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智慧论语导读教案
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三篇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
我国自古就有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教”的传统。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1经典诵读主题班会一、设计意图:1、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
我国自古就有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教”的传统。
可是,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拓展古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语文第11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是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要求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有选择地开展活动,针对学到的古诗4首后叫学生分门别类地收集古代的诗歌的要求,引领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魅力,拓展视野,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二、活动目的: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了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4、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5、检测班级的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三、活动准备: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6人。
3、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根据诗意画好四季图,写好有关古诗的书法作品。
课件制作。
4、各类节目准备:相声、小合唱、小提琴独奏、小组诗等。
《论语》导读教案

《论语》导读教案《论语》导读教案一、教案背景与教学目标《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包括孔子的言行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
《论语》以其精炼、简洁的语言和思想深刻的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实践中。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论语》的导读,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通过导读《论语》,学生将会对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一个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格将在他们心中形成。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2.1 教学内容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孔子的言行记录中华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2.2 教学方法导读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三、教学步骤与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论语》导读简介通过讲解《论语》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第二课时: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通过讲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道德准则。
第三课时:孔子的言行记录通过选取孔子的言行记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智慧和修养。
第四课时: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比较选取一些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现代社会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第五课时: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语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将《论语》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课时:《论语》导读总结与答疑对整个《论语》导读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通过期末考试,以及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作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应及时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导读《论语》的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馈与提高措施通过学生评价、家长反馈及教师的自我评估,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参加相关的培训与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第一单元

《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写作背景、内容,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2.学习孔子为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认识到要用知识强大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背诵《论语》中精彩片段、名言警句或自己喜欢的片段等,学会积累并初步养成阅读文学名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感受《论语》的文化魅力,以非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经典中领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享受名著带给自己的心灵启迪。
三、教学难点梳理《论语》中的格言警句,翻译、理解并进行分类整理,了解孔子的重要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对自己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的启发及影响。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领悟法、梳理分类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凭借在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于丹教授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学术快女”,她说《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比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自你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再如:“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这让我们又一次唤起了对《论语》的思考。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和孔子亲密接触,沐浴春风、洗涤心灵吧。
(二)重温孔子经典故事同学们在小学、初中时已接触到《论语》中相关篇章了,相信大家对孔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大家知道有关孔子的那些故事呢?(请二到三位学生讲故事)(三)梳理分类思想《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请大家迅速阅读名著导读部分,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梳理分类,进一步走进孔子。
(学生自由阅读,圈点式画出来并进行总结,自由发言。
)1.“仁”的思想《论语》中“仁”字出现过104次,可见“仁”的思想统率全书。
论语导读教案

论语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熟悉《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名言。
3.掌握《论语》的阅读方法和理解技巧。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论语》的阅读方法和理解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名言。
2.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和名言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论语》的相关资料和教学课件。
2.学生预习《论语》的相关内容。
2. 导入1.教师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生回答与《论语》相关的问题,如《论语》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论语》?《论语》有哪些重要思想和名言?3. 讲解1.教师讲解《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教师讲解《论语》的阅读方法和理解技巧,如注重上下文的联系、注重语言的含义、注重思想的内涵等。
4. 练习1.学生阅读《论语》中的相关章节,并进行理解和分析。
2.学生讨论《论语》中的思想和名言,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学生回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如《论语》的阅读方法和理解技巧有哪些?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和名言应用到现实生活中?6. 课后作业1.学生阅读《论语》中的相关章节,并进行理解和分析。
2.学生写一篇关于《论语》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熟悉《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名言。
3.学生能够掌握《论语》的阅读方法和理解技巧。
4.学生能够培养思辨能力和价值观。
论语导读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提高教师对《论语》的理解和教学能力,我校特举办了《论语》导读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案例分享、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对《论语》的深入理解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6日(星期五)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1. 学校全体语文教师2. 特邀专家:张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家)3. 教研室主任:李老师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 李老师开场致辞,强调了《论语》导读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并对参与活动的教师表示欢迎和感谢。
2. 专家讲座- 张教授以《论语》的核心思想为主线,从教育理念、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视角。
3. 分组研讨- 教师们分成小组,围绕以下议题进行研讨:- 如何将《论语》中的教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 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论语》进行批判性阅读?- 如何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论语》主题的实践活动?4. 案例分享- 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研讨成果,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5. 教学观摩- 由一位教师展示《论语》主题的课堂案例,其他教师观摩并交流教学心得。
6. 总结发言- 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教师们在研讨和观摩中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将《论语》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六、活动内容摘要1. 专家讲座张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他从《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为教师们阐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
他指出,《论语》不仅是古代教育智慧的结晶,更是指导我们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2. 分组研讨在分组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以下为部分研讨成果:- 议题一:如何将《论语》中的教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 提出将《论语》中的教育理念与课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论语》导读教案

《论语》导读教案1.导论《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于了解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研究《论语》,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思想,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 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用;- 掌握《论语》中的核心观点和风格特点;- 运用《论语》中的思想和方法解读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 理解《论语》的核心思想;- 掌握《论语》的相关知识;- 运用《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4.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 《论语》概述- 分享《论语》的背景和作用;- 概述《论语》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特点。
第二课: “学而篇”- 阅读选段,理解“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讨论研究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三课: “为政篇”- 阅读选段,通过“政绩如何?”了解君子为政的原则;- 探讨“仁政”和“德行”。
第四课: “里仁篇”- 阅读选段,理解“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探讨如何做一个谦逊而有品德的人。
第五课: “公冶长篇”- 阅读选段,理解“父然诲,怀然诲之”;- 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六课: “雍也篇”- 阅读选段,理解“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探讨修身养性和研究的关系。
5.教学评价- 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学生对于儒家思想的认同和思辨能力;- 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
6.总结通过《论语》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学生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论语》导读教案

《论语》导读教案《论语》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影响;2.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影响;2. 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典型语录;3. 分析《论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4. 学会批评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2. 《论语》主要内容和节选的典型语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论语》的作者和背景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论语》的作者和背景;2.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基本情况和他的学说;3.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论语》的重要内容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论语》的重要内容和节选的典型语录;2. 学生按照顺序朗读典型语录并讨论其含义;3.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论语》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4. 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生活经验应用《论语》中的道德准则。
第三课时:《论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1. 继续讨论《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2. 学生就所读的语录进行评论和批判性分析;3.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和现实社会的关系;4.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质。
第四课时:《论语》的影响和启示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论语》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2. 学生就所学的内容写一篇小结,阐述《论语》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启示;3.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小结,并选择代表发表意见;4.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论语》的导读教案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的道德准则分析和思考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表意见,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陷入理解典型语录的表面意义,而忽视其中深层的思想和观点。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论语》的深层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论语》导读[优秀范文5篇]
![《论语》导读[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05930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9.png)
《论语》导读[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论语》导读《论语》导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及其生活的时代特征,感受孔子对后世的影响;2、解读《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及其影响;3、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名著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1、学生通读《论语》寻找并勾画《论语》中论述“孝”的句子和篇章,查阅字典结合注释疏通文字,读懂字面意思;2、学生边读边做边做旁批,读完后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帮学生培养感恩意识,最终将其付诸于行动;2、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论语》中“孝”的内涵并体会其现实意义;2、通读《论语》了解其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88年7月1日,法国《堪培拉日报》刊登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的联名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这个不平凡的宣言,点燃了整个世界研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圣火。
西方学者尚且如此重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中国人更应该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二、走近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并赢得很多世界名人的盛赞: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司马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 小结: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是伟大的,几千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乃至外国知识分子,其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的著名口诀
• 1. 学而 2. 为政 3. 八佾 4 . 里仁 5. 公冶长
• 6. 雍也 7. 述而 8. 泰伯 9. 子罕 10. 郷党
• 11. 先进 12. 颜渊 13. 子路 14. 宪问 15. 卫灵公
• 16. 季氏 17. 阳货 18. 微子 19. 子张 20.尧曰
•
(尧舜禹的尧,尧帝姓唐)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贯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华贵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弟子规》
勿践阈(域) 勿跛(波)倚(椅) 勿箕(基)踞 勿摇髀(闭)
缓揭廉 勿有生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无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
入则孝出则悌
父母呼 应无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返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怡)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弟子规》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先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现)能 遇路长 疾趋揖(义)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弟子规》
谨而信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贯)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现代回响 丹东企业家臧克的做法
• 企业员工人手一本 《弟子规》,学会
怎样做人。 • 企业干部人手一部 《论语》,学会怎样
做事。
背景材料《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代秀才李毓(yu)秀根 据《论语·学而》篇的一段话“弟子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 思想而编写的学生启蒙教材,全文 由三字一句的韵文形式组成,共 360句,1080个字。
• 道德(四名):子渊、子骞、伯牛、仲弓 言语(两名):子我、子贡 政事(两名):子有、子路
• 文学(两名):子游、子夏
子贡:儒商的鼻祖
子贡(端木赐)是孔子特 别看重的“四科十哲” 中的一位弟子,也是一 位杰出的商人。 据《史记·货殖(zhi)列传》 记载,子贡聪明伶俐, 经营有方,以经商支 持孔子的教育事业,被 誉为“儒商的鼻祖”。
《弟子规》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论语》的读法:通读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文字角度)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 (学术角度)
南怀瑾:《论语别载》,复旦大学出版社 (赞扬角度)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出版社 (批评角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
“论语与算盘”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 • 涩泽荣一
《论语》的由来
• 孔子 ,名丘(公元前551—前479 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今山东曲阜),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也是具有深 远影响的世界文化名人。
四科十哲
• 孔门十哲,指中国儒家学派早期的十位学者, 皆是孔子弟子,分为“德行”、“政事”、 “言语”、“文学”四类别。
《论语》 的内容
(1)人格修养 (2)社会伦理 (3)政治哲理 (4)时人答问 (5)人物评论 (6)行为举止 (7)孔子自述 (8)时人评论 (9)孔门弟子
《论语》的读法:导读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以义为重 四.以和为贵 五.义中为用
《论语》的读法:点读
一、君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 二、为官:“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13/2) 三、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 四、识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2/10) 五、人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 六、仁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30) 七、礼法:“礼之用,和为贵。”(1/12) 八、中庸:“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6/29) 九、教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7/2) 十、人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8/7)
贡贤
–旧时儒商自勉联
《论语》的篇章
• 全书共20篇,共计508章, 15937字。
• 每篇取第一章的头两个(个 别三个)字作为篇名,篇名 与内容并无关联。
《论语》的著名口诀
学 为 八 里 长; 雍 述 泰 子 乡; 先 颜 路 宪 卫; 季 阳 微 张 唐。
儒家智慧:《论语》导读
张发
座右铭
人低为王 地低为海
导言:《论语》与管理
论语的由来
• 《汉书·艺文志》:“《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ji)而论纂(zuan),
故谓之《论语》。”
•
论语的由来
• 《汉书·艺文志》:《论语》是孔子回答弟子 及当时人的话和弟子之间相互交流的话,弟子 和当时的人都说自己的记录是听孔子说的,孔 子死后弟子门人聚在一起讨论并将最终确定的 孔子的话编整成册。因是弟子们共同讨论整理 而成的所以叫《论语》。
《弟子规》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显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无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踏)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视)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夜)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