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言时代课件
高中语文:1.2《双语言时代》相关精品素材(语文必修3)

高中语文:1.2《双语言时代》相关精品素材(语文必修3)高中语文:1.2《双语言时代》相关精品素材(语文必修3)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
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 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后来迁居苏州。
1923年开始就学上海圣约翰大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随同全体同学和华籍教授离校,改读离校师生创办的光华大学,1927年毕业。
1928年至1949年,任教光华大学、江苏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
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1955年10月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提出方案的三原则,方案在1958年公布。
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提出正词法的基本规则和内在矛盾,基本规则在1988年公布。
1979至1982年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该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参加制订聋人教育用的汉语手指字母方案〔1963年公布〕和汉语手指音节设计.1958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开讲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1961年出版第1版,1979年第3版,1985年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
1980年开始,担任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国方面三委员之一。
出版《新语文的建设》〔近〕、《新时代的新语文》〔近〕,阐述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人类的双语言生活、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出版《中国语文纵横谈》〔近〕,提出汉字效用递减率、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阐述整理汉字的四定原则〔定形、定音、定序、定量〕。
发表《现代汉字学发凡》〔1980〕,出版《汉字和文化问题》〔近〕,倡导研究现代汉字学;上海师大、华东师大、北京大学先后开设现代汉字学课程。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双语言时代》说课稿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双语言时代》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双语言时代》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教材,是围绕着当代双语文化进行的教学设计。
本书主要以双语文化为主题,通过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双语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书,学生将能够提高对双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本单元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四个微型小说,通过阅读短文学习双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描写双语文化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与分析,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3.双重语言背景下的诗歌创作,通过创作诗歌提升学生对双语文化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让学生了解双语文化的背景、特点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能够分析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中双语文化的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观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双语文化的现象,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学习短文中的文学语言和技巧,加深对双语文化的理解。
2.分析美术作品中双语文化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双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引导学生创作与双语文化相关的诗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本单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
学时安排:1.第一课时:导入与热身活动,介绍双语文化的概念和背景。
2.第二课时:学习第一篇微型小说《两位夫人》。
3.第三课时:学习第二篇微型小说《两个幸福的女人》。
4.第四课时:学习第三篇微型小说《苦茶》。
5.第五课时:学习第四篇微型小说《天公伯》。
6.第六课时:欣赏并分析几幅描绘双语文化的美术作品。
7.第七课时: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创作的双语文化主题诗歌。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优秀精选PPT

零级:指两种语言中相同的成分,在 学习中产生正迁移,而不会发生困难。
一级:在第一语言中分开的两个语言 项目,在目的语中合成一项。学习者 可以忽略在第一语言中两个项目的区 别而逐渐习惯合并后的项目。
请第一组的同学列举零级和一级 的例子(英语或其他语言)
二级:第一语言中有,而目的语中 没有的语言项目,学生必须避免使 用。
三级:第一语言中的某个语言项目 在目的语中虽有相应的项目,但在 项目的形成、分布和使用方面又有 差异,学习这必须把它作为目的语 的新项目重新习得。
四级:目的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 在其第一语言中没有相应的项目, 学习者在习得这些全新的项目时会 产生阻碍性干扰。
② 简单地将“不同”等同于“困难”。 语言教学的实际表明,并非不同点即 是难点。有时两种语言的相近之处反 而是学生最大的难点。
8. 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很多语言教育学家制定了语言 难度等级,以减少预测的主观性, 便于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运用。
普拉克特(C.Practor)提 出了一种分类比较简明的“难 度等级模式”。
迁移(干扰)?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积极、促进作用的迁移。
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
自己又是如何克服这些负迁 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后系统偏误
五级:第一语言中的一个语言项目 到了目的语中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项目,需要学生克服第一语言所 形成的习惯,逐项加以区别,才能 在目的语中正确使用。
二 中介语假说与偏误分析
(一)中介语假说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演示课件.ppt

“十项原那么〞:定向、目标、特色、认知、
时代、语体、文化、趣味、实用、立体〔李 泉,2004〕
..
5
主要原那么及内涵
1〕针对性原那么 2〕实用性原那么 3〕科学性原那么 4〕趣味性原那么 5〕系统性原那么 6〕知识性原那么
..
6
➢ 针对性原那么
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① 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时限 ② 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 ③ 针对学生的国别、语种 ④ 针对学生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18
➢按教学原那么分:
构造型 功能型 构造功能型 功能构造型 话题型〔场景型〕 文化型 课文型
..
19
技能课型分类
通用教材 包含四种语言要素和听说读写
多种技能训练内容。 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知识
与语言技能。 海外多用
专项技能教材
国内多用
专用汉语教材——特殊用途汉语 分为专业
汉语、职业汉语两类
与上面的区别
序渐进的原那么。 ④ 注意语法点、句型及重要词语的覆盖、重现
和循环,要符合大纲的要求。 ⑤ 注意吸收学科理论、汉语本体和教材教法的
新成果。
..
9
➢ 趣味性原那么
① 要结合实用性考虑趣味性,防止盲目的幽默 化和过度的稚化。
② 语料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应符合学生了解中 国的兴奋点。
③ 内容、形式要多样,包括题材、Leabharlann 裁、语言 风格、练习方式等各方面。
〔1〕练习的内容: 包括要让学生掌握的: 语言知识〔语言要素和语用规那么〕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技能,要注意课型的特点〕 交际技能〔对语境中各种因素的把握能力和应对
方式〕
..
30
〔2〕练习的一般要求
《双语言时代》教案

《双语言时代》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学习阅读篇幅较长、信息量较大的,从中筛选内容要点。
三、了解现代社会语言日趋国际化的特点,了解我国双语言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一、认识各部分的逻辑联系,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理解本文的结论:“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
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双语言”吗?双语言时代是个新颖的说法,大家对此说法有什么感受?本文是一篇论文,大家对论文有多少了解?二、介绍有关论文的一些知识。
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
它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议论文和说明文,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从观点和内容上看,要有相当的创新性;从材料占有上看,要有相当的可靠性;从论证过程上看,特别强调逻辑的严密性;从语言表达上看,必须做到准确、恰当和流畅;从结构上看,往往分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三、快速阅读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什么是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为什么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双语言时代?双语言时代有什么特点?2、本文的七个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联系?本文的结论是什么?第1组问题比较简单。
学生主要应当了解地球村和国际共同语两个概念。
第2组问题比较复杂,要正确回答这几个问题需要对的内容和结构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主要意思有两句话,一是“英语已经事实上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二是“现代是双语言时代”。
第二到第七部分是本文的本论部分。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二、三部分是第一层,从全球范围论述英语已逐渐取代法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
第四到第六部分是第二层,以东南亚、印度、日本几个地区或国家为例,反映世界各国殊路同归,论证走向双语言时代是国际大趋势。
第七部分是第三层,将双语言的发展与现代化结合起来,指出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改进汉语教学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紧迫任务,从而引出了本文的结论。
二语言习得研究ppt课件共31页文档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汉语声母有鼻音m、n,边音l和翘舌音r等,英 语辅音也有鼻音/m/、/n/,边音/l/和卷舌音/r/ 等。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
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绝
大部分英国学生一般发下列音素时没有障碍。
/p/、/b/、/t/、/d/、/k/、/g/和/f/在英语中可 以相应为p、b、t、d、k、g、和f。发元音音素 /i:/、/u:/和/a:/也同样能对应找到汉语中的i、 u、和a。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读音的异同,掌握 正确的读音。
把语言看成封闭的结构系统,采用静态 的形式分析,不分析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简单地将“不同”等同于“困难”。语 言教学的实际表明,并非不同点即是难 点。有时两种语言的相近之处反而是学 生最大的难点,另外学习中的困难也不 完全是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
总之,对比分析假说过于简单地看待第 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和迁移的作用。弥补 这一缺陷的办法并不是抛弃这个假说, 而在于详细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提供迁 移确实存在的证据。因为学习者的困难 和错误确实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差 异有关。
(二)语言偏误分析 1、定义: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 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 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 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失误: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偏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
错误。 2、代表人物: 科德 3、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普遍语法理论
----No, no. / Where, where. (“哪里哪里”是中国人的谦虚
之词,但是应该说thank you)
又如,学生在写作文时总喜欢逐字逐句 翻译。
----有些学生上网不是为了学习。
二语习得课件

★任务式的特点是使二语学习者在完成语言任务 的过程中习得第二语言。
▲任务式重视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二语习得研
究认为信息处理有两种知识(Johnson,200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者的区别 在于:陈述性知识指语言规则等,是知道 如何做某事;程序性知识则是能做某事。
●国际应用语言学界研究任务式(Skehan,1998),认 为语言运用是各种能力被调动起来,以一种系统性的 方式综合地运用于交际;如果各种能力不与语言运用 结合,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认为,知道某种语言 的规则与能够用这种语言做事情是两回事, 二语学习者必须把知道如何做转化为能 做;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是在“做中学”的 过程,是“学会”用语言做事情的过程, 它的教学理念是Can do。
▲任务式重视交互性。Bachman阐述CLA,是在交互
的框架上(Bachman&Palmer,1996)。 国际应用语言学界研究任务式,认为完成语言任务的 过程给二语学习者提供了输入和输出的机会 (Richards&Rodgers,2001);而交互过程中的 意义协商(meaning negotiation),对输入和 输出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Long,1985)。
CLB(the 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从学习者能够使用语言 完成什么样的交际任务来 描述语言能力。
●最具权威性的是欧洲41个成员国共同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于2001 年11月成为全欧洲语言学习、教学、测评的共同框架, 从交际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与技能、交际语 境与范畴3个方面对6个等级进行了全面描述。 ●1990年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倡议欧洲各 国语言测试机构成立的欧洲语言测试组 织联盟(Association of Language Testers in Europe),目前有31个成员覆盖了26种语 言,所制订的语言能力标准ALTE对CEFR 有一定贡献。
《双语言时代》教案

双语言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双语言时代的背景及现状;2.理解双语言的定义及特点;3.掌握双语言的利与弊;4.分析双语教育在全球各国的实践与经验;5.总结出实施双语教育的框架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双语言时代的背景及现状•时间:20分钟•内容:–双语言时代的背景及现状概述;–全球双语言教育的发展现状。
•过程:1.介绍双语言时代的背景及其重要性;2.介绍各国在发展双语教育方面所遭遇的挑战和问题;3.分析现今全球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
2. 双语言的定义及特点•时间:30分钟•内容:–双语言的定义及其特点;–双语言的分类和标准。
1.讲解双语言的定义及其特点;2.分析双语教育的实践经验,并对比研究;3.探讨全球双语教育的标准化及认证。
3. 双语言的利与弊•时间:20分钟•内容:–双语言的优势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双语言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过程:1.分析双语教育的优点和独特性;2.探讨全球双语教育的挑战和问题。
4. 双语教育在全球各国的实践与经验•时间:30分钟•内容:–各国实施双语教育的现状和经验;–学习和借鉴各国的实践经验。
•过程:1.分析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双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全球双语教育的实践经验;3.总结跨国和跨区域双语教育的共性和差异。
5. 实施双语教育的框架和方法•时间:20分钟–设计双语教育的框架和课程模型;–介绍适合双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过程:1.设计双语教育的基本框架和课程模型;2.介绍双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3.分析双语教育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评价1.学习者根据本教学内容,完成对全球双语教育发展的文献综述。
2.对学习者进行小组讨论,依据所学双语教育实施的框架,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实际应用。
3.考核实施双语教育的学习者,需要进行对应知识点的测试,由评委进行评分。
四、教学资源1.课件:双语言时代教学课件;2.参考书籍:–《双语教育的前沿技术与理论》;–《语言政策与全球化:从国际学与教学的视角看双语、多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课文
• 思考:完成下列各题(在原文中找到答 案)。 1 2 解?造成这种现象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3 失败? 4
2020/个8/20 一览表,表中应反映两方面的内
参考答案
•
1
渐形成的各个国家都可以方便使用
的语言。注意,要点在“一种”。
2
政治、经济、英语本身的优势和美 国的推动等。
思考提
示 • 第1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主要应当了
解地球村和国际共同语两个概念。 第2组问题: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主
要意思有两句话,一是“英语已经事实上 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二是“现代是双 语言时代”。第二到第七部分是本文的本 论部分。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二、三 部分是第一层,从全球范围论述英语已逐 渐取代法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
3
4
5 2020/8/20
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延伸
• 1谈谈现代化对当今世界的影 响;
• 2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如何 面对挑战?
2020/8/20
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
化,其成果主要有:
一、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1955年,周有光 提出普及普通话的两项标准:全国汉族学校以普通 话为校园语言,全国公共活动以普通话为交际媒介, 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 语化。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通过;1979年-1982年,周有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 织会议,促成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 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之后,周有光继续研 究以词语为单位的拼音正词法,形成《汉语拼音正 2020词/8/20法基本规则》,1988年公布。他从上世纪五十年 代开始主编《汉语拼音词汇》,成为电脑中文词库
文体
介绍 •
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
题的文章。它不同于我们常见的
议论文和说明文,有着严格的要
求和标准。从观点和内容上看,
要有相当的创新性;从材料占有
上看,要有相当的可靠性;从论
证过程上看,特别强调逻辑的严
2020/8/20
整体
• 感快速知阅读课文(15分钟),思考
下面的问题。 1
际共同语?为什么说我们这个 时代是双语言时代?双语言时 代有什么特点? 2 2020/8/20
双语言时代
周有光
2020/8/20
教学
目标
• 一、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 二、学习阅读篇幅较长、信息 量较大的文章,从中筛选内容要 点。
• 三、了解现代社会语言日趋国 际化的特点,了解我国双语言发
2020/8/20
精彩导入
• 大家听说过 “双语言”吗? 双语言时代是 个新颖的说法, 大家对此说法
2020/8/20
作者
简介 •
周有光,原名周
耀平,是卓越的语言文
字学家。 1906年生于江
苏常州。1927年大学毕
业。1955年以后担任中
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
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2院020/8/2教0 授、语言文字应用
•
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
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