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完整版
(完整版)无机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

《无机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一、建设目的和意义(限1000字)18世纪近代化学的建立,就是从无机化学开始的,相对沉默一段时间,到了20世纪下半叶,无机化学复兴了,发展非常凶猛,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开发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
使得无机化学复兴的首功应该是配位化学的出现和兴起,自Werner于1893年创立配位化学以来,对配合物的研究就成为化学中最活跃的领域,1951年Wilkinsen和Fisher合成出二茂铁及夹心配合物而获得诺贝尔奖,目前已经有20多位科学家从事与配位化学有关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配位化学和配位化合物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各个研究领域和许多工业领域。
由于Robson等化学工作者将晶体工程和超分子自组装的概念应用到配位化学中,开创了配位聚合物的先河,在配位聚合物中,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或者原子簇之间的相互排列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可以形成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0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网络结构的功能配合物,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和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
在20世纪中,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合成新材料,无机固体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制备新材料,晶体材料具有在光电、激光、通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晶体工程是根据分子堆积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超分子化学的原理、方法、控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策略用于生长晶体,设计和制备出奇特新颖,种类繁多,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新晶体已经成为设计组装各种光、电、磁、离子交换、催化等新型功能材料的主要合成策略,可以指导合成出具有预期品质功能的晶体结构,是当今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20世纪30年代,随着量子化学的发展,提出了化学键理论,80年代,Lehn 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从起初的超分子主客体化学向识别生物分子和了解生命调控机理的生命化学发展,从配合物分子向簇合物及超分子组装结构,再向分子基磁性、光电功能、氢气储存等材料发展,构建分子化学与固体化学的桥梁,微观尺度与宏观尺度的连续;从超分子的特异性能向催化剂、光电转换材料等发展,使超分子化学成为通向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桥梁,是无机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学科建设规划提纲word文挡小四号a4

西南石油大学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提纲(word文挡、小四号、A4纸)(按一级学科进行规划,按二级学科进行建设。
编号按一级学科进行)1一级学科名称(一级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全国状况等,对所规划一级学科进行简述)1.1现状该一级学科在学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现状、经费投入、实验室建设等;该一级学科下我校各二级学科各级(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点申报、建设情况(列表阐述)或本科生培养及师资情况;该一级学科目前在国内、国际中的地位等。
1.2建设目标根据现状、条件(内、外部)情况,拟将申报的学位点(?年申报建设成硕士点、博士点、一级学科点、省部级、国家级重点学科等)或建设目标;最终将本学科建设成国内、国际??水平等。
1.2.1“???”二级学科名称目前我校本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宏观阐述):⑴主要研究方向①XXX方向②… …⑵学术队伍建设本学科点现有人。
其中教授人、博士导师人,副教授人,讲师人,助教人。
本学科点学术队伍情况如下表所示:表???二级学科学术队伍情况一览表本学科点学术队伍拟进行的建设、培养、人才引进计划、措施等。
⑶实验室建设条件本学科现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情况、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仪器设备情况等;本学科为开展学科研究、人才培养所需实验室条件(将充实、完善的实验室、设备条件);本学科实验室建设、专业设备所需经费;所需经费来源及筹集措施等。
⑷本二级学科科研与研究生培养本学科已开展或完成的科研工作情况、获奖情况(可附有关表格);本学科正进行或即将开展的科研工作情况(重大科研项目、可附有关表格);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情况;本学科研究生培养下一步计划(各学位点拟招生计划);通过科研与研究生教育,使本学科的建设、发展到水平。
(完整版)学科重点发展规划

(完整版)学科重点发展规划学科重点发展规划引言本文档旨在确定学科重点发展规划,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制定战略和目标。
通过明确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实施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我们将为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目标和战略1. 增强学科的学术影响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加强学术研究和出版等途径,提升学科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2. 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人才: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学科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学科人才。
3. 推动学科的跨学科合作:积极开展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科融合与创新,拓宽学科发展的领域和边界。
4. 加强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专业支持和咨询。
策略实施1. 制定并落实学科发展规划: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并通过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 加强学科研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和资源,建设先进的实验室和研究平台,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支持。
3. 鼓励学科师资队伍发展: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计划,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科师资人才。
4. 拓宽国际学术交流渠道: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项目,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5. 增强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开展面向社会的专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解决方案。
总结通过制定学科重点发展规划,并实施相应的战略和措施,我们将为学科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加强学术影响力、培养高水平人才、推动跨学科合作和加强社会服务能力,我们将使学科在国内外都取得更大的发展和影响力。
北京林业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提纲

北京林业大学学科建立与生长筹划体例提纲(参考)引言主要编写内容∶提纲编写配景、目的、意义和依据等。
一、学科建立与生长现状(一)学科建立的成绩1.师资步队建立主要编写内容∶师资步队结构,特别是各研究偏向的师资配置结构,导师数量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公道性阐发。
2.科学技能研究主要编写内容∶1)主要优势的研究偏向及各偏向的主要成绩和结果;2)近年科学研究经费总数、人均导师科研经费数、获各种科技奖项、颁发学术论文数、四大索引收录论文数、科技结果推广成绩。
3.研究生培养主要编写内容∶98~02年研究生(分硕士、博士、博士后)招生和结业生数、研究生获奖情况;研究生培养质量状况。
4.本科生讲授主要编写内容∶98-02年本科生招生、培养及结业分派情况;讲授质量状况。
5.课程体系设置主要编写内容∶本科、硕士、博士培养方案以及讲授大纲和课程建立成绩的摘要。
6.硬件培养情况主要编写内容∶实验室建立、仪器设备状况、实习基地建立和图书资料等方面。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敷1.师资步队建立主要编写内容∶师资步队结构,特别是各研究偏向的师资配置结构,导师数量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敷。
2.条件建立主要编写内容∶实验室、仪器设备、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
二、学科建立与生长筹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学科建立与生长筹划的指导思想(二)学科建立与生长筹划的原则(三)学科建立与生长的目标1.总体目标主要编写内容∶●用15年时间(2001~2015),新建个硕士学位、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个专业硕士学位、个专业博士授权学科专业点;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
●总体目标筹划的论据(分别从国度或地域经济建立和社会生长需要、学科结构与地域结构、研究生生源和结业生共需状况、学位授予单元自身建立和生长需要、拟拓宽建立增列学科的研究偏向和领域、研究事情及研究生培养条件等角度进行论证。
艺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艺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第一部分艺术学院总体学科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一)重要指标1、至2012年12月学科建设指标(1) 特色优势本科专业1个;(2) 硕士点数量0个;(3) 省级重点学科数量0个;(4) 重中之重学科: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0个;(5) 重点学科:已有硕士点的学科0个;(6 )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1个;(7)省级重点实验室0个。
2、至2015年12月学科建设指标(1) 特色优势本科专业2个;(2) 硕士点数量1个;(3) 省级重点学科数量1个;(4) 重中之重学科: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1个;(5 )重点学科:已有硕士点的学科1个;(6 )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1个;(7 )省级重点实验室0个;(8)国家级重点实验室0个。
(二)基本指标(见填附表一、附表二)[说明:1、由二级学院学科建设负责人(行政一把手)组织完成此表及附表一、二的规划,二级学科名称按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填写;2、填写顺序按重点发展学科至一般发展学科排序;3、若所规划的二级学科带头人已到位,则本页表中第三列填写学科带头人姓名,并由该学科带头人按“第二部分,二级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提纲组织制定具体的二级学科规划,学科建设负责人须全力支持;若该二级学科带头人尚无合适人选,需要引进,则本页表中填写学科建设负责人姓名,由学科建设负责人组织制定初步的二级学科规划。
]第二部分二级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二级学科名称______ 美术学 ___________一、本学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视觉艺术的主要载体与表现形式。
美术学是艺术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培养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级各类美术人才。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础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内容。
科学地规划学科建设,是每所高校谋求发展,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战略任务。
学科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提纲

学科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提纲
一、现有基础
1、学科研究方向与科研水平
(1)学科方向研究进展和特色优势--写明各研究方向的现状及其特色
(2)学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梯队--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基本情况,学术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以及青年教师培养情况,学术团队整体情况。
(3)承担的课题项目--获得项目及经费情况,课题达到的深度和达到的水平。
(4)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论文的数量(四类期刊以上)
2、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研究生--培养研究生的人数,研究生具备的能力
(2)本科生--本科教学情况
3、学术交流--主办各种学术会议的人次,专题讲座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的人次,专题讲座等。
4、条件建设(是否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设备等情况,具备完成哪些实验项目的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按2010年、2011年、2012年三年分年度计划
1、总的建设目标
2、各学术方向能达到的水平,进展程度
3、学科队伍建设
(1)学科/学术带头人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达到什么样水平
(2)博士生/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导师队伍建设情况
(3)学科梯队建设--教学科研人员、教授、副教授情况,以及团队整体情况
4、科学研究--获得国家级课题、发表SCI论文及获奖等
5、人才培养
(1)教师队伍建设
(2)研究生培养
(3)本科生培养
6、条件建设(教学、科研、实验室条件等)
五、实现规划目标所需学院和二级学院支持及投入情况(包括学科条件建设、实验设备和科学仪器购置、人才梯队培养及引进等)。
化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0编写提纲

《化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0)》编写提纲一、建设目标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有影响的师资队伍,获得一批高级别研究项目、取得标志性水平研究成果和成果转化项目。
提高本科生创新创业教学水平,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学科发展方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本学科凝练出绿色催化、化工分离、化工防护、绿色工艺四个研究方向。
绿色催化:处理机动车尾气和磷(砷)电子气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液。
开展甲醛生产中甲醇单耗下降、高温熔盐氯离子含量降低、AK糖成品抗结块、水性OP保护剂等绿色工艺的研发与产业化等。
化工分离:研究以硅基材料(SiO2)替代精馏等技术用于溶剂脱水的高性能膜材料和成套装备,解决能源、环境等问题中膜材料与膜组件开发等共性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等。
对接安徽确成硅、立光电子和长三角地区的硅基材料支柱产业,扩大高性能硅基膜材料在分离领域的应用。
化工防护:该方向研究功能防护涂层和复合膜技术。
开发低红外反射率涂层,开展可强化设备表面的耐紫外、耐盐雾、耐润滑油等性能的涂层研究。
关注功能防护涂层和复合膜的耐温、耐磨损,耐腐蚀等石化工程领域的应用,借助于石墨烯,自修复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改善特种防护技术在实际应用的性能。
绿色工艺:该方向瞄准区域龙头企业,如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改进企业生产工艺,为企业绿色提升发展提高技术支持。
如改进2-氯甲基-3,4-二甲氧基吡啶盐酸盐反应工艺条件,缩短反应步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率。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本学院将按照“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的总体指导思想,拉升建设标杆,将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1、建设内容(1)引进领军人才(团队),培养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
加大应用型师资建设和“博士化”工程,提高“双能型”教师比例。
(2)提高“本科生导师制”比例和实效,提升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考研录取率。
(完整版)学科重要发展规划

(完整版)学科重要发展规划
学科重要发展规划
引言
本文旨在制定学科重要发展规划,以指导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措施。
目标
1. 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 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人才,推动学科的长期发展。
3. 加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创新。
战略和措施
1. 加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 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国际知名学
术会议和项目合作。
- 招聘优秀的学科人才,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参与学科
研究和教学。
2. 多元化学科课程设置:
- 设计并提供多样化的学科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课程。
-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学术竞赛,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 建立国际交流项目和合作平台,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 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和学术会议,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4. 加强学科研究和创新能力:
- 鼓励教师开展学科前沿研究,提升学科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
- 建立学科创新平台,支持学生和教师的学术创新活动和项目申报。
5. 加强学科社会影响力:
- 鼓励学科与行业和社会进行合作,推动学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 加强学科公共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科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认
可度。
结论
通过制定学科重要发展规划,并实施相应的战略和措施,我们
有信心推动学科的长期发展,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人才,并在学科研究和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一、建设目的和意义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
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
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
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
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
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开发橡胶、塑料助剂、医药、农药中间体和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12个,创建“含有活性氢大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衍生化萃取-气相色谱”等分析方法22项。
1、现有基础2、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点在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四个方面:(1)功能材料以与环境化学物质(如气体)之间作用所引起的电阻改变来检测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敏感材料探索为主的功能材料研究始于1997年。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有较为完善的粉料合成手段、气敏元件制备工艺设备、电化学分析仪和电池循环系统及部分表征等设备,并有校级“功能材料研究所”依托。
先后负责主持此领域的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在Sensors and Actuators、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无机材料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应用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半导体杂志、仪器仪表学报、功能材料等刊物发表独撰或第一作者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ISTP、Ei收录的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
在新型气体敏感材料探索、制备方法、导电性能和气敏效应及高性能锂电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已达相当水准。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葛秀涛教授。
成员有吴刚副教授(博士)、冯剑副教授(博士后)、李永红高级实验师、郑建东讲师(博士)、任兰正博士、章守权讲师(博士在读)、冯建华讲师(硕士)、侯金松讲师(硕士)。
(2)精细化学品开发与应用注重实验室研究与工程化研究及与工业化生产的紧密结合。
近20年来,先后完成“紫外线吸收剂UV-320的研制。
1995年吉化集团公司鉴定,1996年吉林省科技厅技术鉴定;连续法合成叔十二碳硫醇的工艺研究(小试)。
年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技术鉴定;连续法合成叔十二碳硫醇的工艺研究(中试),年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技术鉴定;3000吨/年连续法合成叔十二碳硫醇技术转让项目于2005年开车成功;乙烯装置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薛连海教授。
成员有葛秀涛教授、吴刚副教授(博士)、吴霖生副教授、李永红高级实验师、楼鑫博士、侯金松讲师(硕士)、郑建东讲师(博士)、任兰正博士、冯建华讲师(硕士)。
(3)工业分析以“毛细管气相色谱、填充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为主要手段,建立快速、简捷、准确的有机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实时在线生产工艺控制分析方法为主要特色。
以创新分析方法和理论与破解企业技术难题为目的进行应用研究,在本领域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建立并应用的分析方法有22项。
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和特色十分明显。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薛连海教授。
成员有吴霖生副教授、孙艳辉博士、李敏副教授、张汆博士、王金秀硕士。
(4)化学分离主要涉及复杂体系微相分离和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富集。
采用统计力学手段研究复杂物系热力学性质、为微相分离结构和自组装形态提供理论解释和预测,采用MD和DPD计算机模拟获取复杂物系微相结构或自组装形态。
在约束体系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形态、表面活性剂和聚电解质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和自组装结构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管道约束体系模拟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Macromolecular Theory and Simulations杂志(MTS, 2006, 15, 674);采用大体积、场放大进样和与瞬间等速电泳结合的预富集方法,将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用于生物基体中的药物分析,增加了检测灵敏度,初步解决了高盐基体中样品的富集分离。
本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冯剑副教授。
成员薛连海有教授、郑建东讲师(博士)、李敏副教授、吴霖生副教授、孙艳辉博士、张汆博士。
3、教学与人才培养根据“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建构高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管理、专业特色和评价体系、实验基地、文献资料、研究所(室)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为此:(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在上级领导统一领导下,采用稳定和引进并重措施,抓好“教学”和“科研”两支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学术带头人以及学术骨干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为有位”、“统筹兼顾”;采用“教学、科研、服务”综合测评,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或参加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不断提高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科研氛围,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横向课题;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增强学术气氛,每年外聘3-4名本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来系作学术报告并指导科研和教学工作,同时在本系内组织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交流4-6次。
成效显着,先后有4名博士学成如期而归,而且还引进了1名教授和3名博士。
目前,本学科点副高职和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均达56%以上。
(2)时刻不忘“实验室、实践基地和仪器设备”建设本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规律、成果一刻也离不开实验的检验。
没有实验室、实践基地和仪器设备,师资越强浪费越大,人才培养质量更是无从保证。
多年来,我们扭住“实验室、实践基地和仪器设备”建设时刻不忘。
除每年年终总结和计划及能关联的机会去争取外,做好规划和所需仪器设备的各种准备亦十分关健。
仅2003年以来,实验室面积就从原来1500m2增加到4000m2。
目前已拥有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气质联用仪等大型仪器,使我们的仪器设备拥有率已跃入安徽同类高校前列。
实践基地2007年一年净增4个。
这均为实现本学科点的跨跃式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近3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近200人考取了研究生。
4、已有物质条件(1)现有化工原理、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实验室和功能材料研究所等实验室和研究所(室)4000m2;拥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紫外吸收光谱仪、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毛细管电泳仪、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气质联用仪等仪器设备1000余万元。
(2)有“来安金禾实业”和“来安振兴化工厂”及“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安庆石化”等实践基地。
(3)图书资料纸质图书45910册;网络图书11152种(超星图书馆)。
期刊108种。
(4)教学辅助设备理化楼有两个能容纳120人的多媒体教室和1个60余台计算机的仿真模拟实验室。
5、优势和差距本学科的优势在于经历近30年发展和2002-2004年“专升本”、西班牙?以色列政府贷款以及2005-2008人才引进的黄金期的快速发展。
已经建立起一支责任性强、教学能力强、学术层次较高、年龄结构较合理、充满活力教学和研究队伍。
初步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拥有了实验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近1000余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
主要的差距在于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学术负责人和研究团队的力量还比较薄弱;项目小、研究经费缺乏;研究设施尚不完善,实验室面积不足,大部分研究人员尚无固定的研究场所、材料研究必需的电镜尚无;在省内具有较高影响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相当不足。
三、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1、学科队伍建设学术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将按“学科带头人必须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学术视野、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和高度的责任感、凝聚力,能带领本学科始终走在学科建设的前列;学科骨干必须具有宽阔的胸怀和气度,富有奉献和协作精神,能为本学科的发展共同奋斗”的要求,每个学科方向遴选1位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教授为学术带头人,1-2位学术地位比较高的教授、副教授为学科骨干,每个学科骨干下面有若干名职务、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助手。
以该学术团队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教学团队,促进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任务,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其重要体现是学科方向、学科基地和学术成果。
“功能材料,精细化学品开发与应用,工业分析”是本学科根据我校实际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凝练出的3个具有区域特色并能体现自身优势的学科方向; GC、XRD、DTA-TG、IR、HPLC、毛细管电泳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气质联用仪”等仪器设备和“化工技术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所”和“工业催化”等研究室、实验室以及“Elsevier”外文数据库使用权等文献资料是学科建设基地;科研立项、课题经费、论文﹙检索﹚论着、发明专利以及各类成果的获奖等是学术成果的标志。
如何精心组织协调学科成员、紧紧围绕学科方向和学科基地的自身条件、紧密结合企事业单位需求,与相关学科、其它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做强做大学科方向、积极寻求新学术生长点,管好、用好仪器设备,为地方经济服务、完成横向课题、争取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零突破,多出标志性成果,乃本学科建设内容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