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红肿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风湿痹痛”,属于“风邪侵袭”、“湿浸筋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炎症、改善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方法。

一、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手脚发冷等症状,疼痛感较重,多在天冷加重。

舌质胖大,苔白滑。

脉象偏缓、沉紧。

2、风湿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寒湿外侵而引起的风湿湿痹。

病变多累及肢体关节,其特点是疼痛多于肿胀,疼痛酸痛或楚痛较多。

有时疼痛之处可见有红肿,不大,常有厌风怕冷,口舌粘滞,大便不解,小便清长等症状。

舌质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浮缓。

3、湿热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湿热客于经络而致的湿热痹痛。

病变病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疼痛剧烈,热重,热痛凶猛,红肿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干,脉象滑数。

4、血瘀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变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多在天气湿重时加重。

舌质暗紫或青,苔紫黯或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风寒湿痹型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太冲、阳陵泉等,主要配伍取穴配伍为大椎、风池、太冲、阳陵泉。

(2)风湿湿痹型特点是抑制风湿、舒筋活络。

常用穴位有风池、曲池、阳关、养老等,主要配伍取穴为曲池、风池、阳关、养老。

2、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按摩,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风湿湿痹型。

3、草药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配制不同的中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常用的中药有羌活、细辛、川芎、桂枝、桑枝、乌药、乌梅、当归、川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疾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炎症,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辨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将风湿性关节炎归入“痹症” ,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 ,辨证分型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一、风胜行痹 :关节酸痛 ,游走不定 ,屈伸不利 ,或有恶风寒发热 ,苔薄 ,脉浮。

治宜祛风通络 ,散寒除湿。

处方 :防风 9克 ,当归 9克 ,赤芍 12克 ,秦艽 9克 ,葛根 9克 ,羌活 9克 ,桂枝 9克 ,甘草 3克。

二、寒胜痛痹 :关节疼痛较剧 ,痛有定处 ,关节屈伸不利 ,痛处皮肤不红、不热 ,得热则舒 ,遇寒加剧 ,舌苔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处方 :桂枝 9克 ,当归 9克 ,白芍 12克 ,白术 9克 ,羌活 9克 ,独活 9克 ,威灵仙 9克 ,防己 9克 ,甘草 5克。

三、湿胜着痹 :肌肤麻木 ,肢体疼痛沉重 ,痛处固定不移 ,活动不便 ,舌苔白腻 ,脉濡缓。

治宜利湿活络 ,祛风散寒。

处方 :薏苡仁 15克 ,川芎 9克 ,当归 12克 ,麻黄 6克 ,桂枝9克 ,苍术 9克 ,生姜 3片 ,甘草 3克。

四、风湿热痹 :关节红肿疼痛 ,得冷稍舒 ,痛不可触 ,或发热恶风 ,口渴 ,烦闷不安 ,苔黄 ,脉数。

治宜清热利湿 ,活血祛风。

处方 :生石膏 30克 (先煎 ),知母 9克 ,甘草 3克 ,粳米 15克 ,桑枝 15克 ,桂枝 9克 ,忍冬藤 30克 ,连翘 15克 ,威灵仙 15克 ,赤芍 10克。

1 / 2以上各方均为每日 1剂 ,水煎服。

由于各人的差异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 ,所以上述各方还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来加减使用。

此外对于痹症日久正气亏虚者 ,还应采用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扶正祛邪的方法标本兼顾。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⒈引言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中医学认为,风湿病是由于外邪(包括风、湿、寒等)入侵人体,导致经络堵塞,气血循环不畅所致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

⒉风湿病的病因风湿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内因虚损、脾胃湿浊等。

外感湿邪是最为常见的病因,通常由于过度受寒潮湿环境、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引起。

内因虚损是指人体正气不足、阳气虚弱等内在因素引起的风湿病。

脾胃湿浊则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停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理变化。

⒊风湿病的病机中医认为,风湿病的病机主要表现为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

湿邪容易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影响关节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正常功能。

同时,风湿病也有一定的内因,如脾胃湿浊导致的体内湿气积聚,进一步加重病情。

⒋风湿病的症状风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具体症状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还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中医将风湿病根据症状和发病部位分为寒性风湿和湿性风湿两种类型。

⒌风湿病的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风湿病,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脉象、舌象等综合判断。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祛风、祛湿、活血化瘀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针灸、中药煎汤、推拿按摩等治疗方式。

⒍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论文、临床案例以及中医方剂的制备方法等。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事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文中标注有注释说明。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简介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炎症和功能障碍。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通过辨别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辩证类型,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可以将风湿病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1. 寒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舌苔厚白,脉沉弦。

治疗时应重点祛寒湿、活血化瘀。

2. 湿热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时应重点清热湿、利湿通腑。

3. 痰湿型: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困重,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时应重点祛痰湿、健脾化痰。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风湿病治疗。

1. 寒湿型治疗:采用温络、祛寒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防风、姜黄、当归等。

此外,适当的温热理疗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 湿热型治疗: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黄连、白芍、车前子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有助于利湿。

3. 痰湿型治疗:采用祛痰湿、健脾化痰的中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陈皮、半夏、茯苓等。

此外,饮食上要避免寒湿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健脾化痰。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风湿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宜自行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

2. 治疗期间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受凉感冒,保持合理的作息和饮食惯。

3. 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循医师的指导进行调整。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风湿病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辩证施治,能够针对性地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但治疗期间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并注意个人卫生和遵循医师的指导。

中医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风湿病的治疗原则引言中医学认为,风湿病是由外邪侵袭体内,引发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病的一种疾病。

中医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风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风湿病的治疗原则,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辨证论治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风湿病首先要正确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常见的辨证要点包括:寒、热、湿、燥的辨别,虚证与实证的辩证,气血的判断等。

2. 疏风除湿风湿病多由风邪侵袭所致,因此疏风除湿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调理气血运行,祛除体内的湿邪,达到疏风除湿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包括艾灸、拔罐、针灸等。

3. 补益正气中医强调调理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在治疗风湿病时,除了针对病因和病理进行治疗外,还要同时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疾病的侵袭。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风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医的经验中,有很多中药对于疏风除湿,活血化瘀有较好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独活、桂枝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组方。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对于风湿病的治疗也有良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改善病变部位的局部循环,达到祛除湿邪,改善症状的目的。

3. 推拿按摩风湿病患者往往伴有关节肌肉的僵硬和疼痛,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痛症,缓解肌肉的紧张。

适量的推拿按摩还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

4. 牵引疗法对于部分严重的风湿病患者,可采用牵引疗法来改善关节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牵引疗法可以通过拉伸关节,松解关节周围的气血堵塞,增强关节的活动度。

三、注意事项1. 避免寒冷刺激风湿病患者的体质较为虚弱,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较差。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受到寒冷刺激,穿戴保暖,避免受凉。

2.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但是风湿病患者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避免剧烈运动。

中医治疗风湿病有哪些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有哪些方法

中医治疗风湿病有哪些方法从中医角度,风湿病又被称为痹病、痹症,主要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体导致正气不足,痰浊瘀血留滞,引发经脉气血不通。

患者症状包括关节麻木、疼痛、屈伸难度大,严重情况会导致关节变形、肢体痿废不用等。

风湿病多发与皮肉脉筋骨,存在渐进性、慢性、反复发作等特点,属于疑难杂症的范畴。

1中医在风湿病治疗中的作用1.1可以辨证施治与西医治疗相比,辨证施治是中医最显著的特点,能够从患者个体出发,为患者开具适合的治疗方案。

对于风湿病患者,中医治疗中应该全面系统评价患者邪正盛衰情况,强调治病求本,能从疾病本质入手,同时也关注疾病表象,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2减缓疾病进程风湿患者早期往往会出现关节疼痛现象,有时候西医治疗不见效的情况下,中医中药可以发挥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关节疼痛问题。

以现代医学药学角度来说,大多数祛风湿的中药与非甾体类西药具有同等的抗炎、镇痛效果,都能够在短时间帮助患者减轻关节疼痛状况,从而减缓疾病发展的进程。

1.3无毒副作用毒副作用小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显著优势。

相对而言,风湿病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往往短时间见效明显,但同时西药(尤其是激素类药物)往往存在较大的副作用,会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

而中医治疗中,采用天然中草药进行治疗,副作用减少,能够减轻免疫抑制剂、激素药物等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

1.4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在风湿免疫疾病治疗方面有很大优势,不仅体现在临床症状方面,同时可以改善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免疫,对疾病进程能够进行有效控制。

2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几种方法随着中医事业发展,传统中医手段逐渐与现代化科学结合起来,形成功能更加强大、效果更加明显的中医疗法。

在风湿病治疗方面,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2.1九转逐痹分型疗法将传统的中医九转逐痹分型疗法与纳米微孔关节净化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坚持“一病一方”的原则,能够实现精准送药,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其特点是以多发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疲乏、失眠等。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关节,阻滞经络,引发气滞、血瘀,导致关节功能受限、疼痛不适。

在中医的治疗下,除了常规的调理身体、舒筋活络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疗效最佳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辨证分型1. 风寒湿型主要症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较重,病情反复加剧,乏力,喜温喜按。

舌质: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活络舒筋。

2. 湿热瘀阻型主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局部渗出,腻腻不渴,病情重,易出现皮肤溃疡,口腔溃疡等。

舌质: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中医医师会进行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常用的药物包括:防风、羌活、红花、当归等,用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还会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通过针刺穴位,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四神聪、风池、合谷等,搭配适当的针刺手法和灸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治疗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方法,适用于轻度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

按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三、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大豆制品、海鱼等,对于帮助康复也非常有益。

四、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关节炎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最新版】目录1.释义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风湿病的诊断、辨证、治疗3.风湿病的预防与调护正文一、释义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指南,旨在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本指南分为多个分册,其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主要针对风湿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调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风湿病的诊断、辨证、治疗1.诊断风湿病是一类以关节肿痛、肌肉酸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诊断。

2.辨证中医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体质、环境、外邪等多种因素有关。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分析,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机。

3.治疗中医治疗风湿病主要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

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剂,以达到缓解症状、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三、风湿病的预防与调护1.预防预防风湿病要注意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防潮,避免长时间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调护风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风湿病分册》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导,旨在提高风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定义
“风湿病”的特点:
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b、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c、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个体差异甚大
d、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e、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延长
“风湿病”的范围
风湿:
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行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风
“痹证”:
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肿胀,活动不利,甚或灼热的疾患。

“风湿病”的病因:
正气不足邪气侵袭
风――》行痹寒――》痛痹湿――》着痹热――》热痹
感染,环境因素,遗传
“风湿病”的辨证(诊断)
辨证要点:
1、区分阴(风寒湿)痹与阳(热)痹
2、辨别风,寒,湿之偏盛,偏衰
3、辨别有无痰,瘀阻滞经脉
4、辨别虚实
辨证标准:
行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症:
恶风,发热,或自觉关节冒风,关节屈伸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痛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缓,遇寒则剧。

兼症:
关节僵硬,不可屈伸,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着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肿胀,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

兼症:
周身酸痛,倦怠,手足沉重,活动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甚拒按,得冷稍缓。

兼症:
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宁1舌脉:
舌红,苔xx,脉滑数
尪痹
主症:
痹证久治不愈,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强直
兼症:
xx僵+脏腑虚弱症
舌脉:
舌脉变化明显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经活络为主,佐以补虚
行痹
治疗原则: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佐以养血活血
方:
防风汤加减
药:
防风10g,秦九10g,羌活10g,独活10g,赤芍12g当归10g,威灵仙15g 桂枝6g麻黄5g桑枝30g地龙10g
痛痹
治疗原则: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
乌头汤加减
药:
制川乌5g,制草乌5g,麻黄5g,赤芍10g,生甘草10g,桂枝10g,生黄芪30g,生姜3片,大枣7枚
着痹
治疗原则: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
薏苡仁汤加减
药:
薏苡仁30g,卑薢10g,苍术10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防己10g,麻黄5g,桂枝10g,当归10g,川芎10g,
热痹
治疗原则: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
xxxx汤加减
药:
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紫草10g,连翘10g,金银花藤30g,桂枝10g,赤芍12g,白芍12g,木通6g,生甘草10g,生薏苡仁30g,梗米10g,10g,10g,
尪痹
治疗原则:
补肾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养肝荣筋,通经活络。

方:
尪痹汤加减
药:
熟地12g,补故纸10g,骨碎补10g,川断15g,桂枝10g,制附子6g,赤芍5g,白芍5g,麻黄5g,炙山甲10g,威灵仙12g,独活10g,防风10g,生薏苡仁15g,牛膝15g炙甘草6g,单一病的治疗
治疗方法:
内服中药+针刺内服中药+针灸内服中药+理疗
内服中药+外用内服中药+按摩内服中药+蜂针
内服中药+体疗内服中药+外用药内服中药+刺络拔罐2内服中药+火罐内服中药+三棱针点刺出血
外用:
熏洗外擦外敷(散剂,膏剂)穴位注射中药离子透入
功能锻炼关节腔内注射药物透明质酸钠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手术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生地黄,黄芪生,白术,白花蛇舌草,牡丹皮
水牛角,生地黄,黄芪,金银花白芍牡丹皮川黄连元参七叶一支花当归甘草桂枝炙川乌荆芥防风仙灵脾伸筋草元参甘草(温阳)
类风湿性关节炎
内服
成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阳和汤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黄芪白芍甘草银羊藿桑寄生元胡全蝎蜈蚣乌梢蛇薏苡仁稀签草
羌活独活防己清风藤桂枝伸筋草乌梢蛇威灵仙黄芪稀签草鸡血藤
银羊藿炙川乌续断威灵仙土鳖虫蜈蚣熟地黄鸡血藤
生地黄xxxxxx胆南星蜂房地龙
人参当归鸡血藤地黄石斛淫羊藿薏苡仁乌梢蛇土鳖虫地龙蜂房
附子xx蜈蚣炙xxxx当归xx
xx羌活独活xx木瓜xxxx
黄芪当归xxxx蜈蚣全蝎
秦九红花地龙狗脊羌活独活炙川乌炙草乌全蝎
红花鸡血藤莪术当归蹩虫黄芪
全蝎蜈蚣xx舌草xxxxxx白芍
外用
xx洋金花生半夏生南星大黄冰片
川乌草乌附子大黄白术+阿司匹林+凡士林外敷
针刺治疗
足三里xx命门肾xx+阿是穴针刺
曲池外关八邪八风内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丘墟华佗夹脊温针
阿是穴+刺血
潭中中脘气海神厥足三里膈俞肝俞命门+灸法
强直性脊柱炎
内服
独活桑寄生全虫川断狗脊细辛三七川乌鸡血藤干姜当归
狗脊桑寄生枸杞子葛根白芍生甘草清风藤威灵仙
白芥子炙南星鬼箭羽竹节香附红腾黄柏白附子海峆壳川牛膝南蛇藤土茯苓败将草七叶一支花3生地葛根金银花蒲公英川牛膝赤芍白芍王不留行独活川芎
土鳖虫红花川断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川牛膝蒲公英土茯苓薏苡仁苍术土鳖虫红花黄柏独活黄芪狗脊川牛膝川断杜仲补故纸独活赤芍白芍桂枝花椒龟板胶鹿角胶土鳖虫红花水蛭
麻黄桂枝独活甘草当归赤芍木瓜伸筋草清风藤乌梢蛇杜仲五加皮
雷公藤独活薏苡仁白芍威灵仙补故纸细辛生地金银花蒲公英葛根土鳖虫牛膝干燥综合征
内服:
生地黄元参升麻xx当归枸杞子天花粉
黄芪生地黄麦冬石斛大芸白花蛇舌草半支莲当归三棱莪术
骨质疏松
xx核桃仁补故纸银羊藿干地黄牛膝
黄芪巴戟天肉苁蓉鹿角片河车粉黄精龟板炙首乌玉竹
党参炙黄芪熟地黄山药仙茅狗脊续断当归赤芍炒白芍川芎僵蚕阿胶蜈蚣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菟丝子牛膝鹿角胶龟板胶淫羊藿肉苁蓉丹参田七外洗
当归尾红花透骨草苏木桂枝莪术伸筋草三棱独活海桐皮
黄芪陈皮传山龙入骨丹海桐皮路路通桃仁红花鸡血藤桂枝鱼腥草甘草米酒绝经后骨质疏松
方:
六味地黄丸当归芍药散真武汤防己黄芪汤右归饮左归饮十全大补
熟地鸡血藤五加皮党参骨碎补炙甘草龟板胶鹿角胶
脊柱楔形改变:
+xx
风湿+羌活独活xx苍术白术
项背不舒+xx羌活
熟地黄淫羊藿白术泽泻
淫羊藿xx核桃仁熟地黄天花粉xx
熟地黄鸡血藤枸杞子狗脊杜仲续断五加皮党参骨碎补炙甘草龟板胶鹿角胶生地黄泽泻茯苓巴戟天淫羊藿山药山茱萸骨碎补肉桂鹿角胶龟板胶
肉苁蓉何首乌白术紫河车补故纸怀牛膝菟丝子煅龙骨断牡蛎菊花
蛇床子淫羊藿补故纸白术xx黄芪鳖甲
熟地山茱萸何首乌枸杞子龟板杜仲巴戟天银羊藿覆盆子紫河车山药茯苓淫羊藿杜仲核桃仁地黄天花粉怀牛膝
单味药的使用
xx多甙:
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皮肌炎硬皮病xx
清藤碱(正清风宁):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
白芍总甙: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注意:
1、有毒药的使用
2、虫类药物的使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