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材料基本知识-2008

合集下载

液晶的电光效应

液晶的电光效应

液晶的电光效应【摘要】120年前,物理学家发现了液晶,如今液晶显示器已经应用到生活中的很多领域。

通过本实验,我们会发现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取向变化了,光的通过率与外加电压的大小有关系。

同时看到,液晶改变排列方式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即响应时间。

液晶具有晶体的光栅特性,运用光学的知识可以测量出液晶的光栅常数。

关键词:液晶电光效应响应时间光栅一:引言1888年,植物学家莱尼茨尔发现:胆甾醇苯酸酯晶体加热到145.5℃会熔融成混浊液体,继续加热到178.5℃,混浊液体会突然变成各向同性的清亮液体。

145.5℃-178.5℃范围内,CB处于不同于各向同性液体的中介相。

他将这一现象告诉德国物理学家莱曼,经过系统研究,莱曼发现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出现中介相,物质在中介相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物理特征,同时又具有流动性。

这种中介相被称为液晶相。

1922年法国的弗里德尔完成了液晶的分类,它被分为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

30年代到50年代之间,众多的物理学家对液晶的基本理论,电光磁的各向异性,电光效应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进入60年代,液晶材料开始进入实用研究阶段。

本实验通过对液晶盒的扭曲角,电光相应曲线和相应时间的测量,以及对液晶光栅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变化,及其引起的液晶盒的光学性质的变化,并掌握对液晶电光效应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晶可根据分子排列的平移和取向有序分为三大类: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

本实验采用向列相液晶,它的分子保持平行排列状态,但分子重心混乱无序。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的排列状态发生变化,引起液晶盒的光学性质随之变化的电对光的调制现象。

同时由于液晶的双折射性,液晶盒还可以显示出旋光性。

1.旋光性液晶材料被封装在两个镀有透明导电薄膜的玻璃基片之间,玻璃表面经过特殊处理,液晶分子的排列受表面的影响,这种装臵称为液晶盒。

若上下两个旋光性成一定角度,基片间液晶分子取向将均匀扭曲。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功能的圆偏偏振发光液晶材料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功能的圆偏偏振发光液晶材料

前言早期对圆偏振发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手性镧系配位化合物。

在2008年,Muller课题组制备了一种铕类配位化合物,其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值高达1.38,这一记录保持多年。

近年来CPL材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成义祥课题组与全一武课题合作组制备了一系列聚集诱导圆偏振发光液晶材料,其中一类材料的glum值高达1.5以上, 突破了2008年的记录,并且保证了较好的发光效率,说明聚集诱导圆偏振发光液晶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CPL性能。

聚集诱导圆偏振发光液晶分子材料AIE分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种类在不断地增加。

比较有代表性的AIE分子有四苯乙烯(Tetraphenylethene,TPE)、二苯基丙烯腈(Di- phenylacrylonitrile)、9,10-二苯乙烯基蒽(9,10-Distyrylanthracene,DSA9),等如图2所示,AIE的RIM机理包括分子内旋转受限(Restriction of intramolecular rotations,RIR)和分子内振动受限 (Restriction of intramolecular vibration, RIV)两种类型。

通过共价键形成具有AIE 性质的CPL手性液晶的种类较少,本节将围绕四苯乙烯、二苯基丙烯腈这两种AIE 分子的CPL液晶展开讨论。

其中TPE 是一类重要的AIE分子,其结构简单,易于合成,种类丰富,是研究AIE 机理的明星分子。

如图3所示,TPE衍生物一般对苯环上的4取代位进行修饰而生成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衍生物,按照取代基的位置和数量,形成具有单取代、双取代和四取代官能团的衍生物。

对TPE 衍生物的合成策略可通过 2 种方式实现:先进行Mcmurry 偶联形成可化学修饰的TPE 分子,再将目标基团修饰TPE形成目标分子(图 3(a));再将目标基团修饰二苯甲酮衍生物,再进行Mcmurry 偶联形成目标TPE分子(图3(b))。

LCM知识

LCM知识

液晶显示模块(LCM)知识详解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22:19液晶显示模块(LCM)知识详解液晶显示模块是一种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集成电路、PCB线路板、背光源、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组件.英文名称叫“LCDModule”,简称“LCM”,中文一般称为“液晶显示模块”。

实际上它是一种商品化的部件.根据我国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只有不可拆分的一体化部件才称为“模块”,可拆分的叫作“组件”。

所以规范的叫法应称为“液晶显示组件”。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都已习惯称其为“模块”。

液晶显示器件是一种高新技术的基础元器件,虽然其应用巳很广泛,但对很多人来说,使用、装配时仍感到困难。

特别是点阵型液晶显示器件,使用者更是会感到无从下手.特殊的连接方式和所需的专用设备也非人人了解和具备,故此液晶显示器件的用户希望有人代劳,将液晶显示器件与控制、驱动集成电路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部件,用户只需用传统工艺即可将其装配成一个整机系统。

从广义上说,凡是由液晶显示器件和集成电路装配在一起的部件都属于“模块”,但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模块”主要是指点阵液晶显示器件装配的点阵液晶显示模块,特别因为是点阵液晶显示器件产品除某些专用大批量的一些品种(如翻译机、通讯用),生产厂家是直接向用户供应液晶显示器件外,几乎所有通用型点阵液晶显示器件都是加工成模块后才供给用户的,所以很容易形成“液晶模块”就是“点阵液晶模块”的误解。

一、数显液晶模块这是一种由段型液晶显示器件与专用的集成电路组装成一体的功能部件,只能显示数字和一些标识符号。

段型液晶显示器件大多应用在便携、袖珍设备上。

由于达些设备体积小,所以尽可能不将显示部分设计成单独的部件,即使一些应用领域需要单独的显示组件,那么也应该使其除具有显示功能外,还应具有一些信息接收、处理、存储传递等功能,由于它们具有某种通用的、特定的功能而受市场的欢迎。

常见的的数显液晶显示模块有以下几种。

1.计数模块这是一种由不同位数的七段型液晶显示器件与译码驱动器,或再加上计数器装配成的计数显示部件。

panel 基本知识

panel 基本知识

液晶面板有哪些类型2008-06-22 18:11:35 业界| 评论(1) | 浏览(5739)液晶显示器的面板分为8bit和6bit两种,请问它们有什么区别?购买时该如何分辨呢?答:从色彩的角度来说,不管是CRT还是LCD(液晶显示器)都有真彩显示这样一个概念,其含义是指在R.G.B(红、绿、蓝)三种色彩通道上,显示器具有显示256级灰阶的能力。

一般来说,CRT显示器都能实现真彩显示,而LCD显示器则不尽然。

在物理上具备真彩显示的液晶面板,我们就称其为真彩面板,真彩面板能显示16777216种颜色。

对液晶面板的色彩显示能力,我们通常用在每一个色彩通道上液晶面板能显示灰阶的位数来加以描述。

如果在每个色彩通道上能显示256(28=256)级灰阶,我们就称它为8bit面板,这也就是真彩面板;如果每个通道上只能显示64(26=64)级灰阶,那么我们就称它为6bit面板,这也就是假真彩面板。

现在主流桌面LCD产品,选用6bit和8bit两类面板的都有,中低端产品中大多数采用6bit面板。

大家购买LCD时可参考产品外包装说明或产品说明书进行分辨,标称能显示16.2M色的液晶面板大多需要通过软件来加强面板的色彩效果。

而采用8bit面板的LCD,在显示色彩数这一项上都标注为16.7M色。

常见的液晶显示器按物理结构分为四种:(1)扭曲向列型(TN-Twisted Nematic);(2)超扭曲向列型(STN-Super TN);(3)双层超扭曲向列型(DSTN-Dual Scan Tortuosity Nomograph);(4)薄膜晶体管型(TFT-Thin Film Transistor)。

1.TN型采用的是液晶显示器中最基本的显示技术,而之后其它种类的液晶显示器也是以TN型为基础来进行改良。

而且,它的运作原理也较其它技术来的简单。

请参照下方的图片。

图中所表示的是TN型液晶显示器的简易构造图,包括了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偏光板,具有细纹沟槽的配向膜,液晶材料以及导电的玻璃基板。

TFT-LCD基本原理

TFT-LCD基本原理

1. Resolution: 1920xRGBx1080 2. MVA: CR~ 8000:1 3. Viewing angle: 180o 4. Response time <8 ms 5. Color gamut: 92% NTSC
天马
玻璃尺寸及生产线Gen的概念
Gen 5
Gen 10
玻璃尺寸: 2950*3400mm 2850*3050mm
2200×2500mm 1950mm×2250mm
附注 2005年一季度投产,2008年底扩产至10万片/ 月 已于2009年10月投产 2009年3月底前动工、2010年底前投产 预计将于2011年10月投产。同时亦有规划建第 二条8代线
2004年第四季度投产,重组后售与深天马大股 东中航技,由深天马管理。
左图:两偏光片垂直 右图:两偏光片平行
TFT(薄膜晶体管)基本概念
Source
Gate
Drain W
+ve source
Current flow
gnd drain
L Channel
Conductive channel
glass
Gate insulator
Semiconductor
+ve + ve
Array 制程与半导体制程相似,但不同的是将ay基板与彩色滤光片的玻璃基板贴 合,并在两片玻璃基板间滴入液晶(LC) ;
模组组装制程是将Cell制程后的面板与其它如背光单元、 电路、外框等多种零组件组装的过程。
a-Si TFT array process – step 1
基板尺寸 1100×1300mm 730×920mm 1500×1850 mm 2200×2500mm

关于AMOLED的相关知识介绍

关于AMOLED的相关知识介绍

介绍6种AMOLED技术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是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

相比传统的液晶面板,AMOLED具有反应速度较快、对比度更高、视角较广等特点。

因为AMOLED不管在画质、效能及成本上,先天表现都较TFT LCD优势很多。

这也是许多国际大厂尽管良率难以突破,依然不放弃开发AMOLED的原因。

目前还持续投入开发AMOLED的厂商,除了已经宣布产品上市时间的Sony,投资东芝松下Display(TMD)的东芝,以及另外又单独进行产品开发的松下,还有宣称不看好的夏普。

2008年8月发布的NOKIA N85,以及2009年第一季度上市的NOKIA N86都采用了AMOLED。

在显示效能方面,AMOLED反应速度较快、对比度更高、视角也较广,这些是AMOLED 天生就胜过TFT LCD的地方;另外AMOLED具自发光的特色,不需使用背光板,因此比TFT 更能够做得轻薄,而且更省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不需使用背光板的AMOLED可以省下占TFT LCD 3~4成比重的背光模块成本。

AMOLED的确是很有魅力的产品,许多国际大厂都很喜欢,甚至是手机市场最热门的产品iPhone,都对AMOLED有兴趣,相信在良率提升之后,iPhone也会考虑采用AMOLED,尤其AMOLED在省电方面的特色,很适合手机,目前AMOLED面板耗电量大约仅有TFT LCD 的6成,未来技术还有再下降的空间。

当然AMOLED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良率,以目前的良率,AMOLED面板的价格足足高出TFT LCD 50%,这对客户大量采用的意愿,绝对是一个门槛,而对奇晶而言,现阶段也还在调良率的练兵期,不敢轻易大量接单。

(1)金属氧化物技术(Metal oxide TFT)这种生产技术目前被很多厂家及专业调查公司看好,并认为是将来大尺寸AMOLED技术路线的首选,各个公司也有相应的大尺寸样品展出。

触摸屏知识

触摸屏知识

2008年以后,电容式触摸屏异军突起,In-Cell、On-Cell、OGS等新技术不断涌现,GFF制程繁复材料成本高。

即便GFF具材料成本优势,但GFF的组成架构仍稍嫌复杂,导致触控模组的薄化程度有限,为了满足电子产品的薄化设计趋势,近年来触控模组厂商也纷纷投入开发OGS单片式玻璃触控模组设计架构,目标在减少ITO薄膜或是ITO 玻璃的使用量,利用简化或整合架构概念使触控模组可以达到更薄的设计目标,触控功能材料越简化、薄化,也可进一步增加液晶显示模组的透光率与更佳的色彩表现,也能让整体触控显示模组具更轻盈的模组重量,等于是一举数得的技术方桉。

In-Cell将成为OGS最终方向电容屏主要有第一类是外挂式触摸屏:一是“玻璃式”(GG),二是“薄膜式”(GFF),GFF技术进化方向是GF,即将实现触控感应的两层薄膜减为一层。

基于上下感应层的设计位置不同,GF又分为G1F和GF2;第二类是内嵌式触摸屏,On-cell和In-cell。

电容式触控面板主要结构包括GFF(Glass-Film-Film)、G1F(Glass-Film)、GG (Glass-Glass)、G2 (Glass Only)这几种类型,其中,GFF与G1F均需使用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膜,属薄膜电容式触控面板;而GG与G2则运用在玻璃基板上溅镀ITO图样(Pattern)方式取代ITO膜,属玻璃电容式触控面板。

由于全球ITO膜市场主要掌握于日东电工(NittoDenko)等日厂手中,且使用ITO膜易导致触控面板光穿透率下滑,迫使行动装置调升背光强度,相对不利于降低行动装置耗电量,于此背景下,为避免供料短缺及省电需求,薄膜电容式触控面板渐朝减少ITO膜用量发展。

在电容式触控面板主要结构中,GFF因需使用2片ITO膜,相对较不利于降低行动装置耗电量,然其具备价格较低等优势;G1F因可减少ITO膜用量至1片,渐成原先供应GFF结构的业者发展目标。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摘要: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对我们研究液晶高分子材料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新型材料的不断研发。

关键词:液晶高分子甲壳素液晶高分子(LCP)材料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功能高分子,它是兼有液体和晶体两种性质的一种中间过渡态聚合物。

LCP材料不但具有不同数量等级的机械强度,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弹性模量,以及优良的振动吸收等特性;其制品还呈现壁厚越薄,强度反而越大的独有特征;此外,LCP材料是目前线性热膨胀率最逼近金属材料的新时代超级工程塑料,这种正处于不断开发状态的高分子材料,已完全超越了原有的工程塑料的概念。

液晶是一种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物质存在相态, 它介于完全有序的固态和完全无序的液态之间,具有部分有序性.将液晶的有序性与大分子的性质结合可得到液晶聚合物. 液晶或介晶单元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嵌入聚合物中: ( 1 ) 直接嵌入聚合物主链中, 形成主链型液晶聚合物; ( 2 ) 作为侧基接到聚合物主链上, 形成侧链型液晶聚合物. 1978 年 Finkelmann等提出柔性去偶理论, 即在刚性液晶基元与柔性聚合物链之间必须引入柔性间隔基, 以减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侧基的有序排列不受主链热运动的限制. 当时这个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侧链液晶高分子设计的困扰. Perce等进一步发展了去偶理论, 提出如果主链与侧基互不相容而能形成各自的微区, 则可实现高度的甚至是完全的去偶. 1987 年, Finkelmann 等利用柔性去偶理论合成了腰接型液晶聚合物, 并报道该类聚合物具有双光轴向列相. 同年, 周其凤等提出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概念,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特指一类液晶基元只通过一个共价键或很短的间隔基在重心位置 (或腰部 ) 与高分子主链相连的液晶高分子. 从化学结构上看,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类似腰接型侧链液晶高分子, 因此可以通过烯类单体的链式聚合反应获得. 该类液晶高分子的物理性质有别于侧链液晶高分子, 由于侧基和主链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众多庞大的刚性侧基会迫使柔性主链采取伸直链的构象, 整个聚合物链会表现出一定的刚性, 这又与主链型液晶高分子相似. 这些特点使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成为有别于主链型和侧链型的第三类液晶高分子. 甲壳型液晶高分子概念的提出已有 20 余年, 目前已设计并成功合成出几十种结构的甲壳型液晶高分子. 随着新的聚合方法的出现, 各种拓扑结构的甲壳型液晶聚合物及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也陆续见诸报道, 同时关于这类液晶高分子链的模型的建立及液晶行为的深入研究也得到物理学界学者的鼎力支持, 这种化学与物理领域之间卓有成效的合作推进了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研究的进展, 使人们得以深入理解和丰富这个概念, 并且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 为新研究体系的建立及其潜在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关于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其中包括分子设计、相行为及液晶相形成机制、基于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嵌段共聚物的设计和合成及其在本体和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及功能性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研究等, 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甲壳素又称为几丁质、甲壳质 , 是许多低等动物 , 特别是节肢动物如虾、蟹和昆虫等外壳的重要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CD用液晶
(1)响应时间:
1d 2 d Keff 2
r
1 o DE 2
(4) Δ n 与盒厚匹配:
Keff d2
2
TN: d· n ~1.05 Δ STN: d· n ~0.85 Δ TFT: d· n ~0.55 Δ
(2)各种显示对温度的要求:
用途 普通TN 宽温TN 普通STN STN TFT 温度范围(℃) -30~60 -40~90或100以上 -30~80以上 -40~95以上 -40~70以上
胆甾相(Cholesteric):分子呈层状排列,分子长 轴与基面平行,在层与层之间分子长轴指向矢扭转 一个角度,使层与层之间排列呈螺旋状。双稳态和 多稳态液晶显示选用的就是这种液晶。
向列相(Nematic):分子沿分子长轴方向成一维有 序排列。TN、STN、TFT等显示器所用的材料都是 向列相液晶。
C3H7 H CN COO CN R
向列相液晶简介
向列相液晶分子基本组成
R
R
A
A
Z
Z
B
B
X X
Alkyl
Alkyl COO Alkoxy
Alkoxy CN F, Cl
C 2H 4
N=N
Alke nyl
F
CF 3 OCF 3
C C (C C) 2 F F
S NCS
向列相液晶简介
分类 结构式 开始应用时间
混合液晶调配 :
任何单体液晶只具有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优良性能,不能直接用于显示 利用10~20种单体液晶调制混合液晶,以使综合性能最佳,满足显示 用液晶材料 的各项性能的要求
清亮点(c.p)、介电各向异性(Δ ε )、折光率各向异性(Δ n)、 弹性常数(k)、 粘度()等具有加和性; 熔点不具有加和性
向列相液晶简介
(1) 向列相液晶基本特征
分子为棒状,一般长宽比大于5:1,分子要有一定的刚性,分子间短程相互 作用微弱,分子不排列成层
(2) 正性液晶和负性液晶
正性液晶:当吸电子基团在棒状母体顶端,液晶分子的偶极矩与分子长轴方 向一致时,介电各向异性为正,定义为正性液晶。如:
R COO CN
负性液晶:当吸电子基团在母体的侧面,液晶分子的偶极矩与分子长轴垂直 时,介电各向异性为负,定义为负性液晶 。如:
Δ n混 =Σ Δ ni Xi i=1
LCD用液晶
液晶熔点不具有加和性
Tm p DH i RnX i Ti
i
DH i
TC1
ISOTROPIC TC2
Tc Xi Tci
Tmp1 LIQUID Tmp2
X1 + X2 + ... + Xn = 1
Tmp = Melting point of mixture DHi= Heat enthalpy of component i Ti = Melting point of component i R = Gas constant=1.987 cal/mol/K Xi = Mole fraction of component i Tc = Clearing point of mixture Tci = Clearing point of component i
苯基环已烷类、双环已烷类、乙烷类、乙炔类、端烯类等材料的研制成功, 对改善混合液晶的物理性质如阈值、粘度、相变温度范围,Δ n、陡度等起 了重要的作用,也为第二代LCD:STN-LCD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材料。
(4) 含氟液晶材料( 80年代 )推动TFT-LCD的发展
70年代初就已作出了TFT-LCD的原型样机,但不可能成为产品,这是因为当 时液晶材料做不到高电阻率、高电压保持率和高稳定性。1982年出现了高纯 度含氟液晶,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TFT-LCD技术才逐渐走向成熟。
单体数量太少,又都是同一类,电学参数和光学参数无法调节。该配 方可看成是以三元低共熔点混合物为溶剂,再将5CT溶入其中,由于 同种结构的物质溶解性好,5CT在其中可溶8%,这个体系若再加入其 他联苯类,性能不会有多大改变,若要加入其他种类单体液晶来调节 其参数,则溶剂体系改变,5CT溶解度减小,会发生晶析。
SOLID 0 100 CONCENTRATION (X 2), %
LCD用液晶
混合液晶的性能参数与显示的关系 LCD 快速响应 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低工作电压 满足盒厚d的要求 多路驱动 高稳定性 LC 极低的粘度 向列相温度范围宽 高极性 Δ n适当 提高电光曲线陡度,Δ ε /ε ⊥大 高光、热、化学和紫外稳定性
LCD用液晶
液晶物理性质的加和性
n T 混 =Σ T i Xi i=1 n Δε

T 混为混合液晶清亮点; T i 为i组分单体液晶清亮点; Xi 为i组分单体液晶克分子数。 Δε
混为混合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
=Σ Δ ε i Xi i=1 n
Δ ε i 为i组分单体液晶介电各向异性; Xi 为i组分单体液晶克分子分数。 Δ n混为混合液晶的光学各向异性; Δ ni 为i组分单体液晶光学各向异性; Xi 为i组分单体液晶克分子分数。
(5) 陡度与驱动路数关系:
Von N 1 N 1 Voff < 1.13(STN驱动路数为64路)
1/ 2
(6) 稳定性要求:
TN: > 1010W•cm; STN: > 1011W•cm; TFT: > 1013W•cm
(3)阈值电压:
Vth K11 ( K 33 2 K 22 ) Keff 4 0 D 0 D
LCD用液晶
例:BDH公司的E7配方
分子式
C5H11
C7H15 C8H17O
含量 51% 25% 16%
CN
Δε 11(260C) 9.7(360C) 9(760C) -
Δn 0.163 0.160 0.156 0.31
TN-I 35.50 C 42.80 C 800 C 2400 C
CN
CN CN
苯基环已烷类
R
H
CN
R
H
CN
1978
双环已烷类
R
H
H
CN
R
H
H
R’
1978
二氧六环类
R
R H
O O
F H
F F
OR' R
F
F
O O
H
H
CN
H OCF3
F
1980
含氟类
R H H
R
R
1982-1990
H
向列相液晶简介
分类 结构式 开始应用时间
炔类
R
R
C
C C
C
OR
OR'
1973
R
H
H
H
H
CH2 CH2
LCD用液晶
如何设计配方(三要素) 相变温度T:要保证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整个体系都 是向列相,不能有晶析现象出现,也不能有其他相态 出现,如近晶相等;
介电各向异性Δ ε :调节Δ ε 的大小,以满足用户对 阈值电压的要求;
光学各向异性Δ n:调节Δ n的大小以满足用户不同盒 厚的要求。
C5H11
8%
TC-N -100C
TN-I 600C
Δε 12.7
Δn 0.23
V90 1.41
V10 1.99
η
20
40
LCD用液晶
例:BDH公司的E7配方
特点:
以工作温度为出发点配制的,四种单体按最低共熔点比例来配,配方 稳定性好,在-10~600C温度范围使用保存,不会有组分析出。
缺点:
液晶材料基本知识
Int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石家庄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
Shijiazhuang YongshengHuatsing Liquid Crystal Co. Ltd
(一)液晶材料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液晶基本概念
苄叉类 氧化偶氮类 芳香酯类 联苯类 嘧啶类
RO
CN=N
CN RO
CN=N
R'
1969
R
N=N O
OR
1970
R
COO
OR
R
COO
CN
1971
R-O R
CN CN
R
CN
1972
N N N N
R
CN
R
OR
1975
向列相液晶简介
分类 结构式 开始应用时间
反式环已烷羧酯类
R
H
COO
CN
R
H
COO
OR
1978
液晶及液晶显示的发展
1. 2. 3. 1880’s:发现热致液晶 1920~1960: 液晶性质研究 1960~ 1980 : 应用研究,包括(1)DS、GH、ECB显示器 件;(2)TN显示模式的创立;(3)手 表、 计算器等稳定的液晶材料的制备 1980’s: STN, FLC, AM(TFT)-LCD 1990’s: 高成品率的生产线的建立:手机、PC、桌面电脑等 2000’s: TV; 彩屏手机; 投影TV; 其它各种新的应用等

液晶基本概念
热致液晶的分类(I: 形状)
A、棒状(Rod like) B、碗状(Bowlic)
C、碟状(Disc like)
D、香蕉状状(Banana)
液晶基本概念
热致液晶的分类( I I : 相态)
近晶相(Smectic):分子在二维空间有序排列,分 子排列成层,层内分子长轴相互平行。铁电液晶显示 和反铁电液晶显示选用了近晶相液晶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