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6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7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视力与视野
8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2)反应特性
反应是外界因素的 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 为过程;
知觉--反应时间 (Perception and Reaction Time)是控制 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 的因素,如图2-2。
9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最大爬坡能力
用汽车满载时I档在良好的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max(%) 表示。
3.制动性能
主要体现在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上。
19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二)自行车基本特性
1. 基本特性: 短程 行进稳定性 动态平衡 动力递减 爬坡性能 制动性能
2. 自行车流交通特性 群体性 压缩与膨胀性 离散性 压缩与膨胀性 并排行驶 运行轨迹不易控制
43
2.2 交通量特性
六、设计小时交通量及其应用(续)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 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00个小时交通量, 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 :设计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之比,研究表明,30位的K30值十分稳定 ,,一般在12 %~18%之间。
44
2.2 交通量特性
六、设计小时交通量及其应用(续)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计算(不考虑方向不均衡性) D H AV A k/1 D0 T n 0 D C 单HW V W 1 n
➢ 式中:DHV — 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

K —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N — 车道数;

C单 — 每一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辆/h);

交通工程学第2章 (2)-49页精选文档

交通工程学第2章 (2)-49页精选文档

10 10
一、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时刻在变化,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 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如 果以辆/d为单位,平均交通量表达式为:
长度计,常用的平均交通 量有: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运行车速: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 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 持的安全车速:用于评价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运 行状况。
19.09.2019
23 23
一、基本定义
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 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 间)之比。行程车速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以评 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 运输效率必须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
根据美国的研究、认为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 为设计小时交通量是最合适的。
19.09.2019
18 18
四、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
870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 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研究表明,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之比的K值十分稳定。 据国外观测,按道路类别及所在地区不同K值分 布在12%~18%范围内。
ti —第i 辆车的通过路段所需要的时间; n —观测时间内通过该路段的车辆数。
19.09.2019
34 34
三、车头间距 hs 、车头时距 ht
前述Q、K、V(这里V是指什么?)均属于宏观 交通流参数,而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属于微观交 通流参数。其定义为:
车头间距:是指一条车道上前后相邻两车(用前 保险杠等具有代表性的点测量)之间的距离。

交通工程学2交通特性分析(精)

交通工程学2交通特性分析(精)
反应时间
知觉-反应;判断;操作;制动器产生作用;
2.1.1 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基本特征——个性 驾驶员的个性:驾驶人的心理特征。
情绪,个性特征;
驾驶员个性分类: 谨慎 稳健型 冲动型 进攻型
2.1.1 人的交通特性
疲劳影响因素:复杂环境、单调环境
驾 驶 员 疲 劳 特 征
疲劳后的表现:生理方面,反应迟钝、动作不准确, 动作灵敏度低;心理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 缓、反应慢、情绪急噪等(任何疲劳皆同)
3)时变性
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
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5min 6min 10min 15min
PHF<1 越接近1,说明变化越平缓;越小,说明峰值越明显
2.2.3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
空间分布特性
城乡分布: 城市内交通量大,郊区和农村交通量小 路段上的分布: 与路段的功能、等级及区位有关(路网交通量分布图) 交通量方向分布: 方向不平衡性 方向分布系数 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应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另 外驾驶人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响交通安 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 1、职责与要求(道德、素质、技术) 2、反应操作过程 3、生理、心理特性(视觉、听觉、反应、个性) 4、驾驶疲劳
2.1.1 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
临界车速 交通流率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
设计车速 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 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 计的标准。
2.3.2 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行车速度统计特征
50%车速(中位车速,中值车速) 85%车速 15%车速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

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

一般来说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 特殊情况下比静视力低30%~40%。例如,以 60km/h的速度行驶的车辆,驾驶员可看清前 方240m处的交通标志;可是当车速提高到 80km/h时,则连160m处的交通标志都看不清 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静视力好是动视力 好的前提,但是静视力好的人不一定就会 有好的动视力。
自动传感器
自动控制器
显示
驾驶员能力、态度、经验、暂时损伤
道路 行人 自行车 其它车
驾驶员 感觉系 统
驾驶员感 知、注意 能力
驾驶员决 策、反应 选择
驾驶员反 应能力
车辆状态 控制
图1 驾驶员功能反馈图
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驾驶员视觉特性
驾驶员反应特性

驾驶员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 1)视觉特性 眼睛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最重要的生 理器官。因此,驾驶员的视觉机能直接影响 到信息获取,行车安全。
二、乘客交通特性
• 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 2.乘车反应
• 3.社会影响
• 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人们总是抱着某种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 公务、社交、娱乐等)才去乘车的,为乘车而乘车的 旅客几乎是没有的。乘车过程本身意味着时间、体 力、金钱的消耗。因此,人们在乘车过程中总是希望 省时、省钱、省力,同时希望安全、方便、舒适。道 路设计、车辆制造、汽车驾驶、交通管理等都应考 虑到乘客的这些交通心理要求。
本部分从以下两个部分讲解:

• 1.行人交通流特性 • 2.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
• 1.行人交通流特性
• 相对于汽车交通来说,对行人交通特征的研究是很少的。不 过前人已经做了不少工作。

第2章 交通特性

第2章 交通特性
交通密度:单位长度道路上一个车道(或单位宽度)内车辆 交通密度:单位长度道路上一个车道(或单位宽度) (或人、自行车)数。 或人、自行车)
N N t = Q K = = L V L t
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 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 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 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 平均车头时距: h t 平均车头时距:
流量(辆/h) Qm 不拥挤区 θ 拥挤区
Qm、Km、Vm是划分交通 拥挤得重要特征值: 当Q≤Qm,K>Km,V<Vm, 交通拥挤; 当Q≤Qm,K≤Km,V≥Vm,
不拥挤区
o
tgθ=Qm/Km=Vm
Vf 速度(km/h)
交通不拥挤; 当 Q≻Qm ,?
Vm 拥挤区
o
Kj Km 密度(辆/km)
o
2.4.5.1 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
将三维空间曲线投影到二维空间
流量(辆/h) Qm 不拥挤区 θ 拥挤区
五个基本特征变量: 最大流量Qm 临界速度Vm
不拥挤区
o
tgθ=Qm/Km=Vm
Vf 速度(km/h)
畅行车速Vf 最佳密度Km 阻塞密度Kj
Vm 拥挤区
o
Kj Km 密度(辆/km)
o
Qm 流量(辆/h)
800
设计小时 交通量
20
K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 均日交通量之比,一般在 12%~18%之间。
600
15
400
10
交通量(辆)
200
比值K(%)
5
0
50
100
150
200
250
0
50
100

交通工程第二章

交通工程第二章
测路段长度内行驶的车辆总长度占该观测 路段长度的百分比。
度 的
表示符号: Rs
分 布 特
Rs
1 L
n i 1
li
100%
性 除了交通量有关,还与车辆长度和空间平均车速有关
第四节 交通密度特性

时间占有率:在某一时段内,车辆通过
通 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占该时段的百分比。

度 的
表示符号: Rt
分 布 特
交 通
(2)加速性能:加速度和加速时间;
特 (3)爬坡能力:最大爬坡度。

第一节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车 辆
3.制动性能
(1)制动效能:制动距离 S
V12 V22
254
交 (2)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 通
特 性
(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第一节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1.路网密度
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指

(2)反应特性:从感知-判断-开始制动,到

制动发生效力全部时间通常按2.5~3.0s计算。
交 (3)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动机、素养、注意
通 力、智力、情绪、成熟性、知识性、条件反应等
特 性
4.疲劳驾驶与酒后驾驶
第一节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省时、省钱、省力、安全、方便、舒适
第一节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1.设计车辆尺寸

车辆类型 长 总宽 总高 前悬 车距 后悬
辆 交
小客车 6 1.8
2
0.8
3.8 1.4

载重汽车 12 2.5
4
1.5
6.5
4

交通工程学(第2章)

交通工程学(第2章)
交通工程学 长春建筑学院 王会
2020/10/12
1
2020/10/12
第二章 交通特性
2
第一节 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 驾驶员的任务
驾驶任务 尊法任务 避险任务
➢ 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感知阶段 分析判断阶段 操作反应阶段
2020/10/12
3
第一节 人的交通特性
➢ 视觉特性:
平均时间(s) 0.38 0.56 0.39 0.59
21
2020/10/12
22
第一节 人的交通特性
➢ 疲劳: 驾驶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下降和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
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疲劳不是病态是一种生理状态。 疲劳一般可分为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也可以分为一次性疲劳和累积疲劳。
32
2020/10/12
血液中酒精浓 度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血液中酒精浓度与事故增长
行车事故
死亡
受伤
1.00
1.00
1.20
1.16
1.45
1.30
1.75
1.57
2.10
1.83
2.53
2.12
疲劳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反应时间显著增长 操作能力下降 判断失误增多
2020/10/12
23
2020/10/12
24
第一节 人的交通特性
➢ 饮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饮酒对精神和心理的影响,比对身体的影响更大,其表现
为: ①情绪不稳定;②理性被麻痹,对各种事物的注意力下降;③ 意识面变窄;④信息处理能力下降,影响其选择面;⑤预测的 正确度和自制能力下降;⑥危机感被麻痹,脾气变大,喜欢超 速和超车等,安全程度显著变坏;⑦记忆力下降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11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3)驾驶员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动机、素养、注意力、智力、情绪、成熟性、知识性、条件反应等。
4.驾驶疲劳:驾驶员长时间开车发生疲劳。
12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二)乘客(Passengers)的交通特性
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出于某种目的而出行;希望便捷、省时、省 力、舒适、安全等。
最高车速Vmax
加速度或加速时间t
最大爬坡能力 3.制动性能
用汽车满载时I档在良好的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 imax(%)表示。
主要体现在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上。
19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二)自行车基本特性
1. 基本特性:
2. 自行车流交通特性
短程
行进稳定性 动态平衡
群体性
压缩与膨胀性 离散性
动力递减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18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一)汽车基本特性(续)
2.动力性能
常用三方面指标来评定,即:
指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Km/h)。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由第I档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逐 步换至高档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 超车加|速时间大多是用高档或次高档由30Km/h,或40km/h, 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度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公路、城市出入口道路、城市道路等处的交通量构成有所不同。
城市快速路和交通性 主干道上交通量中主要是 小客车和出租车,在生活 性的干道上,公交车的比例 相对要高得多,而在支路 上自行车和行人交通量可 能占主导地位。在城市中 心区,特别是商业中心区的 道路中,出租车交通量占有 比较大的比例。
小货 11% 中货 7%
三、道路交通特性(续)
28
2.2 交通量特性
一、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volume)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 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注意:
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 一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特征:
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是变化的。 把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1.设计车辆尺寸
车辆尺寸与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有密切关系。表2-6、 表2-7是有关设计规范对设计车辆外廊尺寸的规定。
16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二、车辆交通特性 车辆的分类 机动车
汽车 电车 电瓶车 摩托车 拖拉机 轮式专用机械车
车辆
自行车 三轮车
非机动车
畜力车 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电动自行车
(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
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
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5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 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
46
2.2 交通量特性
3、时变化(续)
38
2.2 交通量特性
四、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
交通量大小随空间位臵而变化的特性
1. 城乡分布: 城市内交通量大,郊区和农村交通量小 2. 路段上的分布:
与路段的功能、等级及区位有关
3. 交通量方向分布: 方向不平衡性 方向分布系数KD 4. 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39
2.2 交通量特性
第二章 交通特性
1
第二章 交通特性
■ 内容介绍
一、主要内容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2.2 交通量特性 2.3 行车速度特性 2.4 交通密度特性
二、基本要求
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 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
三、重点与难点
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⑶周平均日交通量(Week Average Daily Traffic), WADT)
31
2.2 交通量特性
一、交通量的定义(续)
1 365 1 366 AADT Qi或闰年 : AADT Qi 365 i 1 366 i 1
1 k MADT Qi k i 1 1 7 WADT Qi 7 i 1
36
2.2 交通量特性
3、时变化(续)
(1)高峰小时交通量(peak-hour volume)
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24小时中,流量最大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 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天全天交通量之比
(2)高峰小时系数PHF(peak-hour factor)
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 时的交通量之比。
2.乘车反应
道路的条件(平整性、线形等)及车厢环境 (卫生、整洁及人文环境等)会导致乘客的 不同反应。
3. 会影响
纠纷、劳动效率、乘客对公用事业的不满等。
13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三)行人(Pedestrians)的交通特性
1.行人交通流特性
平均步行速度与平均行人密度之间的一元回归 模型(图2-3)。
K周日 年平均日交通量 某周日平均交通量
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等于全年所有该周日的交通量除以全年该周 日的总天数。
若无全年交通量观测数据,则:
35
2.2 交通量特性
3、时变化
一天24h中,各个小时内交通量变化特性。
用某一小时或某一时段交通量占全日交通量之比表示交通量的时变规 律。
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仍采用小时交通量,而不用交通流率。30
2.2 交通量特性
一、交通量的定义(续)
交通量的表达方式:
通常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如果 以(辆/d)为单位,平均交通量的表达式为:
1 n 平均交通量 Qi n i 1
式中 Qi –– 各规定时间段内的日交通量(辆/d); n –– 各规定时间段的时间(d)。 按所取时间段的长度不同,常用的平均交通量有三种: ⑴年平均日交通量(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AADT ) ⑵月平均日交通量(Month Average Daily Traffic, MADT)

W1 — 一条车道宽度(m)。
45
2.2 交通量特性
六、设计小时交通量及其应用(续)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计算(考虑方向不均衡性)
K KD DDHV AADT 100 100
式中:DDHV —— 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 车道数: K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KD —方向不均匀系数(%)
32
2.2 交通量特性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 1、月变化
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
月变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也叫月不均衡 系数。
33
2.2 交通量特性
1、月变化(续)
34
2.2 交通量特性
2、周变化(日变化)
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也称日变化。
周变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某周日的平均交通量之比。
高峰小时交通量 PHFt 60 (高峰小时内t时段的交通量) t
一般 t=5min或t=6min或 t=10min,最常用t=15min
PFH10 高峰小时交通量 6 (高峰小时中高峰 10 min交通量)
PFH15
高峰小时交通量 4 (高峰小时中高峰 15 min交通量)
37
2.2 交通量特性
6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7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视力与视野
8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2)反应特性
反应是外界因素的 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 为过程;
知觉--反应时间 (Perception and Reaction Time)是控制 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 的因素,如图2-2。
9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2
第二章 交通特性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2.2 交通量特性
2.3 行车速度特性
2.4 交通密度特性
3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 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 三轮车)
出行者、规划设 计和管理者等
环境
4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一、人的交通特性
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 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44
2.2 交通量特性
六、设计小时交通量及其应用(续)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计算(不考虑方向不均衡性)
DHV AADT k / 100
n
DHV C单
W W1 n
式中:DHV — 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 K —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N — 车道数; C单 — 每一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辆/h); AADT — 规划年的年平均日交通辆量(辆/d); W — 路幅宽度(m);
22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三、道路交通特性(续)
23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三、道路交通特性(续)
24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三、道路交通特性(续)
25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三、道路交通特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