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提纲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提纲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提纲)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4、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体积、种类、状态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6、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提纲教案篇一: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教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分子扩散、分子热运动2、复习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3、复习比热容定义,利用比热容进行计算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分子扩散现象;2、其物理意义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的运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4、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而且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的。

考点/易错点2 物体的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3、物体的内能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考点/易错点3 比热容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2、比热容的单位是有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单位共同组成的组合单位,可对应其物理意义来相互对应理解。

3、热量的计算公式:吸收(放出)的热量=物质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升高(降低)的温度即:Q=Cm?t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答案】B【解析】A、C、D选项中都不属于分子,只有B选项中的才属于分子,故选B【例题2】【题干】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答案】C【解析】物体的内能不仅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化合质量有关,所以A、B错误;热传递至发生在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之间,而不是内能多少之间,所以D错误,选C【例题3】【题干】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及应用与此特点无关的是()A.海边昼夜温差比内陆小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水,感觉变凉爽C.冬天的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答案】B【解析】在B选项中主要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特点来降低温度的故选B四、课堂运用【基础】1.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A.1:2 B.2:1 C.2:9 D.9:2【答案】A【解析】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比热和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就会越低,可得出答案2.关于温度、热传递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多B.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能量少C.能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D.能量总是从能量多的物体传递到能量少的物体【答案】C【解析】物体的内能不仅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化合质量有关,所以A、B错误;热传递至发生在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之间,而不是内能多少之间,所以D错误,选C3.下列选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比较好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答案】B【解析】个别固体的比热可能会比与人体的比热还要大,B 选项说法太过于绝对了【巩固】1、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沙尘暴来临时,漫天沙尘B、“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C、扫地时,室内尘土飞扬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答案】B【解析】A、C、D选项中都不属于分子,只有B选项中的才属于分子,故选B2、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0℃的冰全部融化成0℃的水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故选B3、对把一瓶酒精倒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A.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变为原来的一半,燃烧值不变C.燃烧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不变 D.比热和燃烧值均不变【答案】D【解析】对同一物质,物体的比热不发生变化,故选D【拔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D【解析】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分子运动又称为分子的热运动,故选D2、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A.1:2 B.2:1 C.2:9 D.9:2【答案】A【解析】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比热和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就会越低,可得出答案3.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杯里的水B.人晒太阳觉得暖和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答案】D【解析】D选项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不属于热传递五、课堂小结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提纲考点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①物质是由组成的.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③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2、扩散现象(1)定义:两种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的现象,就是扩散现象.(2)扩散发生的条件: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3)扩散产生的原因: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扩散的结果:两种物质互相进入对方.(5)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温度越低,扩散.3、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考点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与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 内能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会。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1)热传递:a.热传递发生的条件:两个物体要有。

b.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热传递实质上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能量的转移.(2)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做功实质上是能量的.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放出热量,内能.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考点三比热容1.比热容(1)定义:与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物理意义:表示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的,不随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质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而改变.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和有关,如水和冰的比热容就不一样.(3)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2.热量的计算公式:吸热公式.放热公式.其中:c——物质的比热容,m——物体的质量,t0——物体的初温,t——物体的末温.若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上述两个公式可以表达为:.【达标练习】1、(2015•德州)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2、(2014•黄冈)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功C、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不变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3、(2014•上海)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4、(2014·广东)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2013·广东)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A、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温度为0℃时内能为零C、双手互搓,手的内能不会增加D、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6、(2015•大连)某工厂利用地热温泉水辅助冬季供暖.地热温泉每天出水量为2.5×104kg,温泉水的初温是80℃,供暖后温度降低到40℃.温泉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试求:这些温泉水每天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请家长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用“√”选择)1、学生作业完成的写字姿势:(A、端正 B、一般 C、差)2、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A、积极 B、拖拉 C、不愿做)家长签名:。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知识归纳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例子气体扩散现象例子:(1)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2)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3)如右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1)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2)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3)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固体扩散现象例子:(1)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1毫米(2)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3)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二、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1)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2)固体很难被拉伸。

(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3)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

(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圆)3、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第2节内能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如:如同一铁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提纲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提纲DOC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题纲知识点:1、扩散现象:定义:。

扩散现象说明:;扩散速度与有关,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和是存在的。

3、内能:定义:。

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

5、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将能转化为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将能转化为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

6、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内能;低温物体,内能;7、热传递的条件:存在。

8、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9、比热容:定义:,它的单位是。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10、水的比热容,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11、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1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②温度降低时用:式中Q表示,单位。

c表示,单位。

m表示,单位。

;t表示,单位。

;t0表示,单位。

练习题1. 五月的哈尔滨,处处飘溢着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气温高时,香味更浓,说明________。

2.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__力3.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下列的和有关,而与其他因素都无关。

(物体的种类、状态、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水的比热容为,表示的物理意义:5.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的温度升得高。

6.食物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__的方法减少了食物的内能。

7.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中扩散得快,由此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有关系。

1.九上第13章内能复习提纲(2周)

1.九上第13章内能复习提纲(2周)

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复习提纲班级 姓名☆基础知识复习:1.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在 地做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 ,同时说明分子间存在 。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

一切物体在 都有 。

影响内能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种类);④状态。

4.改变内能方法有两种:一是 ,热传递的条件是 。

二是 ,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 ;而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内能 。

5.在 过程中,传递 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 。

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少,因此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

6.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 ;它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

若某个铜球的比热容为0.39×103J/(kg·℃),则半个铜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

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 。

☆针对练习一:关于比热容的计算(一)热量计算: 物体吸热公式:Q 吸=cm(t-t 0) ; 物体放热公式:Q 放=cm(t 0-t); 注意:1)公式中,t 0为初温,t 为末温,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 2)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解析:例如①给20 O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C ,式中水的初温为t 0=20 OC ,末温为t=50OC ,升高的温度为t- t 0=50 OC —20 OC=30 OC ; ②若给20 O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OC ,式中水的初温t 0=20 OC,温度变化为t- t 0=50OC ,则末温t= t 0+50 OC=70 OC ;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

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必背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微观的,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单位:内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

特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永不为零。

二、内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因为质量决定了分子的数目。

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因为不同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热运动特性可能不同。

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例如,同质量的水和冰在相同温度下,内能不同。

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关系: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等因素有关;机械能与物体的速度、高度、质量等因素有关。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但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具有内能的物体也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四、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这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五、热量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变化量,不能说物体 “具有”或 “含有”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单位: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与内能的关系: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但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 (如做功也可以使内能增加),内能减少也不一定放出热量 (如做功也可以使内能减少)。

六、分子热运动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 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物质的构成1、定义: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

(如:草叶上的一滴露珠中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实验探究:将50ml的酒精倒入装有50ml水的试管中,试管颠倒几次,发现两者总体积小于100ml。

实验结论:分子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变小。

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棕红色)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装空气的瓶子在上,装二氧化氮的气体的瓶子在下,中间一块玻璃板隔开。

整个装置不能倒放(防止重力对实验的影响ρ二氧化氮>ρ空气)现象:抽去玻璃板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

结论: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肉眼看不见,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分子运动)2、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的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影响因素: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2、类比法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物质三种状态分子结构特点分子动理论: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第二节内能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J)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够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Q),单位:焦耳(J)(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3)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Q放=Q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提纲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6、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7、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W=△E)④解释事例:图13.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

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图13.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

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四、比热容:1、比热容:⑴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复习提纲(一)、热机1、内能的利用方式:⑴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⑵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

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二)、热机的效率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3、关于热值的理解:①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②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5、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热值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6、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

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

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

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3、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

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一、两种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7、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