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完整版本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完整版本

课题:四则运算(一)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四则运算(=)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四则运算(三)主备人审核人班级姓名评价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四则运算(四)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位置与方向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加法运算定律(1)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加法结合律(2)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加法运算定律(3)班级姓名评价课题乘法运算定律(1)班级姓名评价乘法运算定律(2)班级姓名评价课题乘法运算定律(3)班级姓名评价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乘、除法的灵活应用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乘、加法的灵活应用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小小营养师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请说出其他各数位表示什么,是什么数位。

请补充完整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个位.十分位计数单位个一十分之一课题:小数的性质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四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测试(9-10)一、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原计划21天完成,实际提前了5天,实际()天完成任务.(5)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个.(6)甲数是乙数的52倍.①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②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2)比200少2的数是198.()(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4)小数一定比整数小.()(5)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三、选择题.(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乙数.①>②=③<(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①25×44÷25×11②25×44÷(25×11)③(44+25)÷(25×11)④(44×25)÷(25×11)(3)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①96②48③69④条件不够(4)有6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0棵,下午植树24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①5棵②4棵③9棵④6棵(5)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①30÷6÷3②36÷3③36÷6④36÷6×34.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14×6=80÷16=62-5×6= 45×3-135=540÷9=90÷18=180×0=0÷(20-15)=(2)计算下面各题.2010÷15-11×12 95+5×4÷5×4列式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

学习目标1.弄清加减法的意义。

2.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导入过程一、导入目标1、导课,我们以前学习了加减法,同学们想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呈现目标:(1)、我会弄清加减法的意义。

(2)、我能知道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学习例1的3个小题,认真自学,弄清每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举手展示自学成果。

三、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讨论:加法的意义,加数、和的含义。

2、什么被减数,减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3、小组讨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汇报成果1、小组代表上黑板展示。

2、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补充分享。

五、课堂检测教材3页做一做。

六、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七、布置作业教材4页,1、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除法的意义。

2、知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弄清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导入过程一、导入目标1:导课,我们以前学习了乘法和除法,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呈现目标:①.我会弄清乘除法的意义。

②我会知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1、学习例2中的3个小题,认真自学,弄清每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学习怎样解决问题。

3、举手展示自学成果。

三、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讨论: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2、小组讨论:乘法和除法各不部分间的关系。

3、小组记录出各组讨论的结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观察物体 北京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观察物体 北京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观察物体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观察物体的方法与技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

2.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3.关注环境,爱护物体,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环境有了更多的关注,对周围的事物也会有更多的认识。

通过观察物体,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和特点,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锻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将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观察物体的方法;2.描述物体特征的词汇;3.爱护环境。

三、教学过程安排3.1 导入新课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两组词汇:颜色、形状、大小、纹理、材质、用途。

2.请一名学生把这六个词分成两组。

3.根据学生的分类,问大家观察物体时有哪些方面要关注,引出观察物体的方法。

3.2 观察物体方法的讲解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

2.引出观察物体的方法:看、摸、闻、听。

3.让学生互相交换物品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3.3 描述物体的特征1.教师呈现一张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2.教师引入描述物体的词汇,并和学生一起回忆并增补这些词汇。

3.设计一组词汇(如:红、圆、大、光滑、玩具),请学生选择适合的词汇描述所观察的物体。

3.4 爱护环境1.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让学生一起想象自己准备去野餐,应该如何爱护大自然?3.5 总结课堂内容通过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与技巧,了解了描述物体特征的词汇及如何使用。

同时,我们还关注了环境,提高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四、课后作业1.观察家中的物体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2.整理环保小贴士,并分享给家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通过观察物体增强了对环境的关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加减法的关系项目内容1.根据每组中的三个数各写出四个算式。

(1)3、7、10(2)4、5、92.读教材第2~3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1)这是已知两段铁路分别长多少千米,求把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千米。

应该用加法计算,列式计算为814+1142=( )。

(2)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 km,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为1956-814=( )。

(3)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 km,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也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为1956-1142=(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和=加数+加数,加数=( )-另一个加数;差=( )-减数,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 )+差。

4.通过预习,我还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验算加法可以用( )。

5.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293= 328+491= 621+183=416-172= 438-274= 439+280=417-183= 551+265=温馨提示知识准备: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加减运算中的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1 加减法的关系1.(1)3+7=10 7+3=10 10-3=7 10-7=3 (2)4+5=9 5+4=9 9-4=5 9-5=42.(1)1956 (2)1142 (3)8143.和被减数差减数4.减法429 819 804 244 164 719 234 8162 乘除法的关系项目内容1.根据给出三个数写出四个算式。

7、8、562.(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分析与解答:(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求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3+3+3=12,用乘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修订完整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修订完整版)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学习目标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2、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课前◆学案自学预习提纲出示书本情境图1、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3、自学例1,怎样列式。

4、思考: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5、987÷3×6 6÷3×987在这样的式子里,只有乘除法,又怎样进行计算?★课中◆小组合作一、交流学案自学部分,讨论后用红笔订正错题。

1、小组内提问,组内解决。

2、讨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为什么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根据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

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班级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

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达标测评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7÷3×7 3×6÷9 45+8-23 24-8+10二、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课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导学案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能记住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人教版

一.课前热身把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分数()小数()分数()小数()二.教学内容知识点梳理1、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的形式来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为……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写作“零”),小数点写在个位上数字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典例剖析例1 读出下面个小数解题技巧在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无论有几个0均要读出来。

例2 写出下列小数解题技巧小数部分读出几个零,在写小数时就应写出几个0。

自我评量1、涂色表示下面的小数。

2、读出或写出下面各数。

(1)世界最大的瓷碗名为“盛虹之巨”,它的碗口直径2.025米,碗底直径1.096米,高0.858米,重0.875吨。

(2)著名的粉彩瓷板画“一鸣天下晓”,长是零点三九六米,宽是零点二五六米。

培优创新例3 这个小数的正确读法是怎样的?解题技巧解此类题可以先“将错就错”,把错读的数写出来,再根据小数的读法来分析推理,从而找出正确的读法。

自我评量3、用下面的数字卡片和小数点卡片,按不同的要求摆小数。

0 1 2 3(1)小于1的小数(2)大于3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3)零不读出来且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夯实基础题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小数2、读出下面各小数.2.57读作: 9.4读作:0.8读作: 4.258读作:27.89读作: 10.045读作: 3、写出下面各数中的”6”表示的意思.62.08 4.06 0.396 5.67 639.15( ) ( ) ( ) ( ) ( )提升能力题4、分别写出下面各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导学案第【1】篇〗一、情感与态度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在3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计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能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游戏活动,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姓名:
班级:四年级班
教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

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导学案
导学案
导学案
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