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件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从认识史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
科学从包容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建 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 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 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 第二1、科学问题的条件
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当时的知 识背景下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根据对背景知识的不同分析,可以有常规问 题和反常问题 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
2、科学问题的转换
问题转换有不同思路,可以是常规问题和事实问题的 转换,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转换. 变换思路看,问题可以有逆向转换、互补转换、发散 转换、立体转换.
4、西方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价值中立说
强调科学认识中的客观性原则.就科学谈科学
科学负荷价值说
价值是事实的价值,事实也是有价值的事实.科学知 识体系中有价值判断,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有价值判 断.科学是在社会情景中的复杂事业.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
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 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主要有: 求真务实精神. 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人类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部分围绕科 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 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 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 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 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2、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3)从某一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恰性)中发 现问题. (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 (5)从社会需求和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差 距上发现问题.

4、科学的本质

4、科学的本质

知性是经验形成的条件。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心的两种能力可以表述为: 一,被动的接受能力;二,主动的赋 形能力。 以上两方面联合才能做成知识, 即赋予接受来的东西(感觉)以形式。
知性整理感性材料形成规 律,称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 何为自然界?
回忆儿时的记忆中的自然界与中 学毕业时所理解的自然界,以及现在 所了解的自然界有无区别。 从文献中看看古代人、近代人和 现带人所理解的自然界是否一致。
自然界就是自然图景,并非真 实的自然本身。 所以说,科学的本质就是人为 自然界立的法。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二、 科学知识的构成
1、科学事实P97


经验如何可能?
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何谓自然界?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
★ 知识的两个来源
任何知识都是由两部分构成: 内容+形式
心有两种能力:感性与知性
感性—管直观 知性—管思维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感性提供感觉(内容),知性把感 觉整理成知识。

那些杂乱无章的感觉靠什么粘在一 起,而且粘得那么有秩序?如盐— Nacl而不是Clna。
毒的化学原料,致使使用该奶制品的婴幼儿患上肾结 石。)
自然辩证法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
科学事实与科学解释有关


前几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00多名天文学家,在捷克首都布 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就新发现的天体“齐娜”是否有 资格成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之一,举行投票表决。 在公众心目中,“投票表决”行为显然属于政治领域。“齐娜” 能否成为太阳系行星,是个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怎么可以通过投票来 决定?1930年,当冥王星被发现时,由于观测设备有限,科学家高估 了它的质量,实际上它的质量比月球还小。而在2003年发现的新天体 “齐娜”,其直径要比冥王星大近三分之一。于是,冥王星和“齐娜” 的身份就成了科学界的一道难题。留下冥王星而否认“齐娜”的行星 资格,似乎有使用双重标准之嫌;但承认“齐娜”却开除冥王星,又 导致太阳系的行星数目过于随意。两难之间,天文学家只得借助“全 民公决”来决定“齐娜”的去留问题了。 科学家们的争执其实反映了一个关键问题:何谓科学事实? 然而从天文学家对“齐娜”资格的认定中发现,科学中的事实与科学 解释有关。 “齐娜”能否成为太阳系的正式行星,有赖于天文学家对 行星标准所达成的共识,在此标准下,才谈得上“齐娜”的归属。可 见“科学事实”的认定必须通过科学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来确定。而这 又与其成员所接受的训练、使用的方法、认同的理论等等因素有关。第四章科的本质 科学假说的基本特点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学的本质

03
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 业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孕育和催生新兴产业,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 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01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
展的态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

科学发展历程及影响
古代科学
古代科学以自然哲学为主,通过观察和思辨 探讨自然现象的本质。
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严格的实证方 法揭示自然规律。
现代科学
现代科学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强调多学 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问题。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进步、社会变革和文 化创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然辩证法第四章科 学的本质
https://
REPORTING
目录
• 科学本质概述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关系 • 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与机制 • 科学研究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 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 • 总结: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推动人类文明进

PART 01
科学本质概述
科技在解决资源短缺 问题中应用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资源节 约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等科 技创新,科技有助于缓解资源短 缺问题。
科技在维护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中应用
通过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推动 疫苗研发和生产、提高医疗卫生 服务能力等科技创新,科技在维 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PART 06
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 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从源头上防范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

自然辩证法ppt学习

自然辩证法ppt学习
c、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约前310-230)
第一次用实测法证明太阳比地球大。
d.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前275一193)
首次实测地球大小。
第22页/共82页
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
第三节:东方国家的自然观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
1)、先秦时期的自然观: a、阴阳五行论:
五行说和阴阳说不仅
第19页/共82页
2)、科学家的出现:
a、第一位近代类型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第20页/共82页
阿基米德 (约前287~212)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 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他 既重视理论的逻辑性,又重视科学 的实用性。
力学: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定律
数学:创立穷竭法求各种复杂 面积、表面积以及体积 求得圆周率在223/71和 22/7之间。
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乱叫,
说起胡话来了.······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
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众人越发慌
了.
——《红楼梦·二十五回》
第12页/共82页
幽籁静中见水动,尘心息后觉凉来
2)、巫术:沟通人世与神灵的手法和技能。体
现了因为科学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控制自然但又希望 控制自然的心理,也反映了对自然的“改造”。
第14页/共82页
栽成六七竿,满壁皆清
一、希腊时代
第二节:希腊时代的自然观
古希腊的地域和希腊科技的持续时间。
第15页/共82页
1)、自然哲学:
万山拜其下,孤云卧此中
a、科学和哲学之祖:泰勒斯
(约前624 ~ 546)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自然辩证法概论PPT

自然界的演化
总结词
自然界的演化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 象在时间上经历着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VS
详细描述
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 一。它揭示了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和现象都 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变化 和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表现为从低级到 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演化是 自然界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 自然界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
contents
目录
• 自然观 • 科学观 • 技术观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01 自然观
自然界的物质性
总结词
自然界的物质性是指自然界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具有客观实在性。
详细描述
自然界的物质性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它强调自然界的存在和变化是不 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实在性。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不 同表现形态,它们按照客观规律发展变化,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
科技与文化融合
科技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创新,丰富文化表现形 式和传播方式。
科技与教育融合
科技的应用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 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科技与艺术融合
科技的应用能够拓展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丰富 人们的审美体验和ING
科学知识的革命式发展
在某些情况下,科学知识的发展会出 现革命性的变化,新的理论或观念会 彻底颠覆原有的理论体系,推动科学 知识向前发展。
03 技术观
技术的发展
技术的起源
技术发展的动力
技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改 造,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而创造的方法和工具。
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人类对生 产效率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科技 进步和社会需求也是推动技术发展的 重要因素。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1.科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讲义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对科学本质的探讨主要包括科学的涵义、性质和特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这对正确评价科学的社会地位和无分发挥科学的作用,对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全貌,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涵义19世纪马克思站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并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G。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在整个古代,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人的物质生产所决定了的。

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产生了天文学;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于是开始了数学的研究‘后来.在农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力学发展起来了。

人类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使认识从初级的经验形态发展到高级的理论形态,出现了作为认识活动最终成果的科学;与此同时,科学成为进一步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锐利武器。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旦,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个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揭示出科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科 学 造 假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 然》杂志上报导,韩国首尔大 学教授黄禹锡教授带着世界第 一只克隆狗正式露面。
2005年12月23日韩克隆之父 被认定论文造假, 向国民道歉
---韩国国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1)技术的内涵: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 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 的总和。
积性。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项目
科学
技术
1、目的和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回答是什么,为 变革客观世界,解决做什么,
什么
怎么做
2、活动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 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
3、形态
表现为概念、原理、学说、理 可操作的知识及知识的物化形
论的知识形态
态,
4、评价标准
一元性:真理性
④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探索未知和创 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和一大特征。
⑤主体际性(交流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知识要接受不 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讨论、交流。科学本身 没有阶级性。
⑥生产力属性——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需 要技术的中间环节。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3)伪科学
①什么是伪科学
打着科学的旗号,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 方法宣称为科学,甚至比科学还要科学.
日本物理学会2006年3月在爱媛大学、松山大学召开的第 六十一次物理学会年的主题为“伪科学”的研讨会:
“伪科学”不是指位于科学与潜科学之间的微妙活动,而是 指尽管其在科学上的错误(乃至无意义)已经明确无疑,却仍 然在表面上假装科学进行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 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 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一般而言把 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 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自然科学 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 意识形式的重大特点。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一、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 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 (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 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 式是单称命题。
科学事实一般分为两类:
事实Ⅰ,指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 用结果的描述。例如,观测仪器上所记 录和显示的数字、图像等。 事实Ⅱ,是对观察实验所得到的结 果的陈述和判断。 被观察与实验证明了的理论结论, 被称为理论事实,有时也被人们称为事 实Ⅲ。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 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 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 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 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 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 组成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科学的本质特征, 科学的组成要素,掌握科 学和非科学、伪科学的分 界标准;正确认识科学的 价值。
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科学事实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 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 基础。 其次,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 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 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二、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及其特征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 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科学定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其一,科学定律是绝对真理和相对 真理的统一。 其二,科学定律具有简明性特征。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 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 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 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 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 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 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1.科学的涵义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 括为六个方面: 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 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 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 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 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总之,不同时代、不同学 派在科学划界问题上的认识是 不断深化的从绝对标准到相对 标准、从一元标准到多元标准、 从静态标准到动态标准,无不 标志着划分科学与非科学,伪 科学这项事业的进步。
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科 学认识过程“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 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这 些概念和规律等等„„有条件地近似地 把握永恒运动着的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性。”科学认识过程的成果是科学事实、 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由逻辑推理和 实验检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科学 知识主要就是由上述这些要素构成的。
可见,科学事实不仅具有经验 的性质,而且还有理论的性质,其 内容可以通过判断和推理等逻辑证 明用抽象的方法获得。例如,光速、 万有引力等科学事实,起初都不是 经过观察、实验等经验方法获得的。 客观事实除科学事实以外, 还包括日常生活事实和生产事实等 经验事实。
2.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
科学事实作为科学对个别事物的认 识,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特点。 其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 其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 其三,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 其四,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3. 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学派认为 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它与社会的其他精 神活动形式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 用,因此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 分明的界限。 4. 与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 和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的一元科学划 界标准不同。邦格(M.Bunse)提出了多元 划界标准。他给出科学知识领域的12个条 件,任何不能满足这12个条件的知识领域 都是非科学;任何一个本身不是科学却自 称为科学的知识领域都可称为伪科学。
二、科学的本质属性
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有其特殊的认识手段(科学仪器、 实验室设备)和认识方法(观察 方法、实验方法、假设一演绎 方法);科学作为认识成果,有 其特殊表现形式即由基本概念、 基本定律以及通过演绎推理得 到的结有如下的本质属性: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1、科学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 以下深刻的论述: 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 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 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 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 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 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 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 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 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 几种观点: 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1.客观真理性 2.可检验性 3.系统性 4.主体际性
三、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 重要论题。 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 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关于科学划界
1.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 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 非科学的命题。 2.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 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 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 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 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 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第二编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 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 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 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 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 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 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