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十六章第1节电压知识点初三物理电压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电压基础知识讲解

初三物理电压基础知识讲解

电压(基础)【要点梳理】要点一、电压的作用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3.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4.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 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5.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要点诠释:1.说电压时,要说“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某两点”间的电压。

2.电源的作用是使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时,使电源的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要点二、电压的测量——电压表1.仪器:电压表,符号: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也就是说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之间,可用15V的量程进行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

要点诠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项目电流表电压表异同异符号连接串联并联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量程0.6A,3A3V,15V每大格0.2A,1A1V,5V每小格0.02A,0.1A0.1V,0.5V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

很大,相当于开路。

同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的数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初三物理电流电压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电流电压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电流电压知识点归纳1、电源和用电器: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铅蓄电池,发电机等;常见的用电器:灯泡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音乐门铃将电能转化成了声能2、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把电源、开关、用电器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一个完整电路应该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四种电路元件。

其中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能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用电器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设备,如电灯、电视机、电动机等,它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起着控制电流的作用,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工作;当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停止工作。

注意:开关不是用电器,它不消耗电能;导线是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路径,用来输送电能。

注意:在连接电路时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就是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必须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及导线组成,有电流通过。

“断路”也叫开路就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造成断路的原因,可能是开关没有闭合、接线处松动、导线断了,也可能是用电器损坏。

“短路”就是电源的正负两极间没有用电器,而用导线直接相连。

短路时因为电阻小,电流会很大,电源和导线会因发热过多而烧坏,甚至会引起火灾,烧毁电器设备,这是绝对避免的。

但是,部分电路的短路则可以用来控制某一段电路中电流的有无。

3、正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其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例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有大量的正、负离子。

当导体两端接入电源的正、负极时,这些做无规则运动的自由电荷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即使将绝缘体接在电源的两极之间,也不能形成电流。

初三物理电压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压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压知识点在初三物理的学习中,电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就像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动力源”,如果没有电压,电流就无法在电路中流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电压的相关知识。

一、电压的定义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简单来说,电压就是促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就好像水在水管中流动需要水压一样,电荷在导线中移动需要电压。

如果把电路比作一条道路,电荷比作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那么电压就像是给车辆提供动力的引擎。

没有这个“引擎”的推动,车辆就无法前进,同样,没有电压,电荷也无法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

此外,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单位。

1 千伏(kV)= 1000 伏(V)1 伏(V)= 1000 毫伏(mV)1 毫伏(mV)= 1000 微伏(μV)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电压值有: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220 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 伏,手机电池的电压一般在 37 伏到 42 伏之间。

三、电压的测量要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我们需要使用电压表。

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连接。

在连接电压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如果不清楚被测电压的大小,应该先选择较大的量程进行试触,若示数较小,再改换成较小的量程。

2、电压表的“+”接线柱要连接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接线柱要连接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

3、读数时,要先看清所选量程,再根据对应的刻度线读出电压值。

四、常见的电源及其电压1、干电池干电池是最常见的电源之一,它的电压通常为 15 伏。

干电池使用方便,但电量有限,不能反复充电。

2、蓄电池蓄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其电压一般为 2 伏或 6 伏等。

蓄电池在汽车、电动车等设备中广泛应用。

3、锂电池锂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电量大等优点,常见的锂电池电压有37 伏、74 伏等。

初三物理的电压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的电压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的电压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电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初三物理中与电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电压的概念电压是电势差的另一种称谓,是指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由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所做的功与单位电荷之比。

它的单位是伏特(V),符号为U。

二、电压的计算公式1. 电压的计算公式为:U = ∆V/Q,其中U表示电压,∆V表示两点间的电势差,Q表示电荷的量。

2. 当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伏特时,若单位正电荷从低电势点移动到高电势点,它所做的功为1焦耳。

三、电压与静电势能1. 静电势能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由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

2. 利用电压的计算公式,可以将静电势能与电压的关系表达为:Ee = Q∆V,其中Ee表示静电势能。

四、电压与电路1. 电压是电路中的驱动力,它使电荷在导线中流动。

在电路中,电压源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压,如电池。

2.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总和等于各个电阻上电压的总和。

即UT = U1 + U2 + U3 + ... + Un。

3.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各个电阻上的电压相等。

即UT = U1 = U2 = U3 = ... = Un。

五、电压的测量1. 常用的电压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它的量程通常为伏特。

2. 在测量电压时,应将电压表连接在待测电压的两点之间,同时保证连接正确,避免短路。

六、电压的应用1. 电压是电力的重要参数,用于描述电能的大小。

2. 电压的高低决定了电器设备的使用安全与效果。

3. 电压的大小和稳定性对电灯的亮度和寿命有影响。

4. 电压的改变可以实现电动设备的启动、停止和调速。

以上是初三物理中与电压相关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希望对同学们在学习和理解电压概念有所帮助。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电压的定义和计算,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物理电压、电压表知识精讲 人教版

初三物理电压、电压表知识精讲 人教版

初三物理电压、电压表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电压、电压表1. 知道电压的初步概念(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2. 会使用电压表(1)知道电压表的用途,认识电压表的符号。

(2)认识电压表的量程,会正确选择电压表的量程。

(3)认识电压表的表盘,会正确读数。

(4)会把电压表正确接入电路。

二. 重点、难点:电压的作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三. 知识点分析:四. 教材学习建议:(一)电压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他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形成电流的原因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对照人教社课本,指出灯泡犹如水轮机、开关犹如阀门、电路犹如水路、电流犹如水流、电压犹如水压、电源犹如抽水机,而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

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 电压的高低和单位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再选做下述实验:(1)用不同的电源,如干电池或铅蓄电池,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

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常用的几种电压值,这对激发兴趣、扩大知识面都有好处。

其中几种常用的电压值还要求学生记下来。

归纳本节知识: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用电源。

适当做些练习。

(二)电压表本节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电压表的读数,一是电压表的使用。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电压的知识回顾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电压的知识回顾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电压的知识回顾
【—
初三
物理电压知识】电流知识大放送: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

电压
单位
1] 一伏等于每库仑电荷所做功的焦耳,即1V=1J/C。

强电压通常以千伏(kV)表示,而弱电压可以以毫伏(MV)和微伏(μv)表示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00v=10^3v
1v=1000mv=10^3mv
1mv=1000μv=10^3μv
电路中的电压
电压是电荷定向运动和电流形成的原因。

电流在导线中流动的原因也是因为电流中的
高电位和低电位之间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被称为电位差,也被称为电压。

让我换一种说法。

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之间的电压。

电压通常用字母U表示。

电源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符号:v)测量。

串联电路电压定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电路各部分两端电压之和。

公式:σu=u1+u2
并联电路电压定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公式:σu=u1=u2
欧姆定律:u=IR(I为电流,R为电阻),但该公式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温馨提示: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

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电源。

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物态变化 电压电阻

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物态变化 电压电阻

一、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二、熔化和凝固(一)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3、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二)凝固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三)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四)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④蒸发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初三物理电压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压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压知识点初三物理电压知识点一一、电压1.定义: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压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

(1)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2)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二、电阻1.定义: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2.电阻国际单位:欧姆();常用:兆欧(M),千欧(K);1兆欧=103千欧; 1千欧=103欧.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4.滑动变阻器: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初三物理电压知识点二一、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V 常用单位:kV 、mV 、V换算关系:1Kv=1000V1V=1000mV 1mV=1000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符号: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十六章第1节电压知识点初
三物理电压知识点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形成电流的条:一是要有电流;二是电路是通路(或闭合回路);
3、电压的单位:在国际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1kV=103V;
1V=103mV=106μV;
4、常见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是2V;对人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家庭照明电压是220V;
5、电压表的连接(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2)电流必须从电压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电压表的正极线柱靠近电池的正极;负极线柱靠近电池的负极);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0~3V;0~15V),各量程的分度值依次是0.1V,0.5V;电压表的读数等于指针偏转的格数乘以分度值;
注意:使用电压表前要先看清电压表的量程,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读数时,要看清量程,认清各量程的分度值。

串联电池
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与各节电池的电压相等;电磁的正极的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