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合集下载

2020最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全书)

2020最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全书)

辩证唯物主义陈志强编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是物质的(与环境有关的材料)原理: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其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⑴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⑵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5、为什么要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自然,造福人类,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原理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原理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原理唯物史观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释。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原理贯穿于这一历史观的整个体系中,对研究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主要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辩证法的方法,它强调历史事实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以及对历史事实的全面分析和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它要求我们从物质生活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中来分析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的方法是指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它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以及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唯物史观的原理主要有唯物主义的原理和辩证法的原理,它们构成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的基础。

唯物主义的原理主要包括唯物论、客观性和认识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这一原理强调了物质与意识的一己之分。

客观性原则认为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和主观愿望无关,这一原理强调了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存在。

认识论原则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不是简单的映像,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再现和再创造,这一原理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辩证法的原理主要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和基本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矛盾的普遍性和基本矛盾规律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来实现的,这一原理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阶段性。

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物的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量互变来实现的,这一原理强调了事物的质量变化和演变的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旧的和有限的来实现新的和无限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一原理强调了事物的否定和超越。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和原理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唯物史观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们既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也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性的保证。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专题四】《生活与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历史唯物主义)一、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唯物史观):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唯物史观):(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6、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价值观与人生观):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唯物史观原理以及方法论,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唯物史观原理以及方法论,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

唯物史观原理以及方法论,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一、引言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为我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深刻领会唯物史观原理,对于把握改革的意义、破解改革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唯物史观原理简介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规律,积极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发展。

2.唯物史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指导。

只有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认识改革,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事业,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1.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旨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2.促进社会关系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调整和完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实现人民生活改善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4.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由传统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唯物史观方法论在改革实践中的应用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唯物史观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2.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唯物史观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辩证法唯物史观认为,事物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全面深化改革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处理改革中的各种关系。

五、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问题与挑战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推动改革不断向前。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论是一个哲学概念,主张宇宙和社会的本质是物质,反对把意识和精神看作是物质的首要和决定因素。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唯物论的原理1. 物质第一性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基础。

一切存在和发展都是物质的表现和产物,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2. 动力学原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

一切物质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本质和现象。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推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

3. 包括性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由无限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组成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具体的、个别的存在,每个个别事物都有其自己的特性和规律。

4. 联系性原理: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着它们的存在和发展。

二、唯物论的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思维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辩证法,即矛盾的观点和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善于分析和解决事物内部和外部的矛盾。

2. 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实践方法。

实践在唯物论中具有决定论的地位,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系统性、创造性和历史性,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3. 科学论证方法论:科学论证是唯物论的思维方法之一。

唯物论强调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用真实的事实和证据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科学论证方法注重理性思维和实证,追求客观真理,排除主观主义和盲从。

4.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有目的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强调要把研究对象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重视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由一系列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演变所构成的。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形式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认识和改造社会,不能脱离历史规律而进行盲目的改革和革命。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又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空谈社会意识,也不能脱离社会意识而忽视社会存在。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对社会变革动力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社会变革的动力还来自于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它们推动着社会朝着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社会变革的动力,推动社会朝着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增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不断提高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社会朝着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核心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形态。

它强调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并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采用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分析历史问题时注重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内在发展规律。

2. 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由不同的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都有其矛盾和规律。

这种阶段性的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之一。

3. 阶级斗争的驱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它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4. 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实践经验,通过创造和革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5. 统一分析个体和群体: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关注个体的行为,还注重群体和阶级的力量和作用。

它认为,个人行为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制约,个体和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互动。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研究和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变革的根源在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激化,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探索和群体力量的作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也提醒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和辨证分析的方法,从矛盾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唯物史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史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史观原理及方法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方式和方法。

它的核心思想是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核心,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分析,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下面将介绍唯物史观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唯物史观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基础,物质世界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人的认识、观念和思想都是从物质世界中产生出来的,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们的意识是由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资产阶级法权的历史限制:唯物史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历史必然性,但也存在着其历史限制。

资产阶级法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但它限制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这种社会形态的消亡,进而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千万雄师过大江: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无数个个体和群体共同创造的。

历史的变革是由人民群众的力量所推动的,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斗争和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转型和进步。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认识方法和思维工具,它强调对事物的矛盾、变化和发展的认识。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着矛盾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历史的方法论。

它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可以科学地研究的。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形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分析,强调将历史分析的重点放在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发展上。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贯穿于历史研究的全过程,它要求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体来说,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事求是:唯物史观强调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研究,对历史事实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研究者应当客观地搜集和整理史料,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3、价值观1、人生观4)(共8条原理)
第一部分历史观(3条原理)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同步的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
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表现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

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2、〖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四、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五、理想和现实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

②理想高于现实。

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2、〖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