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体育标准立项指南
卓顶精文2019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doc

2019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说明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9〕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9〕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
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
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
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选择项目依据的研究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选择项目依据的研究随着人们注意身体健康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锻炼这个话题。
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作为国家文化体育政策的实施重要文件,自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但是,如何在实践中选择正确的项目依据,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第一步,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需求。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都不同,因此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首先要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需求。
例如,如果某人腿部关节较为脆弱,那么选择的锻炼项目就不应该涉及到大量的腿部运动。
而如果某人的心肺功能相对较弱,那么选择的锻炼项目就需要注重有氧运动等等。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
考虑到自身身体状况和需求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
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人们可以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非常多,例如健身操、跑步、游泳、篮球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自身身体和心理情况,选择相应的运动内容。
第三步,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
选择好了锻炼项目后,还需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
如果强度过大,容易造成某些身体损伤;而如果时间过短,锻炼效果不佳。
此时,可以参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所述,遵循逐步增加的原则,慢慢提高运动强度和时间。
第四步,坚持锻炼。
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并掌握了正确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后,并不意味着锻炼任务就完成了。
锻炼最关键的是坚持,人们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逐渐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选择项目依据的研究,关键在于将标准中提供的内容与个人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合理选择和合适的运动项目,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达到较好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2019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2019第一部分前言第一部分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
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结项情况的通报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结项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20.01.03•【文号】体政字〔2020〕4号•【施行日期】2020.01.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结项情况的通报体政字〔2020〕4号有关单位:2019年12月,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组织专家对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进行了结项评审,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本次参评项目共计72项,其中重大项目12项,重点项目31项,一般项目29项。
经专家评审,有9项重大项目、12项重点项目和8项一般项目被评为“优秀”等次,3项重大项目、19项重点项目和20项一般项目被评为“合格”等次,1项一般项目被评为“不合格”等次。
二、近期将向被评为“优秀”和“合格”等次的项目印发《结项证书》,评审结果为“不合格”的项目将不予印发。
附件: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结项评审结果体育总局办公厅2020年1月3日附件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结项评审结果一、重大项目(12)序号立项编号题目负责人责任单位评定等次1 2019-A-0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研究曹卫东北京体育大学优秀2 2019-A-02 奥运冠军成长规律研究杨国庆南京体育学院优秀3 2019-A-03 群众“健身难”问题破解路径研究卢文云上海体育学院优秀足球改革发展进程中深层次制约因素对策4 2019-A-04鲍明晓北京体育大学优秀研究5 2019-A-07 构建我国体育市场监管体系研究黄海燕上海体育学院优秀6 2019-A-08 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李崟上海体育学院优秀7 2019-A-09 办人民满意的体育研究鲍明晓北京体育大学优秀推动社区健身提质升级、增强社区居民获8 2019-A-10沈群红清华大学优秀得感和幸福感研究9 2019-A-11 体育消费发展现状、趋势及拉动政策研究江小涓清华大学优秀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国重点项目、潜在优10 2019-A-05杜长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格势项目备战策略研究深化改革背景下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治理11 2019-A-06黄亚玲北京体育大学合格机制研究12 2019-A-12 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政策研究阚军常哈尔滨体育学院合格二、重点项目(31)序号立项编号题目负责人责任单位评定等次我国备战参赛2022年亚运会“杭州计划”彭国强南京体育学院优秀1 2019-B-01研究2 2019-B-02 国家队教练员聘用和激励机制改革研究刘红建南京体育学院优秀3 2019-B-03 新时代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时维金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我国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政策设计张春萍北京体育大学优秀4 2019-B-04研究5 2019-B-07 体育赛事“一站式”服务机制研究朱洪军华南师范大学优秀6 2019-B-09 地方足球治理体系研究赵毅苏州大学优秀7 2019-B-10 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王凯南京体育学院优秀健康中国背景下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规划范铜钢上海体育学院优秀8 2019-B-17研究我国职业足球青训与校园足球衔接体系研9 2019-B-19邱林苏州大学优秀究10 2019-B-20 新时代我国体育法治框架体系研究谭小勇上海政法学院优秀体育市场“黑名单”制度建设与组织实施罗文桦上海市体育局优秀11 2019-B-23-2研究12 2019-B-24-2 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挖掘与传承研究陆学杰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优秀13 2019-B-05 提升基层体育协会服务社会能力研究傅振磊南宁师范大学合格14 2019-B-06 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周凯岚首都体育学院合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合格15 2019-B-08 新兴体育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研究翟鸿飞局16 2019-B-11 健康中国战略下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王龙飞南京体育学院合格发展机制研究17 2019-B-12 区域体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武东海中山大学合格东北振兴背景下东北三省冰雪运动发展研刘俊一东北师范大学合格18 2019-B-13究19 2019-B-14 群众性体育赛事治理机制创新研究郭修金上海体育学院合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国际传播方略20 2019-B-15王岗武汉体育学院合格研究21 2019-B-16 完善国家体育市场管理法律制度研究姜熙上海政法学院合格22 2019-B-18 完善体育行政处罚法律规范研究郭树理苏州大学合格23 2019-B-21-1 地方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路径研究李光黑龙江省体育局合格24 2019-B-21-2 地方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路径研究朱长敏湖北省体育局合格25 2019-B-22-1 乡村体育振兴融合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张小林吉首大学合格26 2019-B-22-2 乡村体育振兴融合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苏德新福建省体育局合格27 2019-B-22-3 乡村体育振兴融合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高照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合格28 2019-B-22-4 乡村体育振兴融合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孙新志河北省体育局合格体育市场“黑名单”制度建设与组织实施29 2019-B-23-1田美丽山东省体育局合格研究30 2019-B-24-1 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挖掘与传承研究花家涛安徽师范大学合格31 2019-B-24-3 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挖掘与传承研究王向晨甘肃省体育局合格三、一般项目(29)序号立项编号题目负责人责任单位评定等次1 2019-C-01 城市马拉松旅游效应与创新发展研究许春蕾华侨大学优秀2 2019-C-05英、德、法、日、加拿大等国体育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向会英上海政法学院优秀3 2019-C-09我国冰雪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及标准研究王兆红北京师范大学优秀4 2019-C-11 人工智能应用与体育传播方式变革研究王相飞武汉体育学院优秀5 2019-C-13大型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及转变方式研究金涛安徽师范大学优秀6 2019-C-14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现状与应对路径研究许焰妮北京体育大学优秀7 2019-C-23 体育产业促进就业的渠道与政策研究徐开娟上海体育学院优秀8 2019-C-27-1 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及政策研究陈珍怀西华师范大学优秀9 2019-C-02 我国退役运动员转型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张卓林北京体育大学合格10 2019-C-03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创新研究王旭光天津体育学院合格11 2019-C-04冬季奥运会中国体育话语权的提升策略研究刘驰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合格12 2019-C-06 全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研究别卫青陕西省体育局合格13 2019-C-07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模式研究李艳丽北京体育大学合格14 2019-C-08我国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状况与促进策略研究姚磊西南大学合格15 2019-C-10新时期提升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研究刘云龙上海体育学院合格16 2019-C-12 国际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行动框架与干预田慧北京体育大学合格策略及其中国启示研究17 2019-C-15新时代退役运动员对接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创新模式研究骆玉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合格18 2019-C-16社会力量投资运营体育场馆的政策瓶颈及其消解路径研究贾丽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格19 2019-C-17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甄志平北京师范大学合格20 2019-C-18 中国篮球协会实体化组织运行绩效研究于环北京体育大学合格21 2019-C-19“体育+”在阻断贫困地区贫困代际传递中的作用研究宋忠良中南民族大学合格22 2019-C-20基于体医融合的社区健康促进创新模式研究吴梦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合格23 2019-C-21 中国乒乓球发展史研究李荣芝上海体育学院合格24 2019-C-2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海外传播新模式研究杨静首都体育学院合格25 2019-C-24 美国三大球发展镜鉴与启示研究朱从庆上海师范大学合格26 2019-C-25 体育思想史研究孙淑慧成都体育学院合格27 2019-C-26-2乡镇(街道)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郑瑶浙江省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合格28 2019-C-27-2 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及政策研究李瑞龙湖南省体育局合格29 2019-C-26-1乡镇(街道)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丁一上海体育学院不合格。
2019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项目方法与评分标准

【导语】⾼考频道了解整理到,2019年江西省普通⾼校招⽣体育类专业统⼀考试项⽬、考试⽅法与评分标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Ⅰ.考试项⽬、分值和计分办法⼀、普通考⽣考试项⽬(共5项)1.⾝体素质考试项⽬(1)100⽶跑;(2)800⽶跑;(3)⽴定跳远。
2.专项技术考试项⽬(1)篮球(往返运球投篮);(2)⾜球(20⽶运球绕杆射门)。
⼆、“三校⽣”考⽣考试项⽬(共2项)(1)100⽶跑;(2)⽴定跳远。
三、各考试项⽬分值100⽶跑、800⽶跑、⽴定跳远、篮球(往返运球投篮)、⾜球(20⽶运球绕杆射门)5个考试项⽬中,每个项⽬的分值均为15分。
四、计分办法普通考⽣和“三校⽣”考⽣专业成绩总分均为100分。
其中普通考⽣⾝体素质项⽬考试成绩占70%,专项技术项⽬考试成绩占30%;“三校⽣”考⽣100⽶跑和⽴定跳远两个项⽬考试成绩各占50%。
考⽣专业成绩计分办法为:普通考⽣专业总分=(100⽶跑成绩+800⽶跑成绩+⽴定跳远成绩)÷45×100×70%+(⾜球成绩+篮球成绩)÷30×100×30%“三校⽣”考⽣专业总分=100⽶跑成绩÷15×100×50%+⽴定跳远成绩÷15×100×50%Ⅱ.考试⽅法和评分标准⼀、⾝体素质考试⽅法与评分标准(⼀)速度素质1.考试项⽬100⽶跑2.考试⽅法按国家⽥径竞赛规则全能部分100⽶跑规定进⾏考试,采⽤电⼦仪器计时(备⽤⼀套⼈⼯计时程序,若仪器出现故障则采⽤⼈⼯计时成绩),每组10⼈,起跑必须采⽤蹲踞式和使⽤起跑器。
3.评分标准(见表1、表2)(⼆)下肢⼒量素质1.考试项⽬⽴定跳远2.考试⽅法采⽤电⼦仪器测量,在专业测试垫上进⾏,考⽣应在规定的标志线后起跳。
动作规格:双脚站在起跳线后起跳,⾝体任何部位不得触线,原地双脚起跳,动作完成后向前⾛出测验场地。
2019年福建平潭中考体育方案正式发布

2019年福建平潭中考体育方案正式发布近日,区教育局发布《平潭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
根据方案,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投档计分方式为分数制,考试项目共四项,考试成绩总分为30分,其中必考类满分12分,选考类三项,每项满分6分。
据区教育局德体卫艺科负责人林从斌介绍,较往年而言,今年的考试内容、项目都有变化。
在考试项目上,从去年考试项目三项变成今年考试项目四项。
在选考项目上,必考类和运动技能选考类中各选一项,身体素质选考类中选两项。
即选考项目一从3个球类项目中选考一项,选考项目二从6个选考项目中自选两项考试。
在免考计分方法上,身体残疾、丧失运动能力,具有残疾证的免考生,去年以当年中考文考投档总分前55.2%以上考生体育考试的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计算,但今年成绩以当年参加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考生(不含缺考、免考的考生)成绩的平均分按中招细则计分办法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计算。
另外,患有严重疾病以及患不适合剧烈运动疾病的免考生,去年以当年中考文考投档总分前55.2%以上考生体育考试的平均分的80%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计算,但今年成绩以当年参加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考生(不含缺考、免考的考生)成绩的平均分的80%按中招细则计分办法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计算。
据悉,此次实施对象为平潭所有参加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学生(含应届生、往届生),考试地点将在平潭一中新校区体育场进行,考试时间初定为5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同时,所有项目测试工作均参照福州市教育局考试办法,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实现考试测试的全面电子化以及考场的全程视频监控拍摄。
链接考试内容、项目必考类:1000米(男)、800米(女),考生按性别选择项目进行考试。
选考类:项目一:足球(运球绕杆)、篮球(运球绕杆往返)、排球(连续垫球),考生从3个选考项目中自选1项考试。
项目二:50米跑、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一分钟仰卧起坐,考生按性别从6个选考项目中自选2项考试。
福建体育中考标准2019

福建体育中考标准2019福建省体育中考标准是指对福建省中学生体育考试的要求和规定,是中学生体育教学和考试的依据。
福建省体育中考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福建省体育中考标准主要包括体育考试项目、考试要求和考试评分标准等内容。
首先,福建省体育中考标准对体育考试项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福建省体育中考项目包括50米短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长跑等项目。
这些项目既考查了学生的速度和爆发力,又考核了学生的柔韧性和耐力,全面反映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
其次,福建省体育中考标准对体育考试的要求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对于每个体育考试项目,福建省体育中考标准都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动作要求、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具体的要求。
比如,50米短跑要求学生起跑后全力奔跑,立定跳远要求学生起跳时双脚同时离地,引体向上要求学生完成规定次数的引体动作,1000米长跑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长跑任务。
这些要求既考查了学生的技术水平,又考核了学生的动作规范和比赛规则的遵守。
最后,福建省体育中考标准对体育考试的评分标准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对于每个体育考试项目,福建省体育中考标准都对学生的成绩评定进行了具体的要求。
比如,50米短跑的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跑步速度和终点成绩,立定跳远的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起跳距离,引体向上的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引体动作次数,1000米长跑的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完成时间。
这些评分标准既科学合理,又公平公正,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育水平和成绩。
总之,福建省体育中考标准的制定,为中学生体育教学和考试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认真学习体育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健康快乐地成长。
国家社科基本项目2019指南 -体育学

体育学*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体育精神研究*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工作经验研究* 4.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 5.改革开放40年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研究* 6.北京冬奥会促进区域体育协同发展研究* 7.2008年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保护对2022冬奥会创新的启示研究* 8.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优势与风险研究* 9.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 10.更好发挥我国在各类国际体育组织中的作用研究* 11.中国体育外交研究* 12.“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体育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研究* 13.深化我国运动项目协会改革研究* 14.体育竞赛体系的科学化研究* 15.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研究* 16.足球特色学校管理与评价研究* 17.体育科学数据管理前沿理论研究* 18.运动促进健康教育体系研究* 19.新时代我国青少年体育价值观研究* 20.中外体育思想比较研究* 21.不同运动项目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22.推动体育大数据开发与产业化研究* 23.体育产学研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24.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研究* 25.奥林匹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研究27.体育强国国际标准研究28.举国体制与体育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机制研究29.中国体育思想研究30.体育标准化研究31.健康中国与体育发展研究32.体育道德与行为规范研究33.体育运动中的哲学思想研究34.2022年冬奥会备战参赛研究35.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服务研究36.竞技体育选材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37.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研究38.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培养与整合发展研究39.大型体育赛事与专业人才培养研究40.体育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41.奥运项目、非奥项目和民族传统项目协调发展研究42.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深度融合研究43.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研究44.“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研究45.中外体育迷(球迷)文化比较研究46.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研究47.群众体育纵深发展研究48.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49.冬奥会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研究50.全民健身科学化研究51.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研究52.城市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升级研究53.精准扶贫与农村体育发展研究54.全民健身模范城市建设标准研究55.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研究56.体医融合研究57.运动与健康教育研究58.妇女体育研究59.农村农民体育研究60.残疾人体育研究61.特殊人群运动干预研究62.新时代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研究63.促进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升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64.提高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质量研究65.推进区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66.老年人体育健康促进的治理研究67.妇女、儿童体育健康促进研究68.残疾人体育健康促进研究69.区域体育协调发展研究70.体育发展与精准扶贫研究7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西部地区体育发展研究72.马拉松(路跑)现象及其在中国的兴起研究73.新时代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74.体育促进生态文明研究75.改革开放40年学校体育发展研究76.国际体育新趋势研究7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少年体育行为研究78.冰雪运动进校园研究79.深入推进校园足球研究80.体育与学生核心素养研究81.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体育的影响研究82.中外体育教育国际比较研究83.体育产业促进就业的渠道和配套政策研究84.“体旅文商农”融合发展研究85.科技创新对体育产业的推动与促进研究86.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研究87.体育赛事品牌塑造研究88.体育产业投融资研究89.我国体育彩票公积金使用效益研究90.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91.经营性体育场所税费政策研究92.智慧体育应用与实践研究93.运动休闲理论与实践研究94.非正规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研究95.武术申奥的对策研究96.民族民间体育传承与发展研究97.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创新研究98.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研究99.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与创新研究100.改革开放40年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101.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体系与基础理论研究102.体育与军民融合研究103.体育与军队战斗力的关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体育标准立项指南
(征求意见稿)
依据《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年)》,落实《年体育标准化工作要点》,做好年度体育标准立项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立项原则
(一)坚持需求导向。
针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加强高质量标准供给,以标准引领体育工作提质增效;通过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论证,以需求为导向,统筹标准制定工作。
(二)坚持分类导向。
协调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工作,使体育标准化工作全面服务体育总局行政审批事项;服务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服务体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服务体育总局职责范围内的核心业务;服务运动项目中心和单项运动协会改革发展。
(三)坚持国际导向。
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推动国内国际标准接轨,打响中国品牌;结合国情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优先转化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标准,以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
二、立项重点
(一)体育强制性国家标准
应根据体育总局行政审批事项需求,以及体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通用、安全领域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应联合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做好标准的实施和监督,确保标准执行力。
体育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主要针对全民健身工程器材、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赛事活动等制定通用和安全标准。
(二)体育推荐性国家标准
应支撑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支撑国家重大规划项目。
体育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主要针对公共体育服务、国民体质监测、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等。
(三)体育行业标准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号),体育行业标准项目严格限制在体育总局职责范围内,突出服务于体育总局核心业务。
主要针对各运动项目设施设备和器材装备、业余运动员等级、运动员素质测评方法、人员培训、赛事、俱乐部等级评定、运营规范、行业准入和中介服务。
三、以《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年)》为指引,建立服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
围绕体育标准体系要素层,包括:“人”、“组织”、“设施设备”、“器材装备”和“场所”,突出体育标准的服务属性,产品标准主要围绕服务提升运动竞技水平,以高标准带动运动水平提升。
强化标准立项工作的系统性,标准项目的提出应建立在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
标准名称的规范如下:
.服务于体育赛事的标准名称规范为“体育赛事规范内容规范第部分:要素名称规范”。
示例:
.体育赛事人员注册数据管理规范第部分通用规范
.体育赛事人员注册数据管理规范第部分志愿者附加规范
.服务于“设施设备”要素的标准规范名称为“体育场所使用要求和检验方法第部分:场所名称”。
示例:
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部分:游泳场地
. 服务于“器材装备”的标准规范名称为“运动项目运动装备使用要求和检验方法第部分:运动装备名称”和“运动项目场地器材使用要求和检验方法第部分:场地器材名称”,服务一类产品的可以制定“通用要求”。
示例:
.国民体质监测检测器材通用要求和检验方法
.瑜伽运动装备使用要求和检验方法第部分:瑜伽垫
.滑雪运动场地器材使用要求和检验方法第部分:压雪机
.服务于“场所”的标准规范名称为“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场所名称”。
示例: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部分:游泳场所
.体育场所等级的划分第部分:游泳场馆星级划分及评定
.服务于“方法”的标准规范名称为“项目名称评价程序和方法”。
示例:
.运动营养品功效评价程序和方法
.国民体质监测检测评价程序和方法
四、申报要求
(一)各申报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仔细组织,选择有一定基础的项目申报,申报项目原则上在年内完成。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根据立项指南提出标准立项申请。
列入《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年)》和《年体育标准化工作要点》的标准项目,予以优先立项。
(三)申报单位需进行网上申报,填报电子材料。
申报单位登陆国家体育总局政府网站,在热点专题的体育标准化信息平台栏目注册后进行计划项目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申请立项公文、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对于修订项目,应重点说明拟修订的主要内容和理由)、标准项目建议书、标
准草案(要明确提出主要章节及各章节所规定主要技术内容)。
申请立项公文为彩色扫描的格式文件,其余申报要求说明见“体育标准制修订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说明”。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立项:
.未按期完成年度标准化总结的单位。
.存在逾期未完成项目且未按期提交延期申请的标准计划执行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将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投票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年度标准计划项目,立项情况将在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公示。
(五)申报时间
年度体育标准立项申报工作全年开放受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委托分上、下半年进行两批立项评审。
(六)网址及联系方式
网址:
报送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晓巍
五、项目管理
(一)项目下达后,各项目执行单位要强化标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按《体育标准制修订工作实施细则》要求,通过“体育标准制修订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草案阶段、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审定阶段等标准制修订各关键环节工作。
(二)项目下达后,项目名称(范围)、完成时间、项目执行单
位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项目执行单位应通过提交申请,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同意后再行调整。
项目延期申请应在原定完成时间半年之前提出。
(三)各项目执行单位应严格规范标准制修订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公开性、透明度。
严禁通过摊派、有偿署名、按出资排序等方式收取不合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