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区别.doc
合集下载
腐蚀学原理--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资料

4.1.3 析氢腐蚀的控制过程
1 阴极控制
锌在酸中的溶解就是阴极控制下的 析氢腐蚀,腐蚀速度主要取决于析 氢过电位的大小。
由于Zn的溶解反应有低的活化极 化,而氢在Zn上的析出过电位却 非常高,因此Zn的析氢腐蚀为阴 极控制。这种情况下,若Zn中含 有较低氢过电位的金属杂质,如 Cu、Fe等,阴极极化减小,使腐 蚀速度增大。相反,如果Zn中加 入汞,由于汞上的析氢过电位很高, 可使Zn的腐蚀速度大大下降。
3.混合控制
铁和钢在酸性溶液中的析氢腐蚀中存在着阴、 阳极混合控制,因为阴、阳极极化大约相同。 在给定电流密度下,碳钢的阳极和阴极极化都 比纯Fe的低,这意味着碳钢的析氢腐蚀速度比 纯 Fe大。钢中含有杂质 S时,可使析氢腐蚀速 度增大。因为一方面可形成 Fe—FeS局部微电 池,加速腐蚀;另一方面,钢中的硫可溶于酸 中,形成 S2- 离子。由于 S2- 极易极化而吸附在 铁表面,强烈催化电化学过程,使阴、阳极极 化度都降低,从而加速腐蚀。 若含 S 的钢中加入 Cu 或 Mn ,其作用有二,一 是其本身是阴极,可加速Fe的溶解;另一方面 却可抵消 S 的有害作用。因为溶解的 Cu+ 又沉 积在 Fe 表面,与吸附的 S2- 离子形成 Cu2S ,在 酸中不溶(溶度积为10-48)。因此可消除S2-对电 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加入Mn也可抵消S的有 害作用,因为一方面可形成低电导的MnS;另 一方面减少了铁中的 S 含量,而且 MnS 比 FeS 更易溶于酸中。
如果溶液中含有铂离子,它们 将在腐蚀金属Fe上析出,形成 附加阴极。氢在Pt上的析出过 电位比在Fe上小得多,从而加 速Fe在酸中的腐蚀(图4-3)。
如果溶液中含有某种表 面活性剂,会在金属表 面吸附并阻碍氢的析出 ,大大提高析氢过电位 。这种表面活性剂就可 作为缓蚀剂,防止金属 的腐蚀。 溶液的pH值对析氢过电 位的影响是在酸性溶液 中,氢过电位随 pH 值增 加而增大;而在碱性溶 液中,氢过电位随 pH 值 增加而减小。
第 4 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

4.2 吸氧腐蚀
二. 氧的阴极还原过程及过电势
氧从空气中进入溶液并迁移到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包括 个过程 氧从空气中进入溶液并迁移到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包括4个过程 阴极极化曲线的三个区域: 阴极极化曲线的三个区域: 1. 当阴极电流密度较小,且供氧充分时,阴极极化过程的速度决定氧的离子化反应 当阴极电流密度较小,且供氧充分时, 2. 阴极电流密度增大,出现了浓差极化 阴极电流密度增大, 3. 当阴极反应速度=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时,出现新的阴极极化 当阴极反应速度=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时,
3. 当V输=V反时,吸氧腐蚀同时受电化学极化和扩散浓差极化控制。 反时,吸氧腐蚀同时受电化学极 吸氧腐蚀的过程及特点 1.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高,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大,金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高,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大, 属腐蚀速度主要由氧在电极上的放电速度决定; 属腐蚀速度主要由氧在电极上的放电速度决定;阳极极化曲线与阴 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还原反应的活化区。 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还原反应的活化区。 2.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很低,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太小,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很低,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太小, 阴极过程将由氧去极化和氢离子去极化两个反应共同组成; 阴极过程将由氧去极化和氢离子去极化两个反应共同组成;此时腐 蚀电流大于氧的极限扩散电流 3.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低,且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而氧的传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低,且处于活性溶解状态, 输速度又有限,则金属腐蚀速度将由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决定。 输速度又有限,则金属腐蚀速度将由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决定。 阳极极化曲线与阴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的扩散控制区。 阳极极化曲线与阴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的扩散控制区。
1. 当V输》V反时,阴极去极化反应是控制因素,即有充足的氧化剂到达阴极。 阴极去极化反应是控制因素,即有充足的氧化剂到达阴极。 2. 当V输《V反时,氧向阴极表面的输送是控制步骤。 氧向阴极表面的输送是控制步骤。 空气中的氧输送到被腐蚀件的阴极表面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空气中的氧输送到被腐蚀件的阴极表面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氧的浓度对扩散控制的腐蚀过程影响示意图
金属腐蚀与防护(2009-2010学年) 41
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
2、溶液流速的影响 在氧浓度一定的条件下,极限扩散电流密度与扩散层厚度成 反比。溶液流速越大,扩散层厚度越小,氧的极限扩散电流 密度就越大,腐蚀速度也就越大。
金属腐蚀与防护(2009-2010学年)
金属腐蚀与防护(2009-2010学年) 10
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
在碱性溶液中,在电极上还原的不是氢离子,而是水分子, 析氢的阴极过程按下列步骤进行: 1.水分子到达电极与氢氧离子离开电极 2.水分子电离及氢离子还原生成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氢原子 H2O →H++OHH+ +M(e)→MH
3.吸附氢原子的复合脱附 MH + MH→H2+2M 或电化学脱附 MH + H+ +M(e)→H2↑+2M 4、氢分子形成气泡析出
金属腐蚀与防护(2009-2010学年)
22
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
铝、不锈钢等有钝化膜的金属在稀酸中的腐蚀属阳极控制。 因金属离子进入溶液,要穿透钝化膜不容易,故有很高的阳 极极化,阳极过程阻力大,为阳极控制。 阳极控制下,使icorr↓的Ecorr变负。 溶液中有O2时,钝化膜易被修复,icorr↓。 溶液中有Cl-时,钝化膜被破坏,icorr↑。
其腐蚀电流增大到腐蚀金属的致钝电流而使金属由活
性溶解状态转为钝化状态时,则金属的腐蚀速度将要 显著降低。由此可见,溶解氧对金属腐蚀往往有着相 反的双重影响。
金属腐蚀与防护(2009-2010学年) 40
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
图表明了氧浓度增加电流密度也要相应增大,腐蚀电位将移 向正方,腐蚀速度将增大。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
1.性质不同。
析氢腐蚀:金属在酸性溶液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会释放出氢气。
吸氧腐蚀:金属在空气中最常见的腐蚀形式,可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发生。
2.发生机理不同。
析氢腐蚀:钢铁产品中通常含有碳。
在潮湿的空气中,水蒸气会被吸收在钢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
当二氧化碳溶解在水膜中时,它变成电解质溶液,增加水中的氢离子。
它是以铁为负极,碳为正极,酸性水膜为电解质溶液的众多小型原电池。
在高中化学中属于电化学腐蚀。
吸氧腐蚀:由于金属表面潮湿,后通过原电池原理发生作用,金属(如钢)被空气中的氧气腐蚀,导致生锈。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需要消耗氧气,故名为:吸氧腐蚀或者耗氧腐蚀。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3) 腐蚀电位位于阴极极化曲线的析氢反应 平衡电位以下,在自然腐蚀状态,阴极反 应包括O2还原反应和H+还原反应。如Mg在 中性溶液中的腐蚀。
• 氧扩散控制吸氧腐蚀的特征
在自然腐蚀状态,阴极反应速度,因而 金属腐蚀电流密度等于O2的极限扩散电 流密度id
icor ic Ecor id
特征:
(2) 阳极极化控制
当ia0 << ic0,才会出现阳极极化控制。因为除Pt、 Pd等低氢过电位金属外,在常见的工程金属材料 表面上析氢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都不很大,故这 种类型的析氢腐蚀不可能发生在活化极化控制的 腐蚀体系,只有当金属在酸溶液中能部分钝化, 造成阳极反应阻力大大增加,才能形成这种控制 类型。比如铝和不锈钢在稀硫酸中发生析氢腐蚀 就是这种情况。显然,这种类型的析氢腐蚀的阳 极反应不再受活化极化控制。
• 析氢腐蚀的典型例子—Fe在酸中的腐蚀
(1)在pH < 3的酸溶液中,阴极反应受活化极化 控制。
(2)在弱氧化性和非氧化性酸溶液中,在反应速 度不是很大时,阳极反应亦受活化极化控制。
(3)在大多数情况下,Fe在酸溶液中的腐蚀形态 是均匀腐蚀。
所以,Fe在酸溶液中的腐蚀可以当作均相腐蚀电 极处理,作为活化极化控制腐蚀体系的典型例子。
温度:摄氏度 铁在盐酸巾的腐蚀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腐蚀影响因素
(2)溶液中的其他组分
(3)温度 温度升高,腐蚀速度迅速增大,因为温度升高时 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速度都加快了。 金属 方面 (1)金属材料种类和杂质 金属材料种类和所含杂质的影响既涉及阴极反应 又涉及阳极反应这一影响,混合控制腐蚀体系比 阴极极化控制腐蚀体系明显。 (2) 阴极区面积 (3) 金属表面的状态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两个不同金属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在使用过程中,原电池可能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会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吸氧腐蚀是指当原电池处于开路状态时,电解质中的氧气会与金属发生反应,导致金属表面产生氧化物。
这种腐蚀会降低原电池的电势差和电流输出,甚至导致电池失效。
为了避免吸氧腐蚀,可以在电池使用后及时加盐水或其他还原剂。
析氢腐蚀是指当原电池处于闭路状态时,电解质中的水分解产生氢气,并在金属表面析出。
这种腐蚀会导致金属表面出现气孔、气泡和裂纹,甚至引起电池爆炸。
为了避免析氢腐蚀,可以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电解质,以及控制电流密度和电池温度。
总之,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是原电池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并保证其正常工作。
- 1 -。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五章-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氧去极化的阴极极化曲线: 由于氧去极化的阴极过程与氧向金属表面输送过程及 氧的离子化反应有关.所以氧去极化的阴极极化曲线比较 复杂。 分为四个部分: (1)阴极过程由氧离子化反应控制,即反应速度< <传输速度。 (2) 阴极过程由氧的扩散过程控制,即传输速度< <反应速度。 随着电流密度的不断增大,氧扩散过程缓慢引起浓差 极化。 (3)阴极过程由氧的离子化反应与氧的扩散过程混 合控制,即传输速度=反应速度。 (4)阴极过程由氧去极化及氢去极化共同控制。
析氢腐蚀的特征: 1.阴极反应浓度极化较小,一般可以忽略,原因: • (1)去极化剂是带电的半径很小的氢离子,在 溶液中有较大的迁移和扩散能力; • (2)去极化浓度较大,在酸性溶液中是氢离子, 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是水分子;H2O+e—H+OH• (3)氢气泡的搅拌作用; 2.与PH值关系较大。 3.与金属材料的本质和表面状态有关。 4.与阴极面积有关。 5.与温度有关。
影响氧去极化腐蚀的因素: (1)氧的浓度: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随溶解氧的浓度增加 而增加,氧去极化腐蚀速度随着氧的浓度增加而增加。 (2)流动速度: 在氧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极限扩散电流 密度与扩散层厚度呈成反比。溶液流速增加使扩散层 厚度减小,腐蚀速度增加。腐蚀速度随溶液流速的增 加而增加。 (3)温度:通常溶液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界面反应速度。 因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腐蚀速度将随温度升高而 加速。 (4)盐浓度:随着盐浓度增加,溶液的电导率增大,腐 蚀速度明显加快。
5.2 吸氧腐蚀 当电解质溶液中有氧存在时,在阴极上发生氧去极化反应, 在中பைடு நூலகம்或碱性溶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
由此引起阳极金属不断溶解的现象称作氧去极化腐蚀。
许多金属及其合金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在潮湿大气、 海水、土壤中都可能发生氧去极化腐蚀,甚至在流动的弱 酸性溶液中也会发生氧去极化反应。因此,与析氢腐蚀比 较,氧去极化腐蚀更为普遍和重要。
36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阳极控制: 加强阳极钝化,防止其活化
16
3.6.2 氧去极化腐蚀(吸氧腐蚀)
必要条件: 金属的氧化电位比氧还原反应的电位负。 EM<EO2 中、碱性溶液中氧还原反应 O2+2H2O+4e 4OH酸性溶液中反应 O2+4H++4e 2H2O
相较于氢去极化腐蚀,氧还原反应可以在正 得多的电位下进行,因此氧去极化腐蚀要更为 普遍。
9
杂质对Zn在0.25M的H2SO4溶
液中腐蚀速度的影响
吸氧图
1 2
( ) 铝
速(
率 ;
) 铜
不 同 的
、 、杂
铅 铁质
、 、对
汞 锑锌
降 、腐
低 砷蚀
了 、速
锌 锡度
的 、的
腐 镉影
蚀 加响
速 速是
率 了不
。 锌同
的的
动力学数据
腐。 蚀 10
的 腐 蚀 过 程 。
是 高 氢 过 电 位 金 属 , 属 于 阴 极 控 制
17
氧向金属(电极)表面的输送过程-消耗型
18
吸氧腐蚀中氧气传输的特点
• 对于氧去极化的阴极过程,浓度极化很突出,常 常占有主要地位。这是因为作为阴极去极化剂的 氧分子与氢离子的本质不同所决定的。
• (1)氧分子向电极表面的输送只能依靠对流和扩 散;
• (2)由于氧的溶解度不大,所以氧在溶液中的浓 度很小,一般为10-4mol/L;
8
四、氢去极化腐蚀概况
• 一般来说,电势较负金属在氧化性较弱的 酸和非氧化性酸中以及电极电位很负的金 属(如Mg)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腐蚀都 属于氢去极化的腐蚀。
• 当金属中含有电位比金属电位更正的杂质 时,如果杂质上的氢过电位低,则阴极反 应过程将主要发生在杂质表面上进行,杂 质就成为阴极区。此时,杂质的氢过电位 的高低对基体金属的腐蚀有很大影响。
16
3.6.2 氧去极化腐蚀(吸氧腐蚀)
必要条件: 金属的氧化电位比氧还原反应的电位负。 EM<EO2 中、碱性溶液中氧还原反应 O2+2H2O+4e 4OH酸性溶液中反应 O2+4H++4e 2H2O
相较于氢去极化腐蚀,氧还原反应可以在正 得多的电位下进行,因此氧去极化腐蚀要更为 普遍。
9
杂质对Zn在0.25M的H2SO4溶
液中腐蚀速度的影响
吸氧图
1 2
( ) 铝
速(
率 ;
) 铜
不 同 的
、 、杂
铅 铁质
、 、对
汞 锑锌
降 、腐
低 砷蚀
了 、速
锌 锡度
的 、的
腐 镉影
蚀 加响
速 速是
率 了不
。 锌同
的的
动力学数据
腐。 蚀 10
的 腐 蚀 过 程 。
是 高 氢 过 电 位 金 属 , 属 于 阴 极 控 制
17
氧向金属(电极)表面的输送过程-消耗型
18
吸氧腐蚀中氧气传输的特点
• 对于氧去极化的阴极过程,浓度极化很突出,常 常占有主要地位。这是因为作为阴极去极化剂的 氧分子与氢离子的本质不同所决定的。
• (1)氧分子向电极表面的输送只能依靠对流和扩 散;
• (2)由于氧的溶解度不大,所以氧在溶液中的浓 度很小,一般为10-4mol/L;
8
四、氢去极化腐蚀概况
• 一般来说,电势较负金属在氧化性较弱的 酸和非氧化性酸中以及电极电位很负的金 属(如Mg)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腐蚀都 属于氢去极化的腐蚀。
• 当金属中含有电位比金属电位更正的杂质 时,如果杂质上的氢过电位低,则阴极反 应过程将主要发生在杂质表面上进行,杂 质就成为阴极区。此时,杂质的氢过电位 的高低对基体金属的腐蚀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