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舞蹈的现实价值【论当代女性文学“身体叙事”的价值】
舞蹈创作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舞蹈创作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一、舞蹈创作中的叙事手法在舞蹈创作中,叙事手法是舞者们常常采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通过音乐、舞蹈动作、舞台布景等多种元素的结合,舞者们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情节和故事情感。
这种叙事手法往往与文学创作中的叙事手法相似,通过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时间、空间等元素的安排,来表达出舞者们想要呈现的主题和情感。
叙事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通常更加直观、贴近观众的情感共鸣,舞者们通过具象的舞蹈动作和形象的呈现,将叙事中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
叙事舞蹈作品也对编舞者和舞者的技巧要求更高,需要他们对情节的把握和舞蹈技巧的运用有更高的要求,以表达出故事情节所要传达的内涵。
二、舞蹈创作中的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常常被运用,而在舞蹈中同样缺不可少。
通过具体的动作、姿势和舞蹈动作的联想,舞者们可以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出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舞蹈作品可以有更加深刻、抽象的表现形式,而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情节和故事。
象征主题的舞蹈作品常常更加适合展现抽象的主题和情感,舞者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出一种抽象的内涵,使得观众在观赏舞蹈作品的时候更加有自由的想象空间。
通过对象征手法的运用,舞者们可以将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传达的更加丰富和深刻。
三、舞蹈创作中的对话手法对话手法是一种舞者之间或舞者与观众之间通过语言或者动作进行交流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舞蹈创作中,对话手法常常会与舞蹈动作和舞台布景相结合,以呈现出一种更加立体的表达形式。
这种对话手法使得舞蹈作品的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对话手法在舞蹈创作中可以体现出舞者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可以体现出舞者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和情感的传递。
这种对话手法的运用使得舞蹈作品更富有情感和故事性,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意象手法的运用使得舞蹈作品更具有审美性和艺术性,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舞者们可以通过对意象的选择和表达,使得舞蹈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也更富有艺术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叙事

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叙事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丰富多样的领域,其中女性叙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意识形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反映在了文学作品中。
女性叙事呈现出了多样的主题和风格,从传统的家庭生活到现代社会的挣扎和追求,都成为了女性作家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女性叙事在传统家庭生活中展现了自己的独特视角。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她们的声音和经历往往被忽视。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和价值。
一些女性作家通过描写家庭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展现了女性对于家庭的责任和情感的投入。
她们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内心世界。
其次,女性叙事在现代社会的挣扎和追求中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
现代社会对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她们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
一些女性作家通过描写女性在职场中的困境和挑战,展现了她们为了事业和自我价值而奋斗的精神。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常是坚强、勇敢和独立的,她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些作品给予了女性读者力量和勇气,激励她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女性叙事还关注了女性在婚姻和爱情中的体验和感受。
婚姻是女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婚姻观念往往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选择。
一些女性作家通过叙述女性在婚姻中的痛苦和困惑,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权益和自主。
她们通过描写女性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呼吁女性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真爱。
这些作品引起了社会对于婚姻和爱情观念的反思,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革和进步。
最后,女性叙事也关注了女性在社会问题中的参与和思考。
女性作家们通过叙述女性在社会问题中的遭遇和反抗,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歧视。
她们通过描写女性在社会问题中的角色和经历,呼吁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和尊重。
这些作品使人们意识到女性在社会进步和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促进了性别平等的发展。
身体叙事理论

身体叙事理论身体叙事:一种突出描写人的身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常用在小说和电影中。
身体叙事作为一种文学或艺术的表现形式未尝不可,但若过多突出人尤其是女性的身体描写,难免会跨出传统道德底线,成为一种情色艺术。
身体叙事:一种突出描写人的身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常用在小说和电影中。
身体叙事作为一种文学或艺术的表现形式未尝不可,但若过多突出人尤其是女性的身体描写,难免会跨出传统道德底线,成为一种情色艺术。
出现背景叙事是人类组建意义世界最重要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观念的演进,电影、行为艺术都成为新的身体叙事形式,身体成为新的叙事载体。
在传统材料、传统艺术形式内部的革命已经不能满足艺术家创作需要的时候,寻找一种新的载体,使用一种新的材料就成为首要任务与突破口。
众所周知,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最大区别就是载体的不同,而由于材料本身的质地、密度、柔韧度等物理特性的不同也确实表现出个不相同的表现力。
而这种新材料不但能产生新画法、新观念,而且还能激发新激情,于是身体这种“旧材料”“新载体”便适时浮出水面了。
具备条件作为一个隐讳的名词,身体与肉体(flesh)、裸体(nude)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
肉体是身体最粗浅的层面,从生理学角度而言,它代表的是无色情、无感官肉欲的医学和解剖学的对象。
裸体给人的模糊印象并不是蜷缩和无助的躯体,而是一种平衡、丰饶和自信的躯体:重构的躯体。
行为中的身体多为裸体,而裸体诉说的是被剥光了衣服,暗指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的“被看”的、窘迫的状况,也是人最本真、最自然、最未被物质世界污染的状态,当然更是人在被动情景中直视自身、审查自身的契机。
同时,身体又集合了社会观念的诸种因素:艺术、政治、人性、道德、甚至宗教都被整一性地思考。
它连接了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公众的审美习惯,又反映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原则,同时还刺激着政府的法规政策和社会禁忌。
双重身份在叙事过程中,身体是行动的主体也是叙事的主体。
它是展现行为的载体,也是叙事的承担者。
现实题材舞蹈叙事意义

现实题材舞蹈叙事意义摘要:一、现实题材舞蹈的定义与特点二、现实题材舞蹈的叙事意义三、现实题材舞蹈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四、现实题材舞蹈的创新与挑战五、总结正文:现实题材舞蹈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通过舞蹈动作、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情感和人物特点的舞蹈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紧密贴合现实生活:现实题材舞蹈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人物和情感为素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二、强调叙事性:现实题材舞蹈通过舞蹈动作的编排,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使观众能够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
三、表现手法多样:现实题材舞蹈不仅注重舞蹈技巧的展现,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故事的叙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舞蹈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在我国,现实题材舞蹈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成熟的阶段。
近年来,许多舞蹈作品开始关注现实生活,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美好和感人瞬间,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然而,现实题材舞蹈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现实题材舞蹈的创作难度较大。
舞者需要在掌握舞蹈技巧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入舞蹈动作中,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其次,现实题材舞蹈的审美需求多样化。
观众对于现实题材舞蹈的期待不断提高,既要看到舞蹈作品的创新和突破,又要体现出舞蹈艺术的价值。
如何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保持现实题材舞蹈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面对挑战,现实题材舞蹈创作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深入生活、挖掘题材,以更具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回馈观众。
总之,现实题材舞蹈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叙事意义的艺术形式,在我国舞蹈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论90年代女性“身体叙事”小说的身体意象

论90年代女性“身体叙事”小说的身体意象作者:薛国栋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第05期9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抢眼且颇具争议的文学现象——“身体叙事”。
在女性作家笔下“身体”成为了她们向男权文化宣战的一支鲜明旗帜。
她们把长期受压抑,受限制的“身体”当作了新的写作对象和手段,以身体来叙事,将叙事的笔触延伸到了长期以来禁锢的叙事禁区——身体以及与身体有关的感官体验。
女性话语下的身体意象什么是女性话语呢?笔者认为女性话语就是指以女性自己的立场关注女性的存在和发展的话语。
中国女性作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情景下,从陈染、林白的私人化书写到卫慧、棉棉的享受身体现象的出现,再到目前木子美、竹影清瞳等通过网络媒体将其游戏一样的展示,她们分别将为身体意象同精神,欲望,消费,物质联系在了一起。
1.陈染、林白的“灵与肉”的融合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的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私人写作”,从深度上和规模上都比80年代前进了一步,她们开始把男性在创作的文本中放逐到女性意识所支配下,只写女性个人经验生活以及个人相关的身体、欲望,力图通过女人自己的目光,自己认识自己的躯体,将身体,性,女性体验,自我经历坦诚的放在阅读的文本中。
陈染、林白的私人写作是精神的自由表达,体现了“灵与肉”的融合。
作者并不把身体展示当作目的而是把身体描写当作反抗男权文化的一种意识手段,精神仍是她们创作的主题。
陈染的作品常选用“镜子”来使女性自己认知自己,来逃离男性的视角。
《无处告别》中,男性眼里,瘦骨伶仃的黛二小姐,则在镜前看到了美:“她把手在自己弱不禁风的躯体上抚摸一下,一根根肋骨犹如绷紧的琴弦,身上除了骨架上一层很薄的脂肪……然后一双饱满的乳房却在黛二小姐瘦骨伶仃的胸前绽开。
”这种带有诗意化的描述,从而也使读者感觉到了女性身体那种独特的美,更凸显出了对男权文化的反叛。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讲述了一个女人的内心生活,多米是一个逃避生活的女人,但又同时挚爱生活。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多视角赏析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多视角赏析一、文化视角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在创作时,常常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古典诗词、民间音乐、传统戏曲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为作品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使得舞蹈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情感内涵。
舞蹈作品《昆曲之韵》融合了昆曲的音乐、唱腔和表演形式,将传统的唱念做打表演艺术转化为现代舞蹈的语言,使得观众在观赏时不仅能感受到舞蹈的美感,更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二、艺术视角在艺术角度上去赏析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则需要关注作品的编导、音乐、舞蹈形式和动作技巧等方面。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创作者们常常在舞蹈的形式和技巧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使得作品在艺术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特点。
《红色经典》以中国传统京剧和当代舞蹈相结合的形式,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语言,使得观众在观赏时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体验到舞蹈艺术的现代魅力。
三、情感视角从情感视角去赏析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就需要着重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情感共鸣。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常常通过抽象的舞蹈形式和极具张力的表演方式来展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触动观众的内心深处。
《雪域》通过挑战舞者极限的动作和肢体表达,展现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情感的释放,使得观众在观赏时深刻地感受到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四、社会视角在社会视角上去赏析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则需要关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中国当代舞蹈作品常常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的共鸣和思考。
《城市之声》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使得观众在观赏时感受到了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
对于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赏析,我们需要从多个视角去理解和审视,不仅要关注作品所融入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更要体味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对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相信随着中国当代舞蹈作品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我们将在赏析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艺术体验。
身体书写的文化——当代舞剧创作走向

身体书写的文化——当代舞剧创作走向陈雪飞【摘要】Where am Ⅰ from? Where will Ⅰ fly? This is the ultimate question the dance drama Peacock on the theme of life, and is the question of present creation trend of Chinese dance drama. As an independent style, the "new dance drama" constitutes China' s new theatric art together with the new opera and the new modern drama. From the new carrier of cultural enlightenment, the revolutionary art, the aesthetic carrier to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carrier, the dance drama experiences the development from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national aesthetic, highlighting the mod-ern connotation with humanistic care to a win-win of art and commerce. It is the core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nce drama to pursue the noumenon of ar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rt and commerce is the trend.%"我" 从哪里来? 要飞向哪里去? 是舞剧《孔雀》关于生命主题的终极之问, 也是现阶段中国舞剧创作走向之问. 作为独立文体的 "新舞剧" 与新歌剧、新话剧构成中国新演剧, 从文化启蒙新载体到革命文艺载体, 再到审美载体和文化经济载体, 舞剧艺术经历了与民族审美融合、以人性关怀彰显现代内涵和力求艺术与商业双赢的发展. 舞剧艺术可以概括为: 对艺术本体的追求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 商业与艺术的融合也一定是大势所趋.【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3)001【总页数】8页(P69-75,83)【关键词】民族;舞剧;创作审美;艺术【作者】陈雪飞【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金华 32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723“我”从哪里来?要飞向哪里去?是舞剧《孔雀》关于爱和生命主题的终极之问,此问也是现阶段中国舞剧创作走向之问,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文化命题。
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与情感表达

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现代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强调个体表达和情感传达,其身体语言和情感表达特点立足于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审美需求与艺术表现。
本文将探讨现代舞蹈中的身体语言与情感表达,并思考其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身体语言的多样性1. 舞者身体的动态美感现代舞蹈舞者在舞台上用自由的身体动作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舞者的肢体舞动、肌肉线条等元素,都构成了他们个体身体美的表达。
灵活的身姿、独特的身体扭曲和肢体的伸展,展示了身体语言的多样性。
2. 动作的创新与变异现代舞蹈强调对动作的创新和变异,舞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感受和主题要求,将经典舞蹈动作进行改编和重新解释。
他们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独特审美观和情感体验,从而赋予舞蹈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3. 肢体表达的自由性在现代舞蹈中,肢体的表达并不受束缚于固定的技法和形式,而是注重身体的自由性。
舞蹈家不再局限于特定的舞蹈语汇,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艺术创作需求,通过个体的身体动作来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
二、情感表达的方式现代舞蹈注重舞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舞者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展示出对内心情感状态的理解和描绘。
他们可以通过情感的内省,用舞蹈将自己的情感状态直观地呈现给观众,使观众能够与舞者建立起情感共鸣。
2. 舞蹈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现代舞蹈作品通常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情感目标。
舞者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技巧,将主题所代表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比如,当一位舞者通过身体的姿势、肢体动作等来表达悲伤和绝望时,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作品传递出的深深的情感内涵。
3. 观众情感的激发与共鸣现代舞蹈通过舞蹈作品中独特的身体语言和情感表达,可以激发观众自身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观众可以通过对舞者舞蹈动作和姿态的理解和感受,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冲击来理解舞者所传递的情感信息。
三、现代舞蹈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1. 艺术价值的突显现代舞蹈将身体语言和情感表达融为一体,使舞蹈艺术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以陈染、林白、海男、卫慧等为代表的女作家借助哲学界进步的身体观和西方女性主义思想资源、开始了“身体叙事”的写作热潮,她们从身体、自我、欲望、潜意识等人的本体范畴出发,试图摆脱男权文化意识形态的束缚与遮蔽,塑造真实的女性形象,认识自我,创造自我,构建女性自己的历史。
这与“五四”女性作家的文化努力相衔接。
当代女作家的“身体叙事”由于书写身体、欲望等女性生命特点,被男权文化诟病是意料中事。
还因其在这个传媒时代、消费时代成为被消费和被欣赏的对象,而未得到评论界的充分肯定。
其实,被看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设定了的境遇,如果女性怕被窥视而不写作,而放弃自我认识、自我创造,难道不是更深地中了男权文化的套?如果我们放弃了男权文化意识形成的具有性别歧视的“男性阅读”视角,如果我们能超越男权文化意识在心灵深处设置的障碍,那么就不会忽视“身体叙事”文本中的女性声音和女性作家们为认识自我、创自我造所做出的努力。
一、发现被千年历史遮蔽的自我
人类自我认识的天性被许多哲学家认为是人类之所以伟大的真正核心。
人类文化历史就是伴随着人类对自我形象的解释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在父权制的象征秩序规约下,人类文化只表达了对一个性别的认知,自我的概念都是以男性为楷模的,任何关于女性的知识都是在男权文化的性别歧视视角下形成的。
女性在男权文化中一直处于缺席、沉默的境遇,是文化被动的接受者,是被设计、被异化的他者。
女性该从哪里开始寻找自我的真相?也许用身体去感知,用身体去发现是唯一的路径。
当代女性文学“身体叙事”对自我的发现集中体现为从身体的感知
中确认女性真我、从身体欲望中生发对女性生命意识的体察和肯定、从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中发现女性的内在匮乏。
首先,“身体叙事” 文本中有回忆式的对女性身体成长的描写,女孩对自己躯体的凝视与抚摸被描写为对女性自我的物质实体的体察与确认。
女性作家认为对躯体的感知是真我的来源处。
陈染在《私人生活》中,叙述了带有自传色彩的主人公倪拗拗的身体成长过程。
倪拗拗是一个不合群的敏感女孩,她关注自我躯体,给胳膊取名叫“不小姐” ,
腿叫“是小姐”,食指叫“筷子小姐” ,常与它们交谈。
倪拗拗凝视着躯体的茁壮成长,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和坚实可触的自我形象。
由于倪拗拗的卓尔不群的女性自我意识的显现,小小年纪,却引起男老师T 对她的怪异行为——打击她、排斥她又被她吸引。
倪拗拗通过对躯体的感知从而在心理上形成的坚实的自我形象,其力量足以与父亲、男老师T 所代表的压制性力量相抗衡,特别是与男老师T 的较量中,不但没有被毁灭,反而取得了胜利。
在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中,主人公多米从五岁开始自慰,五岁的多米是凭着本能,抚摸自己的身体,用身体的快慰抵御这个无爱的、孤独的、黑暗的恐怖世界。
这种不依赖别人而获得的自我身体的快慰,让多米发现身体的快乐可以与他人无关,可以与男人无关。
身体的自我所属感和身体快乐的自足性让年幼的多米勇敢无畏,这是后来的多米形成坚强独立的精神自我的物质前提。
“身体叙事”文本中还有对美丽女人身体的凝视,例如《一个人的战争》中多米对美丽女子姚琼的迷恋,对往昔美丽女子朱凉的神秘幻影的向往。
在海男的
《花纹》中,用“花纹”象征女性躯体和生命体验、创伤、时间在女性身体、心灵上留下的印记,并加以凝视。
对魅力女性身体的凝视、向往和将女性身体、心灵的成长诗化,这些都是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对女性身份的确认和对自我之美的认知。
“在心理学意义上,’自我’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躯体的五官四肢无疑是认识’自我’的素材。
婴儿逐步了解到五官四肢的归属,了解到自己对于五官四肢的支配权,最终确认躯体与自我的统一。
”而男权社会恰恰就是通过剥夺女性的身体所属权来压
制女性的自我意识,从而压制女性的生命活力、创造力,扼杀女性的言论与思想,女性的自我还未形成过。
女性作家们的“身体叙事”正是在寻找自我的物质实体以及建立在这个物质实体上女性真我。
通过对身体的感知而发现的女性自我无疑抵御了被男权文化的性别歧视污染了的女性知识,让女性自我的意识从女性的自然身体的私有感中生长起来,这是女性的人性基础,是女性成长的起点。
其次,“身体叙事”的作家们从对身体自然欲望的体察中生发了女性生命意识,并将生命意识的表达集中在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构建、对个体生存方式的思考和对女性欲望的肯定。
对女性欲望的肯定是女性生命意识表达中最具先锋气质的内容,因为这直接冲击着男权社会的性别秩序,男权社会的性别秩序就是建立在对女性身体施以禁锢、惩罚而致使女性对自己身体的蒙昧与自闭之上的。
在《上海宝贝》中,卫慧充分肯定了主人公倪可的生命欲望,将女性的种种欲望一一渴望名声渴望成功以及对性满足的渴望,真真切切地描写出来,第一次让女性的生命意识飞扬起来。
倪可有生活理想,写作是她的存在方式,梦想可以获得事业的成功,生命可以像烟花般绚烂。
倪可徘徊在心灵男友天天和性爱情人马克之间,过着灵肉分离的痛苦生活,但她并不否定这种生活,尤其是与马克的情欲关系。
性欲是她生命的原欲,使她显得生气勃勃。
在卫慧看来,倪可对性爱的追求是女性对自身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确认或体察,是女性对完整生活和完整的主体的追求。
卫慧在表现女性生命意识时,并不以批判男权社会为前提,而是迎着男权社会的欲望, 勇敢地将被男权社会遮蔽了的女性真实的生命形态呈现出来,用女性欲望与之相抗衡。
卫慧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匍匐在男权之下任人摆布的可怜女人,在男女生命形态相映成趣的性别场景中,将女性人物放在生活的主动者、强者的位置上卫慧以自
己为原型,塑造了有血有肉、彰显着生命意识、充满女性生命力与性魅力、自在坦荡的强美型女性形象。
完全冲破了历史文化的虚假怪圈,打破了男权社会主流文学中刻板的女性印象,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定型观念。
卫慧的《上海宝贝》一出现便遭到评论界狂轰滥炸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中国人害怕真实,这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表现。
一个男权的社会,尤其怕看见真实的女性生命。
卫慧的“身体叙事”表达的是女性生命意识的自觉,是女性对自我真身的发现,是向男权文化的迷雾洒下的一抹耀眼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