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大气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方案一、引言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科学有效地监测大气污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大气监测方案势在必行。

二、背景大气监测是指对大气环境中各类污染物的浓度、组分以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系统的实时观测和数据录入工作。

通过大气监测,可以了解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目标和任务制定大气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把握其变化趋势。

具体任务包括:1. 确定监测区域和监测点位:根据区域的大气污染特点和重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确定监测区域和监测点位。

2. 选择监测指标和方法:根据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和方法。

3. 确定监测频次和时间段:根据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和监测需求,确定监测频次和时间段。

4. 确定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制定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指标和方法在大气监测中,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臭氧(O3)等。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

1. 现场监测:通过建立监测站点,使用现场监测仪器实时测量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组分。

现场监测方法具有实时性好、反应迅速的特点,适用于监测点位分布广、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的情况。

2. 实验室分析:将通过现场采集的大气样品带回实验室,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测试,获得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组分信息。

实验室分析方法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适用于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变化规律等问题。

五、监测频次和时间段大气监测的频次和时间段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和监测需求。

1. 监测频次:根据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确定监测频次。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石嘴山市环星海湖区域开发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布点共布设8个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各监测点的具体情况见附图。

2、监测项目根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及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污染特征,选取SO2、NO2、PM10、PM2.5,共计4项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

3、监测时间及频次监测时间为2014年月日至日,连续监测7天。

SO2、NO2每天监测日平均浓度及4个1小时平均浓度(采样时间为每天的02时、08时、14时、20时),PM10、PM2.5每天监测日平均浓度,各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采样时间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即SO2、NO2、PM10、PM2.5日平均浓度为每日至少有20小时的采样时间,SO2、NO2的1小时平均浓度为每小时至少有45min的采样时间。

气象观测与大气采样时间同步进行,观测地面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

4、分析方法各监测项目采样及分析方法,均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

用表格列出详细的分析方法,标明最低检出限,并提供实验室指控措施。

5、监测期间气象条件记录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1、监测布点在项目场址周围20km范围内,离项目项目最近的水源地内设一个监测点,共1个监测点,具体见表3。

表3 地下水监测布点pH值、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氨氮、硝酸盐、硫酸盐、石油类、总大肠杆菌、溶解性总固体、挥发酚、氟化物、氯化物,共计13项。

3、监测时间及频次监测时间为2014年月日至日,连续两天,每天1次。

4、分析方法各监测项目采样及分析方法,均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

用表格列出详细的分析方法,标明最低检出限,并提供实验室质控措施。

5、给出监测点水井类型,并给出水井深度。

环境现状监测方案(生物制药类项目)

环境现状监测方案(生物制药类项目)

生物制药类项目环境现状监测方案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本项目环境空气监测布点情况如表1所示,监测点具体分布位置见附图1。

本项目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如表2和表3所示。

3、同步气象资料观测监测时同步观测气象资料,应包括每个监测时段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及天气情况。

4、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措施按《浙江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技术规定》(第二版试行)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和废气监测质量保证技术规定(试行)》执行。

采样前后,仪器均经校准与复校。

二、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用现有数据材料三、地下水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本项目监测过程采浅层地下水,地下水质水位以及包气带,监测点位见附图2-1、2-2。

(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水井),本项目监测布点、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见表4。

表4 地下水监测布点、监测项目及频次2、监测分析方法如表5所示。

表5地下水水质检测分析方法CO32-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HCO32-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SO42-离子色谱法GB/T 5750.5-2006Cl-离子色谱法GB/T 5750.5-20063、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措施按《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和《浙江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技术规定》(第二版试行)执行。

四、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点位后期等大气预测结果出来后补测上下风向最大落地点浓度所在地的表层土壤。

表6 环境土壤监测布点情况(需要标注土壤类型)4、监测方法五、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L Aeq。

2、监测布点:厂界东(1#)、南(2#)、西(3#)、北(4#)、红山农场一大队(5#)共设置5个监测点,如附图5所示。

3、监测频率:监测2天,昼夜各一次。

4、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xxx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项目名称:委托单位:项目地址:建设单位联系人:建设单位联系电话:一、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 监测点位本次监测拟在厂界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厂界各设置1个噪声监测点,共设置4个噪声监测点。

(2)监测项目昼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

(3)监测周期和频次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执行,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1次。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氨气(小时值)、硫化氢(小时值)、TSP(日均值),共3项。

(2)监测点位:1#上风向、2#下风向各设1 个点,共2 个点位。

(3)监测频率:根据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连续检测7天。

氨气、硫化氢监测小时值,TSP浓度监测日均值。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水温、pH、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总磷、氟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粪大肠菌群共11项。

(2)监测点位:1#监测断面(项目东侧白水江流经项目区域上游约500m 的断面)、2#监测断面(项目东侧白水江流经项目区域下游约1000m的断面),各设一个点,共2个点。

(3)监测频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每天采样一次采混合样,连续监测三天。

四、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氯化物、铁、锰、镉、砷、汞、六价铬、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总磷、总硬度、钠离子、钾离子,共24项。

(2)监测点位:1#厂区井水,2#西北侧出露泉点(位于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下游方向),3#东南侧闲置厂区井水(位于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上游方向)。

(3)评价标准及方法:根据执行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环境监测结果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一、简介大气环境监测是为了掌握空气质量状况,预防和控制大气污染,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效的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是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下面将就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的内容、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二、监测内容1. 监测点位:根据国家和地方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案确定监测点位。

2. 监测参数:包括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以及气象要素等。

3.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要求确定监测频次,通常为每天连续监测,并及时上报监测数据。

三、工作流程1. 监测准备: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数据采集: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准确记录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监测报告。

4. 数据发布:将监测报告按照规定时间和方式发布,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四、技术要求1. 仪器设备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人员素质要求:监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大气环境监测背景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遵守监测规范和流程。

3. 质控要求:建立健全的监测质控体系,严格执行质控程序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4. 数据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做好监测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查询性。

五、结语大气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是确保监测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关键。

各级监测部门应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履行监测职责,为保护地球家园、净化空气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能够共同守护好我们的蓝天白云,让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让人民群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中。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模板一、监测目的。

咱为啥要监测大气环境呢?就是想搞清楚咱头顶上这片天的空气质量到底咋样。

是想知道有没有那些对咱身体不好的污染物在悄悄“搞鬼”,还有周围的工厂啊、汽车啊这些家伙有没有在大气里“乱排乱放”。

简单说,就是给大气环境做个“健康检查”,好让咱们能呼吸到干净的空气。

二、监测区域。

1. 重点区域。

首先得盯着那些工厂多的地方,像工业园区。

那里的烟囱整天冒烟,谁知道冒出来的是啥玩意儿呢。

把监测仪器往那附近一放,就能看看这些工厂到底有没有遵守环保规定,有没有偷偷排放超标的污染物。

交通繁忙的路段也不能放过。

汽车尾气可是大气污染的“大坏蛋”之一。

在城市的主干道交叉路口,或者高速路的进出口这些车流量大的地方设监测点,看看汽车尾气对大气的影响有多大。

2. 居民区。

毕竟咱们老百姓都住在居民区嘛。

这里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健康。

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居民区,像是那种靠近工厂或者交通要道的,还有那种老城区和新建的小区都得看看。

这样就能知道居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啥质量了。

3. 背景区域。

为了对比呀,还得找个相对干净的背景区域。

比如城市周边的山区或者郊外的大片农田附近。

这些地方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在这里监测可以知道没有被污染的大气“原本的样子”,好跟那些污染区域作比较。

三、监测指标。

1. 常规污染物。

二氧化硫(SO₂):这东西很多时候是从烧煤的工厂或者发电厂排出来的。

闻起来有股刺鼻的味道,要是多了,对咱的呼吸道可不好,还会影响大气的能见度,让天空变得灰蒙蒙的。

氮氧化物(NOₓ):汽车尾气里就有不少。

它在大气里还会变成其他更麻烦的污染物,比如会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还会危害植物生长呢。

一氧化碳(CO):这是个“无声的杀手”,无色无味。

汽车尾气、一些工厂的炉灶都会排放。

它会和人体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抢走氧气的“座位”,让人体缺氧。

2. 特殊污染物(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如果当地有很多化工企业,那像挥发性有机物(VOCs)就得重点监测。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总结
1.环境评价 采用化学吸收法和重量法测定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对校园内南二区大气环境质量开展监测 与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内大气空气质量优 2.改善建议 ①加强植绿园林:在校园内增设绿化带和花园,以及种植大量的乔、灌木,净化空气
②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加强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注意防治装修污 染、清洁卫生、通风换气和烟草烟雾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③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内采样 测定结果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可确定校园内为一类环境功能区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各采样点的AQI, 并确定首要污 染物和超标污染物
当AQI大于50时才有对应的污染物即为首要污染物,因为计算得出AQI小于50,无法确定首 要污染物
校园空气污染源调查表


序 号
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照片编 备


1 移动污染源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


2 固定污染源
细颗粒物(PM2.5)


3 生活污染源
CH4、H2S、NH4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③ (4)土地利用和功能 区划情况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2. 比色法:比色法是根据氮氧化物 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有色 化合物的颜色深浅,与氮氧化物浓度 成正比关系的原理进行测定。常见的 比色法有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次氯 酸钠比色法等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一、大气环境质量监测1、常规监测因子①监测点位本次监测共布设2个大气监测点,分别位于项目所在地上风向和下风向。

②监测项目SO2、NO2、PM10③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相关要求进行,详见表1。

同步测定该区域24小时的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等气象参数。

表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和监测频率2、特征监测因子①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本项目特征污染因子为非甲烷总烃。

在项目所在地设置一个监测点,监测小时平均浓度值。

②监测频率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不少于4个样品,并计算算术平均值;或者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不少于4个样品,并测定等比例混合样品。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断面在项目所在区域设置两个监测断面,即项目所在区域上游500m、下游1000m 各监测一个断面。

2、监测项目pH、COD、BOD5、DO、SS、NH3-N、石油类共7项。

3、监测频率每天同步采样2次,上下午各一次,取一个混合样,连续监测2天。

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因子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氨氮、六价铬、挥发酚共7项。

地下水取样同时测水温、井深。

2、监测布点及监测频率项目厂区取水井设置一个监测点。

2次/天,上午下午各一次,取一个混合样,共一天。

3、采样及监测方法按《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04执行。

四、声环境质量监测1、监测方法及监测布点本项目噪声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执行。

厂界周围1m处(东南西北)设置4个噪声监测点。

具体监测布点见图1。

2、监测项目及频率监测2天,昼间10-12时,夜间21-23时各监测一次连续等效A声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相山开发区20年统计的主导风向为东东北(NNE )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结合规划区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拟在评价区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共布设1-2个现状监测点(根据规划范围确定)。

各监测点名称、方位见表,
具体位置见图。

图1规划区大气监测布点图
2、监测因子
根据开发区现有企业和拟进入的企业类型,选择特征因子进行监测,具体包括:HCI (小时值、日均值)、硫酸雾(小时值、日均值)、氟化物(小时值、日均值)、苯(小时值、日均值)、HCN(30min平均、24小时平均)、甲醛(小时值)、TVOC(8小时平均)、Pb (日均值)、锡(日均值)、臭气浓度(小时值)进行监测。

同步记录监测点位坐标、总云量、低云量、气压、气温、风向及风速
3、监测时间和频次
大气监测应在最不利季节监测,鉴于北方地区供暖期内空气质量相对更差一些,因此,应在开始供暖后尽快安排监测。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要求,监测时次满足所用标
准的取值时间要求,小时监测取2:00,8:00,14:00,20:00 4 个时段,日均值监测20 小时以上。

所有点位和所有因子连续监测7 天。

监测方法选择监测因子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或者参考标准所推荐的监测方法。

采样按HJ664 及相关评价标准规定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本次规划环评布设11点监测点位,具体见下表2。

图2地表水监测点位
2、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包括:水温、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 cr、NH3-N、TP、SS、石油类、
挥发酚、汞、铅、镍、铜、锌、氟化物、硒、砷、镉、六价铬、硫化物、甲苯、二甲苯、氰化物。

3、监测时间和频次
根据新导则,连续监测3天,
三、土壤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项目
根据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的土壤类型和规划产业特征,确定本次评价土壤监测因子包括《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中表1基本项目45项监测因子、氰化物、锡。

2、监测布点
共布设监测点7个(根据规划范围和布局确定),监测点位置见监测布点示
意图3,选择布点区域附近的农田、绿化带等地取样。

其中S1、S4和S5取柱状样,其他点位取表层样
图3 规划区土壤监测布点图
3、取样方法
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6.3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
章节采样。

4、样品数量
应符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 )的采样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