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一、导学案概述本导学案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为依据,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导学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部分,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第四单元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第五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乘法;第七单元观察图形;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认识和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观察物体和图形的特点和变化。

3.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能够运用简便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整理和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和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数据的整理与表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乘除运算的运用、观察物体和图形的特点和变化、简便运算方法的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运用直观性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运用练习法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实践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点和概念,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认识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位、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2、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读写小数。

过程和方法:经历小数的读、写过程,体验迁移推理、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读小数、写小数,体验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读写小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按照小数数位顺序表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过程:(一)、旧知导入,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与上节课知识有关的练习题,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见数会读,听数会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导学案第【2】篇〗《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学教学反思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学习过小数的读写法,这节课在学生会读会写的基础之上,要依据整数读写法,明确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这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由于受整数部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大小,从意义推导至计数单位也比较抽象,需要一系列的.实物来建立模型:十分之一与十分位的意义,是将一个物品平均分成了十份,其中的一份是十分之一,记作0.1,一位小数,小数的最高位便是十分位。

如此推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他们无法将这一系列有关联的数字与数位关系有效结合。

所以,在类推前,我还是放手让学生先看书,了解小数部分的数位与计数单位,明确这些知识框架后再去追问“为什么”,并带着他们一起研究,借助一个单位或是一个图形来帮助他们理解,这样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在自学、练习、讲评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所突显的问题仍是对计数单位理解的缺乏,尤其是对于给出几个计数单位,写出指定小数时这样的灵活题解答困难。

如:4个1、5个0.1、7个0.01组成的数字是;一个小数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四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测试(9-10)一、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原计划21天完成,实际提前了5天,实际()天完成任务.(5)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个.(6)甲数是乙数的52倍.①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②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2)比200少2的数是198.()(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4)小数一定比整数小.()(5)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三、选择题.(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乙数.①>②=③<(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①25×44÷25×11②25×44÷(25×11)③(44+25)÷(25×11)④(44×25)÷(25×11)(3)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①96②48③69④条件不够(4)有6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0棵,下午植树24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①5棵②4棵③9棵④6棵(5)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①30÷6÷3②36÷3③36÷6④36÷6×34.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14×6=80÷16=62-5×6= 45×3-135=540÷9=90÷18=180×0=0÷(20-15)=(2)计算下面各题.2010÷15-11×12 95+5×4÷5×4列式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修订完整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修订完整版)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学习目标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2、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课前◆学案自学预习提纲出示书本情境图1、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3、自学例1,怎样列式。

4、思考: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5、987÷3×6 6÷3×987在这样的式子里,只有乘除法,又怎样进行计算?★课中◆小组合作一、交流学案自学部分,讨论后用红笔订正错题。

1、小组内提问,组内解决。

2、讨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为什么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根据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

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班级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

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达标测评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7÷3×7 3×6÷9 45+8-23 24-8+10二、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课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导学案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能记住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2. 能够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二、导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 难点: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超市里的价格标签、身高、体重等。

2. 探究小数的意义(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数,提出问题:小数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义?(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意义:小数是表示整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数,它是整数的补充。

(3)教师总结:小数是一种数的表示方法,它表示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数点是小数的分隔符,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

3. 探究小数的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小数,提出问题:小数有什么性质?(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① 小数的末尾可以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 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表示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0的负整数次幂。

(3)教师总结:小数有以下性质:① 小数的末尾可以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 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表示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0的负整数次幂。

4. 小数的应用(1)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3)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教师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小数,思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导学案第【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内容: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在连加法运算顺序发生变化结果不变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同加法交换律相比比较抽象,因此我在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尝试探究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内容。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能够分散教学难点,而且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关键,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质疑、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0+34=()+() 64+()=36+() 79+()=45+()A+700=( ) +( )先指名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然后集体回顾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230+270=300+300 48+d=d+48 60+80+40=60+40+80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他们的和不变。

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的知识呢?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二、讲授新课1、计算37+26+63和26+(37+63)2、比较上面两式的异同再观察并计算59+38+732和59+(38+732)讨论:刚才两组例子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质疑:这样的猜想对吗?验证我们要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42+45+55和45+(45+55)125+48+52和(48+52)+125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计算结果上面两题符合我们刚才的猜想,可能是偶然哦!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4 认识公顷|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4 认识公顷|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4 认识公顷 |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前置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你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比如米、分米、厘米等。

2.掌握面积概念,了解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比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二、本节课目标1.能够正确地认识公顷这个长度单位,知道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使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与公顷相关的问题。

三、课堂导学3.1. 公顷的认识公顷是一个表示面积大小的单位,它是指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0米的面积大小。

我们可以用一个图来表示公顷的面积:100米+--------+| || 公 | || 顷 | || | |+--------+100米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0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公顷。

在生活中,公顷常常被用来表示农田的面积大小。

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农田的面积,我们就可以用公顷作为单位来计算。

3.2. 公顷的换算在学习公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换算方法,比如将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我们知道一个公顷的面积大小为10000平方米,因此: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又由于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所以:1 公顷 = 10000平方米= 10000 × 100平方分米 = 1000000平方分米3.3. 计算题例现在我们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个关于公顷的实际问题。

问题:小明家的农田占地6.5公顷,小明想知道他的农田占地多少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解答:小明的农田占地6.5公顷,那么它的面积大小就是:6.5 公顷= 6.5 × 10000 平方米 = 65000 平方米将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分米,有:65000 平方米= 65000 × 100 平方分米 = 6500000平方分米因此,小明的农田占地65000平方米,或者6500000平方分米。

四、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公顷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了它与其他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并且解决了一个关于公顷的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2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2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2 青岛版(五四学制)一、知识目标:1.理解等式左右两侧可以交换的性质。

2.学会运用等式的交换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重点:1.掌握等式的交换性质。

2.能够通过应用等式交换性质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三、学习内容:1. 等式的交换性质在第一单元等式的性质1中,我们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其中之一是等式两侧可以进行相同的运算。

在本次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另一个重要的性质,即等式的交换性质。

•等式左右两侧可以交换位置,仍然成立。

例如:2+3=5可以写成5=2+3•加减法与乘除法可以相互交换。

例如:2+3=5可以写成5=3+2$2 \\times 3=6$ 可以写成 $6=3 \\times 2$在应用等式交换性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交换后的等式两边要保持平衡。

•交换后的等式必须仍然成立。

2. 练习应用例1:如果3+x=8,那么x的值是多少?解答:我们从原等式出发,将等式左右两侧的3移动到等式右边,同时将x移到等式左边,即可得到:x=8−3=5因此,x的值为5。

例2:如果x+2=4,那么x的值是多少?解答: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应用等式交换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从原等式出发,将等式左右两侧的2移动到等式右边,同时将x移到等式左边,即可得到:x=4−2=2因此,x的值为2。

四、学习总结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掌握了等式的交换性质,并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一性质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等式的交换性质,例如在数学题目中计算,或者在通过等式表示某些数据时。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学习更多的等式性质,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四则运算(一)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主备人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 使用人_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2、超市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梨325千克,苹果450千克,每25千克 一筐,梨比苹果少几筐3、完成课本第5页“做一做”第一题三、过关检测:1完成课本第5页“做一做”第二题2、某化肥厂要生产4000吨化肥,如果每天生产150吨,生产了还剩多少吨没有完成3、先算哪一歩在那歩算式下面画线180-145 +5625 +78-56 46+82-86 54+720 -67 540 -280+23104-36 +78总结、评价了: _________________我在 _____________ 今天的学-------------- ?我学会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咼兴、苦一甬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主备人审核人_____________ 使用人 _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 ____________(3)12 9 3先算()在算()、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⑴ 240_24 5 54⑵ 107-234 18(3)37 3 176 8 ⑷510 17 82、按要求列式计算(1)18与7的积加上45除以5的商,和是多少(2)86除以2的商加上32再减去38是多少(3)王阿姨收了8箱葡萄,共168千克,照这样计算,收20箱葡萄,共多少千克(4)大同乡小学在山上植树,2002年共植树356棵,2003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

那一年植树多多多少棵三过关检测(1)教材第8页第5题(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裤子贵5元。

这条裙子多少钱(3)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

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咼兴、苦主备人—审核人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 ______ 使用人_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__课题:四则运算(四)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主备人审核人_____________ 使用人_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 ____________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7~19页,22~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和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

学习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习难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三、过关检测。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审核人: 评价: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1、教材第18页做一做。

2、教材第20页练习三第2、4题。

3、教材第22页做一做。

4、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2、3题。

5、广播找人;“孙浩小朋友的家长请到广播室来接您的儿子孙浩。

您可以从过山车处向东走200米,再向东偏北40度走300米,然后再向北走150米,再往南偏西30度走400米,再向西南走150米,就到了游乐园广播室。

”请你画出孙浩家长从过山车找到广播室的路线图。

四、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咼兴、般、痛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1)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加法结合律(2)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6+ (54+17) = (146+ ) + (32+47) +53=32= ( + )(73+42) +128=73+( + ) 326+a+254=a+( + )2、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138+487+113 69+ (98+121) 84+ (16+467) 75+186+25 67+25+33+75 245+180+20+1553、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758本,故事书665本,文艺书535本,这三类书一共有多少本*4、5五、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加法运算定律(3)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乘法运算定律(1)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2、我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3、想一想,在那些计算中用了乘法交换律。

四、检测反馈1、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2、填空。

32+32+32+32= ( ) X ()a X b=( ) X ()一个数和1相乘得( )。

3、把应用乘法交换律的算式连起来。

12 X 13 6+5 20 X175+6 17 X 20 13 X124、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48 X 810 307 X 5275 X 26= ( ) X ( )a X ( )=15 X ()一个数和0相乘得( )。

a X 00 X a1010 X 303 5182 X 174五、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2、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对乘法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课前热身1、口算1、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 5棵树,每棵树要浇 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3、。

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答。

方法二:4、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5、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试一试。

班级 ______ 主备人_ 教学过玉(修改栏)审核人乘法运算定律(2)姓名使用人_ 乘法结合律评价_ 使用日期教学内容:教科书P34的例2。

50 X 70 4X 25 125 X 8 130 X 4 25 X 8 150 X6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X 5( ) X 20 60 X a=a X) (28+( )=12+()二、预习感知自学教科书P34例2内容。

方法一:6、是不是所有三个数相乘,改变相乘顺序,它们的结果仍然不变呢请举出几个例子看一看。

五、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乘法运算定律(3)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两个数的()与一个数(),可以吧两个()与这个数(),再(),()不变。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根据这一规律,试着写出一些等式。

5、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四、检测反馈1、教材第36页“做一做”。

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2+25) X 4=()X 4+()X 4(25+26) X (=)(64+37) X 8=()X 8+()X 853 X a+53 X b=53X ()18 X (31+16)=18X (+ 18 ()18 Xa + b X ()=()X (a+b) 3、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00+2) X 45=()X 45+45 X 2+45 C.100 X 45 X 2 X 45+2 X 4529 X 7+39 X 7=(X *7 X 39 +39 X 7 C.(29+39) X 7 X 39 X 74、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6 X 14 55 X 200 25 X 1439 X 8+6 X 9-39 X 4 28 X 225-2 X 225-6 X 225五、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主备人 _____ 审核人_________ 使用人_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__(3) 以小组为单位仔细算一算,这四本书中的哪三本书的总价在100元;右(4) 小组展示并评价哪个小组的方法最简便。

3、完成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三、过关检测:1、判断下面各式是否符合减法的运算性质。

73-12-8=73-12+8 ()74-( 13+4)=74-13-4 ()80-( 42-15)=80-42-15 ()2、 在下面的O 里填上加号或减号。

(1) 456-102=4560100O 2 (2) 460-124-50=4600 ( 124050)(3) 258-(39+62)=2583390623、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 160- (60-42) (2) 2400-135-265(3) 468- (125+168) (4) 270-52-148总结 、 了:评价 : 今天的学习 我在我学会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咼兴、苦一甬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主备人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 使用人 _____________ 使用日期 ____________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