600m处,1201采空区探放水钻孔排水量约 120m3/h×7h=840m3

④1402工作面涌水量约150m3/h×16h=2400m3 3、矿井主泵房排水量统计约为1568m3 矿井7月21日总排水量约为2344.09m3(776.09m3+1568m3=2344.09m3) 7月22日: 1、二采区水泵房开泵2.17h共排水486.77m3 2、一采区各密闭墙排水量统计: ①1402工作面600m处,1201采空区探放水钻孔排水量约70m3/h×10.75h=752.5m3(00:00—10:45) ②1402工作面安设两台泵,排水量约为1496m3 ⑴100m3/h×12h×85%=1020m3 ⑵70m3/h×8h×85%=476m3 ③1401运顺闭墙排水量60m3/h×24h=1440m3 ④1203回顺闭墙排水量约140m3/h×24h=3360m3 ⑤1201回顺闭墙排水量约60m3/h×24h=1440m3 ⑥1202回顺闭墙排水量约60m3/h×24h=1440m3 3、一采区水泵房排水量统计约为14965m3 ①矿井主泵房排水量统计约为11033m3 ②三台应急水泵排水量统计约为3932m3(150m3/h× 1.42h×85%=181m3、100m3/h×14.83h×85%=1258m3、200m 3/h×14.66h×85%=2493m3) 矿井7月22日总排水量约为15451.77m3(486.77m3

采用综合物探和钻探方法查明章丘矿山采空区

采用综合物探和钻探方法 查明章丘矿山采空区 3 刘建胜,李树荣,王爱民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采空区与围岩具有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为应用地震反射波法、瞬态面波法及电阻率测深法在采空区的勘测,具备了有利的物理前提和应用条件。通过现场钻探验证,揭示采空区的空间位置,对下步设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矿区;采空区;综合物探;钻探;月宫桥;济南章丘中图分类号:P631.4+25;P631.3+22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S244省道月宫桥新桥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埠村 镇南2k m 西巴漏河河床上,旧桥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济南市公路局拟在原桥西边扩建1座新桥,设计4跨5墩。据业主提供的有关信息,在新桥址处一采空区分布范围不明。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2006年6月,受业主委托,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组成项目组进入工地,采用反射波法浅层地震、瞬态面波法和电阻率测深法3种物探方法,结合钻探方法对采空区进行了相关工作,并提交了该区 的工程勘察报告① 。 场区位于泰山断块凸起的西北缘,是一个以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N 斜单斜构造。区内中生代燕山活动强烈,以断裂活动为主,断裂及裂隙多为NNW ,NNE 向。 工作区位于西巴漏河河床,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卵石及碎石层,最大厚度8.0m 以上;下部为石炭纪砂、泥岩,呈互层状分布,夹薄层煤和铝土矿,采空区推断位置应系采煤所致。 2 工作区地球物理特征 该区第四系与下覆的石炭纪砂泥岩层构成了明显的波阻抗界面,采空区与围岩也形成波阻抗界面。 当地震波遇到岩层采空区或破碎带时,地震波速明显减小,地震波振幅大为降低。该区水位约60m ,采空区处于水位以上,较其他围岩有较高的电阻率值,在曲线上呈现高阻畸变点。因此该区具备了应用地震反射波法、瞬态面波法及电阻率测深法在采空区的勘测物理前提。2.1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2.1.1 方法及原理 浅层地震反射技术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介质不同的地层内的传播规律,根据勘探地震学的基本原理,只要不同介质或地质体间存在密度和地震波速度差异,就有应用地震探测的物理前提。测区内,因为当地开采煤矿形成了较多的采空区,其与围岩有不同的密度和地震波传播速度,即有波阻抗差 [1] 。 2.1.2 仪器设备及装置选择 该次地震勘探使用SE2404EP 综合工程探测仪,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通道数:24道;采样率:0.005~50m s;采样长度:512~16K;频带:0.1~5000Hz;前置放大器:16dB ,37d B;道间抑制比:≥100dB;谐波失真:≤0.05%。 野外采集时所采用的装置:6道数据接收采集,60Hz 检波器接收;经现场试验后确定采用道间距 第23卷第3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07年3月 3收稿日期:2006 0825;修订日期:20070309;编辑:孟舞平 作者简介:刘建胜(1970-),男,山东招远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①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S244省道月宫桥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06年。

采空区积水报告

山西襄矿新庄煤业有限公司 年度采掘区域采空区 积水调查报告 二○一三年

年度采掘区域采空区积水调查报告 山西襄矿新庄煤业有限公司是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批复的整合保留矿井,由水碾沟煤矿、崇梁煤矿(2009年12月政策性关闭)、西营煤矿(2009年12月政策性关闭)组成。 按要求2011年3月25日晋煤办基发【2011】488号:关于山西襄矿新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2011年12月30日晋煤办基发【2011】1759号:关于山西襄矿新庄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开工建设的批复;2013年5月21日晋煤基局发【2013】114号关于山西襄矿新庄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延长建设工期的批复。目前,矿井处于停工状态,井下通风、排水正常。 一、兼并重组前各矿开采情况 1、水碾沟煤矿 水碾沟煤矿始建于1966年,1968年投产,是下良镇镇办集体煤矿,原批采3号煤层,年生产能力为5万t/a,开采深度20-50m,房柱式采煤,爆破落煤,一次采全高,木柱支护,经多年开采,3号煤层已枯竭,2002年6月停采闭坑。 2003年7月经长治市煤炭工业管理局批准(长煤局生字[2003]14号文)2003年2月,该矿在井田东南新建一主井,并构造生产15-3号煤层采掘生产系统,兼并重组前正进行机械化升级改造建设。 2、崇梁煤矿 崇梁煤矿为襄垣县下良镇梁庄村村办煤矿,该矿于 1984年建井,

1986年投产,开采15-3号煤层,开采生产21年多,(于2009年12月政策性关闭)。 3、西营煤矿 西营煤矿为襄垣县西营镇西营村办集体企业,该矿于1984年建成投产,开采3号煤层,生产近23年。(于2009年12月政策性关闭) 4、老窑港煤矿 老窑港煤矿:为襄垣县二轻局下属集体煤矿,开采3号煤层,井田面积1.553km2。开采3号煤层,生产能力为9万t/a。该矿于1980年建成投产,到2009年开采近30年。(于2009年12月政策性关闭) 二、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兼并重组整合前井田内的西营煤矿、老窑港煤矿、原水碾沟煤矿3号煤层已采空,水碾沟煤矿、崇梁煤矿分别开采15-3号煤层(2009年12月政策性关闭)。 根据地质报告,3#煤层采空区有积水。其各矿井的3号、15-3号煤层采空区内存在一定量的积水(详见各煤层采空区积水量统计表)。 3煤层:井田西南部原水碾沟煤矿有一处采空区积水,面积约45839m2,积水量约8581m3;井田中部原老窑港煤矿有2处采空积水,分别面积约47008m2、18311m2,积水量分别为8800m3,3428m3。井田北部原西营煤矿有2处采空积水,面积分别约39127m2、33752m2,积水量约7324m3、6318m3。井田内3号煤层共有积水面积184037m2,共有积水量34451m3。

建筑场地老采空区勘察及处理方法

建筑场地老采空区勘察及处理方法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在中西部地区的一些老能源基地造成了大规模、大范围的采空塌陷区,导致上覆岩体冒落、断裂和弯曲,使岩体力学强度降低,造成老采空区上方建筑地基的承载能力下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基础建设的加速实施,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由于可供建筑的地面严重不足,一些地区工业厂房和住宅楼不得不建在老采空区上方。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有可能使原本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冒裂带岩体重新活化,使冒裂带岩体再压密。地下残留空洞再冒落,导致地表产生附加移动和变形,进而使新建建筑物沉降,局部开裂、倾斜、直至倒塌。因此,开展对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及其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工作,对老采空区建筑地基的处理,采空区建筑物的布置及其抗变形结构设计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运用价值。目前,采空区建筑地基的处理一般采用灌浆技术,针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对老采空区建筑物移动变形规律研究不够,一方面在采空区建筑地基处理设计中忽视了采空区的影响,留下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使得采空区建筑地基处理设计的安全性偏高,增大了建设费用。根据大量资料表明,矿区停止开采以后,采动破碎岩体会进行长期的蠕动,地表会继续进行缓慢的移动变形。并且开采沉陷使采空区形成由残留空洞和破裂岩体构成的不良地质条件。考虑采空区上方建筑荷载有可能使得原本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上覆岩层重新发生“活化”,从而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前期勘察中对采空区采深、采厚以及采空范围的划定就显得无比重要。在实际工程勘察中,由于建

筑场地范围大、地质异常区不清楚、钻探成本高等原因,导致直接采用钻探对建筑场地进行勘测经济成本高而结果不理想,文中主要探讨采用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先划定物探异常区再进行钻探验证,旨在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其可行性以及实际效果。 1老采空区现场勘测技术与方法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采矿条件的调查,主要是收集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条件、采空情况等详细资料,并对矿区分布图、地貌图、地质柱状图等资料进行分析,采空区初步勘探工作步骤如图1所示。 2采空区综合物探与钻探验证 2.1瞬变电磁法勘探技术 瞬变电磁法属于主动性勘测方法,适合目标埋深50~600m,适合于复杂地形,具有自动化数据采集、施工难度小等特点,但容易被常见的导电体等因素干扰。老采空区中遭到破坏的上覆岩层的电阻率、密度、弹性等物理特征相对于完整覆岩发生的巨大改变,为使用物探勘测采空区提供了物理前提。瞬变电磁的工作原理:瞬变电磁法(TEM),是一种时间域电磁法。其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上加载电流脉冲击波,产生一个向地下传播的一次磁场,在受到地下不均匀介质的影响后将产生涡流,俗称“烟圈”。由于一次场的频率域较高,屈服深度小,衰减快,因此可以探测浅部地层。该“烟圈”在衰减过程中会产生二次场向地表传播,该二次场屈服深度大,能够反映深部地质的电性分布。由于实际地下介质电性不同,在视电阻率图上会产生异常现象,推断矿体、地下水、残留空洞等的位置。图2为瞬变电磁法在矿区的视电阻率剖面等值线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地下采空区的空间位置特征。采空区的地质及其地球物理特征:根据

采中积水探测及处理

1.采中积水的探测 1.1瞬变电磁法(采空区积水探测方法的研究何学明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西安) 1.1.1综合探测技术原理 综合利用瞬变电磁法和电阻率剖面法探测采空区分布范围及积水的物理基础是采空区或富水区相对于周围地层都有明显的电性差异。在正常情况下,各层位电性在横向上是相对均一的。当存在局部异常体,如岩溶洞穴、煤矿采空区、断层、裂隙带等并有导电性水体存在的区段则出现局部低电阻率异常区;若采空区等没有充水时,表现为相对高阻异常区。 1.1.2探测准备工作 1)探测仪器的选取。瞬变电磁仪采用TEM-6瞬变电磁仪,直流电剖面法采用DZD-6A 多功能直流电法仪。 2)测区范围的选定。测区范围应根据工作任务和测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工作程度合理确定,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探测目标的大小、埋深及与围岩的电性差,为了保证所得异常的完整性,周围要有一定范围的正常背景场,以便分析对比;测区范围应尽可能覆盖部分已知区。 3)测网布置。 ①井下测点布置。瞬变电磁法测点布置:在已知的一层采空区布设试验线,选取了4个试验点(段),分别为S1、S2、S3、S4,工作量同时覆盖采空区和正常地层。选用测区内人为干扰小、具有代表性的测区中部已知钻孔DB1作为试验点S1和东南部已知钻孔DB4作为试验点S2。选用跨过已知采空区的S25线1号点-32号点作为试验段S3和S29线1号点-32号点作为试验段S4。 电阻率剖面法测点布置:电剖面在跨过已知采空区的P25线做了一条试验线。 ②野外测点布置与检测。野外定点定线测量是地面瞬变电磁勘探野外施工的基础工作,目的是为电法勘探布设合格的测点测线,及时提供设计测点实地位置及高程。测点分布见图 1。

相邻矿井及采空区积水情况的调查报告

山西中阳沈家峁煤业有限公司 相邻矿井及采空区积水情况调查报告 一、概况: 山西中阳沈家峁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5号《关于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得批复》,山西中阳沈家峁煤业有限公司由原山西祥荣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原山西一恒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原山西钢原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而成。生产规模90万t/a,批准开采4号-10号煤层,井田面积、695km2,开采深度:由1220m至830m标高。我矿奥灰水位标高为+803m-+809m,不受奥灰水威胁。排水系统为:水泵房安装有D155—30×10型排水泵3台,主排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电机为YB2-4501-4型电动机,可满足矿井生产需要。调查时井下排水一直在进行,该矿生产能力为90万t/a,现矿井井下正常涌水量6-8m3/h,雨季最大为10m3/h。 二、井田周边生产矿井建设现状: 井田北邻山西桃园腾阳容大煤业有限公司及山西中阳张子山煤业有限公司,南邻山西中阳联盛苏村煤业有限公司,西邻离柳朱家店煤矿,东部无矿。见井田四邻关系示意图(图1-1),现将现将井田周边生产情况分述如下:

(一)、山西中阳张子山煤业有限公司 1、简要概况: 由原山西晶鑫盛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原山西易航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原山西大土河永华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原山西中阳昶昊煤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而成,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为地方骨干企业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 与本矿井相接壤得就是整合得四个矿井中得山西中阳昶昊煤业

有限公司。即原中阳县古家岭煤矿南侧生产坑口,始建于1997年,2001年11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经多年建设与采煤方法改革,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现有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3月颁发得第14号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自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批准开采井田内4、10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6302km2,证载生产能力15万吨/年,批准开采标高为980m-790m。2008年经机械化升级改造后能力达30万吨/年,股份制经济。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4号煤层已基本采空,现开采4号煤层,进入大巷煤柱回收阶段。矿井正常涌水量为96m3/d,最大涌水量为144m3/d,主排水泵3台,型号为D25-30×9配用电机37KW。无越层越界开采。 2、该矿采空区积水情况: 经本次调查,该矿井4号煤层已基本采空,10号煤层局部采空,现在进行6、10号煤层基建工程,无越层越界开采现象,井田内4号煤层存在积水区8处,积水量约835610m3,其4号煤层采空区积水位于井田南部,对本我矿开采北部6、10号煤层有一定影响,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山西桃园腾阳容大煤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由山西永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桃园腾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峰达煤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井田面积6、3375km2,储量5160、1万吨,批采4号、6号、10号煤层,生产能力90万吨/年。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70m3/d,最大涌水量为130m3/d,与雨季有关。无越层越界开采。山西中阳腾阳桃园容大煤业有限公司现处于基

采空区综合物探技术方案

采空区综合物探技术方案 一、技术路线 充分搜集矿山地质勘查及开采状况资料,对各类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及深入研究,并结合地面调查,确定重点勘查区(段)和调查工作内容。具体路线为:资料收集→地面综合调查→重点地段地形测绘→地球物理勘探→施工设计→治理工程施工和监理→竣工验收→项目总结。 二、工作方法 1、资料收集 在收集过程中既要做到全面又要保证资料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避免投入不必要工作,确保有限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为此,须全面收集以往开展的水、工、环研究成果,地质矿产、物化探成果以及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经验等方面的系统资料。 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居民状况、交通及经济概况、土地利用及规划等背景资料; ②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资料: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 ③矿产资源及其开发状况资料,包括探矿权登记数据库和采矿权登记数据库等; ④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方面的有关调查资料; ⑤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料,包括现状治理面积,达到的治理效果,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 2、综合调查 综合调查针对矿区及附近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其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区进行,重点调查历史上民采活动集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地段,为治理工作的具体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调查面积1km2。主要工作内容: ①进行全区地表调查,查明地表微地貌特征。 ②在查清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及岩土体空间分部规律、结构类型、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调查历史及目前采空塌陷、地质地貌景观破坏的现状、产生条件、发展演变过程等内容。 ③调查区内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地表水以及客水资源的工程分布、开发利用规划等,确定治理区水源条件。 ④进行治理区及其周围生长植物的适宜性调查,筛选优势树种。 地面调查技术要求如下: ①以1:2000~5000地形图为工作手图,主要采用线路穿越法,对重要地质地貌界线可辅以追索法,采用定点描述与沿途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原则上垂直于地质地貌单元布设调查线路。

矿井采空区积水及火区调查报告

采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 山西阳泉盂县辰通煤业有限公司由原盂县古咀接替井煤矿、盂县南娄煤矿和盂县东方振兴煤业有限公司及盂县东星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整合而成。重组整合前,各煤矿对各原井田内9、15号煤层已进行了大片开采。为了详细了解各煤矿的实际开采情况,本次工作在煤矿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对各煤矿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各煤矿生产情况 1、古咀接替井煤矿:于1984年建井,1986年投产,采用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批准开采8、9、15号煤层,其中9、15号煤层为可采煤层,8号属零星可采煤层。该矿重组整合前已对原井田范围9、15号煤层进行了部分开采。该矿井下涌水量10-20m3/h,先用水泵由工作面抽至井底东场附近水仓,再用水泵由水仓抽排至地面。主水仓处水泵房安装有三台型水泵,一台工作,一台检修,一台备用。沿主斜井铺设有二趟排水钢管至主井井口。 2、南娄煤矿:于1985年建井,1988年投产,采用一对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批准开采9、15号煤层,重组整合前原井田内9号煤层已全部采空,并已在原井田范围对15号煤层进行了大片开采。该矿井下涌水量3-5m3/h,先用水泵由工作面抽至井底主水仓,再由主水仓向地面抽排。主、副水仓设在回风斜井井底。在水仓附近设有水泵房,安装3台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沿回风斜井铺设有排水钢管至井口。 3、东方振兴煤业有限公司:1983年建井,1984年投产,采用一对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批准开采15号煤层。本次重组整合前已在原井田范围对9、15号煤层进行大片开采。该矿风井底设有主、副水仓,主水仓容积250 m3,副水仓容积200 m3,水仓北侧设有水泵房,安装有三台潜水泵,一台向地表抽排,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回风斜井井筒内铺设有排水管道直通地表。 4、东星煤业有限公司:1984年建井,批准开采15号煤层,采用一对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本次重组整合前已对原井田内15号煤层进行大片开采。该矿井底设有主、副水仓,并布置有水泵房,安装有三台水泵进行抽水,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二、采空区分布情况 据矿方提供采掘图,重组整合前各煤矿已在原井田内对9、15号煤层进行了大面积开采,分布有多处大小不等积水区,其中古咀接替井煤矿分布9号煤层采空区3处,面积73125 m2,分布15号煤层采空区6处,面积414250 m2,南娄煤矿原井田内部9号煤层已全部采空,并分布15号煤层采空区8处,面积253543 m2,东方振兴煤业有限公司原井田内部9号煤层已基本采空,并分布15号煤层采空区7处,面积596375m2,东星煤业有限公司原井田内部9号煤层已大部采空,采空面积约149300 m2,分布15号煤层采空区1处,面积为28400 m2。 三、采空区积水情况

采空区勘查方案样本

采空区勘查项目勘查方案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一)自然地理 (3) (二)区域地质概况 (3) (三)矿产地质 (4) (四)目任务 (5) 二、勘查工作设计根据 (5) 三、整体工作思路 (5) 四、工作办法 (6) (一)瞬变电磁 (6) (二)地震勘探 (8) (三)高密度电法 (13) (四)钻探 (15) 五、勘查工作设计 (15) (一)工作量设计 (15) (二)勘查工作进度筹划 (15) 六、近三年勘查工程一览表 (18) 七、单位资质证书 (18) 八、公司法人营业执照 (19)

一、工程概况 棚改旧改工程共有3个地块。 项目场区为村民安顿工程拟建场区,此类建设项目普通为20层如下住宅楼。 (一)自然地理 项目场区地处山前冲积平原,地形较平坦。 区域内水系重要为巴漏河,区域内众多冲沟汇于巴漏河,巴漏河发源于市 南部山区,向北流入小清河。流经矿区段基本常年有水,雨季流量较大。 该区气候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日照充分,四季分明,夏季多西南风,雨 季在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610.4mm,年平均气温为12.9℃,全年无霜期197 天。 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烈度6度。 (二)区域地质概况 1)地层、地质 (1)奥陶纪马家沟组: 为煤系地层基底,分中、下统,缺失上统,为浅海相及泻湖相碳酸盐沉积。 下部为白云质厚层结晶石灰岩,其中部含条带状燧石结核,中、上部为灰色或灰 黑色致密厚层石灰岩,含珠角石、头足类化石。该层厚度在800m左右。 (2)石炭纪本溪组:厚50m左右 本区揭露此段地层钻孔少,参照邻区地层资料,本组地层分上、下两段。 上段:由深灰色泥岩和厚层状石灰岩构成,有时夹薄煤层,所夹徐家庄灰岩, 厚度较大,岩溶发育,和奥陶系石灰岩共同构成本区煤层充水、含水层。 下段:由杂色粘土岩,铁质岩,及浅灰色砂岩构成。 (3)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厚162m左右 本组地层为典型海陆交互相沉积,重要由浅灰色砂岩、粘土岩和深灰色粉砂 岩、泥岩及薄层石灰岩构成,含薄煤8-10层,7、9、10-3煤层较稳定。

采空区及积水范围探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采空区及积水范围探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采空区及积水范围探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采空区及其积水情况的探测,目前国内外主要是以采矿情况调查、工程钻探、地球物理勘探为主,辅以变形观测、水文试验等。其中,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物探方法为主,而我国目前以钻探为主,物探为辅。在美国,采空区等地下空洞探测技术全面,电法、电磁法、微重力法、地震法等都有很高的水平。其中,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尤为突出,且近年来在地震CT技术方面也发展迅速。日本的工程物探技术在国外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应用最广泛的是地震波法,此外,电法、电磁法及地球物理测井等方法也应用得比较多,特别是日本VIC公司80年代开发研制的“GR-810”型佐藤式全自动地下勘察机,在采空区、岩溶等空洞探测中效果良好,且后续推出的一系列产品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欧洲等国家工程物探技术也较全面,在采空区的探测上,俄罗斯多采用电法、瞬变电磁法、地震反射波法、井间电磁波透射、射气测量技术等,英、法等国家以地质雷达方法应用较好,微重力法、浅层地震法也有使用。 国内近年来在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查明地下采空区及其积水情况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采空区及其积水情况的探测成了工程地球物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起了地球物理学者的广泛关注,投入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技术,在各种物探方法中,根据其所研究地球物理场的不同,通常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①以地下介质密度差异为基础,研究重力场变化的方法称为重力勘探;②以介质磁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地磁场变化规律的方法称为磁法勘探;③以介质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天然或人工电场(或电磁场)的变化规律的方法称为电法勘探(或电磁法勘探);④以介质弹性差异为基础,研究波场变化规律的方法称为地震勘探;⑤以介质放射性差异为基础,研究辐射场变化特征的方法称为放射性勘探; ⑥以地下热能分布和介质导热性为基础,研究地温场变化的方法称为地热测量等。 1、重力勘探方法 重力勘探方法是利用地下地质体质量亏损或盈余,在地表观测他们引起的重力异常,从而确定地下地质体的分布、大小、边界等。采空区因开采形成质量亏

采空区积水积气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采空区积水积气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1概况 1.1矿井基本情况 简述矿井的位置、交通、范围、自然地理、四邻关系、煤层、水文地质简况、排水系统、简要概况(如建井时间,矿井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年产量等)。 1.2矿井以往开采情况 叙述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开采情况,包括已采煤层、范围、采煤方法等。 1.3矿井生产现状 简述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水平,主采煤层,现采煤层、现采采区。 1.4以往地质勘查简述 简述历次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成果;对采空积水的专门物探要说明物探异常区的范围及其可靠程度以及生产过程中钻探及开采的验证情况。 2本次采空积水专项普查情况 详细说明本次勘查设计及施工情况。按照工作任务要求,确定本次普查的主要内容、采用的方法及手段、完成的工作量。 具体列出调查时间、调查及被调查人姓名、职务、调查成果。。 3采空积水及相关因素评价分析 3.1采空积水评价分析 叙述矿井兼并重组前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情况、矿井兼并重组后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情况和周边矿井老空、采空区积水情况,均应说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等,积水量大于5000m3的积水区实际工程验证情况。 3.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评价分析 应列表说明废弃老窑(井筒)位置、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 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 井筒和钻孔是否受采动影响,尤其是靠近沟谷附近的。 3.3断层、裂隙带等构造和陷落柱对采空积水的影响 查明是否存在沟通采空积水区、地表水体、含水层的断层、裂隙带等构造和陷落柱等。3.4计算导水裂缝带与上覆采空积水及地表水的关系。圈定危险区。

煤矿采空区积水防治措施

煤矿采空区积水防治措施 【摘要】煤矿经过开采后形成的空区容易形成积水,且严重影响煤矿开采安全。本文详细阐述了煤矿采空区积水的成因、主要特征以及积水预测方法,并且针对空区积水的主要特征提出了有效的积水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采空区积水;防治措施 煤矿经过长时间的大量开采,容易出现许多的采空区,而且对其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所以其中地势较低的采空区容易出现积水,积水的采空区严重威胁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 1煤矿采空区积水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特征 (1)采空区积水的形成原因及来源。随着煤矿开采时间的延长,相应的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采空区域,由于工程进度的原因,其周围往往还有很多其他的矿井。经过相关的资料查询以及实际的工作经验积累,积水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地下水:有些煤矿所处地带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容易造成采空区积水; ②降水:有些煤矿所处区域降水量丰富,当雨季来临时出现大量且连续的降水,使得煤矿区域的水量加大,低洼区积水,从而造成采空区积水;③地质条件:有些煤矿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独特,采空区积水可能是第四系冲击含水层所致;④日常生活排水:煤矿周边区域居民日常生活用水排放,可能回流到煤矿采空区低洼处形成积水。 (2)煤矿采空区积水流入的通道。经过煤矿采空区积水案例的研究,煤矿采空区积水流入通道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开采导致的裂缝:开采使得煤层顶板脱落,越来越多的裂缝形成,或者岩层的质地坚硬且脆,施工过程中导致裂缝不断地增多、加大,最后延伸至地表,使地表水流入到采空区;②地质运动导致出现断层:煤矿所处区域发生地质运动,岩层之间出现断裂,当实施开采工作时,地下水沿着断裂的岩层就流入到了煤矿采空区域;③钻孔没有完全封闭:煤矿开采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钻孔作业,钻孔本身没有问题,但是钻孔之后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钻孔的封堵,因为有的钻孔可能打通了与含水层之间的通路,如果不能及时的封闭这些钻孔,那么含水层中的水就会慢慢的渗入到采空区或者煤层,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煤矿采空区积水。 2煤矿采空区积水的预测方法 2.1钻探与物探结合法 进行煤矿开采作业之前,需要对开采区周围的采空区进行探测,可以使用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采空区积水的探测,探明采空区是否存在积水,如果没有则可进行煤矿开采,若有积水,则需要进行积水的处理。

矿井采空区防治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采空区防治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矿井采空区防治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矿井概况 海湾煤矿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北矿区海湾井田内。井田内除海湾煤矿外,还有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神木二道峁煤矿(已关闭)、神木县孙家岔镇阳崖煤矿、神木县孙家岔后塔煤矿(已关闭)、神木县孙家岔镇大湾煤矿、神府经济开发区王才伙盘煤矿等国有、地方小煤矿(见矿权设置示意图)

二、矿井及周边老窑水分布状况 海湾煤矿2012年6月前,主要开采5-2煤层,2012年6月后计划开采4-2煤层,目前处于4-2煤层的开采阶段。但是井田范围内及其周边生产小矿12个,主要开采的煤层以2-2煤层、3-1煤层、4-2煤层、5-2煤层(表1-1、图1-2),经长期的开采已经形成大面积的老空区。3-1煤层、4-2煤层、5-2煤层采空区基本上已经大面积积水,积水深度一般在0.4~0.7m左右。 表1-1 海湾井田及其周边小矿开采煤层统计表 5-2煤层采(老)空区,井田范围内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主要位于井田南部,周边小矿开采的范围主要位于井田东南部以外的三道峁、燕家塔和神广煤矿井田范围内,总积水面积2647244.40m2,总积水量178846.88~312982.04m3(表1-2、图1-3)。 表1-2 海湾井田及其周边小矿5-2煤层采(老)空区积水统计表

三道峁煤矿427440.49 0.40 0.70 170976.20 299208.34 燕家塔煤矿447117.21 0.40 0.70 159711.07 279494.37 神广煤矿233574.06 0.40 0.70 93429.62 163501.84 海湾一井1539112.64 0.40 0.70 615645.06 1077378.85 总计2647244.40 0.40 0.70 178846.88 312982.04 图1-3 海湾井田及其周边小矿5-2煤层采(老)空区积水范围示意图4-2煤层老空区积水主要位于哈特兔、大湾和后塔煤矿井田范围内,总积水面积1395421.38m2,总积水量558168.55~976794.97m3(表1-4、图1-4)。 表1-4 海湾井田内4-2煤层采空区积水统计表 井田名称积水面积(m2)积水深度(m)积水量(m3)

采空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

采空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 发表时间:2018-11-27T17:37:34.8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张家瑜[导读] 煤矿采空区对铁路工程设施安全有不良的地质影响,如地面沉降、地层的水平移动及变形、地面开裂、构筑物下沉等。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 400039 摘要:煤矿采空区对铁路工程设施安全有不良的地质影响,如地面沉降、地层的水平移动及变形、地面开裂、构筑物下沉等。其中,小煤矿的不合理开采和越界开采,对已建和拟建工程设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减少采空区的危害,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首先需要采用适宜的物探方法来准确判定采空区的位置及规模。 关键词:物探技术;采空区;勘查;应用;分析 引言: 对于采空区勘查作业而言,各种物探技术的应用优势及适用性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采空区勘查作业而言,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取综合化的物探方式,确保采空区勘查作业的有效性与精确性。 1 采空区形成机理 地下矿层采空后形成的空间称为采空区。当采空区出现后,打破了原有的应力平衡,上覆岩层失去支撑,产生移动变形,直到破坏塌落。采空区塌陷后,形成采空塌陷区。以煤层采空塌陷区为例,可将它分为3个带:①垮落带:煤层采空上部岩层出现坍落;②断裂带:冒落带上方岩体因弯曲变形过大,在采空区上方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两侧受到较大的剪应力,因而岩体出现大量裂隙,岩石的整体性受到破坏;③弯曲带:裂隙带以上直到地面,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而未破裂。 2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作为原位测试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易大面积施测等特点,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物探方法种类繁多,包括电法、磁法、地震法、放射法等等,因此如何从中选取信息量最大的、最可靠的方法和确定其应用顺序,如何分配各种方法的经费以获取最大的效果就成为首要的问题。由于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一定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而对于采空区的探测,电磁法是较好的方法,电磁法又分多种,针对翁福磷矿穿岩矿段地下采空区的特点,根据该区地质地球物理条件,本次物探工作选用的物探方法有低频地质雷达勘探和瞬变电磁法(TIMEELECTRIMAGNETICMETHOD,简称TEM)勘探。 3 适宜物探方法的选取 3.1前期工作 (1)收集了解当地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以及上覆岩体的岩性、构造等地质信息。 (2)收集矿层开采的范围、深度、厚度、时间和方法等信息。 (3)进行现场踏勘,确定地表的变形特征和分布。 (4)确定采空区周围的抽排水情况。 3.2选取物探方法 根据采空区地层条件及其地球物理特性,并且结合前期工作所取得的资料,选择最优的物探方法,表一是一些采空区常用的物探方法。选择合理的物探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使所得结果精度高并且更符合实际。 表1常用的采空区物探方法 3.3验证物探成果 (1)物探成果可以指导钻探工作的布置,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避免了盲目布孔的浪费,缩短了勘察周期。 (2)钻探工作也同样是对物探成果的验证:采用清水循环钻进,在某一段内漏水严重或钻探过程中有掉钻、卡钻等异常情况发生,即验证了采空区的存在。 (3)综合对比分析物探与钻探成果会使勘察效果更好。 4采空区勘查作业中物探技术的应用分析 4.1瞬变电磁法的应用分析 现阶段瞬变电磁法应用较为普遍与广泛的仪器设备为基于轻型专业的TEM设备,此类型设备最为显著的应用优势体现在其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持续性的监督控制。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物探作业过程当中,结合采空区实际情况所生成的相关数据信息能够借助于微机控制得以完整性储存,以备调用及回放。在本文所列举的采空区勘查作业实际情况当中,勘查作业的实现需要在中心回线装置的辅助下予以完成。实践应用过程当中发现:这种同点装置能够确保与采空区地质勘查对象耦合属性的最优化,在简化响应曲线的同时具备更为优越与稳定的接收电平。为确保瞬变电磁法应用过程中所选取的装置能够充分符合采空区勘查作业实际要求,需要通过综合比选的方式予以确定。 4.2地质雷达法勘探的应用分析 地质雷达也称探地雷达,利用高频电磁波束在波阻抗界面上的反射来探测有关的目的物。具体工作时,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紧贴地面,由发射机发射短脉冲电磁波经发射天线辐射传入大地,电磁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的分界面后被反射或折射,反射回地面的电磁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根据反射回信号在时间坐标上的传播时间和相应的振幅相位变化特征,即可以判读界面的存在深度及其电磁相应性质。 对于地质雷达资料的定性解释,一般来说,在实测的地质雷达剖面上,如果以入射的电磁波脉冲为正方向,出现反相反射,意味着电磁波遇到了介电常数高的介质(如从空气入射到地下介质)若出现同相反射,意味着电磁波从介电常数大的介质进入介电常数小的介质(如从地下岩体进入采空区空洞时)。

不同条件下采空区积水情况分析

采空区积水不规则分布对探放水工作的影响浅析 刘彦军张福雨 (龙煤鹤岗矿业公司兴山煤矿) 摘要:兴山煤矿近几年通过在探放水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发现采空区的积水不全是积存于原工作面最低点。因为采空区顶板垮落,沉陷造成部分地点堵塞,水流不畅,不能自然流至最低点,在堵塞区域形成积水,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探放水工作的传统观念。 关键词:防治水积水区分布针对性方案 1前言 兴山矿作为一个开采近百年的老矿井,井田范围内废弃井筒、巷道不计其数,露头的隔水煤柱已开采完毕,随开采延伸,区内采空区增多并形成积水区,并通过裂隙与地面导通。兴山矿防治水工作的重点也是老空区积水的探放,但是在工作中我们逐渐发现,探放水钻孔的涌水量并不像我们预计的那样,施工至最低点的涌水量大,其他钻孔涌水量小。而最近一次探放水施工的过程让我们证实了一些猜想:采空区的积水不一定全部积存于原工作面的最低点。 2采空区积水区域分析 2.1工作面最低点处积水 大多数的采空区积水均积存于原工作面的最低点,这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是由水的流动性决定的。尤其是单斜工作面的采空区积水基本上全部积存于工作面的最低点。这是因为单斜工作面顶板垮落较规范,而单斜工作面一般采取俯采的方法,顶板随工作面推进逐步垮落,直至停采线附近。这样的垮落方式不会在工作面的其他部位形成堵塞,造成水流不畅,回采完毕后,水流自然流淌至最低点,如果没有

出口则形成积水区。这类积水区相对较好处理,目标明确,只要钻孔施工至最低点就可解除水患。如中左27层施工时,在材料道对上覆22层采空区进行探放,上覆22层工作面总体上看是一个单斜工作面,最低点位置、标高清楚,前期已在机道施工了一阶段探放水钻孔,基本查清了采空区积水位置,所以最终方案只需向最低标高处施工探放水钻孔即可达到放水目的,解除水患。 中左27层对上覆22层采空区积水探放示意图 2.2工作面低洼处积水 受地质构造影响,工作面并不一定是单斜构造,比如受褶曲构造影响,在工作面内形成低洼点;受断裂构造影响在工作面内形成低洼点。这些低洼点一般分布不规则,一般不在停采线附近,水流积存形成积水区,这类积水区也是我矿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我矿探放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类积水区的探放需要挑选适合的地点,并且要求施工钻孔较高的精准度。因为这类积水区很多均处于工作面内部,施工的探放水钻孔距离较长,增加了钻孔的施工难度。如北部区前组30层回采工作面上方两带高度内存在27层、18层采空区,根据资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