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一轮复习导学案
3.2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4.创设生活情境,如让学生分析身边企业的区位因素,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工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探讨工业布局的变化规律。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区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土地、水源、原料、市场、交通、劳动力等。
3.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如土地、水源、原料、市场、交通、劳动力等。
2.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不同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如汽车制造企业选址时,需要考虑矿产资源、市场、交通等因素。
3.介绍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变化。
3.采用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积极性。
4.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讲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如从山区向沿海地区搬.布置讨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工业行业,分析其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收获和感悟。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工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等。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2.对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相互作用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忽视某些关键因素。
3.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难以形成完整的分析框架。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布局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地区,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要求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地区概况及工业发展现状。
(2)影响该地区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3)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工业布局的?
(1)包含工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分类、主要影响因素等内容。
(2)设计美观,图文并茂,具有吸引力。
(3)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2.强调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国家工业布局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使学生具备科学、严谨、客观的分析问题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然而,对于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工业布局问题时,可能存在以下困难:
3.2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高一地理人教版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习目标】1.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工业生产条件差异及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区域认知)2.运用工业区位理论,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合理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综合思维)3.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总结不同区域的工业及其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4.分析合理布局工业,减轻工业“三废”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人地协调观)【自主预习】一、工业区位因素1.工业生产活动在工厂里,劳动力运用动力和机械设备,将①制成产品,这就是工业生产活动。
2.主要的区位因素(1)经济效益运输成本:一些原料容易②或原料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多建在③产地附近。
能源成本:一些消耗能源多的工业,多建在能源供应地附近。
劳动力成本:一些耗用原材料少、需要劳动力数量多,但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多建在具有大量④的地方;一些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多建在高等教育和⑤的地区。
(2)环境因素一些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大多选择建在环境质量良好的地方。
环境因素往往通过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⑥等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3)社会因素政策:政策也是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有时甚至会成为主导因素。
其他社会因素:文化、⑦。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⑧的进步,使得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
2.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3.发达的物流。
4.工业⑨的变革。
5.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
【答案】①原料②腐烂③原料④廉价劳动力⑤科技发达⑥环境质量标准⑦个人偏好⑧科学技术⑨生产方式【合作探究】情境导入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多用于春节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中国民间年画分布广泛,曾经刻印年画的作坊几乎遍及全国。
导致年画作坊遍及全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民俗需求。
主题1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情境1 下图为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该示意图直观地显示了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这些因素对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
3.2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应用:结合当地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要求:每组提交一份探讨报告,不少于1000字,分析深入,建议具有可行性。
4.请同学们关注时事新闻,搜集关于工业区位变化的最新资讯,下节课分享给大家,以拓宽视野,了解工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解。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关注时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我国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主题,紧密结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工业发展观念。以下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识的掌握程度。
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我国工业发展的图片,如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经济特区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工业发展的迅速变化。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第3讲工业区位因素(人教版必修二)

地项目。据此完成3~5题。
5.该企业入驻宜春,对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的积极影响是
①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②融通产业链上下游 ③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④增加就业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23·山东烟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纺织服装业按生产工艺分为纺纱工业、织布工业、针织工业、非织造工业、印
地项目。据此完成3~5题。
3.该企业选择在宜春投资建设生产基地项目,主要是因为宜春
A.技术先进
B.有政策支持
√C.原料丰富
D.劳动力充足
(2024·云南大理模拟)锂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资源。江西省宜春市拥有世界最大
的锂云母矿,现已探明可利用氧化锂储量258万吨,占全国锂资源的23.8%,被称为
“亚洲锂都”。当前的宜春,有146家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头
2、能源成本
及生活习惯对工业区位选择都有一定的
3、劳企动业力成本 经 济 效 益中间产品成的本影运响最输。低费,用和利能润源最 高
理想区位条件
B 环境因素 C 社会因素
消耗,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交易费综用合,考提虑高生多产种效成 本
现实区位选择
1、 政策
2、文化、 个人偏好
D 集聚
率,取得规模效益;加强信
息交具 工流有 厂选和工 往址技业 往术宗联 会协旨系 近作(距:生,离利产促的润联进集最系集聚大、现空化象间。联系及信息联系)的 劳通电原产成动服子料品创力装装导加新导制配向工,向造等型、增型、:水强节:制制果竞省如鞋糖罐争运劳普 、力、头输动。水 等成力本成本市 、 等技 器 制能场 啤术 人 药源导 酒导 制 、成向 制向 造 航本型 造型 、 空: 、集 半 航肉 石成 导 天类 油电 体 等加 化路 、工 工、 生机 物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三讲工业区位学案(含解析)中图版(最新整

第三讲工业区位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主要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工业特点典例原材料对原料依赖性很高、原料不易长途运输或运费偏高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早期的钢铁工业等市场需求对市场依赖性高,产品不易长途运输或运费偏高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运输条件对运输有较多或较高的要求沿海的钢铁工业、石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成本有一定的要求精密仪器制造业、服装业等环境条件对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电影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2.其他因素:动力、政策、集聚、个人因素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三、世界主要工业区1.分布: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域,特别是沿海的港口城市。
2.世界主要工业区A.欧洲西部工业区;B.北美工业区;C.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D.中国—日本工业区等。
四、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建了一个新的人工环境。
2.不利影响错误!错误!【注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对某种工业区位选择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只有一个,即主导因素。
【点】几种易混的工业指向型判断(1)电子制造工业不同于电子装配工业。
集成电路电子制造工业,技术要求高,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而电子装配工业,生产耗用劳动量大,技术要求并不高,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2)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最大,粗铜冶炼宜靠近原料产地,精解铜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需要靠近火电或水电基地,而铜制品厂则要靠近市场。
(3)瓶装材料厂一般要靠近消费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注2】工业联系除了工序上的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联系以外,还有信息上的联系,如北京中关村众多电子厂家之间的联系。
【注3】同样是汽车生产企业,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其生产布局的形式也不相同。
如福特公司在全球分散布局,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汽车工业多以集聚方式布局,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和技术创新,获取规模效益。
【联】工业分散规律工业分散一般把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进行转移,而把产品设计、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保留在本地。
3.2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某沿海城市为例,通过分析该城市的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用性。
2.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交通条件、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结合课本内容,我们可以选择该城市的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分析该城市的工业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如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同时,让学生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区位因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该城市的工业发展为主线,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地图、数据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分析该城市工业区位因素的某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设立小组讨论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四)反思与评价
3.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例如,讲解某企业为何选择在某个地区投资建厂,以及这个决策对该企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自然因素(板书)①土地: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建厂成本低。
②水源:靠近水源(河、湖),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取水方便;水运便利。
等等(2)人文因素(板书)①市场(经济):人口数量多,经济收入高,消费市场广阔(市场潜力大)。
②政策法规:税收优惠、提供补贴、廉价土地、改善基础设施,国家政策支持。
③劳动力:充足、廉价且素质高。
④交通:靠近公路、铁路、港口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交通便利。
⑤科技: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水平高。
⑥动力:靠近煤矿、油田、天然气田、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⑦原料:靠近铁矿、棉花产区等,原料丰富。
⑧工业基础: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⑨环境等等教师引导: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一样。
(一)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利润最高的地方。
➢从运输成本看,工业原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交通运输。
➢从能源成本看,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
➢从劳动力成本看,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点拨思考】工业的主导类型(1)原料导向型:接近________。
例如,宝山钢铁厂建在上海,可以利用上海的港口优势,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铁矿石。
(2)市场导向型:接近________。
(3)动力导向型:接近火电厂或________。
(4)劳动力导向型:接近具有___________的地方。
(5)技术导向型:接近高等教育和________的地区。
(二)环境因素案例探究:A.工厂设置在居民区_____________________。
B.污水排放口远离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环境因素往往是通过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等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三)社会因素(1)有些情况下,政策也是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有时甚至会成为主导因素。
(2)文化、个人偏好等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区位分析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
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①原材料运量大(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葡萄酒厂),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②产品运输要求高(如成品油)或产品不便于运输(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或产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厂、面包厂、面粉厂),则布局于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③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如集成电路、飞机制造、精密仪器等),应布局在接近高等教育或科技发达地区,主导因素为技术。
④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应布局在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主导因素为劳动力。
⑤高耗能企业(如炼铝厂,重化工厂等),应布局在火电厂或水电站等能源供应基地,主导因素为动力。
⑥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为主导因素,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因素则是交通。
3.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高级时装属技术指向型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自然因素
土地:是否平坦、广阔、适于建筑
水源:是否丰富、近便 原料、燃料:丰富的程度
市场:前景是否广阔 劳力:数量多少(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
科技:科技水平是否发达
交通:是否方便、快捷 信息:信息、网络通达性强弱
经济因素
政策:是否优费、资金扶持
环境:是否洁净、优美
历史:是否悠久 农业基础:好坏 社会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6.工业的区位选择
A.柱状图
结合A图判读下列甲、乙、丙、
丁企业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
甲
乙
丙
丁
B.糖葫芦型图
结合B图判读下列①.②.③.④企业
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
①.
②.
③.
④
C.直角坐标图
结合C图判读下列②.③.④企业属于
哪种导向型工业
②.
③.
④
D.表格
表1
结合表1通过计算,从降低成运输本的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在成本最低的地。
结合表二判读:甲、乙导向工业类型
E.分布模式图
结合E图判读该企业属于导向型工业
F.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
结合E图判读①.②.③企业属于哪种导向型工
业
①.
②.
③.
G.雷达图
结合E图判读ABC企业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A.
B
C
H.玫瑰图
结合H图判读下列①.②.③.④企业
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
①.
②.
③.
④
I.工业发展模式图
结合I图判读该企业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
J.要素等值线模式图
图J某企业生产原料来自M1、M2,N是其唯一市
场。
图中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等运费线,仅从运费
考虑,该企业区位应该选在地。
K.工业区位三角形图
(1)三角形CM1M2中,M1、M2为原料地,C表
示市场地,P点表示工厂的合理区位,这种反映工
业区位选择的图叫工业区位三角形图。
(2)在选择工业地址时,若仅考虑运费,且运
费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之积成正比,一般原料
指数对P点位置有决定性的影响。
(3)原料指数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消耗原料、燃
料重量与产品重量的比值。
原料指数大于1,企业区位应接近原料产地;
原料指数小于1,企业区位应在产品消费地;
原料指数等于1,企业区位在原料产地或产品消费地均可。
(4)图中M1表示原料地,M2表示燃料地,C表示消费地,P表示生产地,则P最可能是指向型工业。
课后练习题
(2007·广东地理)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中、西部地区
(2009·海南地理)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据此完成5-6题。
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6.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商贸中心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
(2012·南昌调研)某企业集团计划建设有色
金属冶炼厂。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
分析图(单位相同)。
读图回答7-8题。
7.从企业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
是()
A.甲B.乙C.丙D.丁
8.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接近原料产地和市场B.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C.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D.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010·全国卷Ⅰ)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
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
两天后在家收到货。
下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
经营网络。
据此完成9-11题。
9.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
的环节是
A.设计B.提供面料C.加工D.送货上门
10.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D.信息交流平台
11.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B.面料厂C.制衣厂D.仓储中心(2011·盐城调研)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
通达度有关,完成12--14题。
12.表示土地、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 B.b、a、c C.c、b、a D.c、a、b
13.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该工业部门应
布局在()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4.从主导因素看,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A.服装厂B.糕点厂C.乳制品厂D.炼铝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